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夫君缺心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爷夫君缺心眼-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想着,只见王若知端着“马兰如意”出现了。仔细一看,各妃嫔已经都入座了,看来发呆太久,错过了皇帝和妃嫔们献礼的环节了,不过能看自家王爷,已经足够了,毕竟,论颜值,王若知可是秒杀众人的。

    只听王若知端着菜,大声说道:“祝太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青春永驻、万事如意!”别说,这睿王爷背台词的能力可是越来越厉害了,刚才梓瑜在路上教的几句话,可都说得一字不差。

    “哎哟,这如意是用什么做的呀,瞧着与众不同呢!”太后仔细看着呈上来的如意,开口问道。

    “回太后,是若知自己种的马兰,这个时节吃,正好。”王若知对太后居然不认识马兰表示很无奈,但还是照梓瑜嘱咐的回答了。

    “好好好,若知有心了,哀家尝尝。”太后说着就尝了一口,回味了好久才招呼皇帝和妃嫔们一起尝尝,显然也被那绝妙的滋味惊艳到了。

    趁着众人分食之际,王若知退回到了座位上,梓瑜看着各路公子小姐不屑的表情,低低叹了口气,果然,送菜什么的,还是上不了台面。

    正在低落时,忽听太后说道:“这如意甚好,赏白银百两,珍珠一斛!”

    王若知起身谢恩,梓瑜心中的石头也算落了地,这送礼,不在于礼物是不是贵重,而在于有没有送到对方心坎里,看太后这反应,应该是真心喜欢的,饶是皇上想多吃两口,都被太后拒绝了。

    “王爷为了太后生辰,竟亲自种菜,这份孝心,李某佩服!”一旁李将军的儿子拱手道。

    “倒不是为了太后种的,菜园子里正好有。”王若知不以为意地说道。

    梓瑜刚喝的一口水差点喷出来,赶紧放下水杯打圆场道:“王爷真是爱开玩笑。”

    众人哈哈一笑,接着看众皇子公主献贺礼。

    梓瑜看了眼邻座这魁梧的青年,心下有了计较。作者的话:

    英雄怕见老街坊哈哈,赐婚的另两位男士,当初都跟梓瑜相过亲,详见第一章

正文 第十九章百花宴(五)

    这大乐周边邻国众多,且不少都对这块富庶的土地虎视眈眈。是以本朝建朝时,将前朝的兵部撤销,改设“镇国司”。这镇国司由周大将军管理,下辖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个军区,每一区设一指挥使,官拜从一品,在京负责辖区内各项事务。

    各指挥使下分别对应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个将军,官拜正二品,常年戍守边关,一旦有战事,可全权处理边关一切事务。

    这李将军就是征西将军,常年在西部边境。这李将军只有一个儿子,单名一个墨字。李将军当年希望儿子可以舞文弄墨,当个文官,就把儿子送到了京城,让爷爷奶奶教养。谁知这李墨偏偏喜欢舞刀弄枪,十六岁就考了武状元,去年刚满十八岁就当上了御林军的左统领,已经是个正三品的官了,据说御林军中无人能打赢他,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是以,朱丞相才考虑招为乘龙快婿,谁知自己女儿没有看上眼,倒是叫皇家捡了漏,把永昌郡主嫁给了他。

    本以为是个一心练武的武将,没想到为人也不木讷,能在这个时候过来交好,倒也是个值得交的朋友。

    正想着,忽听太监高声唱和道:“宣苏南王世子王怀安觐见!”

    只见王怀安手托一个一尺来长的素色盒子,缓步走上舞台,撩袍下跪后,朗声说道:“孙儿恭祝皇祖母健康如意,福寿安康,笑口常开,青春永驻!”

    说完,便打开了手中的盒子,双手呈上道:“此乃百年前一徐姓渔民在东海中偶得的紫檀观音。据说当日遭遇风暴,渔民本以为必定葬身海底,却不料远远看到有一抹白色在海面上漂浮,仔细一看,发现这抹白色竟渐渐朝渔船靠近。渔民拼尽全力将其捞起之后,才知是一尊用白布捆扎的紫檀观音。那日捞起这尊观音之后,海上的风浪忽然就停歇了,渔民也得以平安回家。从此之后,每逢出海,渔民就带着这紫檀观音,总能逢凶化吉。”

    众人听了,都微微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这传奇的紫檀观音。

    王怀安趁宫人传呈的间隙,继续说道:“父王早听说了这紫檀观音的神奇之处,奈何这是人家的传家之宝,不好硬夺。此次也是机缘巧合,此户渔民因生活顺遂,家业不断扩大,故打算不再捕鱼,转到陆上经营生活。父王多次登门拜访,又说明此观音是送于太后当贺礼,徐家才忍痛割爱。”

