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绵不知道多少里,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到头!

    对车队的到来卢象升一点都不惊奇,日兴隆山西分号的掌柜范永斗前几天就通知他了,近日将有货物陆续送过来,请他做好接收的准备。他这不正带着亲卫划分区域吗,五千人马一个方块,整整划分了二十个方块。

    来的果然是日兴隆的车队,老远就听见范永斗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哈,总督大人,范某给你送货来了。”

    这一来二去,卢象升和范永斗也算是老熟人了,对这个老道的军需商人他还是比较看重的,毕竟人家搞了几十年的军需供应,比他这个新扎总督经验丰富多了。听到范永斗的笑声,他亲自迎了上去,拱手道:“范掌柜一路辛苦了。”

    范永斗赶紧回礼道:“总督大人谬赞了,范某吃的就是这碗饭,送个货能有什么辛苦的,倒是总督大人不到太原城里好好享受,却亲自带人在这平整营地,让人钦佩。”

    卢象升被他这一记马匹拍的老脸一红,打了个哈哈,引开话题道:“不说这个,不说这个,你这次送来多少货啊?”

    范永斗如数家珍的介绍道:“一万人的棉衣、靴子、棉被、军帐、粮食还有三万斤草料,整整装了两千车,没办法,商号里面就这么多马车,只能分批给您送过来。”

    卢象升理解道:“能有两千辆马车已经不错了,分批就分批吧,反正新兵还要十来天才能到,到时候能送齐就行了。”

    两人客套了半天,车队已经渐渐进入营地了,范永斗连忙问道:“不知道这货给您卸哪儿啊?”

    卢象升指着他和亲卫扎营处前面的两块一里见方大空地道:“就卸在那两块吧,对半卸,直接堆在我亲卫营帐旁边就行了,这样方便看守。”

    范永斗闻言,拱手道:“小人这就去安排。”

    说罢,打马往车队奔去。

    这物资还没卸完,远处突然传来密集的马蹄声,一千余骑明军排成整齐的四路冲锋阵型,在一个身披铠甲的将领率领下,向营地狂奔而来。

    在场的亲卫吓了一跳,纷纷卸下背上的燧发枪,拔出腰间的刺刀,边向卢象升身后聚集,边给枪上刺刀。日兴隆车队的人更是吓的脸都白了,惶恐的看着迅速靠近的骑兵,不知如何是好。

    卢象升见状哭笑不得,来的是什么人他自然是知道的,不过这阵势也太吓人了,他赶紧抬手喊道:“大家不必惊慌,是自己人。”

    众人闻言,都长出了一口气,这阵势太像后金铁骑了,虽然他们穿着明军的制服,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明军,皇太极那货可是出了名的爱搞偷袭!

    其实来的不是后金铁骑,而是关宁铁骑,朱慈炅对手下的五虎上将可谓关怀备至,特别是孙传庭和卢象升,他们两个虽然都是不世名将,但那都是崇祯朝的事情,在崇正朝他们才刚出茅庐呢。

    山西和陕西可是农民起义军的老巢,让他们两个单独去面对几十万农民起义军朱慈炅终究有点不放心,可不要因为自己一时大意,把这两位名将兄给折了,那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了。于是,他发了封八百里加急到辽东,求镇国公孙承宗调两员猛将过来辅佐他们。

    孙承宗手下可谓猛将如云,赵率教、满贵、祖大寿、何可刚就不必说了,那都是猛的不要命的猛将,曹文诏、祖大弼那也是后金铁骑看见了都打哆嗦的猛人,匀两个出来他自然是没有意见的。

    正好他手下的编制都满了,曹文诏和祖大弼这样的猛将也只能提拔为副将,让他们去西北建立功勋也好,卢象升和孙传庭那可都是总督,手下几个总兵的编制还是有的。

    反正朱慈炅也通知他了,近两年不会在辽东掀起大战,主要还是以防御为主,让这两人待在辽东也是浪费。

    于是,他毫不犹豫向朱慈炅推荐了曹文诏和祖大弼,隐隐还有求朱慈炅提拔他们的意思。

    曹文诏和祖大弼有多猛呢?

