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海到大苦湖这段其实也就一百多里长,所以,大约一个时辰过后,整个运河中差不多就已经注满水了,入海口处的水流渐渐变的平缓起来。

    秦拱明看了看还剩下将近一半的堤坝,下令道:”传令,两端各上去五万俘虏,带齐绳索、吸气管、铲子、框子,立刻下水去挖,每次两端各下去五千人,半个时辰一轮。“

    传令兵领命而去,秦拱明则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临时卧室,休息去了。

    五天后,四处堤坝终于清理干净,运河至此就算是全线贯通了,秦拱明一边通知南海舰队的战舰进入运河试航,一边派快船赶往果阿,电报皇上。

    这么重大的事情肯定要举行隆重的庆典,皇上会不会亲自来主持呢?

    朱慈炅收到消息自然欣喜若狂,通了,终于通了,从此欧亚之间的航程将缩短一半还不止,如果开着轮船全速航行,从大明东大营赶到西班牙的瓦伦西亚港只消半个月时间便绰绰有余,从南亚西部的孟买或是果阿赶到西班牙的瓦伦西亚港甚至不需要一个星期!

    这将对欧亚间的贸易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大明的经济又将因此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运河两端的西班牙、葡萄牙、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都将受益无穷。

    当然,这对反哈布斯堡联盟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运河控制在大明帝国、西班牙还有葡萄牙手里,他们要是把三国同盟惹恼了,三国同盟完全可以不让他们任何船只通过运河,那样的话,他们就吃亏吃大发了。

    至于庆典的问题,眼看着年节将近,朱慈炅是不想去跑这一趟了,他直接一个电报发到南洋总督府,让镇南王郑芝龙替他去主持一下庆典。

    这下他算是找对人了,郑芝龙对这种活动那是相当的热心的,他不但带上了南洋水师、南海舰队、北海舰队所有战舰,还联系了大明皇室四大商号和大明葡萄牙商贸公司的上千艘货船,一起浩浩荡荡的来到运河南端的入口处,组织了一次盛大的通航典礼。

    场面那叫一个壮观啊,海面上战舰不下千艘,商船也不下千艘,运河两岸更是挤满了数十万人。

    葡萄牙的内阁总理大臣施维拉也来了;

    西班牙的海军上将奥昆多来了;

    还有葡萄牙驻果阿总督孔德德;

    还有奥斯曼帝国的苏伊曼帕夏;

    还有奥斯曼帝国驻埃及总督雷斯特帕夏;

    甚至连波斯帝国都派来了使节庆贺。

    一阵锣鼓喧天,又是一阵火炮与鞭炮齐鸣,然后上千艘战舰和上千艘商船开始并排驶入运河,欧亚大运河至此通航了!

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

    又是一年春节到,崇正十三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大明帝国的版图急速扩张,不知不觉间已经雄霸整个远东地区,一个超级帝国正缓缓显露雏形。

    大明虽然还未能如同蒙元那般横扫整个世界,但是,在远东大明已然无敌,就算是在海外,列强只要不联手,也奈何不了大明。

    回顾一年来的成绩,朱慈炅不由想起了还在边疆甚至是海外驻守的大明将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才能今日大明帝国的繁荣昌盛,但是,在这种举国欢庆,合家欢聚的日子里,他们却还要默默的在外驻守,他总感觉要为这些将士做点什么。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新年贺词,虽然这个时代还从未出现过一国之君给黎明百姓恭贺新年的事情,但是在后世各国领导人新年致贺词却是一种惯例,大明为什么就不能开这种先例呢?

    于是,过年的前一天,《新京报》在大明全境及所有藩属国发出一份免费特刊,特刊上没有其他任何内容,整版就只有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的新年贺词!

