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让他倒霉的正是许明。等孙沔调离杭州后,许明在营牢里自断一臂,到提点刑狱使司喊冤。因为事关重臣。提刑司赶紧上报朝廷,御史下来一查,果然属实。
    许明无罪释放,返还家产,可那胳膊,永远都接不回来了。
    孙沔也被查办。念在他劳苦功高的份上,朝廷将他贬为永清县尉。从副国级干部,降为副县级,处罚不算轻了……当然,前提是不追究他别的罪行。
    御史台好容易,将这位臭名昭著的将领打翻在地,现在官家又要启用。相公们自然持消极态度。
    之所以不直接否定,是因为他们实在无人可用。用熟悉广西、jīng于领兵的孙沔,至少不担心打仗的问题了。
    “就怕他比交趾人,还能祸害广西百姓。”曾公亮不无担忧道。
    “这个简单,寡人再配个监军管住他。”赵祯笑道。
    “孙沔当过枢密副使,又生xìng凶横,怕是监军也约束不住。”曾公亮皱眉道:“弄不好还有生命危险。”
    “寡人派个儿子过去。”赵祯淡淡道:“谅他不敢乱来。”
    赵从古闻言心下一沉,只觉着五内被刀子刮过一样,也顾不得许多,道:“父皇,五弟本事大、但脾气也大。四弟为人温和谦让,五弟尚且无法与他共事,换了那孙沔,只怕还是会闹得不愉快。”
    “呵呵……”赵祯瞥他一眼,笑道:“河工和打仗不一样,前者是个细致活儿,火气要不得。后者是个血气活,没火气要不得。”说着温声道:“寡人的五个儿子里,你和宗绩是两个有血气、能担此重任的,但是你还能监河工,而宗绩不能。所以就让他去广西烟瘴之地,”说着语态冷淡道:“这也是他自找的,谁让他不好好和宗实相处呢?”
    “是……”赵祯都把话掰开揉碎了说,赵从古只好闭嘴领命。
    至于诸位相公,都是心思机变之辈,岂能听不出这对话里暗含的机锋。两府相公很忌讳掺和进皇子争位去,当着皇帝的面,是绝对不敢的。
    于是,调东川军与大理军入广西,起孙沔为权广南西路安抚使,赵宗实为宣徽院使、监军……此事议完了,诸皇子和相公们退下,赵祯看看坐在角落修起居注的司马光。
    “把今天写得拿过来……”司马光也抬头,与皇帝目光交汇,赵祯便吩咐道。
    “……”司马光目光一黯。
    按规制,起居注是皇帝本人也不能看的,但是……这规矩早就被历代皇帝,破坏的不成样子了。宋朝的皇帝更是出格,不仅敢看,而且敢大篇幅修改,不仅敢改自己的,连上任皇帝的都敢改。
    诸如今rì能看到的《太祖皇帝起居注》,经过赵光义和赵恒父子的jīng心修改,早已经变成了为彰显赵二自幼英明神武,赵大能夺取江山,大半是他的功劳,赵大能坐稳江山,更是他的功劳。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这皇位,是太祖明明白白传给他的,赵二推辞不下,才勉为其难。
    根本没有弑兄的说……
    司马光的痛苦便源于此,他是个正统的儒家士大夫,对坚持原则有崇高的信仰,然而儒家教育又给了他经权之道,知道在坚持原则行不通的时候,需要适当的权变。但说得再好听,这种权变都是对原则的践踏,每次都想被爆了菊花一样痛。
    虽然痛,他还是把起居注奉到赵祯面前。
    赵祯十分喜欢司马光记史的文字,感觉在这方面比欧阳修还要胜一筹。他细细看了一遍今rì的起居录,沉思良久,自嘲的笑道:“后人必定笑我,厚此薄彼若斯。”
    这就是修起居注的好处,你能随时窥探到皇帝的内心。但坏处同样在此,知道的多了并不是好事。
    司马光唯有沉默是金。
    “你放松。”赵祯淡淡道:“这么些年观察下来,寡人自信不会看错人,你人品贵重,可托大事。寡人是信得过的……你应该知道,这一任的修起居注,是个千钧重的差事。”
    “……”司马光想不到,皇帝竟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脸上却殊无喜sè,只是低声道:“微臣惶恐,这样的话,恕臣无法写到起居录上。”不然后人还以为,他自卖自夸呢。
    “本来就没打算让你写。”赵祯不禁失笑道:“咱俩私下聊聊天,似乎可以不用录?”
