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承宗耐心的分析道:“这次以我大明六十万天军之威,建奴就算纠集了蒙古诸部所有人马,怕也是难以抵挡,微臣认为他们唯一的胜算就在这个粮草上,一旦断粮,纵有百万大军也只能活活饿死,所以这屯粮之所必须慎之又慎。囤到哪里暂且不说,敢问皇上这次带了多少粮草,知道了具体的数量,微臣才能作具体安排。”

    朱慈炅对这个倒是很清楚的,闻言不由脱口答道:“军粮一百二十万石,草料五十万斤,后面还将陆续送过来。”

    孙承宗闻言,略微点了点头,继续道:“恩,足够大军两个月的用度,再加上辽东这两年的积累,勉强够三个月了,如此多的粮草绝对不能囤积一处,不然建奴要是舍命一击,烧了我们的粮草,那这仗就没法打了。微臣以为这粮草要分三处囤积,分别囤在大凌河堡、三台子堡和三岔河堡,这样任何一处出了问题大军都不至于断粮,我们可以说是稳操胜券了。”

    朱慈炅一听倒是颇为为意动,但有个问题他不知道孙承宗考虑到了没,不由问道:“那这守粮的军队怎么安排,要确保三处安全,岂不是要安排三十万大军,那样正面战场人马就不够了。”

    孙承宗摇头道:“三十万大军倒是不必了,辽东军善守,只要每个城池有三四万人马,建奴纵然是集结十万大军也无法攻破,微臣是想辽东军十万人马主守,其余五十万大军主攻,这样攻守兼备,建奴必败无疑。”

    朱慈炅闻言一想,可不是吗,祖大寿率三万明军守一座没有修葺完成的城池,皇太极率十万大军都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围到他们断粮,再去劝降,辽东军的确是守城的行家。

    想到这里,朱慈炅不由点头赞同道:“太傅高见,就这么办吧,正好这次朕还带来了六万把燧发枪和十万颗手雷,全部配给辽东军吧,这样就更万无一失了。”

    孙承宗见朱慈炅已经同意了他的建议,这才从一旁的书架上取出辽东地图,摊在桌子上,与朱慈炅商议起具体的兵力部署来。最后决定:

    辽东军主将,提督同知满桂率四万人马守三台子堡,保护粮草,同时保护粮道安全;

    辽东军副将,总兵何可纲率三万人马守大凌河堡,保护粮草,同时接应后续运粮队伍;

    辽东军副将,总兵祖大寿率三万人马守三岔河堡,保护粮草,同时负责前线军队粮草调度。

    这也算是朱慈炅气运当头,一般数十万人的大战粮草是不可能囤积在城池里面的,因为上了十万大军的粮草那就不是堆积如山那么简单了,能堆出几十座甚至上百座小山,一般的城池里都住满了平民,粮食往哪里堆,堆平民家里吗?不现实,那不知道要把多少平民的住宅给埋掉;堆街道上吗?更不现实,街道上全是粮草,人都没法走路了,绝对会乱成一锅粥。所以,一般的数十万人的大战都要专门修建屯粮场所,仓促之间也不可能修建成城池,最多在四周围一圈木栏栅,这就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朱慈炅的气运好就好在这里,大凌河堡、三台子堡、三岔河堡都是新建的城池,还没来得及往里面迁徙平民,所以三个城池基本上都是空的,正好做屯粮之所,城池比仓促之间修建起来的临时屯粮之所自然要安全的多,再加上大明最擅守的辽东军,皇太极那偷袭粮草的算盘怕是打不响了。

    孙承宗和朱慈炅商议了近半个时辰才放心的告退了,这个时候憋了半天的郑成功终于解放了,他边打哈欠边不解的问道:“皇上,我们不是去打仗吗,怎么说了半天尽说些粮草的问题,这跟打仗有什么关系?”

    朱慈炅闻言一愣,这小子就光想着打打杀杀,打仗那有这么简单,该怎么跟他解释呢?

