《逼上梁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逼上梁山- 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故此。再给李民说了缘由之后。闻听李民沉着的询问他们几人的看法。李纲主持内阁决议的次数比较。习惯性的最后发言。当即点明让郑鹏先说。
        这郑鹏乃是李民最初的情报主管。即使是后来李民收了神机军师朱武。朱武展现了强大的情报推算能力。让郑鹏自|不如。让出了大部分的情报职能给朱武。这郑鹏仍然李民手下的一情报巨头。更掌管了内部官吏督察的廉政公署。同时也是内阁总理常任理事之一。乃是李民身边的心腹老人。由他起头。最是应分。
        当下。郑鹏也不推让。径直说道:“国主。臣下以为。外族入侵。虽有五胡乱华之势。可却正好借此铲除大宋遗老。以国主如今的神通。以及麾下的数十万大军。数百位上将。待大宋亡之后。驱除鞑虏。易如反掌。虽然因此。可能导致我中原的百姓。部分受苦。可没有黑暗的折磨。哪来对光明的渴望。破而后立。建造一个全新的共和之国。绝对要比改造那些腐朽刁儒的惰性要容易。而且。我国尚有大理集团军军抵住吐番。方腊集团军抵住西南诸部。我国南方根基稳固。故此。臣下建议。撤离西北折家与种家军。容其侵略大宋。同时我军备战东北。只待宋灭亡。随即借民心思归之势。一举反扑。驱除。辽金西夏等诸国联军。”
        这郑鹏原本为了一个出墙的老婆。能灭了岳丈满门。心虽有忠义。可性格却是偏激的很。他死忠李民。只考虑李民的名正统。江山稳固。却是不考虑什么百死活的。
        而对此。那朱武本是山大王出身。是没有什么不可的。可那公孙胜却是侠义之心强无比。当初下山入世历练。只是看了百姓受苦。就忍不住与大宋官府为敌。甚至联合了盖。意图推翻大宋。在盖心无大志。梁山内部又有了不安定的迹象后。慕名拜访了李民。并最终追随李民欲建共和之国。那最是为百姓着想。
        虽然公孙胜早已听过郑鹏的一番意见。可此时重听。依然暴怒道:“住口!我等追谁国主。行共和大志。为的就是天下苍生百姓。岂能眼看其陷入刀兵之中而不顾。”
        随后。公孙胜也不理郑鹏的反应。径直向李民说道:“国主。大敌当前。百姓受苦在即。为天下苍生计。臣恳请国主莫要顾忌与大宋的旧怨恩仇。兴雷霆之师。|援大宋。力敌辽金兵马。以雷霆之师。震慑宵小不敢犯我中原。”
        公孙胜说的相当诚。也很合李民的心意。毕竟外敌当前。一致对外。那才是正理。虽说这辽金西夏。日后也是中华的一体同袍。可那毕竟还是今后。就算民族融合。文化融合也就足够了。这些有着反作用的血仇。实在没必要继承。
        不过。李民却没妄下定论。要知道这里可有着个人呢。
        李民当下看向朱武问道:“朱先生怎么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⒈⒈第二十六回 一致对外

    依臣看,当今局势虽有五胡乱华之势。可我等已是妥善部署,当可掌控局势演变。臣以为可采纳郑理事之策略。”朱武毫不思索的就投了郑鹏一票。
    这些分歧,早在来见李民之前,他们就已经表决过了,此时自然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何况,且不说朱武原本与那郑鹏一样,也是山贼出身,有受过郑鹏礼让职能的好处,在两厢决策对他来说都无所谓的时候,自然要偏帮一些郑鹏。就是单从事件本身来说。朱武这么一个唯情报论的布局者。在情报完备的情况下,对大局的掌控绝对自信的很。完全有信心能控制大局走势,借势灭掉大宋而又不发生五胡乱华的大势演变。
    而至于其中百姓的牺牲,却是不在朱武考虑范围之内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布局者。连自身军队和友军,那都不过是大局走势上的一个棋子、筹码。那就更别提是那些无关紧要的百姓了。
    虽然李民立国的宗旨是共和,是以民为本。可显然,无论是郑鹏,还是朱武,都是没有这个觉悟的。
