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部经-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知“我受身之最后受。”受命之最后受,知“我受命之最后受。”身坏命之灭尽后,知“于此一切之喜受,应为清凉者。”
  是故,具足如是之比丘,乃具足此最上慧之住处。比丘!如何其最上神圣之慧,此即于尽一切苦之智。彼于彼解脱,安立于谛而不动。比丘!如何彼虚妄法,是虚妄,彼不虚妄法即涅槃是谛。是故,具足如是之比丘,乃具足此最上谛之住处。比丘!如何彼最上圣谛,此即不虚妄法、涅槃也。而又彼曾为无智者,有诸依止,令成就、执持。而今于彼有诸断,令从根断、根绝、无有化、成为未来不生之法。是故,具足如是之比丘,乃具足此最上舍之住处。比丘!如何,其最上神圣之舍,此即一切依止之舍离。而又彼尚无智者,有贪、欲、有染。而今于彼令断,令根断、根绝、无有化、为未来不生之法。而又于彼,曾为无智者,有怒、嗔恚之过。而今于彼令断、根断、根绝、无有化、为未来不生之法。而又于彼,曾为无智者,有无明、痴之过。而今于彼令断、根断、根绝、无有化,为未来不生之法。是故,具足如是之比丘,即具足此最上寂静之住处。比丘!任何其最上神圣之寂静,即为贪、嗔、痴之寂静。
  如是言:“应不放逸于慧。应护持于谛。应令增长于舍。寂静应当学之。”彼乃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安住其处者,诸想欢喜乃不转,而诸想欢喜之不转时,牟尼称为寂静。”然者,此缘何而言?比丘!“有我,”此乃妄想。“我是彼,”此乃妄想。“我当有,”此乃妄想。“我当无,”此乃妄想。“我当是有色者,”此乃妄想。
  “我当是无色者,”此乃妄想。“我当是有想者,”此乃妄想。“无当是无想者,”
  此乃妄想。“我当是非想非非想者,”此乃妄想。比丘!妄想是病、妄想是痈、妄想是箭也。比丘!然,由超越一切之妄想,牟尼称此为寂静。比丘!而实牟尼为寂静者,是不生、不老、不动、不希求也。比丘!彼依此,无有以其生。无生如何有老。无老如何有死。无死如何有动摇。无动摇如何有为求耶?如是言:“安住其处,诸想欢喜乃不转,而诸想欢喜之不转时,牟尼称为寂静。”彼乃缘此而言。比丘!我如是之略说,汝应受持六界分别。”
  时,尊者弗区沙提:“我实遇见大师。我实遇见善逝。我实遇见正等觉者,”
  即从座起,衣露一肩,头面顶礼世尊之足,而如是白世尊言:“世尊!大过落来于我,如愚者、如痴者、如不善者。此我若想起对世尊呼“友!”之语。然者,我为犯大罪过,请世尊摄受,而令防护未来。” 
  世尊曰:“比丘!大过实落来于汝。恰如愚者、如痴者、如不善者,若想起汝如何得呼我为“友!”之语。比丘!然,汝已见犯大过,依如法改过,此,我对汝摄受。比丘!如何在圣者之律,有彼增益彼已见犯大过,如法改过,入未来之防护者。”
  弗区沙提曰:“世尊!我于世尊处,奉受具足戒。”
  世尊曰:“比丘!然者,汝完具衣、钵耶?”
  弗区沙提曰:“世尊!于我衣、钵不完具。”
  世尊曰:“比丘!如来不可令衣、钵不完具者,受具足戒。”
  时,尊者弗区沙提,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已从座起而敬礼世尊,右绕为求衣、钵而行去。时,步行求衣、钵之尊者弗区沙提,以遇暴走之牝牛而夺命。
  时,众多之诸比丘,诣彼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等诸比丘,如是白世尊曰:“世尊!彼名为弗区沙提之善男子,受世尊略说教说者,彼命终矣!于彼有如何之趣,有如何之来生耶?”
