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挖的时候先是翻地龙一路开过去,然后就是一队队的俘虏,第一队俘虏先把翻松的土铲开,然后又有一队俘虏把走线框抬进去摆好,然后又有一队俘虏挑着搅拌好的水泥直接往里倒,然后又有一队俘虏将水泥抹平,还有做盖板的,拉水底电缆的,接特制接头的,还有等水泥干了掏标准框的,还有在后面拉电缆的,二十万人简直就跟流水线一样,东大营到京城的线路竟然十来天就铺好了!

    电报线路的一头就在乾清宫的一个偏殿里面,为此朱慈炅还特意培训了十名太监当通讯员,专门负责发送和接受电报,这天他一下早朝就迫不及待来到通讯殿,主持第一次异地通讯的实验,这个时候十名太监早就整整齐齐排在通讯殿中,等候皇上的指令了。

    朱慈炅一进来便兴冲冲的对负责通讯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道:”开机。“

    王承恩立马对身后的两个太监一挥手,那两个太监连忙疾走出去,很快,隔壁的偏殿中就传来蒸汽活塞特有的噗嗤声,”咚“殿中突然响起一声鼓响,这是可电报机并线的一个指示装置,很简单,就是中间一个鼓槌,上边是一面小鼓,下边是一面小铜锣,通电时鼓槌被吸上去敲响小鼓,断电时鼓槌会掉下来,敲响铜锣,颇有点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意思。

    现在鼓响了就是代表电报机通电了,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朱慈炅发话了。

    朱慈炅想了想,干脆按电影里的情节随口道:“发报:这里是京城乾清宫,收到请回话。”

    王承恩闻言又朝另外两个太监挥了挥手,那两个太监立马坐到崭新的电报机前面,一人取出标准电报编码纸,提笔候着,一人翻开《常用汉字编码大全》飞快的查找起来,很快他们就朱慈炅的话译成了二进制码。

    译码完成,其中一个太监立马把手往电报发送按钮上一搭,开始有规律的按动起来,另一个太监则坐在电报接收装置旁边认真的听着,按铃声将编码写下来,这发送和接收装置也可以设置成联动,这样就能检查自己这边是不是发对了。

    不到一盏茶时间,电报就发完了,两个人又坐在一起认真的核对了一下,发现没有问题了,这才站起来恭敬的行礼道:”启禀皇上,电报发送完毕。“

    朱慈炅点了点头,紧张的道:”坐下吧,准备接收电报。“

    那两个太监闻言,赶紧又坐回去,两个人都取出了标准电报编码纸,提笔紧紧的盯着电报接受装置。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电报接受装置就”叮叮叮“的响起来,那两个太监飞速的将铃声代表的编码记下来,又是不到一盏茶时间,电报接收装置的铃声就停止了,两个太监立马将各自记下的编码摆到一起核对了一下,发现没问题了,又翻开《常用汉字编码大全》飞快的查找起来。

    很快他们就翻译出来了,两个太监同时站起来,其中一个太监将电报纸举到朱慈炅面前,低头行礼道:”启禀皇上,他们回的是:这里是东大营提督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话虽然有点拍马屁的嫌疑,但是内容却没有一点问题,看样子电报是通上了,朱慈炅先是一喜,紧接着便没好气的道:”发报:你们能说点别的吗?“

    那两个太监赶紧将朱慈炅的话译成编码发过去,那边很快又回报了,这次电报的内容是:”遵旨,皇上英明神武!“

    这拍马屁还拍上瘾了,朱慈炅看了一眼电报,哭笑不得的道:”发报:你是谁,报上名来。”

    很快那边又回报了,这次倒正常了点,那边是这么回的:”回皇上的话,微臣史可法。“

    看样子这短距离通讯是没有问题了,朱慈炅这会才面露喜色,微笑着道:”发报:保持联络,每个时辰联络一次,测试十二个时辰。“

    那边很快回道:”微臣遵旨。“

    既然没问题,朱慈炅就放心了,他也懒得在这里守着了,直接交待了一下王承恩便回书房去了,接下来就是京城到辽东的线路了,那可真是超长距离啊,因为京城到关宁城可有差不多两千里,如果按这速度铺设,那么起码得三个月,朱慈炅自然不想等这么久,他将毕懋康招过来商议了一下,最后决定,干脆将武威军分成十组同时开工,沿铁路线挖算了,正好可以将翻地龙用火车送到各个分段。

    于是,武威军分成十股,各押着一万俘虏,坐着火车,带着翻地龙,跟着工部的官员出发了,不到半个月,关宁城到京城的电报线路竟然被他们给接通了!