    皇上给大家恭贺新禧,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头一遭了,所有看到新年贺词的大明百姓无不感动的热泪盈眶,《新京报》又一次被传疯了,甚至很多地方官员都自发组织各级官吏去乡里村上张贴和宣读皇上的新年贺词,让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也能够听到皇上贺词,感受到浩荡的皇恩。

    当然,朱慈炅发新年贺词主要还是为了感谢那些在外驻守的将士,他只是在开篇的时候说了几句恭贺新禧的话,通篇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感谢四处驻守的将士。

    于是,大明的百姓都知道了,原来,还有四十万辽东将士在冰天雪地的北疆未大明开疆扩土,还有二十万远征军将士在极远极远的南亚地区为大明守卫边疆,还有十万定辽军将士在更远的埃及荒漠守护欧亚运河,还有五十万海军将士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

    通过新年贺词几乎所有大明百姓都体会到,大明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这难得的太平盛世要好好珍惜。

    其实,朱慈炅还忘了感谢一些很重要的人,像工部的官员,这一个年节,他们又没有休息,上至工部尚书毕懋康,下至普通的研究人员,都在埋头研制精密机床。

    他们只想尽快把精密机床研制出来,生产出更精良的武器,让大明变的更加强大!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他们又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不,刚一过完年,毕懋康、宋应星、王徵、徐孚远和夏允彝便相继前来报喜,钨和铬都能量产了,减速箱模型也做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大型发电机研制成功了。

    朱慈炅听到奏报,感动不已,这些人,过年肯定又没休息。

    现在,精密机床虽然还没有研制成功,但是,电灯却可以开始投入使用了,面对什么忌讳之说,朱慈炅是不怎么在意的,但是,他还是却不过毕懋康等人的拳拳盛意,最后只能同意他们先将皇宫点亮,再给各军工厂安装。

    于是,徐孚远和夏允彝开始组织人手在皇宫外皇城中一个偏远的角落里开始安装大型发电机,并将电线牵往皇宫的各个角落。

    很快,大型发电机安装好了,各处书房和寝宫也慢慢开始装上了电灯,但是,此时,朱慈炅却没有心思管这些了,因为皇后秦明月就要生了!

    所谓怀胎十月,其实是个大概的说法,真正的时间应该是八个多月不到九个月,根据御医的推测,皇后的生产期应该是在二月初,而且很有可能是位小太子。

    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b超等透视手段,但是,经验丰富的医师一般都能根据一些孕像准确的推测出胎儿的性别,他们说很有可能是太子,那绝对就是,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他们不敢把话说死而已。

    想着即将出生的儿子,朱慈炅简直激动的觉都睡不着了,正好此时徐孚远和夏允彝前禀报,皇宫外面的电灯都装好了,并请示他,什么时候通电。

    这的确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平民百姓还不知道有电灯这个东西,你在书房和寝宫里面用用还不会造成什么轰动,因为那光线透出去的并不多,别人最多就以为皇宫里多点了几盏油灯而已。

    给皇宫外面的电灯通电可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夜晚,外面基本都是漆黑一片,你如果突然点亮数百个人头大的电灯泡,那光线不知道会透出去多远,那样绝对会引起轰动。

    这样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好事,到底选在什么时候好呢?

    过完年节之后,好像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重要的节气,这下可真把朱慈炅难住了,想着想着,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即将出生的儿子,就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点亮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于是,二月初的某个夜晚,皇宫方向突然冒出万丈光芒,整个皇宫被数百盏大灯泡照的闪闪发光,甚至比白天还要耀眼!

    这简直就是神迹,整个京城所有平民都陆续被惊叫声给惊醒了,他们无不朝着紫禁城方向遥拜起来。

    紧接着,”啊暗。“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从坤宁宫中传出来,皇后终于生了!

    很快,一个负责接生的老宫女跑到坤宁宫的正殿,跪在门口,报喜道:”恭喜皇上,是位小皇子,母子平安。“

    正在殿中踱步的朱慈炅闻言,大叫的一声:”好,看赏。“

    然后便兴奋的冲向门口,直奔寝宫而去。

    门口的曹化淳同样露出惊喜的神色,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包,直接塞到老宫女手中,然后便带着一队太监,紧跟着皇上的脚步,奔向寝宫方向,那些太监都端着盘子,而盘子里也是一沓沓的红包。

    那老宫女接过红包,偷偷打开一看,天啊,是厚厚的一沓龙币,那面额竟然都是一百两的!

