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工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乐在工作-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叫做威廉·阿斯特,我没有任何条件,我说过,你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员工。”
  这栋旅馆就是华尔道夫饭店,这家饭店在1931年启用,是纽约极致尊荣的地位象征,也是各国高层政要造访纽约下榻的首选,当时接下这份工作的服务生就是乔治·波特,一位奠定华尔道夫世纪地位的人。
  小伙子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运气?毋庸置疑的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他没有将服务工作看成不好的工作,相反兢兢业业,主动承担责任,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到位,让这个光临这家饭店的客户都满意。试想一下,如果服务生因客满而让老夫妇流落狂风暴雨中,他的命运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观。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白天上班,每周有3个晚上学习计算机软件和程序语言、3个晚上学习日文。日文学了十几年从没间断,日后成为公司首席日文翻译。
  他还进修过管理、计划、财务、行销、讲师训练等课程,拿到不下于20张结业证书。他也曾经为下属纷纷离职的人际问题,自己掏腰包去上3天3万多元的沟通与表达课。就是持续不断的主动学习,让他为自己构筑了广阔的职场道路,从一名高中生成为合资企业总经理。
  工作是竞赛,一分一秒的竞赛;工作是自我挑战,心血智慧的累积。每个人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职业、职场的选择,是非常有弹性的,总的来说,工作、就业毕竟还是人生之中相当相当重要的一环。有人为兴趣而工作,有人为图个温饱而工作,有人为理想而工作,有人为家族承先启后而工作;有人逆来顺受的工作很单纯的就是为着保住饭碗而已;有人认为工作是实现自我理想的方式;也有人认为工作是追求快乐的途径。所谓工作的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它。好工作永远只存在于你的心里。

  第四节:金钱是工作带来的副产品(1)

  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位老人,每天得忍受一群孩子在自己门前喧哗和吵闹,让自己无法休息。后来,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那些孩子说,你们每天来这里玩,将得到1块钱,孩子们非常奇怪但也很兴奋,第一天老人果然给了孩子们一块钱,老人并且对孩子们说,明天你们再来这里玩将得到5毛钱,第二天孩子们果然又来了,但玩的已经不如第一天那么开心了。第二天孩子们临走的时候,老人宣布,从现在开始再来玩只有1毛钱了,孩子们相互观望一下,然后不屑地说“1毛钱?!算了吧,我们可不干”。果然,从第三天起,孩子们再也没有来“骚扰”老人了。
  现在有些人热衷于寻找所谓的待遇高、福利好的工作,他们犯了和这群孩子一样的错误: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情绪化,而没有自己的判断,并且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金钱吞噬了他们工作的本来意义。在他们的眼里,待遇好、薪水高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MONEY&YOU的课程上,许多学员常常问到:如何在赚钱与主观意愿上取得一致?我想说的是,你是不是真的愿意投资自己的情感、投资自己的生命所关注的工作,如果是的话,那情感的投入会比赚钱多少还要重要。在历练的同时要培养同事彼此的情感,同时提升自我的能力,其实比赚钱多少还要来得重要。比如你先在非常喜欢翻译工作,非常喜欢语言这样的工作。我们知道,顶级翻译一天就有两万块人民币的收入,可能现在你一个月薪资才两千,一年下来也就两万四。但你如果花一整年的时间,很认真、很努力把英文学得非常好,在一个领域,你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专家,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翻译能力非常棒。那么一年过后可能一天就可以赚两万,前提是你一定要专注。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你只看到钱,看不到个人提升,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那你赚的钱是很有限的,并且这个过程充满痛苦。你自身提升之后钱自然到来。这样你不用追钱,而钱会追你。一句话,钱就是你,你就是钱,钱是你努力工作顺带的一个延伸的副产品。
  戴高乐说:“眼睛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要做伟大的事。”
  安德鲁·卡内基33岁的时候,就成了闻名世界的钢铁大王。那一年,他勉励自己:“人生必须要有目标,但赚钱是最坏的目标。我希望在直接的财富之外,每个人都看到间接财富;在狭义的财富之外,有胸襟见到广义的财富。”
  如果你把赚钱当成人生的唯一目标,你只会沦为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这是我从《读者》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可谓寓意深远,耐人寻味,职场中人应引以为鉴。
  一群铁路工人正在月台边上的铁道上汗流浃背地工作,一列火车缓缓开了进来,打断了他们的工作。
  火车停了下来,有一节车厢的窗户打开了,车厢内的空调系统散发出阵阵冷气。这时有一个低沉、友善的声音从窗口传了出来:“大卫,是你吗?”
  大卫是这群工人的负责人,听见熟悉的声音,他高兴地回答:“是我,是约翰吗?见到你真高兴。”
  约翰是这家铁路公司的老板,大卫和他是非常好的朋友。两个人开心地聊了一会儿,不久,火车继续起程,两人只好依依不舍地道别。
  火车开走后,工人们忙问大卫,怎么和老板那么熟悉。大卫得意地解释,20年前他和约翰是同一天上班,一起在这条铁路上工作。
  这时有人拿大卫寻开心,调侃他说你为什么现在仍在大太阳底下这么辛苦地工作,而你的朋友却成了公司的老板呢?
  大卫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因为20年前我只是为了一小时1。75美元工作,而约翰却是为了这条铁路工作。”
  工作的心态,会决定一个人日后能否出类拔萃。

  第四节:金钱是工作带来的副产品(2)