    朱慈炅自然又激动的跑去测试,这次对面倒没有拍马屁,不过比拍马屁还可怕,因为那边电报是一直发个不停。

    ”这里是辽东关宁城,微臣孙承宗。“

    ”皇上近来龙体可好。“

    ”听闻皇上今年要大婚了。“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

    朱慈炅看着一封封电报,眼睛不禁湿润了,孙承宗都七十多了,唠叨的毛病也上来了,不知道他还能坚持多久,历史上可是记载崇祯十七年他还率家人抵抗清军呢。

    不过现在并不是感怀的时候,既然那边能发过来这么多消息,那就证明这远距离通讯也没有问题了,他立刻下旨,让李明甫率武威军押着十万俘虏开始铺设京城到开封的电报线路,然后是开封到凤阳,然后是凤阳到金陵。。。。。。。

    总之,争取今年之内,把大明两京十三省首府之间的电报线路全部铺设好!

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车线路贯南北

    随着大明的日益发展,朱慈炅要处理的事情也慢慢增多了,从过完年到现在他基本上就没什么空闲的时间,一天到晚到处都是事,忙的他晕头转向,这会儿他终于体会到了当皇帝的辛苦了,管理大明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还真是累啊。

    话说他不是有一个御用批奏折机器吗,这奏折都不用批了,他还叫累,那他以前的皇帝岂不全是累死的!

    奏折他是不用批阅了,但是大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各种事情多如牛毛,有很多事他不去亲自处理都不行。

    像卖给欧陆的第二批军火,他不发话谁敢发啊,所以还没过完年他就得安排工部正月十六之前准备好发往欧陆的军火,还要安排南洋水师前往欧陆送货。

    这军火刚发出去他又要安排西北大开发的事情,本来他去是最好的,因为西北的开发不光是地方上的事情,还得指挥三十万预备军团参与,这事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但是,他要亲自去西北的话,其他地方的发展又要停滞了,想来想去,他只得任命陈子龙为三省总督,主管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军政事务,这是对陈子龙的考验,也是对西北各级军政官员的考验,如果什么事情都要他亲自驾临才办的好,那他这皇帝真会累死,这次他就是想看看,一个钦命的总督指不指挥的动西北所有官吏,如果指挥不动,那就不好意思了,谁不听话,他就砍谁!

    安排完西北的事情,他还要安排孙传庭率秦军押着将近二十万俘虏开始挖京开线的路基,按年前的计划,他本来是要直接修通京城到南直隶的铁路,但这会儿却只能先修通京城到开封的铁路了,因为人员实在不够了。他在计划修建铁路之前,可没想到会要扩建京城,这会儿大半的劳力都在西城区忙活呢,还要分人去铺设电报网络,这铁路就只能先修一半了。

    刚安排完这些机械厂又建成了,翻地龙也造出来了,他又得亲自去观摩指导一番,然后又是会试,会试刚办完水泥又造出来了,他还得教人怎么用水泥,这水泥的问题刚教完殿试又开始了,等殿试忙完,电缆厂又投产了,他又得主持电报通讯的测试和电报网络的铺设,等电报的事情忙完,朱慈炅想着总算可以喘口气了,结果又有件更重要的事情来了。

    因为钢铁厂又投产了,钢铁厂投产就意味着可以大量生产轨钢了,京城到开封的铁路终于可以开始铺设了,孙传庭已经率着秦军押着二十万俘虏挖了将近两个月了,京开线的路基早就挖好了,这会儿他正协助工部的官员在修筑沿线的铁路桥呢。

    要说这造桥技术,明朝时期已经相当先进了,等闲百来米长的大桥都难不住工部的桥梁专家,但这次却是把这帮桥梁专家给难住了。其他小河道倒好说,有了超大的水泥墩子,三下两下就修过去了,但是京开线可是要跨越黄河的,几里宽的河道,这桥修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要没水泥和钢筋,工部的桥梁专家压根试都不敢去试。

    还好现在正是枯水期,黄河的水流量并不大,很多地方都露出了河心的沙洲,只要找个沙洲比较密集的河段把桥墩架上去,其他问题就好办了。

    此时,开封以北两百多里处,黄河中段,有将近三十万人正如同蚂蚁般的搬动硕大的拱形钢筋连接体,数十个十多米高的巨型桥墩宛如擎天玉柱般矗立在河道中间,靠近一处沙洲的桥墩处还停着数艘大型福船,看那架势,这些人竟然是要把硕大的拱形钢筋连接体抬上那大福船!

