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学概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宣教学概论-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一样。

在详细讨信这两个方法之前;我们先要知道;对於这些方法;圣经的看法是很具弹性的。圣经是否偏重某一种方法呢 有一次保罗注意到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有的传基督;是出於嫉妒分争……是出於结党;并不诚实……这有何纺呢 或是假意;或是真人;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腓一15…18)

从保罗所讲的话看来;似乎是无论用甚甚麼方法传教;只要能将基督传开就足够;因此就不必理会这两种方法是否适切。然而我所关心的;是那一种方法能使我们在某种情况下将福音传得最直接;最有效。

很多时候;方法的选择需要取决於宣教的人的风格;以及听众的性质和特点。保罗在亚略巴古所用的方法大概就是「以攻为守」的方法。保罗在此是以当时听众的思想观念为出发点;并且采用他们所熟悉的词彚。当我们考虑到保罗当时的听众的背景及他所处的环境;我们就可以看到;保罗所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宗教观念与思想;显然必须成为讨论的出发点。然而;要注意我们在此并不是说;一种适用於某种情形的方法;就必定适用於所有的情形。任何严格的规定;或不变的策略;对宣教圣工都是有害无益的。我们应当随机应变;然而在这种种变化中;又不要忘记我们主要的目的是传扬福音。任何方法;若忽略了传扬耶稣基督;就必是错误的;任何方法;只要能传扬耶稣基督;就是正确的。无论我们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传教;两者都有其特殊的因难与缺点;所以我们必须分别详加讨论。


第廿七章 以攻为守法 (接触点)

以攻为守法的出发点是知己知彼;就是知道对方的信仰是甚麼;而加以攻破。这个方法有许多长处。

第一;这是从听众已知;而易於明白的事开始;而不是立刻传讲新的道理;如果开始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他们就会继续倾听。这种传教的方式;在教学方面说来;是很有效用的。

第二个长处更为重要。在这个方法裏;耶稣基督的信息;并不是在真空中传讲出来;既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种奇异怪诞的教训。所传的福音信息是与听众所熟悉所相信的思想和观念直接有关;这样;就可以进行真正深入的讨论;可以探讨和衡量听众的传统思想;剖析他们基本的信念;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能传讲上帝大能的话语宣告祂的审判;最后是完全澄清他们心中混淆的思想。神的话语与人的思想之间的距离虽很明显;但神叫人悔改的呼召;是听众可以实际明了和回应的。

第三个长处是我们必须提的;尤其对於向现代人传教;这个方法更是有效。今天世界各地的人;对於任何从西方传来的东西;都存著偏见与敌视的态度。他们认为;西方文化中最基本的一种特质是高傲。在技术;经济以及军事方面;人们都认为西方比较优越;然而在宗教;社会和家庭关系等方面;人们都认为东方比西方优越。所以;如果西方的宣教士不肯讨论;或不大认识他们祖先传流下来的宗教观念;或对之不感兴趣;他们会毫不考虑宣教士是否在神学院中研究过他们的宗教; 很快就下结语;这又是西方人的优越感在作崇。所以无论在那裏;人们都会认为我们是高傲的;因而使我们觉得困扰;似乎全世界都在指责我们有比别人优越的感觉。这种指责;就成了今天宣教圣工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不得不特别注意听者心中的思想与看法;甚至可能超越神学所允许的范围。我们须以听者的思想与信念为起点;而不是从我们心中盼望要传的道理出发。如果我们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就能减少听者的猜疑。然而;我们必须注意;我们无论怎样做;都必须衡量当时的环境;才作决定。目前;亚洲及非洲有很多青年人;正在努力研究西方文化;为要争取国家的独立强大。在这种情况下;谈论他们祖先的传统;就会有害无益;因为他们会认为;我们是以种鼓吹帝国主义的态度来勉强他们回到他们积极抗拒的祖传宗教去。我们如此关心他们古旧的传统;会被视为阻止他们的奋鬪及争取自由的手段。今天的时局是多麼紧张;我们的宣教策略无论在那裏都难免会有困难与不足之处。

