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镇南王郑芝龙也在金陵等着他,南方毕竟是他的辖区,各种物资调配都要他协调;

    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不过有这里面还有一群很特殊的人,那就是国子监祭酒黄道周和一帮海内闻名的硕儒。

    话说这是去打仗,带着这帮硕儒干什么呢?

    所谓”先礼后兵“,大明这次的目的并不是要灭了南洋所有藩属国,而是要让他们彻底臣服,接受《大明藩属国令制》,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亡命之徒,有的人也有可能不用打就臣服了,所以,朱慈炅决定,在开打之前,要派出大明使节去各藩属国宣旨,也就是宣读一遍《大明藩属国令制》,愿意接受的,好说,大大的优待,不愿意接受的,那也好说,直接打。

    这可是让人俯首称臣,宣的好就好,宣的不好,人家有可能直接就把宣旨的人给杀了,南洋毕竟是出了名的南蛮地区,这种事情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前去宣旨的人很有可能是去送命的!

    朱慈炅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派哪些人去好,最后他想到了黄道周,当然,他不是想派黄道周去,而是想让黄道周去找合适的人选。

    黄道周这种人说的不好听,他就是个典型的腐儒,死硬死硬的,说的好听一点,他那是坚持原则,有气节,宁死不屈,他这样的人历朝历代都不缺,所以很是有一帮志同道合之辈唯他马首是瞻。

    对于这些人来说,去为大明宣旨,让蛮夷臣服,那简直就是天大的荣耀,哪怕就是因此而被蛮夷杀了,那也是名垂青史的典范,这会儿想名垂青史的人多了,所以,黄道周把皇上的意思一传达出去,前来”找死“的人简直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一时间,本来充斥着文化气息的国子监也就是大明文科学院差点成了武斗场,各方硕儒赤膊上阵,疯狂争抢有限的几个”送死“名额。

    这种情况连黄道周都吓到了,那些平时温文尔雅的高人雅士此时就如同疯了一般,拉都拉不住,要不是他们自知武力值不够,估计已经有人开始动手把所有人都揍趴下了!

    黄道周一看这样下去可不得了,万一真打起来那就有辱斯文了,最后他只能提出硬性指标,定下筛选标准。

    他定下的规矩很简单,这个硬性指标就是品级,必须是或者曾经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理由也很充分,这次可是代表大明代表皇上去宣旨的,品级不够好意思当这个天朝上使嘛!

    ”唰“的一下,有将近九成的人被刷下去了,大明虽然官员多如牛毛,但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可不多,那可是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员,整个大明朝能有多少。

    筛选标准更简单,那就是按年龄来,毕竟年高就德劭,德高就望重,年纪越大就越应该受人尊敬,这下,所有人都没话说了,最后十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硕儒含笑九泉,哦,不,是含笑当选。

    当然,这十个人不一定都能用上,貌似大明在南洋好像还没这么多藩属国,不过也没关系,还是老办法,谁年纪大谁先上,反正人已经给选好了,皇上你下旨就行了。

    朱慈炅简直哭笑不得,这”送死“还有人争着抢着去的,还要论资排辈,这些人也是够奇葩了,而且黄道周这筛选标准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南洋好多地方可都是崇山峻岭,要选也选些年富力强的啊,这些貌似风都能吹倒的老头,能翻山越岭吗?

    还好,天朝上使肯定都是坐着大轿去的,算了算了,只是苦了那些抬轿子的人,如果是个年富力强的使者,翻山的时候他还可以下来让人拉着翻过去,轿子抬个空的就轻松多了,至于这些老头,你就别指望他们下轿子了。

    不过,最后黄道周一句话就打消了朱慈炅所有不满,因为黄道周说:”这些都是高风亮节、视死如归之辈!“

    是啊,当天朝的上使必须有气节,必须不怕死,如果不小心指派个贪生怕死之辈前去宣旨,他自己丢人事小,如果丢了大明的脸那可就。。。。。。。

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军云集

    思明府位于广西承宣布政使司的最南端,再往南就是大明属国安南的地界了,这里原本是个土州,也就是少数名族聚集的州府,不过这会儿整个府城大街上已经看不见什么奇装异服的平民了,几乎清一色全是崇正装,到处都是明军!

