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的钳工,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周围的群众服务。其利他之心,感动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表彰,并号召人们向他学习。由此可见,有无利他之心也是世人分别善恶的准则。学佛的人更应具足利他心,一个人格都不完美的人,又怎么去圆满佛果呢?如今在这个精神荒芜的世界上,人面畜性的动物太多了!
  不察有益和无益,不求智慧不闻法,
  惟有寻求充腹者,真实一头无毛猪。
  不去观察分辨事物有益和无益,也不求智慧和见闻学识,唯有一心一意寻求吃喝填充肚腹的人,纯粹是一头不长毛的老猪!
  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应具足智慧。很多人都以为聪明就是智慧,其实不然。智慧的范围很广,通晓五明(五明:声明即语言文学;工巧明即一切工艺、历算等;医方明即医术;因明即考定正邪,诠释真伪的理法;内明即明自家之宗旨,指佛学)才算真正具足智慧的人,而愚蠢的人,不知寻求增长智慧的方法,也不懂得观察取舍,待人处事也自然不会抉择利弊,更不会顾及四周四邻的危害和利益。只要有吃喝,对自己有好处,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胡作非为。比如抗战期间出现的汉奸、卖国贼,他们引狼入室出卖忠良,危害乡邻,耀武扬威,人们对此痛恨至极,骂他们是披着人皮的狼、狗腿子、老猪等,这种人还能算是人吗?又如一位愚者想吃树上的果子,但树太高,他够不着,于是便把树砍倒来摘果吃,别人见了都耻笑他。对于智者来讲,与愚蠢的恶人相处,不如与一头猪相处,因为猪很听话,不会对与其相处的人造成威胁或损害。
  猪在人的眼中是最愚笨的动物,所以文人常把没有智慧的人比喻为猪,但有的愚者却连猪都不如,在其吃饱喝足的情况下,也不会学习一点新知识。人自称为高级动物,意即身形动作以及内在智慧等都圆满超胜于其它动物。在此,作者为我们剖析只为私欲而活着的人并不比动物高级,他们既无智慧又不学习,只凭借人的外形来自满自足,实际上是一头直立行走的无毛猪。所以,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学佛的人,必须不断寻求智慧。
  愚者之中欢欣游,学者之前怯而躲,
  颈无垂肉顶无峰,具有上牙黄牯牛。
  和愚人在一起能自在地欢游嬉戏,而在学者面前既畏怯又躲避,这样的人,虽然颈下没有垂肉,顶颈上没有肉峰,但却是一头长了上牙的黄牯牛。
  愚人与愚人相处是有共性的,他们会以各种庸俗方式玩耍戏乐,譬如赌博饮酒、吸毒斗殴等。对于诸多低级趣味的消遣、卑劣的行为,他们并不觉得羞耻,反以为是当今最时髦的风尚:人生在世吃喝玩乐,游戏人间“潇洒一生”。但他们在智者跟前却是又害怕又躲避,偶然碰上也会胆怯地哆嗦,惶恐不安,甚至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变个戏法逃之夭夭。在此,作者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愚者就象具有上牙的黄牯牛一样,见人就躲。牯牛具足两种特征:一是颈下有垂肉,二是顶颈有隆起的肉峰。以因明的推理,满足这两种特征的即为牯牛,但牯牛不具备上牙,所以说,愚者是长有上牙而无垂肉顶峰的牯牛。他们仅具足牛的本性,而不具牛的形象,真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
  身为愚者却不自知的人,是难以引导促其觉醒的最可怜的人。他们于善法不学不闻,反倒觉得智者的勤学苦练是自讨苦吃,自我挟制,所以他们远离智者,并于背后讥议、诽谤。愚者之间有共同的语言、习气,能臭味相投;智者也只会和智者交往共事,他们绝不会与妓女屠夫等卑劣人为伍。在修行人当中,有的不精进于闻思修,整天游手好闲,一旦晃到主持大和尚跟前便会吓得瑟瑟发抖,无地自容。曾有一位大师持戒严谨,德高声隆,不苟言笑。调皮、贪玩的僧人都不敢接近他,无意中碰到,便会象木桩一样钉在那里,一动不动;若是问他两句话,更是吓得魂飞魄散,目瞪口呆,一有机会就溜之大吉。又如一些号称是宁玛派金刚阿阇黎的大气功师,他们在汉地带功传法,大肆宣扬、谋取信财,当宁玛派真正有成就的大德莅临之时,“大气功师”便闻风丧胆,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通过上述事理,应仔细观察,看看自己是否是一头具足上牙的黄牯牛。