    史料记载,曹文诏经常率一两千关宁铁骑去追击几万农民起义军,并且每次还都打赢了,这货有多猛,可以想象。最后也是因为他太猛了,竟然率三千轻骑去追击李自成的二十万主力,结果被数万铁骑围困,兵败自尽而亡。

    后世有诗赞曰:军中有一曹,贼寇闻风逃。可见他的勇猛是出了名的。

    祖大弼可能领兵打仗不如曹文诏,所以没什么战绩,但是要比起勇猛来,估计曹文诏还不如他。这货外号“祖二愣子”,曹文诏最少还要带上千骑兵才敢冲入敌阵,这货一个人就敢往几万敌军里冲!

    一个人冲进几万敌军里面撑死也就能杀个几百人,所以他战绩不如曹文诏,但他的勇猛却一点不输曹文诏,有史料记载,满清第一勇士鳌拜就曾和祖大弼交过手,结果鳌拜被祖大弼打的直想逃跑,却一直逃不掉。

    还是皇太极心眼多,在远处大喊了一句:“这都打了半天了,两位勇士都饿了吧,不如各自回营,吃饱了再战。”

    祖二愣子发觉自己真的饿了,这才撒手,让鳌拜回营。结果等他吃饱了再来叫阵,鳌拜却是再也不敢出战了,祖大弼的勇猛由此可见一斑。

    朱慈炅对这两位猛人自然是有所耳闻的,孙承宗能推荐他们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他直接将两人提拔为总兵,让他们各领一千关宁铁骑前去辅佐卢象升和孙传庭。同时还根据辽东以往的战绩,在辽东军里面提拔了一帮将领,一起前去辅佐。

    来辅佐卢象升的正是猛将曹文诏,他率领一众将领和一千关宁铁骑狂奔到大营外一里处便抬手大喝道:“减速。”

    等距离卢象升还有百米远时,他又抬手大喝道:“停。”

    一千余骑整整齐齐的停在卢象升身前百米处,曹文诏等将领纷纷翻身下马,来到卢象升跟前,单膝跪地朗声道:“

    末将天雄军前锋总兵,曹文诏;

    末将天雄军副将,张弘业;

    末将天雄军参将,王承胤;

    末将天雄军参将,张叔嘉;

    末将天雄军游击,李明辅;

    末将天雄军游击,左光先;

    末将天雄军游击,崔宗荫;

    末将天雄军游击,李国奇;

    参见总督大人。”

    看着这一个个威武雄壮宛如钢浇铁铸的汉子,卢象升不由大声喝彩道:“好,天雄军有诸位的加入,必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锐

    天雄军这个名字并不是卢象升起的,是崇正皇帝朱慈炅亲自命名的,至于为什么叫天雄军,卢象升也不是很了解。

    孙传庭手下的军队皇上也给取名了,叫秦军,这个名字就比较好理解了,陕西是古时秦国的发源地,在陕西招的兵自然叫秦军。

    卢象升想来想去,也只想到一个与天雄二字有关的事情,好像他原来出任知府的大名府有个地方就叫天雄,但这兵是在山西招的啊,为什么要叫天雄军呢?

    其实,朱慈炅给卢象升手下的军队取名天雄军是有原因的,他虽然不知道大名府有个地方叫天雄,但他知道孙承宗和袁崇焕训练出来的广宁铁骑、卢象升操练出来的天雄军还有孙传庭手下的秦军是顶顶有名的明末三大精锐,崇祯朝那会儿连京营都不靠谱,唯有这三大精锐可以和后金铁骑正面硬拼而不落下风。

    既然有这么辉煌的历史,天雄军这个名号自然是不能埋没了,他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卢象升能像历史上一样,操练出一支天下闻名的雄师。

    天雄军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呢?曾经有所谓的砖家分析,说什么天雄军中大多是父子、兄弟、亲友、同乡、同学关系,所以异常团结,随便死一个,都能愤怒一堆人,所以战斗力很强。

    好吧,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明朝那会儿有没有同学这个说法暂且就不去讨论了,关于这父子一说就有很大的问题,一家人如果把父子都送上前线了,那这家人还怎么活?

    还有是同乡就会战斗力强,这未免有点太牵强了,明朝那会儿又没有全国大征兵,军队一般都是分片招的,同一支军队里又有几个不是同乡,上百万军队里面怎么就几万人战斗力强呢?

