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疏'“董、督,正也”。○释曰:皆谓御正也。《虞书·大禹谟》云:“董之用威。”《春秋》僖公十二年《左传》云:“谓督不忘。”
  享,孝也。(享祀,孝道。)
  '疏'“享,孝也”。○释曰:享祀,孝道也。《小雅·南山》云:“享於祖考。”
  珍、享,献也。(珍物宜献。《梁传》曰:“诸侯不享觐。”)
  '疏'“珍、享,献也”。○释曰:致物於尊者曰献。珍者,珍物宜献也。享者,《周礼·大行人》云:“庙中将币三享。”郑司农云:“三享,三献也。”郭云“《梁传》曰:诸侯不享觐”者,隐五年文。
  纵、缩,乱也。(纵放、掣缩,皆乱法也。)
  '疏'“纵、缩,乱也”。○释曰:放纵、掣缩,皆乱法也。《大雅·民劳》云:“无纵诡随。”
  探、篡、俘,取也。(《书》曰:“俘厥宝玉。”篡者,夺取也。探者,摸取也。○探音贪。篡,初患切。俘音孚。)
  '疏'“探、篡、俘,取也”。○释曰:郭云:“探者,摸取也。篡者,夺取也。”李巡曰:“囚敌曰俘。伐执之曰取。”○注“书曰”至“取也”。○云“书曰:俘厥宝玉”者,《商书》叙云:“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俘厥宝玉。”孔氏云:“俘,取也。”
  徂、在,存也。(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
  '疏'“徂、在,存也”。○释曰:《郑风·出其东门》:“匪我思且。”郑笺云:“非我思存也。”徂、且音义同。在训存者,常语也。上云:“徂,往也。”往则非存,故郭氏引类以晓人也。云“美恶不嫌同名”者,案隐七年《公羊传》云:“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何休云:“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皆有起文美恶不嫌同辞。”是也。若此篇往也、死也,亦称徂,是恶也;存也,亦称徂,是美也。各有其义,故称“美恶不嫌同名”。
  在、存、省、士,察也。(《书》曰:“在玑玉衡。”士,理官,亦主听察。存即在。)
  '疏'“在存”至“察也”。○释曰:谓审察也。《虞书·舜典》云:“在玑玉衡,以齐七政。”存即在也。省谓视察。《论语》云:“吾日三省吾身。”士者,理狱之官,亦主听察。《虞书·舜典》:“舜命皋陶云:汝作士。”
  烈、,馀也。(晋卫之间曰蘖,陈郑之间曰烈。○,五割反。)
  '疏'“烈、,馀也”。○释曰:谓遗馀也。《诗·大雅·云汉》叙云:“宣王承厉王之烈。”李巡曰:“,槁木之遗也。”《商书·盘庚》云:“若颠木之有由蘖。”、蘖音义同。郭云“晋卫之间曰蘖,陈卫之间曰烈”者,《方言》文。
  迓,迎也。(《公羊传》曰:“跛者迓跛者。”)
  '疏'“迓,迎也”。○释曰:谓相逢迎也。○注“《公羊》”至“跛者”。○释曰:云“《公羊传》曰:跛者迓跛者”,此成二年传文。案彼云:“晋克与臧孙许同时而聘于齐。萧同侄子者,齐君之母也;踊于而窥客,则客或跛或眇。於是使跛者迓跛者,眇者迓眇者。”是也。引之以证迓为迎也。宣三年《左传》曰:“狂狡辂郑人。”杜注云:“辂,迎也。”《周礼·秋官》有讶士,及《聘礼》云:“厥明,讶于馆。”郑注皆云:“讶,迎也。”《召南·鹊巢》云:“百两御之。”郑注云:“御,迎也。”字形虽别,音义实同。盖以作非一人,致兹异也。当以迓为正字,馀皆假借。
  元、良,首也。(《左传》曰:“狄人归先轸之元。”良,未闻。)
  '疏'“元、良,首也”。○释曰:谓头首也。郭云“《左传》曰:狄人归先轸之元”者,僖三十三年,“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午,晋侯败狄于箕。缺获白狄子。先轸曰:‘匹夫逞志於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是也。又证元为首。良,未详。