除了以上所提的难处之外;这种以听者的观念为出发点的传教方式;仍有许多长处;这裏的「长处」自然是指「使双方能有实际的接触和讨论」。

传教的一切果效;需取决於讨论的形式。我们可以像保罗在亚略巴古传道时一样;以听众的思想为出发点;然而;接著又当怎样做 我们说以攻为守的方法是费力费神的方法;这是因为我们夸大了它的困难和漏洞。我们是否从人们以前的宗教背景开始;然后逐步把他们带进福音的信息 抑或我们当说:「你们以前的信仰如此如此;其中包含著许多真实而有价值的教训;然而我们要让你们认识更高的真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逐渐把他们带到一条更正确的路上去;所以出发点不过是我接触他们的交接点。毋疑在宣教的历史中;传道往往是从交接点出发的。在印度;有些宣教士宣传基督教是「印度教的冠冕」;中国有尊师重道的教训;古印度有天神下凡的信仰;两种信念都被视为福音的先驱。在「原始」的宗教裏面;人民团结内聚;两种信念都被认为是指向基督生命一种圣洁的传统。回教徒对天神阿拉的敬畏;也被视为传教的出发点。(一九二八年在耶路撒冷召开的世界宣教大会;其中一项宣言说:「伊斯兰教承认神的尊荣和威严;而明显要求信徒敬畏共崇拜祂;我们可以说这是真理的一部份。」)古代教会中亚历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也认为;上帝使用律法来叫犹太人悔改归主;祂也用哲学来预备希腊人的心来接受救恩。近代有许多宣教士都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它们自己的「旧约」;这些旧约都是指向主耶稣基督的新约。在其他宗教裏面;也有人努力追溯救恩的观念;证明救恩是由一个神道的受苦来拯救人类。又有人认为;在其他宗教裏面;有时也可以找到救恩完全是出於神恩典的看法;这个看法被认为是非常适合作为传教的出发点。

他们这样努力寻找其他宗教与与基督教相同的地方;动机是好的;可是从圣经的教训看来;这样找寻一个接触点是错误的。这些人如此行;是出於他们错误的假定;认为在其他宗教裏面;可以找到某种隐藏的真理;以作讨论的交接面。当然;他们会看到外邦宗教的许多错误;但他们仍相信在其中能找到一个交接点;由此而取向基督的真理。这样看来;宣教工作就不是向完全不认识福音的人传道;而是像百基拉和亚居拉对亚波罗那样;「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徒十八 26)。这样的宣教活动;不再是传扬耶稣基督的国度;而是将宣教工作贬抑为一种对外邦人的「了解」;或是在异教徒中找寻一种自我满足的经历。如「宣教圣工的再思:平信徒百年来的探究」一书中提到宣教的目标:「要与世界各地的人一同来寻找认识神和祂的爱;将我们从主耶稣所学到的在生活言语上表达出来;并努力将基督的精神;带给世界各处的人。」

以上这些看法与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应予拒绝。这些态度抵触了福音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巴特认为;宣教圣工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这话是否对的呢 这话不对;各个民族都不是活在真空之中;他们居住的地方;常有神普通启示的亮光照到。保罗说;上帝「未尝不为自己显出证据来」;这确是「教会在传福音圣工上惟一有效的接触点……」当我们向外邦人传讲真道时;我们是向一些长久蒙神关心的人传;他们早已有神的证据显给他们;他们却硬心要逃避神;甚至将真理变为虚谎;「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罗一18)。由此产生的所谓真空;其实早已充塞著人的各种观念与思想。
外邦人所拜的神道;并不是真神;却是人类凭空想像的产物。所谓恩典的观念;也不是神的恩典;而是人类在绝望痛苦之中抓住的一把枯草。

