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训令同样感到不满; 但却与麦克阿瑟的做法迥然不同: 麦克阿瑟
是倚老卖老撒泼耍赖; 李奇微是殚精竭虑修墙补院。虽然李奇微
对政客们持保留态度; 但却从不去得罪和冒犯政客们。相反; 他还
煞费苦心地向指挥官们解释白宫政客们既不扩大战争又不提供增
援的决策; 同时还向他们灌输在这种政策制约下继续打下去的信
念。
通过身体力行的垂范; 通过殚精竭虑的筹措; 李奇微初步稳定
了军心。虽然承认失败迫在眉睫; 但一切将从朝鲜全面撤退的谣
言已经收敛; 军官和士兵们都认识到: 没有船来接他们回家; 除了
在朝鲜呆下去; 他们没别的出路。
这很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在里面。
不向士兵们瞎许回家愿的李奇微说话更负责任。
这个时候; 麦克阿瑟却仍然在跟五角大楼玩绕口令。
他在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 联合国军”已经完成了其最初的
使命; 他们把北朝鲜军队赶出了南朝鲜。“ 联合国军”从未被打算
用来“ 同中国军队交战”。而且; 联合国部队“ 在长期困苦的征战中
已经精疲力竭; 并因那些无端指责他们在被曲解的后退行动中的
勇气和战斗素质的可耻宣传而感到苦恼; 他们的士气将成为他们
作战效率的严重威胁; 除非要求他们以生命换取时间的这一政治
基础得到了明确的说明; 充分的理解以及紧迫到了作战的危险可
以欣然接受的程度。”
在电报的结尾处; 他要挟华盛顿; 对是否继续留在朝鲜这一
点; 必须马上作出决定; 要么扩大战争; 要么退出朝鲜。
让华盛顿非常恼火的是这封电报中竟有这样咄咄逼人的句
431
第十八章
拧一股绳
彭德怀开高干会
烧三把火
李奇微换指挥官
子:
我的疑问在于: 目前美国政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在不
明确的有限时间内保持在朝鲜的军事地位; 还是在能够实施撤退
时就立即撤退以尽量减少损失?
如前所述; 在受到非同寻常的限制和被迫面临种种困难的情
况下; 本军在朝鲜的军事地位是难以保证的; 但是它能坚守一定的
时间; 直至全军覆没; 如果压倒一切的政治考虑这样要求的话。
这最后一句是典型的麦氏赖皮语句。
非此即彼; 不是就非! 皮球踢给你们; 你们看着办吧!
“这是一份留给后人看的文件; 如果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文件的
话; 其目的不仅是在一旦事情弄糟可以使麦克阿瑟免受指责; 而且
还向华盛顿尽量施加压力; 以使之后退; 转而接受他扩大战争的建
议??”
迪安?艾奇逊从骨子里把麦克阿瑟看透了。
同为二战名将的乔治?马歇尔将军也是一针见血。
“一个将军埋怨他部队的士气之日; 便是他应当检查他自己士
气之时。”
其实只要有一点可能; 美国就要在朝鲜撑下去。
要不头号强国的面子往哪里搁?
况且; 在朝鲜的第八集团军在李奇微的调理下; 已让华盛顿看
到了一丝希望。凭什么你麦克阿瑟说什么就非得是什么?
1 月6 日; 杜鲁门签署了增拨200 亿美元作为国防费用的法
令; 使其本年度的军事预算一下子上升到450 亿美元; 较上个年度
增加了80%。
杜鲁门和艾奇逊还决定要想办法让麦克阿瑟这个老家伙就
范; 让他一劳永逸地明白: 美国正进行一项特殊的事业———既不扩
大战争; 还得在朝鲜撑下去; 你那些没完没了的节外生枝是不受欢
迎的。
1 月10 日; 杜鲁门总统决定; 采用三条各自独立的渠道来使麦
432





克阿瑟“ 遵命就范”??