  荐、挚,臻也。(荐,进也。挚,至也。故皆为臻至也。○荐,曹练切。)
  '疏'“荐、挚,臻也”。○释曰:臻,至也。荐进、执挚皆所以表至也。
  赓、扬,续也。(《书》曰:“乃赓载歌。”扬,未详。○赓,古孟切。)
  '疏'“赓、扬,续也”。○释曰:谓相继续也。郭云“《书》曰:乃赓载歌”者,《虞书·益稷》文。
  、礻危,祖也。(,付也。付新死者於祖庙。礻危,毁庙主。○礻危音鬼。)
  '疏'“、礻危,祖也”。○释曰:谓先祖也。说文云:“,後死者合食於先祖也。”郭云:“,付也,付新死者於祖庙。”《士虞记》云:“明日於其班。”毁庙之主名礻危。
  即,尼也。(即犹今也。尼者近也。《尸子》曰:“悦尼而来远。”○尼,女乙切。)
  '疏'“即,尼也”。○释曰:尼,近也。言即今相近也。
  尼,定也。(尼者止也,止亦定。)
  '疏'“尼,定也”。○释曰:尼诂为止,止即定。舍人曰:尼者私之定也。
  迩、几、匿,近也。(匿,亲近也。○几音机。匿,女乙切。)
  '疏'“迩、几、匿,近也”。○释曰:皆谓殆近也。迩者,《郑风·东门之单》云:“其室则迩。”几者,《聘义》曰:“日几中而后礼成。”匿者,郭云:“亲近也。”《小雅·菀柳》云:“无自匿焉。”
  妥、安,坐也。(《礼记》曰:“妥而後传命。”○妥,他可切。)
  '疏'“妥、安,坐也”。○释曰:妥定之坐也。○注“《礼记》”至“传命”。○释曰:云:“《礼记》曰:妥而後传命”者,案《士相见礼》云:“凡言非对也,妥而後传言。”郑注云:“凡言,谓巳为君言事也。妥,安坐也。传言,犹出言也。”此言“《礼记》曰:妥而后传命”者,传写误也。或所见本异。
  貉、缩,纶也。(纶者绳也,谓牵缚缩貉之。今俗语亦然。○貉音陌。)
  '疏'“貉、缩,纶也”。○释曰:郭云:“缩者绳也,谓牵缚缩貉之。”今俗语亦然。”据时验而言也。《大雅·绵》篇云:“其绳则直,缩板以载。”
  貉、莫、安,定也。(皆静定。见《诗》。○莫音莫。)
  '疏'“貉、莫、安,定也”。○释曰:皆静定也。《大雅·皇矣》云:“貊其德音。”毛传云:“貉,静也。”郑笺云:“德应和曰貉。”莫者,《皇矣》又云:“求民之莫。”郑笺云:“求民之定。”谓所归就也。貉貊、莫莫音义同。安者,《小雅·斯干》云:“乃安斯寝。”
  伊,维也。(发语辞。)伊、维,侯也。(《诗》曰:“侯谁在矣。”互相训。)
  '疏'“伊维也”至“侯也”。○释曰:皆发语辞。转互相训。《邶·谷风》云:“伊余来。”《大雅·大明》云:“维此文王。”《小雅·六月》云:“侯谁在矣。”
  时、,是也。(《公羊传》曰:“来者何?是来也。”○音石。)
  '疏'“时、,是也”。○释曰:是,此也。《秦风·驷'A164'》云:“奉时辰牡。”郭云“《公羊传》曰:来者何?是来也”者,案《春秋》桓五年“冬,州公如曹”。六年“春,正月,来”。《公羊传》曰:“‘来’者何?犹曰‘是人来’也。”引之证为是也。
  卒、猷、假、辍,已也。(猷、假未详。○卒,子恤切。辍,丁劣切。)
  '疏'“卒猷”至“已也”。○释曰:皆谓终已也。卒者,终尽之巳也。辍,止巳也。《论语》曰:“而不辍。”
  求、酋、在、卒、就,终也。(《诗》曰:“嗣先公尔酋矣。”成就亦终也。其馀未详。○酋,在由切。)
  '疏'“求酋”至“终也”。○释曰:皆谓终尽也。求者,《大雅·下武》云:“世德作求。”郭云“《诗》曰:嗣先公尔酋矣”者,《大雅·卷阿》文。卒者,《邶风·日月》云:“畜我不卒。”就者,凡事物成就亦终也。
  崩、薨、无禄、卒、徂落、殪,死也。(古者死亡,尊卑同称耳,故《尚书》尧曰“徂落”,舜曰“陟方乃死”。○薨,呼弘切。殪,於计切。)
