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求夜战; 但在渗透敌人纵深或迂回敌后; 或疏散的追击溃敌的条件
下; 仍可视情况坚持白昼作战; 战斗中; 要力求大胆地迂回; 包抄分
割; 在勇敢渗入敌之纵深和后方的同时; 组织精锐勇敢的小部队;
袭击敌人炮兵阵地和指挥所; 搅乱敌人之部署; 乘胜全面猛攻; 使
敌四顾不暇。
这些招法后来都成了法宝。
对于后勤工作; 则由洪学智和高岗来讲。
洪学智知道这是一个要惹人骂的角色; 硬着头皮也得讲; 讲完
437
第十八章
拧一股绳
彭德怀开高干会
烧三把火
李奇微换指挥官
了还得在骂声中工作。
当时志愿军后勤的主要问题是物资供应不上; 伤员抢救不及
时。部队普遍反映有“三怕”??一怕没饭吃; 二怕无弹药; 三怕负伤
后抬不下来。主要是没有制空权; 敌机破坏使后勤损失严重。三
次战役共损失1200 辆汽车; 平均每天损失30 台; 司机的阵亡率甚
至高于前线作战部队的平均阵亡数。美国兵是13 个后勤人员供
应一个兵; 志愿军则是一个后勤人员供应6~10 个兵。
这反映出当时从近代型战争向现代化战争转变过程中; 从“ 小
米加步枪”起家的新中国军队对现代化战争后勤保障工作的认识
不足和重视不够。
不过; 洪学智在这里已经第一次提出了“ 必须有强有力的后勤
机构; 必须组织多线运输; 必须事先准备物资; 必须加强对敌机的
斗争”的问题; 开始有了立体化、系统化、多兵种合成的后勤作战的
初步认识; 为后来实现后勤现代化的飞跃作好了铺垫。
只是还没来得及深化。
高岗也拍胸脯打保票说这回他要“ 八仙过海”; 想尽各种办法
与敌人空军作斗争; 火车、汽车、大车、手推车一起上; 重点加强铁
路运输以及运输的计划性。
好好好; 既然这样大家也没啥说的。
人家做后勤工作的同志也不易; 谁叫咱没那么厉害的空军呢?
会上听报告; 会下大家就争论。
争论第三次战役该不该停下来。
支持继续追击的多是朝鲜人民军将领; 他们复国心切; 总觉得
在这大好形势下; 不乘胜追击殊为可惜; 认为应该断然止步的多是
中国军队指挥员; 他们对遇到的严重困难有着更为切身的体验。
吵完了大家一起会餐喝酒看节目说笑话。
说实话; 那会儿的人没那么多弯弯肠子; 有话说; 有屁放; 拍完
桌子骂完娘大家还是生死与共亲密无间的战友。
吃完喝完唱完乐完还接茬吵。
438





可对手很快就为他们的争吵作了结论。
李奇微的试探性进攻收效甚微。
第八集团军在水原和利川间的宽大正面; 以汽车搭载步兵; 配
合少量坦克; 采取多路小股的方式; 对中朝军队阵地进行威力搜
索。一周之内; 三次进出乌山里; 四次进出金良场里; 三次进占利
川。18 日后; 还以同样方式向原州、宁越一带作试探性进攻。
可除了第一线的少量部队外; 中朝军队的大部队又一次神秘
地消失了。而据第八集团军情报部门估算; 中国军队第九兵团没
有参加除夕攻势;“ 联合国军”正面至少还应该有17。4 万中国军
队。
远东空军频繁的空中侦察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们。
他们上哪去了?