一、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发一封电报; 重申对他的指
令。并声称; 从我们所知的所有因素; 参谋长联席会议认
为; 在现有条件下; 在朝鲜坚守更长时期是不可取的; 但
是为进行外交努力; 更进一步争取时间符合美国和联合
国的利益。因此; 参谋长联席会议强调给中国人以“尽可
能重大的、可以实现的惩罚的重要性; 并强调不从朝鲜撤
出的重要性; 除非确实迫于军事上的考虑”。
二、派柯林斯将军和范登堡将军前往朝鲜; 去获得关
于当前战况的第一手资料; 并与麦克阿瑟面商当前局势。
杜鲁门希望在没有电报往来这一套繁文缛节的情况下直
接同麦克阿瑟将军谈话; 这样可以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杜鲁门给麦克阿瑟发去一封私人信函; 信中说;
总统一直认为; 只要将军理解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委; 他
就会停止对总统的批评。总统听说了一些传闻; 说麦克
阿瑟左右侍从挡了他一些电报; 很多重要文件根本到不
了他的办公桌上。为此; 总统不得不发上这封冗长的私
人电报; 来使他“跟上美国的对外政策”。
连蒙带哄加糊弄; 非赶着这个老家伙上路不可。
其实潜在的意思很简单; 你麦克阿瑟糊弄了白宫糊弄了五角
大楼糊弄了美利坚合众国别想一推六二五就完事儿; 你就老老实
实呆在那儿把活儿给我们干完然后再等着挨板子吧!
想把危机和责任转嫁给合众国政府; 没门儿!
我们还等着开你的“ 大批判”会呢!
1 月15 日; 柯林斯和范登堡赶到东京。
麦克阿瑟劈头就埋怨从来没有人向他明确表示过第八集团军
应在何种条件下; 在多长时间内固守朝鲜; 以及由谁来负责日本的
433
第十八章
拧一股绳
彭德怀开高干会
烧三把火
李奇微换指挥官
安全?
两位钦差面面相觑; 这是干吗呀?
那会儿你能干得不行; 什么包票你都打完了! 不光要保卫日
本; 还要统一朝鲜; 还跟人家布雷德利信誓旦旦地保证要调兵到欧
洲。怎么着? 现在你什么都不知道啦? 又没谁跟你明确过啦? 可
人家没跟你明确过你可跟人家明确过呀! 再者说啦; 那会儿谁敢
跟你明确呀? 你是两战英雄、三朝元老嘛! 谁要跟你过不去你还
不尖酸刻薄不依不饶地把人家骂得抬不起头?
两钦差当然不敢当着五星上将的面发作; 只好闷着头听着他
的抱怨。心里想着快点完吧; 咱们还要到朝鲜去亲眼看看李奇微
的第八集团军呢!
不过后来钦差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和麦帅争了几句。
麦帅说他不能同时承担保卫朝鲜和日本的责任; 两钦差说你
得按参谋长联席会议1 月12 日指示办; 麦帅说他需要国民警卫队
4 个师的增援; 两钦差说国民警卫队还不曾为这类目的调动过。
临了; 钦差们还递给五星上将一张单子。
不看犹可; 一看差点没把麦克阿瑟的鼻子气歪。
单子中开列了16 条关于可供选择的行动部署; 其中11 项与朝
鲜有关。而麦克阿瑟11 月30 日的4 项特别要求里; 只有一项被毫
无保留地被采纳了; 这就是取消对国民党部队不得进攻中国大陆
的限制。
麦克阿瑟一定从心里伸出了两只巴掌; 对着杜鲁门和布雷德
利那两张老脸左右开弓地煽将了过去。
两位钦差随即飞往朝鲜; 会见了李奇微; 并同第八集团军许多
下级军官进行了交谈。
甚至还乘飞机巡视了战场。
而此时正是李奇微向中朝军队阵地发起试探性进攻的时候;
两位将军终于看到了在朝鲜战场久违了的“ 联合国军”方面的攻势
行动。而且; 雄心勃勃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显然感染了他的下属;
434





使这支连吃败仗的部队终于有了一丝生气。
1 月17 日; 又是这个柯林斯; 一个月之内第二次给参谋长联席
会议带来了好消息:
在李奇微领导下; 第八集团军状况良好; 日见起色?? 部队士
气令人振奋; 韩国部队信心不足; 从内心惧怕中国人; 但他们对北
朝鲜军队仍能进行抵抗。??
中国人迄今未向汉江以南推进。他们一般是遭到反击就逃
遁。他们的补给有困难; 有许多迹象表明; 他们的士气低落?? 总
的说来; 第八集团军现已就位; 准备严厉抗击任何大规模的进攻。
这封鼓舞人心的电报内容大致属实。
但中国军队并不是没有向汉江南岸推进; 第三十八军第一一
二师、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和第五十军全军都在汉江南岸。而
且在这个时期“ 遭到反击就逃遁”的是“ 联合国军”而非中朝军队;
李奇微向水原的试探性进攻碰到的都是钉子。
往回撤逃的是第八集团军。
虽然这本来就是带战役侦察性质的试探性进攻; 双方进进退
退都不说明什么问题。但也可以看出; 柯林斯也好; 李奇微也好;
有一点是和麦克阿瑟惊人的相似———那就是都竭力用自己的意志
去影响白宫和五角大楼; 甚至不惜以牺牲事实为代价。
只是两边方式不同; 一个用嘴; 一个用腿。
布雷德利得到这封电报; 一定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很快; 国防部长马歇尔也得到了消息; 他立刻向武装部队总司
令杜鲁门打电话作了报告。
“ 这下该让我们松口气了! 乔治??”