  '疏'“崩薨”至“死也”。○释曰:此皆死之别称也。《曲礼》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郑注云:“异死名也。为人亵其无知若犹不同然也。自上颠坏曰崩。薨,颠坏之声。卒,终也。不禄,不终其禄。其之言澌也,精神澌尽也。又曰:“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郑注云:“禄谓有德行,任为大夫、士而不为者,老而死,从大夫之称;少而死,从士之称。”此云“无禄”者,即彼之“不禄”也。但落者,李巡曰:“徂落,尧死之称。”郭云:“古者死亡,尊卑同称耳,故《尚书》尧曰徂落,舜曰陟方乃死”者,皆《虞书·舜典》文也。谓之徂落者,盖徂为往也,言人命尽而往落者,若草木叶落也。殪者,案隐九年《左传》云:“衷戎师,前後击之,尽殪。”杜注云:“殪,死也。”
  ●卷三·释言第二
  '疏'释曰:《说文》曰:“直言曰言。”仲尼曰:“言以足志。”介之推曰:“言,身之文也。”然则言者发於志而形於声,所以文章於身者也。《论语》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左传》赵简子称子太叔“遗我以九言”,皆以一句为一言也。《汉书》东方朔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则以一字为一言也。虽一句一字有异,要以今古方国殊别,学者莫能通,是以《方言》云:“皆古今语也,初别国不相往来之言也。”今或同,而旧书雅记、故俗语不失其方,而後人不知,故为之作释也,是曰“释言”。
  殷、齐,中也。(《书》曰:“以殷仲春。”《释地》曰:“巨齐州以南。”)
  '疏'“殷、齐,中也”。○释曰:殷、齐皆谓正中也。注“《书》曰:以殷仲春”者,《尧典》文。案彼云:“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孔安国以殷为正,中、正义同故也。云“《释地》曰:巨齐州以南”者,彼注云:“巨,去也。齐,中也。”谓中州为齐州,是齐得为中也。
  斯、讠多,离也。(齐、陈曰斯。讠多,见《诗》。○讠多音侈。)
  '疏'“斯、讠多,离也”。○释曰:斯,析。讠多,张。皆分离也。孙炎曰:“斯,析之离。”郭云“齐、陈曰斯”者,《方言》文。《陈风·墓门》云:“斧以斯之。”是也。云“讠多,见《诗》者,《小雅·巷伯》云:“哆兮侈兮,成是南箕。”郑笺云:“因箕星之哆而又侈大之。”是也。讠多、侈音义同。
  谡、兴,起也。(《礼记》曰:“尸谡。”○谡,所六切。)
  '疏'“谡、兴,起也”。○释曰:谡、兴皆作起也。注“《礼记》曰:尸谡”者,《祭统》文也。
  还、复,返也。(○还音旋。)
  '疏'“还、复,返也”。○释曰:皆回返也。《春秋》书师还,又曰“至河乃复”之类是也。
  宣、徇,彳扁也。(皆周彳扁也。○徇,辞峻切。)
  '疏'“宣、徇,彳扁也”。○释曰:皆周彳扁也。《大雅·江汉》云:“来旬来宣。”毛传云:“旬,彳扁。”郑笺云:“宣,彳扁。”是皆为周彳扁也。徇、旬音义同。
  ㄞ、遽,传也。(皆传车驿马之名。○ㄞ音日。传,张恋切。)
  '疏'“ㄞ、遽,传也”。○释曰:皆传车驿马之名。文十六年《左传》曰:“楚子乘ㄞ会师于临品。”又僖三十三年云:“使遽告於郑。”又成五年曰:“晋侯以传召伯宗。”是皆谓今驿也。
  蒙、荒,奄也。(奄,奄覆也。皆见《诗》。)
  '疏'“蒙、荒,奄也”。○释曰:皆谓奄覆。《唐风》云:“葛生蒙楚。”孙炎曰:“荒大之奄。”《周南》云:“葛ぱ荒之。”故郭云“皆见《诗》”。
  告、谒,请也。(皆求请也。○告音谷。)
  '疏'“告、谒,请也”。○释曰:皆谓求请也。成二年《左传》曰:克对齐侯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於敝邑之地。’”《诗》叙云:“无险讠皮私谒之心。”
  肃、雍,声也。(《诗》曰:“肃雍和鸣。”)
  '疏'“肃、雍,声也”。○释曰:和乐声也。注“《诗》曰:肃雍和鸣”者,《周颂·有声》文也。
  格、怀,来也。(《书》曰:“格,尔来庶。”怀,见《诗》。)
  '疏'“格、怀,来也”。○释曰:谓招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