  若有饮食至彼处,委托办事时逃避,
  虽能说话亦能笑,仍是无尾之老狗。
  哪里有吃有喝就往哪儿去,委托他办事时总会想方设法地逃避,这样的人虽能说话也会笑,但却仍然是条没有尾巴的老狗。
  无论是世俗人还是学佛的人,彼中愚者往往见好就上,见事就躲。一听说有好吃好喝或对自己有利益时,就会争先恐后地去享受、捡便宜。当某处大摆宴席,此类人往往不请自来,美美地享用佳肴后便一抹嘴扬长而去,连“谢谢主人”也懒得说。一有劳动或委托他办点事情,马上就会以种种理由推脱逃避:我现在有病、我很忙没空、我要闭关等。然后找一个清闲处蒙头大睡,一觉醒来闻到餐厅飘来的妙香,便大大咧咧地前往,遇见辛勤劳作,挥汗如雨的功臣毫无愧色。有关领导问及劳动情况时,他也能冠冕堂皇地来一句:“十分抱歉,前一次突击工作,我太卖力致使近日身体欠佳,下次有机会我一定好好干,随喜大家的功德。”等到下一次劳动,他又会堂而皇之地推脱。这些空头支票开了一次又一次,又有谁会再相信呢?某些修行人也是如此,劳动场所总是隐身不见,而于斋堂饭厅以及分发单资却是从不缺席。比如发新的法本,或者传某个甚深密法、窍诀,这些人便立即出关,病体也不药而愈,再忙也空了。法本则是要了一本又一本,妄说给亲朋好友、师父、徒弟代领。听密法得灌顶时,一跃而上,冲到法座前的最佳位置,分发加持品时,也会蜂拥而至,高呼“多多益善”。此刻他们逃避劳动等事的推脱之词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样的人与狗有什么差别呢?当主人端出美味佳肴时,不需呼唤、狗便会闻香而至,对主人摇头摆尾,或牵扯、舔蹭,表示友好……尽其所能百般讨好主人仅仅为了获得那一顿美餐。待它吃饱喝足后,伸个懒腰,马上会找个舒适的地方打盹。这时,无论主人怎样呼唤,它也置之不理,继续美梦。性格好一点的狗也许会睡眼惺忪地看你几眼,顶多再摇几下尾巴算作了答复。
  的确,那些唯利是图的愚人和狗在心性上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前者无毛无尾,能说会笑,两条腿走路;后者有毛有尾,四条腿走路罢了,实为“形象有异,本质无别”。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们即应克服改正缺点,尽快趋入智者之道。
  蹄窝易被水灌满,小库易被财装满,
  小田容易播种子,浅学之人易自满。
  蹄印容量太小,极易被水灌满,小仓库也很容易被财物装满,小块田地特别容易撒播种子,学识浅薄的人也非常容易自满。
  在此引用三个比喻来说明浅薄的人,不仅胸无点墨而且心胸狭窄,如果学了一点知识,马上就会自我宣扬,正所谓“半罐水响丁当”。他们以自满自足之态显示自己的学识,或者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再无需求学。若有人请教,更是目空一切,自我推崇。或者修学外道邪法反执著自己所学是“放四海而皆准,亘万古而常新”的真理。别人好言相劝,辩其谬论,他也会以种种邪理百般狡辩,辩不赢时只好大发“泼皮”之气,责怪他人多管闲事。真如古人所言:“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浅薄的人求学问即如牛马等动物所踏出的蹄窝,一点点雨水就能灌满;如狭小的仓库仅能储存少量的财物;又如穷乡僻壤依山开垦出的梯田,有些仅有桌子般大,耕种时,只能撒播极少量的种子,而且很快很容易就能播种完。
  浅薄自满的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有些人刚学会几句英语,便认为可以和外国人对话,第一句“哈罗”,第二句便是“古德拜”,只能蒙骗几个没文化的人。又有些人得了几个灌顶,便认为已得到密宗的即身成就,于是对外行人宣称自己是“金刚上师”;或者闻受中观方面的某个论著,仅仅听了个传承,便自我标榜“我已通达了中观”,实际连“中观”二字都不会解释。这种人实在可悲,但他们却不知羞耻。古语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经过一番精勤的学修、苦练,怎么可能一下子通达中观和大圆满呢?只需提几个中观或大圆满中最简单的问题,他们就会瞠目结舌的。