半晌; 才听到杜鲁门在电话里说。
估计这当口杜鲁门一定热泪盈眶了。这么大的事件; 这么大
的转折; 于情于理; 他怎么也该挤几滴眼泪出来。
彭德怀对李奇微的小打小闹不太在乎。
其实谁也没在乎。
435
第十八章
拧一股绳
彭德怀开高干会
烧三把火
李奇微换指挥官
彭德怀的高期望值里最高的期望是争取在这个可贵的喘息机
会里; 作好充分准备; 在下一次战役里; 彻底解决朝鲜问题。
1 月22 日; 他就M?B?扎哈罗夫大将和聂荣臻的建议复电毛泽
东; 认为下一战役主要是沿堤川、丹阳、洛东江以东; 首先夺取大
邱、庆州; 截断洛东江以西美军主力退路。因此; 汉城南桥头阵地
不宜配置过多兵力; 亦不宜向南伸太远; 增加下一战役困难。朝鲜
人民军第一、第二、第五军团很疲劳; 均需休整; 不宜担任过重任
务。
这不能不说是彭德怀的一次判断失误。
1 月22 日至30 日; 为加强后勤工作; 改善志愿军供应状况; 由
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李富春主持; 在沈阳召开了志愿军第一次后
勤会议。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后勤部部
长杨立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军委运输司令
部司令员吕正操等专程赴沈阳参加了会议。
正在沈阳治病的邓华也参加了会议。
大家一致认为; 目前朝鲜战场与国内战争已有所不同; 已从物
资主要取之于敌的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后方供应; 在这种情
况下; 运输工作是后勤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后方战场上敌我双方
斗争的焦点。
这是第一次把后方作为“ 战场”对待。
会议着重研究了改进交通运输工作和建设好兵站线的问题;
决定迅速抢修铁路; 赶筑公路; 加紧储备作战物资。
“ 千条万条; 运输第一条!”
1 月25 日; 中朝两军军以上高干会议在君子里召开。
除两军军以上干部外; 中方参加者还有彭德怀、邓华、宋时轮;
即将率第三兵团入朝的陈赓和即将入朝的第十九兵团部分军、师
干部共122 人。按金日成的提议; 与会中朝同志混合编成6 个组。
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参加了会议。
朝方参加人员有金日成、金??奉、朴宪永、金雄、朴一禹等。
436





彭德怀对两军高干会议寄予了很大希望。
毛泽东也是如此; 他在仔细修改了彭德怀送来的将在会上作
的《三个战役的总结与今后任务》的报告; 并批示“为了避免由中国
人对朝鲜的政策和工作作出决定的语气; 为了避免泄露军秘的可
能( 许多事实和数字可以口说不要写出) ; 并为了使行文更为简洁;
现将你的报告稿在文字上和某些意思上略加修改发上; 请再依据
情况予以斟酌; 并事先送金首相阅正; 商得其同意。”
彭德怀当然更加小心。
咱那么讨厌“ 老大哥”指手画脚那副德性; 可别在人家眼里把
咱也弄成了那样。
会议上; 他着重讲了3 个战役胜利的意义、取得胜利的原因;
战术上的几个问题、下次战役的思想准备、后勤工作、在解放区实
施的政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人民军学习的问题。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作战经验的交流、下一步作战行动和
后勤保障问题。
对于作战经验; 彭德怀在会上安排了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
委员宋时轮、朝鲜人民军第五军团军团长方虎山、第三十八军第一
一三师副师长刘海清、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副师长张峰介绍了
各自的作战经验。彭德怀最后作了总结; 指出: 三次战役的经验证
明; 敌军装备虽然占优势; 我军依靠灵活的战役指挥和勇敢顽强的
步兵作战相结合; 是可以胜利的。在装备特殊的条件下; 我军应力
求夜战; 但在渗透敌人纵深或迂回敌后; 或疏散的追击溃敌的条件
下; 仍可视情况坚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