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部经-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不言由此人(甲),对其人(乙),要十分报恩。即所谓以赞仰、起迎、合掌之业、恭敬之业、依服、饮食、座卧、缘病以供养医药资具。阿难!实际上,凡有人(甲)、由其人(乙)而离杀生、离偷盗、于欲离邪行、离虚诳语、离须罗、迷罗耶饮酒之放逸处时。阿难!我不言由此人(甲)对其人(乙),须十分报恩。即所谓以……之供养。阿难!实际上,凡有人因其人而对佛具证净……对圣戒具证净时。阿难!我不言由此人对其人,须时十分报恩即所谓以……之供养。阿难!实际上,有人因于人而对苦无疑、对苦集无疑、对苦灭无疑、对苦灭之道无疑时。阿难!我不言由此人对其人须十分报恩。即所谓以……之供养。
  “阿难!然而,有此等十四对人施。对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供养布施,此为第一对人施。对辟支佛供养布施,此为第二人施。对如来之弟子阿罗汉供养布施,此为第三对人施。对证阿罗果之道中者供养布施,此为第四对人施。对不还者供养布施,此为第五对人施。对证不还果之道中者供养布施,此为第六对人施。对一来者供养布施,此为第七对人施。对证一来果之道中者供养布施,此为第八对人施。对预流者供养布施,此为第九对人施。对证预流果之道中者供养布施,此为第十对人施。对外学于诸欲离贪者供养布施,此为第十一对人施。对凡夫之戒具足者供养布施,此为第十二对人施。对凡夫之恶戒者供养布施,此为第十三对人施。对畜生供养布施,此为第十四对人施。 
  阿难!于此等中,若对畜生供养布施,应望得百倍之施报。若对凡夫之恶戒者供养布施,应望得千倍之施报。若对凡夫之具戒者供养布施,应望得百千(十万)倍之施报。若对外学诸欲之离贪者供养布施,应望得亿百千倍之施报。若对证预流果之道中者供养布施,应望得无数无量之施报。何况对预流果者耶!对证一来果之道中者……乃至……何况一来者……乃至……对证不还果之道者乃至……何况不还者……乃至……对阿罗汉果之道中者……乃至……何况对如来弟子之阿罗汉……乃至……辟支佛……乃至……何况对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耶!
  复次,阿难!此等有七种之僧类施。对佛在世时之两32种僧伽供养布施,此为第一之僧类施。对如来灭后之两僧伽供养布施,此为第二之僧类施。对比丘之僧伽供养布施,此为第三之僧类施。对比丘尼之僧伽供养布施,此为第四之僧类施。为“如是数之比丘与比丘尼,应由我指名”供养布施,此为第五之僧类施。为“如是数之比丘,应由指名”供养布施,此为第六之僧类施。为“如是数之比丘尼僧伽,应由我指名”供养布施,此为第七之僧类施。 
  复次,阿难!于未来世有诸种姓者,虽着袈裟然是恶戒、恶法者,于彼诸恶戒者之间,特指定僧伽以供养布施。如是之时,阿难!我亦言无数无量之僧类施。阿难!然,虽以任何理由,我不言由僧33类施比对人施有大果。
  阿难!于此有四种之施清净。何者为四?阿难!施之由施者为清净而非由受者。阿难!施之由受者为清净而非由施者。阿难!施之非由施者为清净亦不由受者。阿难!施之由施者清净而亦由受者。