    朱慈炅也不知道皇上生儿子应不应该发红包,但是,他高兴,想发就发。

    所以,他让曹化淳准备了无数红包,里面全是一百两的龙币,接生的直接就是一万两,其他所有在坤宁宫忙碌的宫女太监通通一百两!

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个名字真难

    当朱慈炅兴冲冲的跑到寝宫中时,里面早就一片欢声笑语了,两宫皇太后都来了,这倒不奇怪,因为她们这段时间本来就住在坤宁宫中,竟然连皇贵妃安娜公主也来了,她什么时候到的,自己竟然不知道!

    此时,两宫皇太后正抱着他儿子在床前逗弄,而皇贵妃安娜公主却正坐在床前兴奋的与皇后秦明月讨论着育儿的经验呢。

    一声皇上驾到好像并没有对她们造成多大的影响,太监宫女倒是跪了一地,两宫皇太后这会儿眼里好像只有孙子,对他这个儿子的到来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安娜公主也只是回头微微一福,做了个样子,便又转回头去和皇后娘娘嘀咕去了。

    朱慈炅尴尬的看了看被两宫皇太后抱在手里的儿子,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秦明月,最后还是先跑到床前关切的问了一句:”明月,你没事吧?“

    皇后秦明月不愧是练武之人,此时她只是脸色略微有点苍白,其他并无什么大碍,见皇上问起,她微笑着回道:”臣妾没事,有劳皇上挂念了。“

    朱慈炅又看了看任太后手中的儿子,尴尬的搓了搓手,貌似想去抱抱。

    皇后秦明月见此情景,连忙帮腔道:”皇上,我们的皇儿取好名字没?“

    这一下果然吸引了两位皇太后的注意力,任太后抬头好奇的问道:”是啊,我乖皇孙的名字取好没?“

    朱慈炅顺势上前,伸手道:”母后,先让朕好好看看。“

    任太后这才撒手,将他的宝贝儿子小心的送到他怀里。

    朱慈炅低头仔细的看起来,小家伙满脸红光,双眼紧闭,正在那里无意识的哼哼呢。

    这就是自己的儿子!一阵血浓于水的亲情瞬间涌上他的心头,这会儿,他只知道盯着怀里的儿子傻笑,哪里还有空去管取名字的事情。

    张太后见他半天不吭气,不由轻声催促道:”皇上,想好没?“

    朱慈炅闻言,尴尬的抬起头来,”啊“了一声,其实,名字他早想好了,只是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而已。

    这朱氏皇族的名字,说好取也好取,说不好取也不好取,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他好取是因为这个时候取名字都是带字辈的,也就是说中间那个字不用想了。

    明太祖朱元璋给他每个儿子都拟定了二十个字的排辈,给燕王朱棣这一系定的是:高瞻祁见,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慈炅名字中带了个慈字,也就是说他的儿子是”和“字辈的。

    而且太祖朱元璋还规定,名字中最后一个字必须取五行偏旁者,以金木水火土为序。

    朱慈炅的”炅“字是火字旁的,也就是说他的儿子名字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土字旁的。

    这中间一个”和“字都定好了,后面一个字也定了一半了,所以说这个名字好取。

    但是,皇室取名却不能乱取,特别是有可能继位称帝的太子,取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那会儿有避讳这一说,也就是皇上的名字中任何一个字,平民百姓都不能用,用了就是犯忌!

    比如说,朱元璋名字中带了一个元字,而明朝以前的钱都叫元宝,金元宝、银元宝什么的,以前所有人都是这么叫的,但是,到了朱元璋这,可不敢这么叫了,因为叫元字犯忌啊,最后只能改成通宝了。

    也就是说,他手里这个宝贝太子取名,必须用土字旁的字,还必须用生僻字,以免给百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说,起个朱和圣,好听是好听,但是以后所有人都不敢叫圣上了,犯忌啊,圣旨也不能叫圣旨了,也犯忌啊!

    又比如说,起个朱和坤,好像也不错,但是,那些正义人士貌似都喜欢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作为开场白,如果皇上叫朱和坤,可不敢这么开场了,因为乾坤也犯忌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