    一番话说下来,苏南王的孝子形象算是深入人心了。

    太后看着置于桌上的紫檀观音,郑重地站起来拜了三拜,随即看向了皇帝。

    皇帝略一思付,开口说道:“此乃天佑我大乐,朕以为,可选黄道吉日,将观音送入护国寺,以佑我大乐四海安定。”

    “哀家也有此意,那就着护国寺修一佛堂,专供此东海观音吧。”太后点头表示同意,随即又说道:“只是,这送佛之前,该将观音菩萨供奉于何处?”

    只见周贵妃起身盈盈一拜道:“释儿去护国寺前,翊坤宫里专门修了礼佛堂供他修习佛法之用,如今那里空着,不如就暂时供奉于翊坤宫的礼佛堂里,顺便让释儿回来住一段时间,等送佛之时,再跟着一起去护国寺。”

    看了看一边穿着袈裟的八皇子王怀释,八岁的小包子摆着一副平和的表情,老成的样子忽然让人有些心疼。虽然与佛有缘,但也只是八岁而已,是该多享受一些关爱。

    “朕觉得爱妃言之有理,那就由释儿将观音像迎去礼佛堂吧。”皇帝准了周贵妃的提议,挥手让八皇子将观音像送去翊坤宫。

    献完贺礼,就该是给梓瑜制造了许多不好回忆的才艺展示环节了。

    因着今年的百花宴跟太后的生辰一起办,故节目的主题就变为了祝寿,祝寿舞、祝寿曲、现场画祝寿图……众人其乐融融,而舞台后方的两人,显然身处在另一个氛围之中。

    “这桂花肘子真不错,这个时节居然有桂花,真是太意外了!”梓瑜一边肘子,一边夸奖着。

    邻座的永昌郡主显然有点被梓瑜豪放的吃法惊到了,想要放开了吃,但又觉得今天的场合人太多,只能怨念地戳着肘子,希望可以戳下来一小块,解解馋。

    “尝尝这个荷花包,外面是面粉,里面是蟹黄。只是这个时节的螃蟹并不肥,将就着吃吧。”一旁的王若知显然没有觉得梓瑜这样吃饭有什么不妥,还频频给梓瑜夹菜。

    因着百花宴的菜色都跟花卉有关,和寻常的菜品有很大不同,梓瑜看着新鲜,不知不觉吃了很多,等她觉得再也吃不下的时候,才艺表演也就结束了,正好擦擦嘴,准备接受皇帝的赐婚。

    只听太监大声喊道:“宣睿王王若知、丞相朱正则之女朱梓瑜觐见!”

    两人走上舞台,齐齐跪地,虔诚地听着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闻丞相朱正则之女朱梓瑜温柔贤淑、善良聪慧、品貌出众、文武双全,朕闻之甚悦。今睿王王若知适婚娶之时,当择贤女与配。值朱梓瑜待宇闺中,与睿王堪称天设地造,为成佳人之美,特将朱梓瑜许配睿王为王妃。一切礼仪,交由礼部与钦天监监正共同操办,择良辰完婚。

    钦此”

    “臣民女,谢主隆恩!”两人齐齐叩首。

    接过厚重的圣旨,梓瑜忽然有一瞬间的不真实感,自己居然就要嫁人了。

    此时,几百里外的落叶山庄里,朱丞相正跟夫人在湖边钓鱼。

    “轩哥哥,把小瑜儿嫁给睿王,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选择?”丞相夫人何丽敏,悄声问着。因朱丞相表字盛轩,故丞相夫人多年来一直称呼他为“轩哥哥”,而不是“老爷”或者“相公”,听起来也更为亲昵。

    “唉,小瑜儿要嫁人,只有三种选择,一是嫁给武林中人;二是嫁给达官显贵;三是嫁给皇子。武林中人你之前也帮着相看了,实在没有能配得上小瑜儿的。达官显贵我也托人给介绍了,但小瑜儿都看不上眼。至于皇子,你看看张皇后就知道了,皇上不会让小瑜儿嫁给太子之外的皇子的,以后当了皇后,就不得不跟人分享夫君啊!小瑜儿那脾性,怎么会同意呢。所以,嫁给睿王,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朱丞相无奈地说着。

