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合为一,劳费自然加倍,分二流,劳费就会减半。如今减北流财力的一半,以备东流,不就行了吗?”赵宗绩答道。
    “说的是,”赵祯点头赞许道:“寡人被你说服了。”说着看看富弼道:“丞相呢?”
    “微臣也深以为然。”富弼恭声道……最后,在赵祯和富相公的支持下,河工方案敲定为——修上约及东流河堤,待东流达到八分……还要自然达到,人为的不算……再阻塞北流,使黄河东流。
    并任命赵宗绩知都水监,赵宗实提举二股河工役,一个管监理,一个管河工。
    在官家看来,这样既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有什么问题又能及时报告,可谓万无一失。
    赵宗实起先是不想接受这个任命的,一来河工向来是被视为脏活,虽然权力巨大,但儒臣避之不及……说白了,士大夫们是劳心的,拿拿主意可以,想让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吃住在河堤上,没门。
    二来,虽然‘知都水监’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却能对河工进行审查干预,这让赵宗实有种,被赵宗绩骑在头上的感觉。
    但他父亲留给他的谋士孟阳劝他,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官家的任命越苦越累就越不能推辞,这是塑造自己不辞辛劳、敢当重任的绝佳机会。
    再者,提举二股河工役,掌管着几十万民夫,几百万贯的物料,乃治河主帅,而知都水监不过是个没有实权的监军罢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赵宗实这才欣然领命……分割……求月票啊……

第三四就章 夏(上)

    …
    河工之外,另一件大事,便是战争。**
    这次挑起战火的,不是契丹也不是辽人更不是吐蕃人,而是西南交趾。
    交趾,这片曾经属于大唐的领土,趁着五代之乱取得了事实上的**。大宋建立后,又迅速称臣内附,成为大宋的藩属。起先还能做到老实听话,然而到了五十年前,大将李公蕴篡国,自立为统治者,建立李氏王朝后,其对上国的态度,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依旧朝贡称臣,实则包藏祸心,仗着天高皇帝远,笼络边境山区的酋豪,蚕食大宋的领土和百姓。几十年下来,宋朝虽然把广源州如同邕州一样视为己有,但实际上那里已经为交趾所统治了。
    交趾人狡猾的很,轻易不肯与大宋兵戎相见,而是驱使广源州的部族入寇,或者干脆假扮成广源蛮入寇。
    侬智高就是广源州四部之一的侬部首领,他爸爸不听话,被交趾人杀掉了,他不听话,被交趾人抓去关了几年,是因为发现杀人不解决问题,才又把他放回去的。
    就是这样一个阶下囚,竟能搅得宋朝半壁不安,让交趾人认识到了天朝的外强中干。
    到了李rì尊当交趾国王后,干脆废贡不朝,对大宋的侵扰更变本加厉。而大宋因为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付北边的问题上,加之财政危机严重,只能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不认真计较。
    这更加使李rì尊肆无忌惮。去年二月寇钦州思禀、古森、贴浪等峒,掠十九村人畜不可胜数。今年元月,又借口大宋土司韦惠政,暗中收留交趾逃亡入境的百姓,命交趾甲峒蛮率军进入宋朝领土。
    大宋都巡检宋士尧等人发兵抵御,打退了入侵之敌,并追入交趾领土。杀死不少交趾士兵。
    李rì尊勃然大怒,很快和甲峒蛮联合出兵侵入宋朝边境,这一次军队号称五十万。实际也有五万之众,远超宋朝人所料。结果宋军大败,宋士尧等将战死。得胜之后,交趾并不撤军,而是挥兵北上,意yù趁机大捞一笔。
    军情传到宋朝,举朝震惊,朝廷立即命广西都转运使王罕,迅速组织兵力退敌。(。)然而这几年朝廷与西夏、辽朝关系吃紧、又驻军大理,见广西无事,早已将云集于此的军队抽调一空。王罕竟然只拼凑起三万军队,唯恐被抄了后路、邕州有失。不敢分兵迎击。
    结果任由交趾人四处烧杀抢掠,广西边境已是哀鸿遍野……汴京皇宫,御堂中。
    “没想到竟至于此!”赵祯苍声一叹道:“王罕也是宿将了,怎么把仗打得如此糊涂?”