    他想了想,终于想到一个实例,这才开口教导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不吃饭,马不吃草,哪有力气和敌人去战斗啊?《三国志》你看过没,官渡之战,曹操兵力如何,袁绍兵力又如何,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郑成功闻言,立马兴奋的卖弄道:“看过啊,看过啊,曹操只有三万兵力,袁绍至少有十二万,最后曹操夜袭乌巢,烧了袁绍大军的粮草,兵无粮自乱,袁绍大败而逃。”

    郑成功越说声音越小,一瞬间他就明白了,这粮草真是重中之重啊,重到足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正好这时秦明月和柳如是来服侍他们去吃饭了,朱慈炅大笑道:“哈哈哈哈,走,吃饭去,饿着肚子可没法去打仗。”

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临海州

    第二天,大军继续出发,赶往广宁,此时辽东积雪刚化,道路泥泞不堪,大军行进困难,禁卫军第一军团的前锋赶到广宁中左屯卫时,天色已经快要完全黑下来了。

    朱慈炅正要令人去通知后面的天雄军就地扎营,明天一早再来汇合,一起赶往大凌河堡时,后面突然传来急剧的马蹄声,一个背插小旗的明军斥候打马朝他这边狂奔而来。

    朱慈炅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这不会是出什么大事了吧?按理皇太极的动作应该没这么快啊!”

    那斥候自然靠近不了龙辇,四周的上千锦衣卫可不是摆着看的,他刚靠近龙辇外围便被拦了下来,一个锦衣卫千户上前询问了一番,便接过一封书信,打马跑到龙辇旁,拱手行礼道:“启禀皇上,是东江军主将毛文龙发来的八百里加急。”

    毛文龙,朱慈炅闻言松了一口气,他可能是来禀报,他已经按要求出兵去攻打定辽右卫了,毕竟积雪融化才不到两天,他从皮岛那边传信过来最少也需要一天,算算时间他应该是刚抵达定辽右卫就发信过来了。不过这家伙也真是的,你出兵了就出兵了,就算到了定辽右卫也不用发八百里加急啊。

    朱慈炅无奈的摇了摇头,接过锦衣卫千户手中的信封,略微检查了一下密封情况,便随手撕开信封取出其中的信纸,然后把信纸打开凑到眼前,就着天际那一丝丝余光,吃力的看起来。

    毛文龙信中写道:

    微臣东江军主将提督佥事毛文龙启奏皇上:

    臣率东江军十万将士于三月十六日辰时对定辽右卫发起猛攻,鏖战近两个时辰终于一举拿下定辽右卫。此战东江军将士阵亡一万二千余人,伤三万余人,杀敌一万余人,惜建奴主将镶蓝旗都统领阿敏在微臣即将破城时率残军仓皇逃窜,未能一举成擒。臣唯恐路遇建奴增援,徒增伤亡,故不曾派兵追赶,请皇上恕罪。

    朱慈炅越看越激动,看完,他不由一拍座椅的把手,大赞道:“毛文龙,好样的。”

    一旁随驾的孙承宗闻言,惊喜道:“难道是定辽右卫已经拿下了?”

    朱慈炅兴奋的回答道:“对,东江军昨天临近午时就将定辽右卫拿下了,好啊,这下收复辽东南部就轻松了,太傅果然妙计。”

    孙承宗连忙谦虚道:“这都是毛文龙的功劳,微臣不敢抢功,这小子,一遇到能升官发财的事,比谁都积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定辽右卫倒也不奇怪。只是伤亡太大了,如果建奴疯狂反扑不知道他顶不顶的住。”

    朱慈炅闻言,焦急起来,他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广宁中左屯卫,不由催促道:“快,快点入城。”

    龙辇速度瞬间加快,前面的锦衣卫一声吆喝,正在入城的禁卫军赶紧让到一边,很快龙辇就来到屯卫指挥使府邸,此时那指挥使自然早已搬去他处,一堆锦衣卫和太监、宫女正在那搬运皇宫里带来的日常用品,朱慈炅边下龙辇边对一旁的曹化淳道:“快,找个人来领我去书房。”

    一旁刚翻身下马的曹化淳脚往地上一点,嗖的一下就窜了出去,不一会儿他就领着一个太监飞奔过来。

    此时郑成功这个机灵鬼已经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了,朱慈炅也不打话,朝他和孙承宗一招手,然后便跟在曹化淳和那太监的身后往里走去。

    刚一进书房,朱慈炅便迫不及待的问道:“太傅,定辽右卫既然已经拿下,山东那边应该就没什么威胁了,要不调一万五千山东守军去补充东江军的战损?”