    府城的中央,一座庞大行宫已经接近完工,这是专门为皇上准备的,没办法,这地方地处边远,实在是太穷太落后了,连知府衙门都拿不出手,负责最南端铁路修建的卢象升见人员充沛,原材料也很充足,干脆请示朱慈炅建了这么一座行宫。

    朱慈炅自然是不会反对,能住好一点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又不是什么劳民伤财,十多万俘虏修完铁路,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在那里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做。

    这十多万俘虏他并不准备马上调到别的地方去,另外五十五万俘虏还会陆续运送过来,甚至工部修建铁路、桥梁的专家全部都会汇集到这里,这是为什么呢?虽然说现在铁路修通了,粮草的转运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但也不用这么浪费吧!

    其实,这一点都不浪费,北疆成功的经验给了朱慈炅很大的启示,以前大明并不是没有征服过北疆,太祖皇帝就曾打得漠南各部臣服,北疆那时候就已经全部汇入大明版图,但是,后面北疆又慢慢脱离了大明的控制,甚至多次入侵大明,给大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交通太不方便了,大明朝廷无力支撑大规模驻军的费用,所以监管不严,只能一次次征讨,又一次次被他们降而复判。

    现在就不一样了,有了铁路,粮草物资的调拨完全不成问题,大明想在那里驻扎多少军队就驻扎多少军队,北疆基本上不存在再反叛的可能性。

    这次征讨南洋,朱慈炅想用同样的方法,根据地形,用铁路贯通整个南洋,到那时候,南洋不再是西南极边之地,明军可以大量驻扎于此,南边也不再是南蛮聚集之所,大明将教化这里的蛮夷,发展这里的经济,让南洋人也和大明所有平民百姓一样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这样,他们还会造反吗?

    朱慈炅的这个决定,直接导致思明府的府城外变成了营帐的海洋,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营帐,山包上,小河旁,田地里,到处都是聚集的明军和俘虏,而且,思明府火车站的火车从来就没有停过,不断有军队和俘虏从里面涌出来,不断有物资和粮草从里面运出来,整个思明府人越聚越多,越聚越多,一个边远府城的热闹程度,大有赶超桂林府、广州府、昆明府等省会城市的架势。

    现在,曹文诏所率的关宁军和押解的十五万俘虏早就到了,秦翼明所率的定辽军和二十五万俘虏也已经陆续抵达,李明甫所率的武威军和二十五俘虏也已经从广州府开拔,很快就将陆续抵达,整个思明府已经聚集了三十万大军,和五十五万俘虏,那连营都快方圆将近百里了,还好思明府正好是块不小的盆地,不然这么多人还真没地方扎营。

    至于俘虏会不会造反,这点压根就不用担心,像农民军的俘虏,皇上已经发话了,让他们服五年劳役就放他们回原籍,还发放田地给他们,让他们重新开始生活,现在都熬了快三年了,再有两年就自由了,这个时候让他们造反,他们不宰了你才怪。

    满蒙俘虏,朱慈炅也一视同仁,让他们服五年劳役就放他们回原籍,虽然这会儿才开始不久,但是别忘了,他们的家人可都在明军的控制之下,要他们敢造反,后果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朱慈炅当然不害怕他们会造反,这会儿他正坐着自己的御用专列,和孙元化、程国祥、黄道周等朝廷大员讨论《大明藩属国令制》的问题呢。

    这辆御用专列就如同他和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描述的那样,有专门的卧室、有专门的餐厅、有专门的书房、有专门的会议室、还有御膳房、御医房、洗手间等等,还有太监、宫女、锦衣卫的休息场所,可以说应有尽有,就是一座移动的行宫。

    至于为什么讨论《大明藩属国令制》,它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主要就是纲领性太强了,缺乏必要的细节规定,朱慈炅这次召集黄道周等人就是要讨论出一个补充的细节规定。

    比如说,藩国和属国都由大明册封的藩王和属王管理,那么这个藩王和属王册封的具体流程是什么呢,又有什么凭证呢,什么人才有资格接受大明的册封呢?这些都要交待清楚,形成固定的流程,不然真到要册封下任藩王和属王的时候非得乱套了不可。