    虽说当年有从龙之功,但伴君如伴虎,若这儿女婚事太过扎眼,招来帝王的猜忌,那可不是辞官回乡就能解决的问题。

    丞相夫人也是聪明之人,略一思付,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确实,让女儿跟无父无母又心思单纯的睿王一起生活,比进宫或者嫁给达官显贵要好得多。

    “敏敏,别想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要相信小瑜儿。”朱丞相拍了拍夫人的手,柔声安慰道,忽然鱼钩微动,朱丞相一提鱼线,钓上来一尾大鱼。

正文 第二十章拒贡

    梓瑜还沉浸在赐婚的小欣喜中时,忽见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秦公公匆匆从外头跑上高台,给皇帝递了个折子。

    皇帝看了之后,满脸的笑容瞬间隐去,侧头吩咐了几句,只见秦公公先到王怀安身侧说了几句,随即绕过舞台,到了王若知身边,低声说道:“睿王殿下,皇上宣您百花宴后,到御书房议事。”

    王若知想着应该是婚事,开心地点头答应了。

    “请梓瑜姑娘也一同前去。”秦公公不急不慢地说道。

    梓瑜没想到皇上找王若知商议婚事也会叫上自己,诧异地点了下头。

    不一会,太后和皇帝就借口乏了,先行离席,让众人自便,梓瑜和王若知便紧跟着去了御书房。

    二人到了御书房,皇帝免了二人的礼,笑呵呵地把王若知叫到跟前说:“你上次说要尽快成婚,我让钦天监选了个日子,这太早会来不及准备,再往后天气太热,等过了夏天天气凉爽点了正好,大概是半年以后,你觉得如何?这已经是好日子里最靠前的了。”

    即便梓瑜对于皇帝对王若知的宠爱有所了解,也差点被惊掉了下巴。这特么哪里是哥哥,简直就是老爹,而且是宠子无度的老爹!

    正说着,秦公公前来通传,说礼部尚书魏贤到了,皇帝一边让秦公公带人进来,一边让梓瑜和若知到屏风后面等会,议完事接着商量婚事。

    屏风后是皇帝的小卧室,有时处理政务晚了,就直接在御书房睡下了,是以布置得十分温馨低调,除了一张深棕色的雕花龙床,还有两椅一桌靠墙放着,应该是供皇帝起床后洗漱时用的。

    王若知毫不在意地坐在了椅子上,还招呼梓瑜一起坐:“坐会吧,指不定要等多久,上次我都等睡着了。”

    梓瑜乖乖坐下了,原来不是第一次这样了,看来皇帝一直想让睿王参与政事,只是这个睿王实在是扶不上墙。

    梓瑜心中默默骂了句“老狐狸”,这皇帝估计是想让自己在背后帮衬睿王,好分担点政事。

    正想着,礼部魏尚书已经见完礼,开始禀报了:“启奏皇上,苏南王拒绝上交这一季的贡品!”

    “怎么回事?!魏卿莫急,慢慢说。”皇帝沉稳地说道。

    “每年春季,苏南地区的贡品就是明前龙井。是以上月下旬,礼部和苏南王确认了进贡的时间,约定这个月初就送贡品进京。谁知时间到了,贡品却丝毫不见踪影,故前日,礼部派人前去询问,苏南王却说,因虫害严重,贡田里的龙井都被虫子吃完了,是以没有贡品,还要求朝廷拨款治理虫害!”魏大人越说越生气,不得不停下来顺顺气。

    “这明前茶还能有虫害?虫子不是得谷雨之后才会出现么?”皇帝肯定地说道。

    这明前头茬龙井作为贡品,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从来没听说过虫害的问题,这苏南王用这个借口,摆明了就是存心拒贡了。

    魏尚书歇了口气,继续说道:“礼部派去的沈益大人也觉得事有蹊跷,故混入了贡田实地调查,发现贡田中的龙井并未遭受虫害,各项采摘也照常进行。”

    “啪!”皇帝拍了一下座椅扶手,显然是被气到了。

    魏尚书稳了稳心神,继续说道:“就在沈益打算带着证据回京的时候,被苏南王的人抓了,说他在贡田下毒,将龙井毒死大片,要治他的罪!现下正将沈益关押在大牢里,准备将所有罪责推到沈益身上。”

    说完,魏尚书递上了写着详情的折子。

    “真是欺人太甚!”皇帝起身来回踱步,显然是气得不轻。

    “你先下去吧,此事朕已知晓,明日朝堂之上,先不要提起,那沈益,朕会派人去接回来的。”皇帝收下了折子,摆手让魏尚书先行退下。

    “你们两个出来吧。”皇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