外邦人梦想中的救赎主;并不像基督真实的样式;却只是人类幻想所创造出来来的救主。这种种做法;正显出人失去神之后的需要。

一如保罗在雅典人中间所看到的;人们敬拜「未识之神」;它们的祭坛正好代表著人的心已脱离了神;找不到真正的平安;而发出可叹的呼声。然而;这并不能将他们指引到基督面前。基督与多种宗教塑造出来的救主;完全不同。基督的福音;不是因为人类的寻求而回应他们的答案;它有更深奥的意义;就是将这种种人类的幻想与推测加以批判。所以;在对外邦人传教时;若要从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入手;我们终会到达一点;发觉我们与他们的看法完全不同。从异教的黑暗进到福音的真光;中间并没有一条直通无阻的大路。我们可以研究外邦人的思想系统;从人的角度说;甚至可以欣赏其中可取的地方;其中的连贯一致;其中的深度阔度和层次条理;然而在此当中我们也必须指出他们的思想系统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殊异。否则;我们并没有完成讨论的步骤;而且可能会有误导他人的危险。基督教与异教之门有一道不能跨越的鸿沟;从异教进到基督教的信仰;其间的转变并不会是畅顺自然的。如果我们想掩饰这道鸿沟存在的事实;就是对基督不诚实;不忠心。

甚至保罗在亚略巴古所传的信息;也将这道鸿沟指出来。开始时保罗引述希腊哲学;他表现出非常礼貌和尊重的态度;然而末尾他却提到「悔改」与「审判」;这立刻让人对他先前所说的有了新的看法。保罗在此呼吁骄傲;有智慧的人悔改。希腊人对神明的观念皆被非难;他们的道路引向灭亡;他们所尊重所高擧的神道;并不是一位在基督耶稣裏显出怜悯慈爱的真神;却如加尔文(Calvin) 所形容那个无可名状而无所不在的存在物体;是人因为不愿承认惟一的真神;而制造出来填补空虚的一种神明的观念。
我们辩道时;应有温和;友善;谦虚;谨慎的态度;可从听众所知道的观念入手;但是至终决不能忽略劝人悔改。我们传道时所采用的接触点;必须包含相对的意义。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假定福音对象对神早已有点认识;或曾建立过与神的关系;那麼宣教士只需叫他放弃以前旧有的信仰;接受基督所赐新的生命。

然而;在事实上;接触点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每位宣教士;至少在开始时;会以他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看外邦宗教。巴特说;我们若没有这些接触点;根本就无法传教。我们若要向未信的人传扬上帝;罪孽;恩典等观念;开始时至少应当使用他们所了解的词语来解释这些观念。当然;在借用异邦宗教用语的时候;其中一定包含异教的观念;因为这些用语都是从异邦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结果;在使用异教用语的同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接受了许多异教的概念。无论用任何方法传道;这种情形都是不能避免的。即使我们只集中传讲福音的内容;我们也不能避免这个困难;因为这样我们也必须使用他们的语言来传讲信息;而他们所用的每一个字词都隐含着许多危险与陷阱。这种情况是否也可被称为接触点;尚是疑问;因为我们并不想让异教的任何元素渗入我们所传的道理。我们使用某些含有异教背景的字词或用语;实在是不得已的。

当宣教士采用他们称呼神的名号;或是多神思想中最高之神的名字时;每个听者自然会联想到他所熟悉和敬拜的神明。当宣教士继续宣讲关於神的事时;听众立刻会不自觉地将之与他们所信的神明作出比较。当宣教士传讲神所行的事时;听者若认为他们的神道并不如此行事;他们甚至会指出宣教士的无知。这种传道的方式确是很困难;很危险;甚至是费力费神的;常会遇着各种陷阱与危险。宣教士每用一个异教的字彚时;其实就带出了很多异教的观念。他不得不如此行;因为他并没有其他的字彚可用;然而有些时候;当他觉察到自己在使用这些异教的字彚;他也会感到有点不自然。当使徒也必须借用许多希猎字彚的时候;他们也可能感到不大对劲。

或许我们会问;这样的传道怎麼仍有能力呢 试看以下几点因素。

第一;首先我们要指出;这种讨论会使讲者听者之间的误解渐渐减少。当宣教士不断传扬上帝;世人;罪孽;恩典等道理;他所讲的就会对当地人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些教训逐渐使听者脱离他们以前所了解的观念;至少在宣教士提到这些观念时;会逐渐带出新的意义;是与他们从前的看法有极大分别的。所用的字彚的意义通常都比较有弹性;根据上下文就可知道正确的解释;所以我们不必希奇;当我们传扬福音时;对听者来说;我们所用的某些字彚能产生新的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得以净化。

其次;我们必须注意;在我们传教时;圣灵亲自运行作工;在听者的心中做感动的工作。有些时候;我们看见奇迹出现;人的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