    又比如,藩国和属国的税收都由藩王和属王自己收取,总得有个收取的标准吧,要不然那些藩王和属王为了享乐狂征暴敛,激起民变,到时候还不得大明去擦屁股。

    又比如,藩国和属国的军队粮饷和辎重都由藩王和属王负责提供,那到底提供多少粮饷呢,又到底提供多少辎重呢,总不能大明要多少他们就得给多少,这样藩王和属王肯定不服,也不能他们想给多少就给多少,这样大明就亏大发了,所以,必须根据军队的数量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

    又比如,藩国的官员都是由藩王任免的,这个任免的标准是什么,总不能说他们想任免谁就任免谁,那大明组织的统一科举岂不成了笑话,所以必须规定,几品以上必须由大明授予进士功名的人担任,几品到几品以上又必须由有举人功名的人担任,这样才能让那些苦读大明四书五经的属国学子有充足的动力,不然谁来学什么汉语啊。

    等这些补充细节修订的差不多了,车队也差不多快到思明府了,此时南洋四处可谓大军云集:

    在北边的思明府,有大明的天雄军、关宁军、定辽军、武威军、边防军第二军团和即将赶到的禁卫军第一军团总共六十万大军;

    在南边的星城港基地,有大明的南洋舰队、南海舰队、水师预备军团总共二十五万大军,战舰数千艘;

    在思明府以南的防城新港,还有大明的北洋舰队和北海舰队总共二十万大军,战舰两千余艘;

    在云南的孟艮府,还有各地土司集结而来的数万人马,额,这土司人马又是怎么回事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临

    集结在孟艮府的土司兵马也是朱慈炅下旨招过来了的,他原本就计划在荡平南洋的同时取消所有宣慰司,所以他在出发前专门让孙元化查了一下大明所有都司卫所中土司有多少个,这一查,他有点懵圈了。

    原来,不光宣慰司的宣抚使叫土司,还有很多人也叫土司:

    宣慰司其实相当于都司性质,宣抚使就相当于一省都司的都指挥使,是正三品的武官!

    宣慰司下面还有宣抚司,就相当于卫所,宣抚司的宣抚使相当于从三品的指挥使;

    宣抚司还有安抚司和长官司,相当于千户所,这些司的长官就相当于正五品的千户;

    所有这些正三品、正四品和正五品的宣抚使和长官都叫土司,在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云南都司、贵州都司、湖广都司下属的宣慰司和宣抚司就有二三十个,安抚司和长官司更是有上百个!

    说实话,这也有点太多了,要他一个个去整,会把人累死,他干脆下旨,所有宣慰司召集两千精兵,所有宣抚司召集一千精兵,所有安抚司和长官司召集一百精兵,全部赶往孟艮府集结,准备进攻东胡,而且所有土司必须到场!

    除了太祖和成祖,大明其他皇帝如果颁布这种旨意估计没几个土司会搭理,但崇正皇帝貌似已经超越成祖,大有赶超太祖的架势,这些土司还真没人敢不去的,因为不去就是抗旨,抗旨可是要杀头的,其他皇帝可能没这能力把他们全砍了,但崇正皇帝绝对有!

    所以,各土司纷纷召集精兵,收拾行装赶往孟艮府,经过两个多月时间,孟艮府也渐渐聚集了将近五万土司人马。

    孟艮府毕竟和现在的东胡王朝接壤,朱慈炅原本是准备派一个军团去驻守的,但是,他一问云南都司的都指挥使和正在孟艮府的王征南,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他们都认为,如此崇山峻岭,东胡就算来攻也不可能集齐十万人马,因为他们也没法运送粮食啊,云南都司就算组织所有屯卫运送粮草,也只能勉强供应十万大军的粮草,东胡又能强到哪里去。

    所以,朱慈炅最后下旨让所有土司组织精兵赶往孟艮府,云南都司则组织屯卫轮流运送粮草,只要保证五万人的粮草供应就行了,他已经想好了,只要是来了的土司,以后根据职位大小,分别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