    “陛下息怒,王罕老了。老人自然求稳。”曾公亮回禀道:“何况王罕要确保邕州不失,又要保护滇铜铜道,兵力难免捉襟见肘。再者,邕州西南所居,大都是当地土族,非我汉民。王罕自然要分轻重了。”
    “不分土汉,皆是我大宋子民。”赵祯摇头道:“羁縻羁縻,笼络怀柔。若是只救汉民、不顾土民,汉蛮之间将愈发离心离德,广西再无宁人!”
    “陛下圣明。”相公们称赞道。
    “不要拍马屁。”赵祯摇摇头道:“看来光指望王罕是不成了,得调兵支援他。你们看,从哪里派兵呢?”
    “回禀陛下,”如今终于得偿所愿,升为枢密使的王拱辰道:“可调之兵,无非广东、湖南、大理三处,但是荆湖南路之兵,多年练兵,无实战经验,恐怕不堪重任;广州兵少,又属重镇,即使发兵,也不过杯水车薪,于事无补。”顿一下道:“唯有大理坐拥五万驻军,且有实战经验,可堪调用。”
    众相公一听,就知道他假公济私了。赵宗实一党,向来把五万东川军,视为赵宗绩的班底,早就想将其调离大理消化掉。只怕这支军队一旦出滇,就要遭受先消耗再肢解的命运。
    “不可,大理初附,人心未定。段氏、高氏、杨氏三家实力雄厚,野心勃勃。若大军出滇,被趁机占了东川城,我大宋不仅要失去铜源,还有丢掉大理之忧啊!”王珪不得不硬着头皮说话道。
    “禹玉兄外行了。”王拱辰笑道:“我们可以让三家一同出兵助剿,让东川军带着他们出滇,有三家的人质在手,谁敢打东川城的主意?”
    “韩爱卿意下如何?”赵祯康熙盯着韩琦问道,自从成为富弼的副手后,韩琦便沉默是金,官家不问是绝不开口的。
    “王枢相所言甚是。”韩琦便答道:“确实出大理之兵最为合适。”
    “但是这样一来,这支军队就变成大杂烩了。”曾公亮道:“三家本就矛盾重重,加之对我皇朝也未必真心,只怕到时候各怀鬼胎、反而成了障碍。”
    “这个不难。龙图阁直学士、守东川军范镇,在大理镇守多年,对三家的头领,还是有震慑力的。”王拱辰道:“有他在,应该翻不了天。”
    “范镇不宜挂帅。”孙汴淡淡道:“这是祖制。”大宋朝为了防止军队私人化,向来是练兵的不带兵、带兵的不打仗。
    “这……”王拱辰脸上挂不住道:“事有从权么……”
    “大理本就天高地远,更应当恪守祖制。”孙汴缓缓道。
    “好了好了,”赵祯不让他俩吵下去道:“还是换个人去。”
    可是派谁去呢?大宋朝的名将里,王德用、李昭亮老迈、狄青要守卫帝侧、孙沔以贪酷出名、且刚刚犯事被贬,剩下一个杨文广,还要镇守西陲,不能轻动。
    想一想,这一二十年竟没有个像样的武将出现,可见武学院是多么的必要。
    赵祯不禁自嘲的笑道:“想我大宋有事,向来不乏名将。如今却连个料理军务的将军都选不出来……”
    枢密院的四位相公赶紧躬身请罪道:“臣等失职!”
    “知道失职,就赶紧把武学院给朕办好,别老想着给人家掺沙子。”赵祯不轻不重的教训了几句,听得王拱辰脑后发凉,官家说得就是他。”
    不过这时节,不是追究的时候,富弼轻声道:“陛下不必伤感。名将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如今天下承平rì久,自然没有名将,这也是天下之幸。”
    赵祯的脸sè方好看了些。
    “据臣所知,东川军的军官,都是老西军出身,骁勇善战,只缺一个统御全局的统帅而已。”孙汴接着道:既然一时想不出合适人选,何不从皇子里挑出一个来,赴广西节制各军。”
    “胡闹,哪个皇子打过仗?”赵祯断然摇头道。
    “也不需要他运筹帷幄,只需要协调好各部,如一时没有全胜之道,只需要将各部峒民保护好,与那李rì尊对峙就是。交趾,不过撮尔跳梁小丑,无论国力、军力、后援粮饷,根本不能与我匹敌。相持rì久,其必然不战自退!”
    “儿臣愿往!”孙汴刚说完,一个激昂的声音响起,吓了相公们一跳。
    这一声出自御前观政的‘皇长子’赵从古。官家和相公们议政,他一直用心听着,当听到孙汴之言时,突然心头噗噗乱跳,血涌上头,便忍不住扯了这一嗓子。见众人都望向自己,他一咬牙,抬头道:“儿臣自幼苦读兵,也算弓马娴熟。虽不曾上过战场,但依方才孙相所言,儿臣可以担当此任!有儿臣谨守南疆,父皇可安枕高卧!”