  当然不是说工作不需要金钱来维持,也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靠金钱生存,而是我们应该提醒自己,金钱只是工作带来的副产品,要把金钱当作工作的回报,相信付出越多,金钱自然回报的越多。
  如果你把注意力由工作移向金钱,你会失去工作之时应有的敬业精神,更会因为急功近利,只想着如何获得金钱,而忘记远大的理想。
  没错,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只是,过度计较一两块钱的时候,你是不是失去了更大的财富——一种再多的金钱也无法买到的未来和此时此地的快乐心情。就像卡内基所说的,赚钱是最坏的目标。只要你能把眼光放在间接财富上,知道追求理想更重于获得金钱,先累积间接财富,直接财富就会源源不断地来到你身边。
  著名银行家克拉斯年轻时也不断在变动工作,但是他始终抱有一种理想——想管理一家大银行。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木料公司的统计员、簿记员、收帐员、折扣计算员、簿记主任、出纳员、收银员等,试了一样又一样,最后才接近自己的目标。
  他说:“一个人可以有几条不同路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个机构里学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学识和经验当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常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他必须懂得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我换工作仅仅是为了每周多赚几块钱,恐怕我的将来早为现在而牺牲了……我之所以换工作,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公司和老板无法再给我带来更多的教益了。”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为什么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却不是每次都能得到高额奖金呢?你可能知道,奖励通常被认为是有效的控制行为的方式,在企业管理中广泛采用。所谓何时该用“胡萝卜”,何时该用“大棒”,还被奉为一种管理艺术。但是很少有人去探究奖励与惩罚背后隐藏的弊端。大多数实验都证明员工关注自身的任务其表现要好于受物质或口头奖励的人。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奖励也是一种惩罚”。
  管理者都知道用金钱激励现有的工作,并不一定能促进工作绩效的增长。今年给下属一个大的年终奖,可能会刺激一下员工,但如果明年这个年终奖没有了,或者奖金额度没有更高,那么就相当于一种惩罚。长期来看,这种金钱激励必须不断增强,才能维持原有的刺激强度,一旦撤销,恐怕会造成崩盘,下属的表现甚至会劣于目前的情形。而且因为奖励通常人人不同,会导致最基层的员工积极性受损。如果在奖励上的处理不公,那么很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关系交恶。奖励就会变成破坏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而这也会连累整体的业绩。所以你要明白,为什么许多聪明的管理者并不把金钱作为激励下属努力工作的手段。

  第五节:价值不等于被使用价值(1)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商品,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而受市场规律的制约;而使用价值只要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没有被使用,被发挥,被创造,就没有价值。
  假如此时此刻,你坐在办公室里,身边有一枚钻石和一瓶矿泉水,试问你会选择哪一个?你肯定会告诉我,选择钻石,因为你知道此刻钻石对你的价值。因为有用,所以钻石有价值;因为没用,所以矿泉水对于此刻的你没有价值。
  现在假如你置身于沙漠中,已经跋涉了三天三夜,你还会选择钻石吗?我相信你不会的,因为你知道这个时候矿泉水对你有价值,它能让你存活下去,而钻石对你没有价值,它无法让你存活下去。所以说,一样物品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没有被使用,它是没有价值的。
  比如说让一个博士生去看大门,同时也让一个小学生去看大门,又假如小学生每个月能拿到1000块钱的话,那么这个博士生也绝对不会拿得更高!因为他们的岗位是一样的,工作内容也是一样的,工作责任也是一样的。价值要从市场中去衡量,在工作中被创造,而不取决于你以前学过什么、做过什么。
  我把雇员分为三个等级,根据我的经验,老板们一般都是区别对待不同等级的人的。
  最高等级,占5%。这些人都是明星级雇员,他们业绩突出,可能存在于公司的任何职位当中。他们与公司的发展目标完全合拍,并帮助使其得以实现。老板们总是尽一切可能让他们愉快,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种人理应享受到你能提供的所有额外的关注和认可。”有一位老板就曾对我这么说。
  中间等级,占90%。大部分雇员的业绩虽然一般,但他们非常可靠,值得尊敬。他们并不完美,有时会犯一些错误,但工作一般都能做到位,并尽量使老板满意。老板们也总啊尊重中间等级者,公正地对待他们,用正常而有规律地加薪奖励他们。
  最低等级,占5%。这种人业绩不合格,他们不但自己工作不尽职尽责,还把别人也拉下水,他们甚至并不在乎自己的工作。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他们是非常差劲的员工。如果不能立即撤换,那就把他们调到低风险的岗位上去,直到你能把他们换掉。老板不能把精力浪费在他们身上,不要期望他们有什么转变。所以一个企业里,常规的裁员名单中总是这蹩脚的5%的人。
  对老板而言,80%的员工属于工具型,人尽其才,但也用过即舍。5%的员工是负债型,老板想着赶快处理掉,只有不到20%的员工是资产型,被老板视为公司资产。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能力被看见呢?那就是在工作中表现出你的价值。拿上面博士生和小学生看大门的例子来说,并非指高学历者就没有出路。你的学历很高,表明你的基础很好,很有潜在价值,只是还没有开发出来,还没有让老板、上司、同事、客户看到。你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自我磨砺,潜心于再学习,着力创新,观察并发现公司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哪些漏洞没有弥补,还有哪些方法有待改进。发现机会并抓住它,你的价值就能体现。
  同样道理,老板支付给你的以货币为标注的薪金待遇只是你付出劳动和智慧的市场价格。它也就是你的被使用价值。你要想让你的被使用价值趋近于你的真正价值,途径只有一条:努力表现,超过老板的期望。
  价格和价值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无法从高贵的装饰品和服饰得知这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的价值是由其他标准来衡量的,例如诚实、大方和持续对社会大众的贡献,而不是老板说了算,更不能由自己所了算。
  一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