    孙承宗点头道:“恩,皇上说的极是,如果能再给他们配点燧发枪和手雷就更保险了。”

    朱慈炅闻言,稍微想了想,便朝门口喊道:“曹公公,拟旨。”

    曹化淳闻言疾走进来,站到书桌前,一手倒水,一手磨墨,刷刷两下将墨磨好,然后从旁边的箱子里翻出一张空白圣旨,提笔站在那里等朱慈炅发话。

    朱慈炅边看着他忙活,边整理思路,他刚一准备好,朱慈炅马上开口道:“令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宋应星即刻准备两万把燧发枪,十万颗手雷,不够的去禁卫军第二军团找史可法补齐,凑齐后马上送往天津卫海港。”

    曹化淳站在那里刷刷刷几下写完,然后交给朱慈炅查看了一下,又翻出大印盖了一下。

    朱慈炅见他忙完,继续下旨道:“令山东都指挥使司立即调遣一万五千守军,走海路赶往天津卫海港,接了武器后直接从海路赶往定辽右卫,补充东江军战损。”

    等曹化淳忙完,朱慈炅便让他立即去安排人连夜赶往京城和山东传旨。

    孙承宗看着曹化淳急匆匆的走出去这才开口道:“皇上,我们怕是要抓紧点时间了。”

    朱慈炅闻言,虚心的请教道:“请太傅指点。”

    孙承宗走到书架前面翻出辽东地图,摊在书桌上,指着辽河方向分析道:“按前面搜集到的情报,现在蒙古各部的大军应该还没进入辽东,皇太极还抽不出足够的人马去进攻定辽右卫。但是,最迟明天晚上,蒙古大军就会到达海州和定辽中左卫,也就是说,后天,皇太极就能抽出人马了。我们必须在后天对海州卫发起进攻,这样才能延缓他们去进攻定辽右卫的时间。”

    朱慈炅闻言,皱眉道:“这路太难走了,明天我们怕是赶不到三岔河堡了。”

    孙承宗摇头道:“主要是天雄军押送粮草和辎重快不起来,我们可以带着禁卫军第一军团先赶到三岔河堡,让天雄军明天把粮草和俘虏分送到大凌河堡和三台子堡就行了。”

    朱慈炅又问道:“我们带辽东军和秦军去攻城吗?但这次带来的火炮有一半在天雄军啊,让天雄军看守粮草太浪费了。”

    孙承宗又摇头道:“不,我们到达三岔河堡后就让满桂和何可纲领兵来换防,天雄军只是迟一两天到达三岔河堡而已。”

    朱慈炅有点担心的道:“就禁卫军第一军团和秦军去攻城,有点不够吧,等蒙古大军到了,海州城里怕都不止二十万人马了。”

    孙承宗还是摇头道:“海州城容不下那么多人马,最多十五万,多了就会连扎营的地方都没有,皇太极不会在海州集结那么多人马的。再说我们也不是要一两天就攻下海州城,只是先佯攻一下,打乱他们的部署而已。”

    朱慈炅闻言不由点头道:“只是佯攻的话二十万人马倒是足够了,那金州卫和复州卫呢,总不能放着不管吧?”

    孙承宗想了想,回道:“曹文诏的关宁军正在盖州集结操练,不如让他明天就派总兵赵率教和曹变蛟各率两万人马前去攻打金州卫和复州卫,这两座城池的建奴加起来还不到五千人马,他们应该很快就能拿下来。”

    朱慈炅点头道:“那就这样吧,不知道皇太极得知定辽右卫失守后会有什么反应,希望他不要出什么幺蛾子就好。”

    皇太极此时已经知道定辽右卫失守了,他倒是想出点什么幺蛾子呢,但是,没人。

    蒙古各部虽然答应出兵了,但那出兵的速度简直慢的离谱,孙承宗猜他们明天晚上就能赶到海州和定辽中左卫,那是高看他们了,他们后天能到就算不错了。

    蒙古各部的人马不到,海州那十万大军就不能抽调,剩下的人马,就算皇太极放弃定辽中左卫和盛京,一个不剩全召集起来也不到五万,去进攻定辽右卫,那简直是开玩笑,毛文龙不跑出城来揍他们就算不错了。

    朱慈炅自然想不到蒙古各部会这么拖拉,他第二天就带着禁卫军第一军团赶到三岔河堡,休息了一晚,第三天一早他便集合了禁卫军第一军团和秦军总共二十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开赴海州卫。

    此时海州城里的代善已经接到皇太极的命令,集合了九万精骑,只等蒙古各部的人马一到,他便率九万精骑去与皇太极汇合,而接替他镇守海州卫的是他的十二弟,镶黄旗都统领阿济格。

    这日巳时,拖拖拉拉的十万蒙古各部人马总算赶到了海州,代善和阿济格交接了一下防卫,正要率九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