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解释有广略不同。最简单的介绍,提纲挈领的,是《弥陀经》,再详细一点说明,是《无量寿经》,讲得最详细、最透彻的是《华严经》,一部经!这样把净土大幅度的提升,他是净土中兴的大师,那时候净土很衰,他把它复兴了,这个都真正是大福德、大智慧。契入这个境界,你才能得佛光注照,佛力加持。
  我们能不能得到?能,决定能。得到多少不一样,多少是看你修行的功夫,你功夫深你得到的多,功夫浅你得到的少,这是一定的道理。佛光有显加、有冥加,显是你真的看到;冥,你没有看到,可是你读经的时候,你发现经文里头有新的意思出来。过去看没看出来,现在突然看出来了,这是佛光冥冥当中加持的,你能在这个地方体会到。我们都知道,佛菩萨讲经的时候,那时候没有经书,佛菩萨讲经也没有准备,也没有找参考资料,他什么都没有。他怎么说出来的?他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这个你一定要懂。六祖说得很好,这是惠能大师,如来经教非关文字,跟文字没有关系,它是心性。你要是明心见性,你说《华严》会跟佛的《华严》一样,没有两样,佛佛道同!那么你看释迦牟尼佛的《华严经》,那是做什么用处?给你印证的,我的看法跟他是不是一样的,完全一样。释迦说的就是你自己说的,你自己说的就是释迦说的,叫佛佛道同。什么时候才同?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了就同。阿罗汉还不同,因为阿罗汉只破了执著,妄想分别没破,能接近一些,不完全同。菩萨接近的更多,还是不完全同,菩萨把分别去掉,妄想没断。什么时候你把妄想也断掉了,完全相同。
  妄想断了是什么境界?《华严经》上的初住菩萨境界。所以初住菩萨用心跟佛就完全相同,用真心,不是用妄心。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贤首菩萨,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他无明没破,他不是真佛,无明破了才是真佛。所以天台大师判教,他是相似即佛,相似,很像,不是真的。就是他无明没破,也就是妄想,我们常讲的起心动念,他还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没有了,就是妄想没有,真佛,叫分证即佛,真佛。虽是真佛,他带著无始无明的习气,无明是破了,无明习气在。这个习气不碍事,习气也没办法断,随著时间慢慢自然就没有了,不能刻意去断,刻意去断你又起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古人说此处用不得力,因为你一用力,你就有妄想分别执著,你马上就回头了。到这个时候一切都随其自然。
  修行修什么?修行是度化众生,像「普门品」里所说,千处祈求千处应,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有感,他自然就应,那就是他修行的。这个修行就是《华严经》末后叫历事炼心,你在这里头磨炼什么?磨炼习气,把习气磨炼掉。历事炼心是磨炼习气,绝不是有心的,绝对没动念。这是见性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成就自己,成就众生。他应化在十法界,八相成道,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为他说法;现应身可以,现化身也可以,应以菩萨身就现菩萨身。这个应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没有意思,自己有意思就起心动念了,那就不是真佛了。永远不会起心动念,是众生,《楞严经》上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的意思。他想见什么,他就现什么,他想见天主,他就现天主,想见耶稣,就现耶稣,想见地藏菩萨,他就现地藏。你心里面想就是感,「我没有想,他就来了!」是有,那个想你没有发现,非常微细,自己根本不知道,叫冥感,他来应是显应。
