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慈炅在地图上仔细研究了一下,直接将铁路修到孟艮府是不现实的,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不说,孟艮府附近更是崇山峻岭,沟壑密布,以大明现在的技术,根本就不可能把铁路修过去。将铁路修到安南北部的思明府相对来说还要简单一点,虽然那里也多山,但都不是很高的山,而且沟壑较少,修建难度应该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思明府靠近海岸,还可以修筑港口,海陆联合运送,这样就更保险了。

    至于军队方面,定辽军和武威军一定要带上,因为这次是先修铁路后开战,这两个军团修铁路可是修出经验来了。

    然后,天雄军和关宁军也要带上,因为他们都是一等军团而且五万骑兵都在京城以东驻扎看押这俘虏,只要把步兵招过来就行了,用铁路运输也就一两天的事情。

    最后,朱慈炅决定带着禁卫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一起亲征,禁卫军第一军团自不必说,一直是他的贴身护卫,至于为什么带上边防军第二军团,主要是因为马祥麟以前可是宣抚使,他这次也要去对付那些土司,带上他对了解土司的情况很有帮助。

    至于其他军团,孙承宗还是率辽东军和东江军镇守北疆,有这位镇国公在北疆可确保无虞,秦军他准备调回陕西,那里可是西北边疆,没有个强力军团坐镇不行,边防军第一军团则调来驻守北大营,至于三个预备军团,就让他们在北疆的长城和棱堡来回驻防吧,就当是练兵了。

    人员既定,朱慈炅开始发出诏令,各路人马纷纷开拔,朱慈炅并没有令六十万大军同时出发,这个时候坐火车最多坐到南直隶,如果六十万大军和七十万俘虏全部堆在南直隶,根本就铺不开,修一段铁路那里需要这么多人同时动手,要知道一百三十万人,就算排的紧紧的排成两排也能排几百里长,铁路那有几百里同时开挖的!

    他将修筑铁路的人员分成了四拨,先调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将天雄军和十五万满蒙俘虏运送到思明府,修筑港口,然后修筑思明府到桂林府的铁路,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随即回转,将关宁军和十五万满蒙俘虏运送到广州府,修筑广州府到桂林府的铁路,而定辽军则押解二十五万农民军俘虏先坐火车赶往南直隶,随工部官员一起从南直隶出发,往南修建沿线的铁路桥,最后武威军押解二十五万农民军俘虏坐火车赶往南直隶,从金陵开始修,一路修到广州府。

    至于禁卫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则先京城集结,等铁路修好了,再坐火车直接赶往思明府。

    这一通调动,整个大明都忙碌开了:

    天雄军,关宁军和三十万满蒙俘虏开始往东大营集结,而北洋水师,南洋水师也开始往东大营港口集结,一时间东大营城内人山人海,东大营外的海面上也是战舰密布,各种粮草物资疯狂聚集,人员、马匹、物资等下车上船忙的不亦乐乎。

    定辽军和二十五万农民军俘虏也开始登上火车赶往南直隶,一时间整个北疆到南直隶的铁路线上到处都是装满明军和俘虏的火车,日夜不停,呼啸而过。

    武威军也押解着二十五万俘虏开始向北大营集结,他们要等定辽军那一批运完了才能启程赶往南直隶。

    还有大明皇家机械集团的机械厂和钢铁厂也开始日夜赶工制造火车和铁轨,一辆辆的火车被造出来,金京铁路上的火车越来越多,一条条铁轨被铸出来,钢铁厂的空地上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铁轨!

    还有沿途各行省各州府也开始准备石子和标准枕木,规划好的铁路沿线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各级官员表现的都相当积极,这铁路修好了可不光能运兵,对各地经济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好处。

    此时最忙的可能要数郑芝龙了,因为这次修铁路的明军和俘虏的粮草大部分都要从他管辖的地方调拨,那可是一百多万人马,所需要的粮草之多可以想象,忙的他简直比当海盗的时候打劫大型商队还累,再大的商队也不可能带有上百万人的粮草物资啊!