为了不冒冒失失地重蹈麦克阿瑟的覆辙; 李奇微决定乘坐远
东空军第五航空队司令官帕特里奇将军亲自驾驶的飞机到前线侦
察。
可转来转去还是没有发现任何大部队集结的迹象。
基于对中国军队“肩上后勤”和“ 礼拜攻势”的判断; 李奇微认
定这回不像上回; 上回是中国军队故意诱敌深入张着大口袋让人
钻; 这次则是饥疲之师无力发展攻势被迫转入休整。中国人也不
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兵天将; 这回; 他们是真正地打主意要坐下来
歇息歇息了。
不能让他们安安稳稳痛痛快快地歇息! 否则他们养足了精神
头再次冲将过来; 咱们吃不了也兜不走; 真的就只能从釜山上船回
家了。
李奇微定下了决心: 以大规模稳打稳扎分段跃进的全线进攻
来查明中国人的企图; 打乱中国人的部署。
1 月22 日; 麦克阿瑟飞赴第八集团军司令部; 核准了李奇微的
进攻计划。
麦帅兴致很高; 又一次带着他惯有的傲岸神情对记者们说:
439
第十八章
拧一股绳
彭德怀开高干会
烧三把火
李奇微换指挥官
“??由补给线拉长所造成的敌人战略上的弱点正在逐渐发
展; 疾病也开始在敌军士兵中蔓延开来。由于中国人不知道怎么
去控制伤寒症及其他广为传染的流行病; 以致他们的战斗力遭到
破坏?? 现在有许多关于中国人要把我们赶到海里去的流言蜚
语; 正如早些时候说北朝鲜人要把我们赶到海里去的无稽之谈一
样。根本没有任何人能把我们赶到海里去。本司令部决心要在朝
鲜保持一个阵地; 只要华盛顿决定要我们这样做??”
咦; 这老家伙; 是忘性太大了还是太会演戏了?
怎么把他与华盛顿讨价还价的事儿给忘啦?
唉;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 一辈子都在作戏的麦克阿瑟。
管他是什么; 麦克阿瑟这回算是沾了李奇微的光; 下了一次劳
而有功; 有所收获的命令。
然而麦克阿瑟在聚光灯下表演完后; 却失去了再呆下去的兴
致了; 只在大邱逗留了一个半小时; 又匆匆忙忙地飞回了东京跟华
盛顿的政客们较劲去了。
这让李奇微们大为困惑:
怎么? 你来这一趟就是为了说这几句话出出风头?
扯淡!
不过困惑之余还是释然:
这老家伙不在更好; 省得我动起手来他指手画脚碍事儿。
他在; 他说了算; 他不在; 我说了算!
1 月25 日; 也就是彭德怀在君子里召开中朝两军高级干部联
席会议的当天;“联合国军”由西向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李奇微给这次攻势取了个威风凛凛的名字:
“ 雷击作战”。
440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军争为利;
军争为危。
———《孙子?军争》
李奇微这回是有备而来; 来者不善!
“联合国军”突如其来的猛烈反扑; 完全出乎中朝方的预料; 在
战略、战役和战术上都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从1 月15 日开始; 李奇微集中了“联合国军”5 个军16 个师又
3 个旅、一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 地面部队共
23 万余人的兵力; 在中朝军队200 公里的防御正面上发起了猛烈
进攻。“联合国军”兵分两路; 以美、英军主力及韩军一部在南汉江
以西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以美军一部及韩军主力在南汉江
以东实施辅助突击。
李奇微的部署是:
西线: 美第一军和美第九军并肩向汉城、礼峰山方向实施突
击。
美第一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少将指挥土耳其步兵第一旅、美
步兵第二十五师、美步兵第三师、英步兵第二十九旅为第一梯队;
在野牧里、水原、金良场里30 公里地段上展开; 向汉城方向实施主
要突击; 以韩军第一师于乌山里以南地域为预备队。
美第九军军长约翰?库尔特少将指挥美骑兵第一师、英步兵第
二十七旅、美步兵第二十四师为第一梯队; 在金良场里以东至骊州
38 公里地段上展开; 向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 以韩军第六师位于长
441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湖院里地域为其预备队。
东线: 美第十军、韩军第三军团并肩向横城、县里方向实施主
要突击; 韩军第一军团沿东海岸向北实施辅助突击。
美第十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以美步兵第二师、空
降第一八七团、韩军第八、第五师为第一梯队; 在骊州至平昌以东
之乌洞里72 公里地段上展开; 向横城、阳德院里、清平川方向实施
突击; 以美步兵第七师位于堤川地域为预备队。
韩军第三军团军团长刘载兴中将指挥韩军第七师为第一梯
队; 在乌洞里至旌善以东之北洞里30 公里地段上展开; 向下珍