  然者,阿难!如何施之由施者为清净而非由受者?阿难!兹有施者是具戒善法,而有诸受者是恶戒恶法。阿难!如是者,施是由施者为清净而非由受者。
  然者,阿难!如何施之由受者为清净而非由施者?阿难!兹有施者是恶戒恶法而有诸受者,是其戒善法。阿难!如是者,施是由受者为清净而非由施者。
  然者,阿难!如何施之非由施者为清净而亦非受者?阿难!兹有施者是恶戒恶法。又有受者是恶戒恶法。阿难!如是者,施乃非由施者为清净而亦非由受者。
  然者,阿难!如何施之由施者为清净而亦由受者?阿难!兹有施者是具戒善法。又受者亦是具戒善法。如是者,阿难!施乃由施者为清净而亦由受者。
  阿难!此等为四种之施清净。”
  世尊如是说。如是说已,大师善逝更又如是说曰:
  是人为具戒 布施恶戒者
  施之得如法 有善欣乐心
  胜信大业果 如是之布施
  施者为清净 是人为恶戒
  布施具戒者 施之得非法
  有不欣乐心 无信大业果
  如是之布施 受者为清净
  是人为恶戒 布施恶戒者
  施之得非法 有不欣乐心
  无信大业果 如是之布施
  两者具不净 是人为具戒
  布施具戒者 施之得如法
  有善欣乐心 胜信得大果
  我言如是施 实有广大果 
  是人已离贪 布施离贪者
  施之得如法 有善欣乐心
  胜信大业果 我言如是施
  实有广大果 

第一四三 教给孤独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二八、教化病经(大正藏一,四五八页。)增一阿含四九、八(大正藏二,八一九页。)杂阿含三七、一0三0(大正藏二,二六九页。)
  给孤独长者病笃时招请舍利弗。舍利弗为长者,住教应不执着六根、六境、六识、六触、六受、六界、五蕴、四无色处、此世、他世、见闻觉识等之一切工夫。长者其后不久死而生天界,对世尊说偈,世尊说是给孤独天子。

第五品 六处品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其时,恰给孤独长者患病痛苦而激恼。
  时,给孤独长者告士夫曰:“然汝,士夫汝,诣世尊之处,诣已,代我头面礼世尊之足且白如是:“世尊!给孤独长者患病痛苦而激恼,彼头面礼世尊之足。”又至舍利弗之处,至已,代我头面礼尊者舍利弗之足且如是言:“给孤独长者……头面礼尊者。”而如是言:“善哉!尊者!请尊者舍利弗至给孤独长者之住处,以垂慈愍!”
  如是彼士夫答给孤独长者:“如是,尊者。”而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士夫如是白世尊:“世尊!给孤独长者患病痛苦而激恼,彼头面礼世尊之足。”而至彼尊者舍利弗之处。至已,敬礼尊者舍利弗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士夫如是言尊者舍利弗:“尊者!给孤独长者患病痛苦而激恼,彼头面礼尊者舍利弗之足且如是言:“善哉!尊者舍利弗来给孤独长者之处,以垂慈愍!”
  尊者舍利弗默然而许诺。时,尊者舍利弗着衣执钵、衣,尊者阿难为后侍,而至彼给孤独长者之处。至已,坐于所设之座。坐已,尊者舍利弗如是言给孤独长者曰:“长者,如何!汝少快耶?如何!善得忍耐耶?如何!诸苦受减退而不进展,尽减退而无进展耶?”