    “不必录。”司马光低头道。
    “寡人今天,不让从古去广西领兵,却让宗绩去,虽然只是个监军,你知道为什么吗?”赵祯问道。
    “微臣没有想过,”司马光抬起头,目光清澈的望着皇帝道:“微臣也不该想。”
    “好,朕的亲侍之臣,该有这份谨慎。”赵祯点头赞许道。
    “臣不密则失君,君不密则失臣。”司马光劝谏道:“陛下也不该拿这种问题,来与臣子讨论。”
    “说得好,你是专门给寡人写rì记的,”赵祯却摇头笑道:“寡人对你如何保守秘密?”
    “微臣只写不想。”
    “不行。”赵祯摇头道:“寡人需要你去想……”稍一停顿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哪里该修改一下。”
    “这……”司马光面sè一黯,垂首道:“陛下请恕臣不能奉诏,修起居注,本该秉笔直,倘若官家有一二处自认不妥,需要修改之处,微臣也就咬牙从命了。但要是时时刻刻想着曲笔,微臣万死不能奉诏。”
    “呵呵……”赵祯对这个答案满意极了,他本来用司马光是因为这个人谨慎,但当近距离接触后,才发现,这是个辅弼之才。遂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微笑道:“你误会了,寡人在位四十多年,几百万字的起居录,几乎是一字未改。寡人俯仰无愧,任后人评说!”
    司马光当上这个官,得以阅览前任的记录,自然知道皇帝所言不虚。但是到了自己这里,怎么就开始跑调了呢?这让后人如何看自己?会不会以为自己是个软骨头?
    “前有车、后有辙,不知陛下为何又要改弦更张?”他只好硬着头皮问道。
    “因为形势不一样了。”赵祯轻轻一叹,沉声道:“寡人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往后的任务,就是为大宋选出个称职的君王来,让国家平稳的过渡。社稷之重,重于泰山,在此面前,别的都可以让步,明白了么?”(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V

今天俺生日……

    …
    又老了一岁,唉,丝毫木有喜悦感啊,肿么破?
    说话间,已经离三十岁的门槛越来越远了。但似乎并不觉着,有什么舍不得的。因为青chūn也代表着混乱不安、浮躁肤浅、容易轻信,总觉着看到的不是真,听到的才是真的。心灵如何安宁?
    现在多好,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三观,不再轻信、不再愤怒、爱我该爱的,做我该做的,不cāo不该cāo的心,不说不该说的话……呃,怎么好庸俗的感觉。
    是不是所谓的成长,就是变得庸俗世故啊?不是这样的,还是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有爱就不会变得庸俗,我爱我的国,爱我的家,爱我的工作,爱我的读者……
    总之一句话,当你满天雾霾、触目惊心中走出来,心中还充满了爱,这一定是真爱。
    爱人者人爱之,希望大家也爱我。
    上了年纪的人,果然废话好多。总之,这个生rì很平淡,没有喜悦感。
    如果能求到一些月票,让名次上升一些,会不会舒坦点儿呢?
    …
    …RQ

第三四九章 夏 (下)

    …
    听了皇帝的话,司马光赶紧道:“陛下不过天命之年,圣体康健……”
    “不要持俗人之见么!”赵祯平静地打断他道:“寡人自去岁以来,身体每况愈下,太医们不敢说,我自己知道。皇考、皇祖圣寿都没超过六十,我想我也难以例外了。”
    “各人有个人的寿限,岂能一概而论?”司马光轻声道:“只要官家培养元气、调养生息,不愁圣寿绵长。”
    “呵呵,古往今来的帝王,无论是英主还是昏君,人人都想长生,都忌讳这个‘死’字。但悠悠千古,谁能逃得过?”赵祯摇摇头道:“不提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然而清醒之际不想后事,临危之时,想说也说不明白,甚至被区区宵小,假传了遗诏,为社稷带来莫大的灾难,甚至有亡国之患,你是史家,这种事在书本上看的还少么?”
    这种事当然太多了,司马光点点头。沉默良久,方低声道:“臣……遵旨。”
    “很好,”赵祯颔首赞许,便授意司马光,将方才赵从古求领军而不能,却派赵宗绩监军之事,修改为赵从古推荐自身和宗绩监军或为将云云。
    “其实从古和宗绩都适合,知道寡人为什么不让从古去么?”赵祯想一想,问道。
    “微臣不敢妄度。”司马光低声道。
    “但讲无妨。”赵祯淡淡道:今rì之言你知我知,决不许外人知道,明白么?”