富里、县里方向实施突击; 以韩军第三师位于春阳地域为预备
队。韩军第一军团军团长金白一中将指挥韩军第九师、首都师为
第一梯队在北洞里至玉溪30 公里地段上展开; 沿东海岸向北配
合进攻。
美陆战第一师和韩军第十一师分别位于义城、大田地域。
这是第八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
与沃克的套路相比; 这次李奇微招法很有些特别之处。
首先; 步兵一改只靠公路前进的套路; 开始注意抢占山头、争
夺制高点、实施宽正面的多路进攻; 最多时达15 路; 每路约一个营
至一个团的兵力; 对中朝军队各防守要点同时实施攻击。
其次; 针对中国军队惯用的迂回穿插战术; 一反过去分兵冒进
的做法; 而改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打稳扎的战法; 力求东西呼
应; 互相支援; 保持一条连续的战线。公路上小股坦克配合下的机
械化分队与中朝军队保持接触; 一遇猛烈反扑就往回缩; 粘住中朝
军队第一线部队不放; 用炮火消耗中朝方的兵力后; 再根据中朝军
队投入兵力的大小; 或迟滞对手行动; 掩护主力退缩转入防御; 或
进占某一地域; 借助猛烈炮火发展进攻。
这就是所谓“ 磁性战术”。
除此之外; 李奇微还有一个“ 火海战术”———利用其优势的炮
兵、航空兵和坦克的火力; 对中朝军队进行一种密集的高度炽烈的
442





火力空击; 最大限度地杀伤中朝军队的有生力量。
这回; 李奇微将美韩混合编队中的美军放在主攻位置; 并加大
了战役的纵深配备; 从而也强化了进攻的力度和韧性。
李奇微的一拳出得迅猛又有力!
李奇微迅速反扑; 既出乎毛泽东预料; 也出乎彭德怀预料。
虽然毛泽东、彭德怀及志愿军总部曾经估计“可能形势逼迫我
们在2 月间打一仗”; 但对屡遭打击连连败退的“ 联合国军”在如此
短的时间内就气势汹汹地卷土重来; 却明显地缺乏预见。
从1 月8 日中朝军队全线停止进攻; 到1 月15 日第八集团军
转入试探性进攻; 时间间隔仅仅一周!
这种情况; 在国内战争和蒋军部队过招时全没遇到过。
此前; 作为战场统帅; 彭德怀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警觉。
刚一停止进攻; 联司就命令各部队组织前沿的少量部队也组
织小分队利用伏击、夜袭和麻雀战法牵制骚扰“联合国军”部队; 目
的也是以战斗侦察的方法察明敌人下一步的企图。
但根深蒂固的经验型思维惯性; 却不是一道命令就能消除的。
全军部队仍然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这时; 国内动员的后备兵员和调集的老兵尚未补充到位; 准备
入朝的第十九兵团又尚在国内开始集结中; 远水解不了近渴。第
九兵团又因第二次战役减员严重正在咸兴、元山一带休整; 整个就
是一个医院。能马上在前线投入作战的部队; 只有刚刚进行了连
续三次进攻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6 个军和刚整补完毕的朝鲜人
民军3 个军团。
这就是说; 减员甚大的中朝军队现在不仅在技术装备和火力
上劣于对手; 而且在地面部队兵员上的优势已经基本丧失。
后方正在集结的主力还好说; 虽然补给极为困难; 兵员也未得
到及时补充; 但好歹总算还是争取到了半个来月的休整时间。
第一线的部队就苦了。
在第一线的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二师、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
443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第五十军全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 都是在休整期不到一
周的情况下; 就完全被动仓促地投入战斗的。
从一开始; 这支饥疲之师就陷入了穷于应付招架的被动局面。
“ 要被迫打一仗”已成定局; 而且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对这一点; 毛泽东估计不足; 彭德怀有所预料。
1 月27 日; 彭德怀在判明了李奇微的企图后; 决定全军停止休
整。总结经验的高干会也立即变成了准备进行第四次战役的动员
会。
当日; 彭德怀在与金日成、朴宪永、高岗、邓华等协商后; 于当
晚24 时致电毛泽东:
为增加帝国主义内部矛盾; 可否播发中、朝两军拥护
限期停战; 人民军与志愿军从乌山、太平里、丹邱里线; 向
北撤15 至30 公里的消息; 如同意; 请由北京播出。
敌继续北犯; 我保持桥头阵地甚困难; 出击将破坏整
体计划; 推迟春季攻势; 且目前兵员、弹药、粮食全无补
充; 最快也需下月才能勉强出动。如我暂时放弃仁川及
桥头阵地; 国内外政治情况是否许可? 如不能停止敌北
进; 政治上又不许可放弃汉城、仁川; 即须被迫部署反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