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

    八月的马六甲,热浪翻滚,如果站在海边,还能有点海风吹着,感觉还不是那么要命,如果远离海岸,那简直能把人热死,驻马六甲的葡萄牙守军上百人现在都聚集在海边,享受着徐徐的海风,露出欢快的笑容。

    额,貌似他们不是来吹海风的,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带着整齐的行装!

    不久,海面上出现一只庞大的舰队,大小战舰不下两千艘,密密麻麻的几乎将整个海峡都挤满了!

    带队的葡萄牙陆军上尉惊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噢,买糕的,不是说来的是大明的先遣舰队吗,这规模还是先遣舰队,要是主力舰队不得把整个海峡都挤爆了!

    来的的确是大明海军的先遣舰队,不过是混编舰队,有南海舰队的五百艘福船战舰和一千艘小型战舰,还有水师预备舰队的一百艘福船战舰和五百艘小型战舰,还有海军上将郑兴和郑明的旗舰,两艘中型宝船战舰!

    马六甲的小型港口根本就不能停靠宝船战舰,郑兴和郑明只得换乘福船战舰来到港口,一行数百人下船之后并没有马上走向不远处的葡萄牙士兵,而是先行在港口整队,将日月龙旗高高竖起,然后才踏着整齐的步伐迎面走向对面的葡萄牙士兵。

    带队的葡萄牙上尉见状,连忙笔挺的站好,并大声下令道:”注意,立正。“

    很快,大明海军方阵便来到他们跟前,两位肩章上闪耀着三朵金花的海军上将踏着正步严肃的走上来,同时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其中一个上将用标准的葡萄牙语大声道:”上尉阁下你好,大明海军南海舰队司令,海军上将郑兴奉命前来接收马六甲防务。“

    那葡萄牙上尉连忙回了个标准的军礼,大声道:”上将阁下,您好,葡萄牙陆军上尉阿历克斯。安德尔奉命向你交接马六甲防务。“

    双方又同时行了个标准的军礼,郑兴这才走上去握住阿历克斯。安德尔微笑道:”安德尔上尉辛苦了,我准备了十艘福船战舰护送你们前往果阿,祝你一路顺风。“

    安德尔上尉激动的道:”多谢上将阁下,祝你们一切顺利。“

    就在双方握手的时候,十艘福船战舰轮流靠上港口,一队队士兵从上面飞快的跑下来,港口中瞬间又集结了上千明军士兵。

    郑兴见差不多了,便挥手道:”上尉阁下,请上船吧。“

    安德尔上尉连忙行了个军礼,道了声再见,带着手下飞快的上了最后靠岸的那艘福船战舰,看着十艘福船战舰远去,郑兴这才笑着对郑明道:”这样一个军事要地,他们就这么送给我们大明了,真是无知啊!“

    郑明却含笑反驳道:”也未必是他们无知,荷兰人随便来个小舰队他们都抵挡不住,何必在这里死撑呢,还不如送给我们大明做个人情。“

    郑兴闻言,想了想,点头道:”也是,算了不说这个了,我们还是赶快去建设星城港基地吧。“

    说罢,他带头转身走向来时的福船战舰,郑明连忙跟了上去,随同他一起来下船的数百亲卫同样跟了上去,只留下刚刚下船的明军士兵整齐的站在那里,目送着他们远去。

    马六甲,郑兴和郑明甚至看都没有去看一眼,只留下一千士兵在这里驻守,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海峡入口处的那座大岛屿,按皇上的意思,要在岛屿上修建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两侧的岛屿和海岸上还要根据地势修建很多炮台和棱堡,整个基地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星城港海军基地。

    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此时并不是什么繁华之地,基本上算是个荒芜人烟之所,听说原来还有个叫什么柔佛的小国,不过被葡萄牙人狠狠的教训了几次之后便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郑兴和郑明可懒得管这些,他们并不是负责来殖民地,而是负责来修建海军基地的。

    这次大明海军南海舰队和水师预备军团总共来了约十五万人,带来的物资更是多的惊人,什么水泥、钢筋、钢板等材料不下数千吨,吊葫芦、平板车,铲子、抹子等工具也是一船一船的,只要挖点石子,拉点沙子基本上就可以动工了。