  世尊曰:“诸比丘!善男子弗区沙提是贤者。入受于法、随法。且为法故,而无烦我。诸比丘!善男子弗区沙提,灭尽五下分结而成化生,于其处般涅槃,由彼世间成为不退法。”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彼等诸比丘随喜世尊之所说。


第一四一 谛分别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三一、分别圣谛经(大正藏一,四六七页。)佛说四谛经(大正藏一,八一四页。)增一阿含一九,一(大正藏二,六四三页。)
  佛略说四圣谛后,赞叹舍利弗、目犍连二人,以奖励亲近此二人而离去。舍利弗为诸比丘,详细说明四圣谛。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波罗奈城仙人堕处鹿野苑。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诸比丘!”彼等比丘奉答世尊:“世尊!”世尊如是曰:“诸比丘!由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于波罗奈城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法轮。即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界中之任何者亦未曾转之。即此四圣谛之开示、宣说、施设、建立、解明、分别、显发。
  四者何耶?苦圣谛之开示、宣说、施设、建立、解明、分别……显发。苦灭圣谛之开示……显发。苦灭道圣谛之开示……显发。诸比丘!由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于波罗奈城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法轮。沙门……或世界中之任何者,亦未曾转。即此如是四圣谛之……显发。
  诸比丘!近习于舍利弗、目犍连。诸比丘!亲近舍利弗、目犍连。彼二人是贤者比丘,为诸梵行者之诱助者。诸比丘!有如,舍利弗乃如是;有如所生儿之养者,目犍连乃如是。诸比丘!舍利弗乃导于须陀洹:目犍连乃导于最上义。诸比丘!舍利弗得详细开示、宣说、施设、建立、解明、分别、显发四圣谛。”世尊如是说,如是说已,善逝从座起而入精舍。
  于此,尊者舍利弗于世尊去后不久言诸比丘:“友之诸比丘!”彼等诸比丘答舍利弗曰:“友!”舍利弗乃如是曰:“友等!由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于波罗奈城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法轮……苦灭道圣谛之开示、宣说、施设、建立、解明、分别、显发。
  友等!然者,如何为苦之圣谛?是生苦、老苦、死苦、忧、悲、苦、恼、愁苦、所求不得,此皆是苦。略言之乃五取蕴之苦。
  友等!然者,如何为生?彼彼之有情于彼彼之有情类中生、出生、出现、生起、兴起、诸蕴之现前、诸处(感官)之获得,友等!此等言生。
  友等!然者,如何为老?彼彼之有情于彼彼之有情中老、老衰、齿落、发白、皮皱、青之衰损、诸根之毁熟,友等!此言老。
  友等!然者,如何为死?彼彼之有情于彼彼之有情中死去、死亡、破灭、灭没、死灭、死、命终、诸蕴之破坏、身体之投弃,友等!此言死。
  友等!然者,如何为忧?友等!或具不幸者、或得苦法者之忧、忧感、忧心、内忧、内偏忧,友等!此言忧。
  友等!然者,如何为悲?友等!或具不幸者、或得苦法者之悲、偏悲、哭悲、偏哭悲、哭悲之性、偏哭悲之性,友等!此言悲。
  友等!然者,如何为苦?友等!彼身之苦、身之不快、身触所生之苦、不快之所受,友等!此言苦。
  友等!然者,如何为恼?友等!心之不快、意触所生之苦、不快之所受,友等!此言恼。
  友等!然者,如何为愁?友等!或具不幸者、或得苦法者之悲愁、悲愁之性、愁之性,友等!此言愁。
  友等!然者,如何为所求不得,此亦苦耶?友等!于诸生法之有情,如是之希求生:“彼实非我等之生法,又彼实于我等不生来。”然虽如是亦不可得达。此即:“所求不得,此亦苦也。”友等!诸老法于有情……乃至……友等!诸病法于有情……乃至……友等!诸死法于有情……乃至……友等!诸忧、悲、苦、恼、愁法于有情,如是之希望生:“此实非我等之忧、悲、苦、恼、愁法。又实彼忧、悲、苦、恼、愁之不来于我。”然,虽如是希求不可得达也。如是乃“所求不得亦苦。”
  友等!然者,如何略而言五取蕴是苦?所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友等!此言略而言五取蕴是苦。
  友等!如是言苦之圣谛。
  友等!然者,如何为苦集之圣谛?凡彼爱之生起而与喜、贪俱行,于彼之处为所胜喜,即所谓彼欲爱、有爱、无有爱。友等!此言苦集之圣谛。
  友等!然者,如何为苦灭之圣谛?凡彼爱无余离欲而灭,舍、舍离、解脱、不执藏。友等!此言苦灭之圣谛。
  友等!然者,如何为苦灭道之圣谛?此即八支圣道,即此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见?友等!于彼苦之智、于苦集之智、于苦灭之智,于苦灭道之智。友等!此言正见。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思惟?出离之思惟(出离觉)、无恚之思惟(无恚觉)、不恙之思惟(不害觉),友等!此言正思惟。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语?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友等!此言正语。