    尽管天气还有点冷,但所有人都光这脚丫子在河道里的沙滩上忙碌着,有的人甚至全身都浸泡在水中,他们仿佛已不知寒冷为何物。

    福船近处的沙洲上,还有一群官员打扮的人正围在一起讨论,他们同样也光着脚丫子站在那里,看他们满脸潮红的样子,这天哪里是冷,分明是热吗!

    其实天气还是有点冷的,他们之所以满脸潮红都是兴奋的,这些正是负责建设黄河大桥的工部官员和桥梁专家,桥墩一立起来这天堑就等于被攻克了,他们能不兴奋吗!

    其中有个桥梁专家望着巨大的桥墩感叹道:”真不敢相信啊,我们竟然做到了,在黄河上面修大桥,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有个工部官员立马遥拍朱慈炅的马屁道:”要不是皇上想出了这神奇的水泥,我们还真拿这黄河天堑没一点办法。“

    另一个工部官员立马接力道:”是啊,是啊,皇上真是英明神武,水泥这么神奇的东西都能想的出来。“

    这时,另一个桥梁专家却是惊喜的喊道:”抬过去了,抬过去了,他们已经把桥拱的钢筋龙骨抬到大福船旁边了,徐大人你去指挥他们用吊葫芦把钢筋龙骨调到船上去啊。“

    那个徐大人闻言,立马向大福船方向跑去,这时又一个桥梁专家眺望着一个桥墩的顶端,担心的道:“不知道这么高能不能吊上去啊,要是钢链断了就麻烦了。”

    这时那刚拍马屁的工部官员立马装逼道:”放心吧,别看着钢筋龙骨大,其实并没多重,撑死也就一千来斤,我在王恭厂的时候可是指挥人吊过两三千斤重的炮管,连吊了十多个,一点问题都没有。“

    。。。。。。

    四月初,开封传来消息,黄河大桥修建成功了!

    朱慈炅闻讯高兴的差点跳起来,嘴里不停的嘟囔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变通途啊,黄河大桥都修成了,长江大桥还会远吗,朕要将铁路修到大明的每个角落,朕要。。。。。。。“

    他还没高兴两天,陈子龙却是来奏折催促了,这播种的时间眼看着就要到了,翻地龙怎么还没到啊,就算到了开封也不够啊,陕西怎么办,山西怎么办?

    怎么办,自然是修铁路拉过去啊,朱慈炅一咬牙,直接令孙传庭马上率秦军押着二十万俘虏修筑开封通往西安的铁路,又令秦拱明率定辽军押着二十万俘虏去修筑太原到开封的铁路,至于西城区的建设,反正主体都完工了,剩下的事情就让工部招几万民工去做吧。

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区焕新春

    河南开封府外的一处小山坡上,新任三省总督陈子龙背着双手静静的望着远方,在他的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或者现在应该说是荒野,因为现在整个田野上看不到一点绿意,土地全部都干裂开了。

    陈子龙静立了很久才叹了口气,收回目光,他明白皇上的急切心情,就他眼前这片平原几乎和辽河平原差不多大,但是,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这片田野几乎颗粒无收,还有晋中平原,还有黄土高原,同样如此,这可是大明将近三四成的土地,荒废这些年,已经严重拖累了大明的发展,如果继续荒废下去,将对大明的崛起造成巨大的阻力。

    皇上派他来就是要改变西北的现状,在旱区播种比较耐旱的农作物,让这片土地不再荒废下去。

    远处一条三人宽的河渠正在加紧施工,预备兵团的新兵们已经连续奋战将近两个月了,但是,他们从来没喊过累,也从来没拖过进度,因为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故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