    郑兴和郑明修建港口的经验那是相当丰富的,不说在东南防线见过那么多,当海盗那会儿,他们大中小型的港口基本上都亲自动手建国,东南防线的炮台和棱堡他们也参与过指挥建设,修建起星城港基地来自然是轻车熟路。

    他们略微在入口处的大岛四周查看了一遍便发现,这座岛屿的确是修建海军基地的好地方,其南边的海岸结构非常适合修建港口,两侧的突出部位刚好可以修建棱堡和炮台,中部和北部地势修建一座大型城池也没什么问题,而且整个入口处就大岛前面的水道适合通行,其他地方要么七拐八拐,要么暗礁密布,根本就不适合大型战舰通过,只要修建几座炮台和棱堡,甚至小船都休想过去。

    郑兴和郑明商议了一番,决定还是先建设星城港基地,至于其他地方的炮台和棱堡,等基地建好再说,于是两人同时下令,十五万人一起忙碌开来。

    各种建筑材料被搬上小船,运到指定地点,各路人马分工合作,挖石头的、挑沙子的、搅拌水泥的、固定甲板的。。。。。。,所有人都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一座座炮台拔地而起,一个个码头现出雏形,棱堡正在矗立,城墙正在升高,星城港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露出海平面,一个庞大的海军基地,一座几乎攻不破的坚固堡垒正在慢慢成型。

    郑兴和郑明一边督促基地建设,一边还派人四处观察测绘,一个巨大的海峡沙盘模型也正在逐渐成型,入口处的星城港基地是按规划做出来的,各处险要位置的炮台和棱堡也被逐渐加进去,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防御体系已经在沙盘上成型,而实际的建设也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工,因为他们不缺人员,不缺材料,更不缺钱,一切准备都很充分,进度自然奇快无比。

    不到一个月时间,港口、基地、棱堡、炮台相继成型,而这时候北海舰队也将数千门大炮运送过来,大炮往棱堡、炮台和城墙上一架,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扼住了东西方的通道,一个崭新的星城港海军基地出现在世人面前,从此列强的舰队想要进入南洋海域都要先问问大明帝国,同不同意!

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

    要说修桥修路这种大工程,主持的人权力越大这个工程进展就越快,就好比一个普通的平民要在自己地里挖条小水沟,那自然是随便他怎么挖,但如果他想从几百里外的大河挖条引水渠过来,那首先不说沿途的人会不会让他挖,就算让他挖,他也挖不出来,因为他没人啊!

    大明就是朱慈炅自己家的地,他要修条铁路自然是想怎么修就怎么修,要人,随便拉上去就是七十万劳力;要材料,钢铁厂那铁轨已经堆积的跟山脉一样了,各地州府县乡石子枕木都在向沿线聚集;谁要敢说不准打我这过,一句”皇上有旨“,立刻爬开,不然就死开,这个死可不是形容词,那是真要命!

    总之,各方面都在积极参与,整个铁路的建设快的惊人,三个月,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十月初金陵府到思明府的铁路就修通了!

    大明皇家机械集团的机械厂这几个月也不知道造出了多少火车,朱慈炅原本想着是调集八十多辆火车一次把二十万大军和随行人员全拉过去,但是这次出征南洋的可不止禁卫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而且打仗也不光是人过去就行了,各种物资都必须运送到位,沿线各地都在拼命调集物资,火车根本就不够用。

    为了不影响其他个方面的进度,朱慈炅最后只调集了四十多辆火车,就拉着禁卫军第一军团和随行人员跟他一起前往思明府,至于边防军第二军团,朱慈炅干脆让北洋水师把他们从海路送过去。

    这次兵发南洋可以说是大明历年来少有的几次特大行动之一,随行人员自然少不了:

    秦明月和曹化淳自不必说,这是保护他安全,照顾他起居的,必须带上;

    兵部尚书孙元化也要带上,协助他管理军队的;

    户部尚书程国祥也要带上,协助他管理后勤的;

    通政使司通政使吴梅村这次也带上了,如此大的行动,宣传工作必须要跟上;

    还有郑成功也要带上,这小子就快成年了,以后可是要替他统帅海军的,这样的大战自然要带他去学习学习;

    还有镇南王郑芝龙也在金陵等着他,南方毕竟是他的辖区,各种物资调配都要他协调;

    还有很多很多,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