  长者言:“尊者舍利弗!不少为愉快,不能忍耐,我进行诸极苦受而无减退。尽进展而不减退!尊者舍利弗!例如强力之士夫,以利刀……而无减退。”舍利弗曰:“长者!是故,汝应如是学:“我不执3受眼,且于我,眼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是故,长者!汝不能不如是学:“我不应执耳。又于我,其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是故……鼻……学。是故……舌……学。是故……身……学。是故……意……学。是故……色……学。是故……不执受声……乃至……不执受香……乃至……不执受味……乃至……不执受所触……乃至……不执受法。又于我,法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
  是故,长者!汝应如是学:“我不执受眼识。又于我,眼识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我4不执受耳识……乃至……我不执受鼻识……乃至……我不执受舌识……乃至……我不执受身识……乃至……我不执受意识。又于我,意识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
  是故,长者!汝应如是学:“我不执受眼触。又于我,眼触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是故,兹……“我不执受耳触5……乃至……我不执受鼻触……乃至……我不执舌触……乃至……我不执受身触……乃至……我不执受意触。又于我,意触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
  是故,兹……“我不执受眼触所生之受。又于我,眼触所生受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是故,兹……“我不执耳触所生之受……乃至……我不执鼻触所生受……乃至……我不执舌触所生受……乃至……我不执受身触所生受……乃至……我不执受意触所生受。又于我,意触所生受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
  是故,兹……“我不执受地界。又于我,地界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是故,兹……“我不执受水界……乃至……我不执受火界……乃至……我不执受风界……乃至……我不执受空界……乃至……我不执受识界……乃至……。识界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
  是故,兹……“我不执受色。又于我,色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我不执受受……乃至……我不执受想……乃至……我不执受行……乃至……我不执受识……乃至……又于我,识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
  是故,兹……“我不执受空无边处。又于我,空无边处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是故,兹……“我不执受识无边处……乃至……我不执受无所有处……乃至……我不执受非想非非想处。又于我,非想非非想处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
  是故,长者!此,汝应如是学:“我不执受此世界。又于我,此世界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是故,兹……“我不执受地世界。又于我,他世界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
  是故,长者!此,汝应如是学:“凡以意所见、闻、觉识、希求、随伺,如是等我亦不执受。又于我,彼为所依之识亦不存在。”长者!汝实应如是学。如是说时,给孤独长者感激流泪。时,尊者阿难如是告给孤独长者曰:“长者!汝,乃失否?长者!汝,意志沮丧否?”
  长者曰:“尊者阿难!我力不失,意志亦不沮丧。我长久虽敬事大师及意修习之诸比丘,先前我未曾闻如是之说法。”
  舍利弗曰:“长者!于诸在家白衣者不举如是之说法。长者!唯诸出家者举如是之说法。”
  长者曰:“尊者舍利弗!然者,于诸在家白衣亦请举如是之说法。何以故,舍利弗尊者!亦有诸善男子彼等生来少尘垢,法之不闻性退堕,当为知法者。”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阿难,以如是教诫,教诫给孤独长者从座起而去。时,给孤独长者、尊者舍利弗与尊者阿难去后不久,身坏命终生于兜率天。时,给孤独天子夜将过时有胜容色,照耀全只陀林而诣彼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给孤独天子,以偈白世尊:
  祝福只陀林 居住仙人众
  法王之住处 令我生欢喜
  业明法与戒 最上之活命
  由此人清净 不由于种姓
  亦不依于财 是故实贤人
  善见自己利 如理伺察法
  是处成清净 舍利弗依慧
  依戒依寂静 至彼岸比丘
  实于如是者 应为最上人
  给孤独天子如是言,大师容许之。时,给孤独天子:“我大师已容许。”敬礼世尊,右绕已即消失其处。时,世尊其夜过后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昨夜,夜之过顷,有一天子有胜容色,照耀全只陀林而来我处。来已,敬礼我而立一面,立一面之彼天子以偈告我曰. 
  祝福只陀林 参照前偈……
  实于如是者 应为最上人
  如是,诸比丘!彼天子言:“我大师已容许,”敬礼我,右绕已,即消失其处。
  如是说时,尊者阿难如是白世尊:“世尊!彼应是给孤独天子。世尊!给孤独长者于尊者舍利弗之处得证净。”
  世尊曰:“善哉!善哉!阿难!只要依思择而得即由彼而得也。阿难!彼是给孤独长者而非余。”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尊者阿难随喜世尊之所说。


第一四四 教阐陀经

  北传汉译 杂阿含四七、一二六六(大正藏二,三四七页。)
  比丘阐陀患病苦极欲自杀。时舍利弗和大周那往见彼,舍利弗问阐陀观察六根六识等之无我否?大周那说无执着应解脱苦。如是二人教诫阐陀而去。然后阐陀自杀。舍利弗此由以报佛,佛说阐陀没有受再生。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其时,恰好尊者舍利弗与尊者大周那、尊者阐陀住于灵鹫山。其时,尊者阐陀患病苦痛激恼。时,尊者舍利弗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