    兵法有云: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这正是明末明军的真实写照,一百万军心涣散的明军还真不如卢象升手下一万天雄军战斗力强。

    卢象升的天雄军强就强在凝聚力上,这个凝聚力并不是那些砖家所分析的是因为大家都是父子、兄弟、亲友、同乡、同学关系,而是因为卢象升身先士卒,因为卢象升能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史书给卢象升的评价就是,他善于驭下,士卒愿意替他效死力。

    让士卒愿意替你效死力可没那么容易,而卢象升就有这个人格魅力。

    一般人如果猛然之间有了五百万两,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要好好享受一番,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不管是不是军费,五百万两,用个几千两总没问题吧。但是他没有,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享受,而是士兵的温饱。

    所以,五百万两到手以后,他没有想过要为自己花一分钱,但一听说士兵们要发棉衣、靴子、棉被,他毫不犹豫的就订了,要发军帐,订,要准备粮草,订,一百多万两花出去他眉头都不皱一下。但一涉及到他自己,一个帅帐就多四十两银子,他都舍不得花。

    还有,一般人如果荣升一省总督,起码要大摆筵席,广宴亲朋,他却是一接到任命就往太原赶,从来就没想过要庆贺的问题。

    到了太原他也没有去应酬当地官吏的宴请,而是带着亲卫整理营地,准备迎接新兵的到来。

    现在曹文诏带着一众将领和一千关宁铁骑来了,他的干劲就更足了,营地整理完了,他竟然带着众人开始为新兵扎帐篷了!

    这个连曹文诏都看不下去了,规劝道:“扎营也是新兵训练内容,您这都替他们扎好了,他们岂不是连扎营都学不会!”

    卢象升却回答道:“以后扎营的机会多的是,我这给他们扎个样板出来他们就知道应该怎么扎营了,再说他们都是从山西各地赶过来的,一路劳顿,先让他们休息一晚才有精神,大不了过几天就让他们拆了再重新扎一次!”

    曹文诏拗不过他,只得跟着他一起扎营,两千多人扎一万来个军帐其实也费不了多少事情,就算平均每人每天只能扎一个军帐,五天时间也就扎完了。

    于是一个月期满,等新兵们前来报到的时候发现营帐都整整齐齐的扎好了,而且军服、靴子、棉被都按人头分别堆放在营帐里,他们只要换上衣服随着军官们去领武器就行了!

    当他们听说这是总督大人带人亲手给他们扎好的,为的就是能让他们第一天能好好休息一下,一个个都感动的不行了,有这样的将领,下面的士兵好意思不听他的吗?

    当然,这个营帐据说是过几天就要拆了重新扎一遍的,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是拆了重新扎十遍呢,关键是将领能为他们着想,跟着这样的将领让人感觉心里踏实。

    在卢象升的规划下,营地里一切都井然有序,去武库领武器的时候却出了问题,倒不是武器数量不够,毕竟大明曾有两百多万军队,这些军队去屯田的时候武器都是要上缴的,就算再来十万人武器也是够的。关键是这武器的生锈了,保养的再好,放个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不生锈那是不可能的。

    刀枪盾戟什么的倒还罢了,把表面的锈迹磨掉凑合着还能用,这弓箭就不行了,弓身已经锈的没什么弹力了,弓弦更是一拉就断,压根就用不了了。

    怎么办呢?崇祯朝那会儿卢象升是自己组织人造了一批强弩,令贼寇闻风丧胆,现在他强弩都不用造了,还有更厉害的燧发枪呢,皇上可是保证了,一个月最少给他发一万把新型燧发枪,这比他自己造强弩快多了。

    卢象升见弓箭都不行了,干脆就不要弓箭兵了,全部换成长枪,燧发枪装上刺刀之后近战就更长枪差不多,先让士兵训练一下长枪的突刺和格挡也好。

    那这十万大军具体怎么分类呢?大明军队的标配一般都是三七开,也就是说十万大军里面一般都是三万骑兵,七万步兵。但由于长年没有参加战斗,有的军户甚至是几辈子都在屯田,骑兵的战马数量已经严重不足了,特别是西北大旱以来,人都吃不饱了,谁还有心思管马啊。所以这次招来的新兵,带了马来的才堪堪两万人,那两万匹马里面,真正能当战马用的也就一万来匹,其他的要么瘦骨嶙峋,要么老态龙钟,更有的是骡子是马都还有待分辨!

    卢象升没办法,只得在十万新兵中剔出一万体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