    对此,李民即使没有今天这件事,那也是很明白的。而且,虽不赞同,可也很理解。毕竟,李民在现代的时候,虽然没经历过战争,可只看那些歌功颂德的纪录片或是电影中,都不加遮拦的描述为了取得某场战役的胜利,只是叫嚣着:“死多少人,我给你补多少人。”
    部队的实力能补上。死去的战士和百姓又如能补上?那就更别提某位伟人为了胜利,发动人民战争,藏兵于民了。
    故此,李民很理解。随之看向了李纲。
    李纲很是肃穆的说道:“臣随国主起事。不惜身做二臣。皆为建立共和之国尔。国之子民,即我之子民。岂可轻言牺牲。且战局如水。千变万化,如不能防微杜渐。即使神人,又怎能将千般变化,万种人心,尽皆谋尽,掌控。故,臣以为,既有中原百姓遭受刀兵之现状,又有五胡乱华之大势将生。我等切不可只顾利益,谋略,而舍大义。而今,当舍与宋之恩仇,挥兵救援。”
    李民听罢众人的言辞。心中主意已定。
    这种事,看似两种选择,可实际上,对李民来说,根本没有选择。李民可没有某些人攘外必先安内的狭隘心态。外敌当前,自然是要一致对外。
    而至于郑鹏,朱武等顾虑的要给李民一个完人的名声,不已前宋臣之身,彻底断送宋朝,而婉转一些的从异族手中收复。这对李民来说,根本没必要。
    历史早就证明了。成王败寇。别说李世民那种逼父杀兄地都能千古传颂。就是元朝这种被侵略史。到了后世。都能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历史传承地一部分。以大宋前国师身份。推翻大宋。这又算得什么。也就是这些在大宋体制下传承了忠孝名义地人。比较自我在意罢了。
    李民当即正色说道:“诸卿之意。我已尽知。本尊之见。唯战尔!外敌当前。我共和之国。当起民之表率。舍弃恩怨。一致对外。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李纲等四人。闻言当即精神一振。齐声应诺。
    李纲这四个人。原本就没有什么个人恩怨。只是遇到这等大事。处理上。所在地角度不同罢了。
    如今李民订下基调。别说是正合了李纲和公孙胜这两人地大公之心。就是那完全为了李民个人利益考虑地朱武和郑鹏。也是极受大义感召。
    当下。有了大方向。朱武随即筹划了一番。提议道:“我军即立意援助大宋。抗衡外族。当兴堂堂正正之师。使我举**兵。均明我国大义。当初檄文。昭告天下。并严讨辽。金。西夏之不义。同时令高家军领第十五集团军。出兵东北。进攻燕京。以围魏救赵之势。逼辽国退兵。令岳飞。领蒙古军团。突袭金国国都。逼迫金国回援。同时。发函大宋。应允其和议。令其开放边界。令折家军。种家军。分别率领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十四集团军快速回援西北。救助西北边军。震慑西夏撤兵。同时督令大宋和议后遣使昭告吐番与西南诸部退出我中原。”
    对于朱武的这个提议,李民大致上还是比较认可的。不过,在小地方,李民却还是想找他那个记名弟子耶律大石问个清楚。毕竟当初耶律大石立誓不进犯中原,如今违誓,若不给的果报,岂不是显天道无眼。
    当下,李民补充道:“此策不错。不过,辽、金,西夏,多是骑兵。游击千里,迅捷无比,
    救援兵势未成,其对中原的祸害,已是巨大。故,tT领第二骑兵军。与文书檄文之前,先行一步,速击其先头部队。同时,在以此策并行。”
    朱武闻听,一阵无语。他设计这个围魏救赵之局,本就考虑到了辽、金、西夏多是骑兵,以李民的主力步军正面救援对敌,很可能跟不上人家的脚步,只能吃灰。这才不理其进攻中原的部队,而是直接冲着辽金的老家下手,只有那有着西北根基,能拖挡西夏个一两月的西北,这才让折可适与种师道他们率军正面回援。
    可没想到,李民竟然比他还激进,整个李民军,也就这么一个第二骑兵军。两万军兵,全是双骑。李民就这么惦着带着两万人就跟人家游牧民族玩马战。且不说这以少迎战倍敌有多么的危险,就是没有危险,以李民如今共和国主的身份,有这么国主老亲临第一战线的么?