  这个事情我们也有个好的例子,周邦道老居士的夫人见地藏菩萨。她没有接触过佛教,她什么都不懂。为什么地藏菩萨到她家去?去化缘,这是冥感显应。抗战胜利之后,他们回到南京,住在南京,南京的房子是庭院,外面是很大的院子,树木很多,大门进去到二门还有一段距离。二门里面有小庭院,才是他的居住地方,我去参观了一次。周老师,抗战期间他是国立第三中学校长,我在学校做学生,我们是师生关系,他的夫人我们叫师母,他的小孩我们都是同学。周师母就跟我说这个故事,她说有这么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和尚,问他从哪里来的?九华山来的。问他来干什么?化缘。那你要什么?五斤香油。我们师母没给他,没给他他就走了。走了之后,她忽然想起来,我们家里三道门,门没有开,他怎么进来的?走了也没有人给他开门,他到哪里去了?这个疑团多少年她不能解决,他到底是什么人?那不是假的,不是作梦,她真的发现这个人到家里来,还说了这些话。
  以后到台湾,住在台中,李老师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距离他们不远,这样常常就认识了。把这个事情问李老师,李老师说那个和尚是地藏菩萨,不是别人。你想想看,到你家里,庭院那么深,三道的门又没有开,他能进得来,走的时候就没有了,化身,地藏菩萨化身。这个当然是有感,他才有应,这个感是你过去世的因缘,你自己现在好像没有起心动念,实际上是有,你自己不知道,非常微微的波动,简直看不出来。这个我们晓得,阿赖耶识里头那个一念不觉,那是非常微细。佛在经上说,什么人能看得出来?佛说八地菩萨,八地菩萨那么深的定功,看到阿赖耶极微细的波动。那个波动就是一念无明,就是一念不觉,不是简单,到八地菩萨才看到。也就是说,历事炼心已经把无明习气差不多快断尽了。四十一品到八地,八、九、十、等觉、妙觉,距离成佛的位次,只四个位次。到究竟圆满的佛果四个位次,这个时候你才看到阿赖耶识的真相。一念不觉把本性变成阿赖耶,八地菩萨看到,七地还看不到。所以真的有感,要不然他怎么会应。
  像这样感应的事情,我们听说很多,经书里头记载也很多。可是理很深,理是什么?唯心所现,你有感,那有应,应还是你自性,没有离开自性。即使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了,见到诸大菩萨,全是自性现的,法外无心,心外无法。所以我们前面讲,真正明白之后,整个宇宙是自己!我讲一家人还外了一点,整个宇宙是一家人,整个宇宙是自性变现的。你所看到一切的现象是自性变的现象,离开自性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个要懂。这就讲到自爱,所以爱人是爱自己,不爱别人是不自爱。这个话意思很深,懂得的人确实不多。为什么?他迷失了自性,不了解事实真相。诸佛菩萨,我们凡夫眼光来看,为什么那么苦口婆心的来帮助众生?他帮助自己,不是帮助众生。众生是自己心现的,我们身上有痛痒,他自自然然,左手有痛痒,右手一定去帮它忙,这还有什么条件,还谈什么原因?自性。
  『非无德者所能处』,不是没有智慧、没有德行的人他能遇到,他遇不到,他也见不到,这就是讲没有缘分,缘就是要有福德、要有智慧。这首偈是从有福德跟无福德来比喻,下面一首偈是法合,法合里头不用佛,用大士。好!因为大士是从圆教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亦复如是,跟佛没有两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二0卷)  2007/9/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最后的一段。「释成分齐」,第五、第六首偈,最后这段,「宝严喻」,我们将经文先念一遍:
  【摩尼宫殿及辇乘。妙宝灵香以涂蓥。有福德者自然备。非无德者所能处。大士光明亦如是。有深智者咸照触。邪信劣解凡愚人。无有能见此光明。】
  这两首,前面一首我们学过了,在这个地方是说毛光的利益。利益是无量无边,一毛孔的光明,经文上讲的四十四种例子,都是一毛孔的光明,所有的毛孔是无量无边亦如是。我们现在要问,这个光有这么多利益,光在哪里?我们在这边读到,诸佛菩萨毛孔放光,遍法界虚空界,这不是日月的光明,是性德的光明自然流露。为什么有见、有见不到的?此地佛菩萨也跟我们讲清楚了,前面两首用比喻来说,见不见是业障,你有障碍,你有障碍你就见不到,没有障碍你就能见到。见到,你能得什么样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佛光的加持,佛菩萨的保佑,这就是利益,这样讲法大家都懂了。佛菩萨加持保佑是无所不在,是普遍的,你能不能得到这个利益,得多少?那就问你有没有福报。所以后面这两首偈是有福德跟无德者。有福德的人他得到,时时刻刻得到,一切时一切处他都得到,有福,没有障碍的能接触光。所以这两个很重要,要没有障碍,又要有福。一般来讲,没有障碍,肯定是有福;有障碍,有福也得不到利益,为什么?你见不到。由此可知,消业障在前,然后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才能真正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所以,这两段经文对我们很大的启示,业障不消除,得不到佛法加持。这个话五十六年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