  所以,奉劝诸位学人,千万不要自我满足,应时时刻刻观察提醒自己:“我学得太少,差得太远。”或者多看一些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彼此对照,才能知道自己所学仅是沧海一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应谦虚谨慎地学修一切知识。
  愚者傲慢轻诺者,势力再大亦失败,
  非天施给一步地,遍入天得三界也。
  愚痴、傲慢而又轻易承许诺言的人,哪怕权势再大也很容易失败。非天因为傲慢而随意施出一步之地,却让遍入天得到了整个三界。
  有些愚笨的人,偶尔凭运气会得到一些势力,同时极易滋长傲慢情绪,甚至妄夸海口,轻许诺言,尽显目空一切的狂傲本色,一旦机缘失去,他们必定会衰败。常言“谦受益,满遭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从前,阿修罗王(非天天王)因时运强盛,霸占了整个三界,令诸天倍感忧虑。虽然阿修罗王势力强大,但智慧低劣又傲慢无比。遍入天抓住他的这一弱点,为了夺回三界,以神通力变化成一个矮小的天人,到阿修罗王前恭敬地请求赐予一块修行的静地。阿修罗王傲慢地说:“我拥有三界,随你所愿,要多少都可以。”遍入天说:“我只需要三步大的地方。”阿修罗王满不在乎地答应了。遍入天见时机成熟,遂以神变力化现出巨大无比的身量,一脚踏金刚地基,另一脚触无色界顶,仅仅一步就把整个三界都跨占了。此时,阿修罗王后悔莫及,只好让出了三界。这个典故表明愚笨的阿修罗王因傲慢无知而轻许诺言,最后惨遭失败的下场。
  同样,世间上也有许多人夸夸其谈,轻易许诺为他人承办一切事情,到头来,事情未办成,诺言变成了谎言。就象行路的人,一脚未踩稳,而另一脚已抬起,那肯定要摔跟头的。即便是有能力的人,如果骄傲自慢,轻易在他人面前承许诺言,也很容易令自己的事业衰败。许诺言的时候非常简单,一句话、一点头便能博得他人的几句恭维、赞扬,但具体办事的时候才知其难度,面对重重困难若不做,他人会催迫、嘲讽、辱骂,这骄傲自满的人怎么受得了?只好硬着头皮去做,打肿了脸也要充个胖子。许诺多了难免有失,也容易被奸险的恶人利用,又怎么会不遭衰损呢?
  所以,傲慢是人生的大敌,依此而毁坏自己。相反谦虚便成了良朋益友,依靠它可以增长许多知识,承办一切事业。随着智慧的增长也就有了取舍善恶业的能力,这样才能远离衰损而百战百胜。
  小人心藏怀恨时,害他之前露表情,
  恶狗已见怨敌时,咬人之前狂乱吠。
  阴险恶毒的小人暗藏怀恨之心时,谋害他人之前即会露出异样的表情,就如恶狗见到怨敌的时候,在咬人之前它总会狂吠乱叫一阵。
  一般的人,喜怒哀乐都会在言行上表露无遗,他们行于世间,面对各种顺缘或逆境都很难把握。别人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面部表情即可推知其是喜是忧、何思何想,所以,这样的人极难成就事业。其中一些人面对不共戴天的怨敌时,怒火中烧,双拳紧握或跃跃欲上,或横眉冷对。然苦于对方人多势众,若贸然行动,则无异于以卵击石。稍有自知之明者便会强压怒火,等待时机,图谋报复。尽管如此,他的表情早已暴露了复仇的心思,对方也会有所准备。即便仇敌没有察觉,但在他们筹备复仇的过程中也会因缺乏稳重而泄露机密,最终非但不能报仇,反倒被仇敌算计,遭遇不测。这样的人就象狂吠乱叫的恶狗一样,既害不了人,也成不了事。当小偷或强盗出没的时候,恶狗一叫他们便逃之夭夭,主人本想抓获、惩罚这些恶人,却不能成功。或者恶人听到狗叫便准备防范的武器,这样的狗不仅没咬成人,反而引来杀身之祸。正如俗人所言:“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
  讲这个道理并不是要教人如何复仇,而是告诫人们:为人处事,应具足稳重的性情,不可喜怒于形色。看看那些事业有成的伟人,在事业遭衰损时,毫不气馁,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