    可李民一贯胜利,以及李民自身几乎就可当的一军的强大神通实力。这还真让朱武没有什么可劝谏的。
    甚至,就是老成的李纲,也是对这李民有着强大信心,在为了大多数百姓的情况下,也不觉得李民这样做有什么不好。而至于那任侠的公孙胜,虽然也算是一个军师,可他几个人都敢造反,本身也是那种武军师,对李民的这种态度,更是激赏了。而至于剩下的那个郑鹏,那就更别提了,虽有些智慧,可却是死忠李民,跟随李民这些年,早就彻底的对李民个人崇拜到了极点。早就盲目了。自然李民说什么都是对的。
    故此,李民说完之后,却是没有一个反对的。
    当下,李纲负责内部统筹,以及外交通告。朱武带领参谋部推演大局走势随即收集情报,完善大局走势。
    立时,李民的整套班底都彻底的调动起来了。
    当下,且不说,高家军,种家军,折家军三部将领各率集团军出征回援。
    李民在放飞了海冬青,发出了给岳飞的第一行动指令后。随即也点起了第二骑兵军,带着曹淼,守一真人,灵隐禅师,以及公孙胜,乔道清,林冲、杨志,武松、鲁智深、卢俊义等数十位大将,快马向大名府进发。
    大名府,大宋四京之一,北方的重镇。就算辽金能攻克边塞,最终,无论辽金,也是还要攻克了大名府之后,这才能一马平川的威胁到大宋的中央统制集团所在的京都。
    而至于带着曹淼,一个是曹淼如今金丹大成,只服李民一人。另一个,李民为了快速行军,轻骑简行,只带了十天的军粮。连后续的补给辅军都没带。必须要在到了大名府之后,在当地取得给养。而这就要用上曹淼了。
    老曹家号称大宋第一将门,那可不是白叫的,在大宋军中的关系人脉,那可是根深蒂固的。哪怕是曹家摆明车马的投靠李民,曹家在大宋军中的影响力,那也绝对不是那么好去的。尤其是如今大宋风雨摇曳之时,更是不敢用硬性手段驱除曹家在大宋军中的人脉,以免军兵哗变,彻底全盘倒向李民。
    故此,带着曹家这位老祖宗,哪怕就是大宋朝廷在接到李民的正式檄文与外交通告后,依旧不顾全大局的配合,为出力的李民军提供给养,李民也可兵不血刃的在大名府当地取得给养。就算军中的给养没有,当地的富豪也能凑一部分。何况,李民还带着卢俊义。
    那卢俊义乃是大名府首富。虽然被大宋拿下后操了家,可其在大名府当地的人脉还在。光是那些土豪支援,也够李民这两万军兵打上一年两载的了。
    故此,李民这主意虽然比较冒险,可朱武盘算之后,也不得不认定在敌国境内就地取养的可能性相当的大。同一了李民的这一举动。
    一路上,李民大军,马不停蹄。
    虽然沿途多有大宋的府镇,可李民这两万骑军,哪个府镇敢拦。别说李民军根本没有进城的意思,绕城而过。就是有进城的意思。那些没得数千兵马镇守的小城,小县,也是不敢抵抗的。甚至,有些看到李民骑军奔驰而来,直接就开开了城门准备献城。可结果,李民的骑军却是呼啸而过。
    可是,即使是李民率领的骑军,如此的赶时间,可时局的演变,仍然出乎了李民的意料,以及朱武的意料,果应了战场千变万化,无一定之规!   
 ⒈⒈第二十七回 计划赶不上变化

        逼上梁山            第二十七回    计划赶不上变化
        名府失守了!
        这等意外。大大的乎了李民以朱武参谋部的推算之外。且不说边塞军兵能阻挡辽军。金军多长的时间。也不算辽军。金军突破边塞。强袭大名府有需要少的时间。单单是大宋四京之一的大名府。城高墙厚。那城墙顶上的最窄处都能跑开马。足有八米的宽窄。城墙的底座更是有二十多米。那就跟一座放倒了的六层一般。这等宽厚的城墙。墙体又都是用大块青冈岩。以糯米水和泥古法浇筑。只要安心固守。别说是没什么强力攻城器械的辽军和金军了就是拥有火炮的李民大军。那也绝难在短时间内轰破城墙。
        理论上。哪怕就是兵和金兵的兵力以及战斗力在大名府守军的五倍以上。大名府也绝对是能固守个半一载。安然无的。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任是朱武能推算一切客因素。推演计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