  佛菩萨的慈悲是说不尽的,佛菩萨的慈悲用什么样的比喻都比喻不到。现在我们知道了,所谓佛菩萨的加持,完全是性德自然的显露,这才是正理。我们有障碍,我们的自性,迷失了自性,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透不出来。实在讲,也不是透不出来,变质了。智慧变成愚痴,你本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变成愚痴,贪瞋痴的痴;你的德,德变成业习,造业、习气;果报,就是相好,相好是果报,果报就变成三途六道。这个东西全都是性德,换句话说,你的智慧德相被污染,污染之后它不能正常的发挥,它造业,把它变成了三途恶道。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懂了之后你才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作自受,与任何人都不相干。一定要自己承当,自己负责任,如果要是怪罪别人,你的过失就更大了。真正一个觉悟的人、明白的人晓得,过失是自己的起心动念,吉凶祸福在一念之间。说到究竟处,你是作佛,你还是作凡夫,也在一念之间。一念觉,众生成佛;一念迷,你就变成众生。讲到究竟处,讲到枝末,那就是我们眼前的吉凶祸福。你一念明白了,化凶为吉;一念迷惑的时候,把福就变成祸。中国福跟祸的写法很接近,告诉你那只差一点点。随顺烦恼习气,福就变成祸,吉就变成凶;要随顺你的性德,性德很难讲,我们现在俗称随顺你的良心,随顺你的本善,祸就变成福,灾就变成吉祥。今天我们读这段经文,在这个时代,全球灾难频繁,我们的感触非常深刻。能感触到深刻,说老实话,还是有一点福德,还是有一点智慧。如果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他感觉不到,他还要继续不断去造业,换句话说,愈陷愈深,果报是三途。
  福德,每个人都想要,怎么修法?每天我们诵经拜佛,天天在修忏悔,有没有用处?问题是你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没有用处;真的,管用。什么叫真的?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他老人家给我讲一桩事情,「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说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你求作佛都求得到,世间这些名闻利养哪有求不到的道理!你们读《观世音普门品》,求功名得功名,从前功名是什么?作官,求官职。求功名得功名,求长寿得长寿,求财富得财富,求儿女得儿女,没有一样求不到的,世俗人之所求。他说可是很多人有求,没有感应,这什么原因?他有业障!这业障把他的感应障住。那怎么办?要修忏悔,忏除业障,你的求愿感应就现前。这是教导我们,我们明白了,业障深重的人有求就不应。业障怎么忏悔法?大师告诉我,不在形式,要在「后不再造」,你的业障才能消除。每天在佛菩萨面前修忏悔,第二天照作,这个罪很重,这个罪是什么?欺骗佛菩萨。佛菩萨没有在你面前,只是佛菩萨泥塑木雕的偶像,你这个人对一个偶像,天天欺骗他,你说你罪多重?不但没有福,恐怕有大祸要降临。所以老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观世音菩萨修行,他给我们一个提示,我们的起心动念,上要与诸佛菩萨相应,仰慕诸佛菩萨,向他学习;下面要跟一切众生相应,众生造无量业,受无量苦,念念不忘帮助他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菩萨心,这叫修道人。如果我们这两条做不到,你不在菩提道上,你纵然是学佛,你是叉路,你是歧途,你把路走错了。尊敬佛菩萨,仰慕佛菩萨,这个心是不错,如果有心,没有行,是假的,不是真的,结果你还是落得一场空,你什么都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