  友等!然而,如何为正业?离杀生、离偷盗、于诸欲之境离邪行。友等!此言正业。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命?友等!兹有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生活。友等!此言正命。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精进?友等!兹有比丘,未起之诸恶、为令不善法之不起而意志生,而行精进、精勤、热心、策励心、已起之诸恶、为令舍不善法而意志生……热心。为起未起之诸善而意志生……热心。为令持续已起之诸善法、不错乱、增长、广大、增修而意志生……热心。友等!此言正精进。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念?友等!兹有比丘,于身随观身而住,热心而有正知、有念、于世间调伏贪、忧。于诸受……乃至……于心……乃至……于诸法,随观法而住,热心……以调伏贪、忧。友等!此言正念。
  友等!然者,如何为正定?友等!兹有比丘,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寻、伺止息故,内心安静,心一趣性而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第四禅而住。
  友等!此言正定。
  友等!如是言苦灭道之圣谛。
  “友等!由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于波罗奈城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法轮。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界中之任何者亦未曾转。此,即此等因圣谛之开示、宣说、施设、建立、解明、分别、显发也。” 
  尊者舍利弗如是说已,欢喜之彼等诸比丘,随喜尊者舍利弗之所说。

第一四二 施分别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八0,瞿昙弥经(大正藏一,七二一页。)
  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亲手织之新衣施佛,佛说应施于僧伽。阿难怜愍佛姨母,劝应接受。因此事,世尊对阿难说十四种对人施,即上施佛,下至施畜生类之十四种,其施功德极大,说有德施布者,更是无数无量倍,更有七种之僧类施,说此僧伽施之功德,比前之十四种之个人施之布施更大。最后说明分别由施者与受者而施之清净时及不然之四种差别。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释迦族之迦毗罗城尼拘律树园。时,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持来一套新衣,诣彼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如是白世尊:“世尊!此一套新衣,我特为世尊,自纺自织之物。世尊!为我、哀怜我,请世尊纳受此。”如是言时。世尊如是告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女!应施于僧伽。若汝之施于僧伽时,我亦受供养,又僧伽亦然。”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再次如是白世尊:“世尊!此一套……为哀怜我……。世尊如是再次告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曰:“瞿昙女!应供养僧伽……僧伽亦然。”三次,又摩诃波阇波提……僧伽亦然。”
  如是言时,尊者阿难如是白世尊:“世尊!请世尊受纳瞿昙女摩讨波阇波提此一套新衣。世尊!瞿昙女摩词波阇波提对世尊饶益多。是姨母、养母、养育者、授乳者,生母之命终后,奉乳饮于世尊。世尊!世尊对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亦多所饶益。世尊!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因世尊而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世尊!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因世尊而离杀生、离偷盗、于诸欲离邪行、离虚诳语、离须罗、迷罗耶饮酒之放逸处。世尊!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因世尊,对佛具证净、对法具证净、对僧伽具证净、对圣戒具证净也。世尊!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因世尊,对苦无疑、对苦集无疑、对苦灭无疑、对苦灭之道无疑也。世尊!世尊亦对瞿昙女摩诃波阇波提多所饶益。
  世尊曰:“如是,阿难!如是,阿难!阿难!实际上,凡有人(甲),因人(乙)而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伽时。阿难!我不言由此人(甲),对其人(乙),要十分报恩。即所谓以赞仰、起迎、合掌之业、恭敬之业、依服、饮食、座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