    赵祯吃惊部下,盯着赵从古只是沉吟,半晌才道:“从古是我赵家的好儿郎。不过寡人对你另有安排,不能允你去广西。”
    见赵从古面露失望之sè,赵祯温言解释道:“你也知道,如今的头等大事是河工,然而你那两个活宝弟弟,却一个要从速、一个要从缓,能不斗得不可开交么?寡人再不管管的话,是要出大事的。”言毕望着赵从古道:“所以寡人想让你,把宗绩换回来,你老成持重,寡人最放心不过。”
    “是……”赵从古也分不清是高兴还是失落,领命道:“儿臣听凭父皇吩咐。”
    “朕心甚慰。”赵祯赞许的点点头,话锋一转道:“至于挂帅的人选,寡人看,还是得用宿将,不然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啊!”
    “官家所言甚是。”曾公亮恭声道。
    “还是让孙沔挂帅。”赵祯又道。
    “这……”曾公亮登时语塞。孙沔是狄青南方平叛时的副手,狄青因为遭到猜忌,平乱之后再没带兵,孙沔便接掌了他的部队,哪里有叛乱,就派他到哪里去镇压,后来狄青升任枢密使,他则为枢密副使。
    孙沔的能力自然无须怀疑,但贪财好sè也是出了名的。按说只要是男人,就没有不好这两样的,可像他这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也着实不多……分割……还有一更。RQ

第三四就章 夏(中)

    …
    (鉴于‘珪’字在起点字体太难看,特将‘王珪’改成‘王圭’,大家知道是一个人就行。())
    孙沔手下的兵,整rì奔波、从不闲着。但不是拉练行军,而是为他贩运货物赚钱。这很让人鄙视,但却是大环境使然,因为别人也这么干。
    孙沔的凶狠在于,谁敢挡他的财路,都要家破人亡!那些不识相的对手,总会在月黑风高夜死于非命。尽管他从来不留把柄,但事情做得多了,谁都会感到蹊跷。为啥触了你的霉头,就得去跟阎王爷报道呢?难道你孙某人乃阎王爷的私生子?
    除了狠之外,这人还特别yīn险。狄青被排挤出京后,他也出守杭州。
    杭州是个好地方、风景优美、富户云集,正对了孙大人的胃口。
    但一听说孙阎王要来,杭州的富户们纷纷搬家……
    孙沔得知后,倒也看得开……与其懊悔失去的,不如把握现有的。于是他让人调查,留在杭州的富户,看看有什么好刮搽的。
    结果得知有个叫许明的财主,藏有一百颗珍贵的大个走盘珠,以及一幅郭虔晖所副的《鹰图》……标准的奇珍加古董啊!让贪婪成xìng的孙沔大流口水。
    但许明对这两样东西视若珍宝,断不肯转让于人。
    但这难不倒孙沔,一番思量之下,他让自己的小舅子出面,先去找许明买珍珠。
    一百颗罕见的走盘珠,他出价三百二十贯。连一颗都够呛能买下来,但是他竟然成交了。
    这就是孙沔的过人之处,他摸准了许明的心理。自己是官,对方是民,民自然怕官,何况自己这样的凶官,对方知道不大出血不行。又更爱的鹰图,希望花些代价把瘟神打发走,所以对珍珠忍痛割爱。
    换了一般人。也就适可而止了。但孙沔得陇望蜀,还想要《鹰图》。
    但他知道,这次来文的。许明绝不会给了,所以得出狠招了。他让人去查许明的家产亲族,想看看这人有没有弱点可抓。谁知道这厮还真是没有毛病可挑。但这难不倒孙大人,他骂了一声废物,让人把许明的资料拿来,自己亲自翻阅。()
    只看了一眼,他便抬起头道:“这人想造反!”
    手下惊呆了,问何以见得。
    孙沔悠悠道:“这许明的rǔ名,叫‘大王儿’。一介平民,僭越称王。不是想造反是什么!”
    手下彻底的崩溃了。
    结果许明被刺配充军,《鹰图》顺利落到孙沔手中。
    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让他倒霉的正是许明。等孙沔调离杭州后,许明在营牢里自断一臂,到提点刑狱使司喊冤。因为事关重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