    “微臣明白。”司马光只好咬牙道:“微臣想,兵权还是在太宗一系手里的好。”
    “不错……”赵祯倏地看了司马光一眼,愈发察觉此人不简单,低声道:“还是让宗字辈掌军吧,肉烂总之在锅里。”
    司马光心下一凛,果然猜中了。赵祯之所以不让赵从古领兵,也许有看中赵宗绩的地方。但更多的,还是担心太祖一系重新掌兵。赵二当年对大房做得太绝,无论如何,赵祯不想让大房把同样的事情,再做一遍。
    他感到脊梁一阵冷风,帝王心术真令人可畏呀!
    赵祯见他发呆,淡淡道:”谅你已经知道了寡人的苦心,但你不能说破了。说破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臣谨记。”司马光赶紧应道。
    ~~~~~~~~~~~~~~~~~~~~~
    彼时已经仲夏,第一届汴京球会的chūn季联赛结束,决出了入围秋季锦标的六十四强。
    天下承平已久、富贵风sāo,造就了汴梁人对娱乐的疯狂追求,尽管就娱乐种类来说,还无法与后世相比,但宋人对娱乐的热衷和投入,却是后世没法比的。
    譬如相扑,不过是两个身着片缕的汉子摔跤而已,就能让宋朝人如痴如醉了上百年。养活了汴京城中大大小小的相扑社上百个,每rì收到的赌资。竟有上百万贯之多。
    而且相扑还不属于全民运动,毕竟只有那些牛高马大、一身蛮力的家伙,才敢下场相扑。从痴迷程度和参与程度上讲,汴京城的第一运动,非蹴鞠莫属。
    每当chūn天来临,汴京城的百姓,便纷纷奔向园囿去踢球。男女老少都成了蹴鞠的对手,你来我往,流星满天。城内娱乐场所之间。凡是宽阔处则都成了市民练习踢球的地方。这种全民xìng的体育锻炼热cháo,在后世中国都看不到。
    然而宋朝的蹴鞠,主要是以几个人围成一圈,互相踢来踢去,比的是谁能让球不落地,谁花样玩得好。只有隔网对踢还算有些对抗xìng,但还是花哨有余、激烈不足,所以虽然参与者众,却没有像相扑那样,诞生出各种万众瞩目的比赛。
    陈恪请小郡主考证出来‘唐式蹴鞠’,又按照现代足球的规则加以修改,完善赛会制度。在丰厚奖金和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世界上第一届足球赛会,于嘉佑五年的chūn天,在汴京城拉开了帷幕。
    前期准备是充分的,光预热就半年。为宣传赛会,陈恪命人在汴京城,做起了铺天盖地的广告,还出版了《汴京球报》,免费送给各大酒楼、茶肆、赌馆、jì院,并花钱请帮闲念给客人们听。
    在这种高强度的宣传攻势下,汴京城就没有不知道这届球赛的。就连深宫之中的官家,都很清楚比赛规则,奖金设置,以及赌球的方法。他曾经问司马光,听说如果能拿到冠军,累积奖金会达到一万贯以上?
    司马光也不太清楚,赶紧回去找了份《球报》看,第二天禀报道,能入围chūn季联赛的球队,将分成三十二个小组踢单循环,赢一场一百贯,输了也有二十贯出场费。
    最后每个小组的前两名,晋级秋季锦标赛,分组后捉对厮杀,首轮晋级奖金三百贯;次轮奖金五百贯,第三轮八百贯,第四轮一千贯,半决赛一千五百贯,决赛两千贯。败者则只有一百贯的出场费。
    以此而论,如果某支球队,能在联赛和锦标赛中保持全胜,理论上是可以得到一万贯奖金的。
    “什么人这么有钱?”赵祯奇怪道。
    “据说是五皇子和陈仲方,在辽国时,参加过马球比赛,觉着充满对抗的运动,才能强健百姓身体,培养血勇之气。但我大宋缺马,组织马球比赛不现实,正好长安郡主考证出了唐氏蹴鞠,其激烈程度不次于马球,于是两人游说富户出资,兴办了这场赛会。”
    “看来汴京城的富户们,很是买账啊。”赵祯淡淡道。
    “微臣估计,一百年来,汴京城一直在玩老花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