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乔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有乔木-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啄一口茶,眯起眼道:“真是佳人泡好茶,来,给唐大人也尝一杯。”
  生莲便又倒出一杯,提步盈盈走向唐肩,“唐大人请。”
  唐肩抬头,只道:“谢皇上赏赐。”便接过茶杯,又望了一眼生莲,似是有话要说。生莲却只一笑便返身回到皇上身边。
  皇上道:“爱卿喝口茶,润润喉,继续将那草寇之事说于朕听。”
  此时生莲知趣地道:“皇上,生莲告退。”
  “无妨,朕都好些天没喝到你泡的茶了。”皇上留她,生莲便不再推辞。
  皇上随即转头向唐肩道:“爱卿说罢。”
  “眼下这孟王二人的实力,已不容小觑,况这一个月来,鲁地周围又出现了不少小支草寇,官兵人手不够,已是疲于应匪。”
  “荒唐!官兵怎会人手不够!给我再招十万民兵!”
  “皇上,恕微臣直言,眼下辽东边境的军队还在招募,行宫之建也缺劳工,如若再招十万新兵,怕是难以实现啊。”
  “对对,前些年出征高丽未遂,以后朕一定要拿下高丽,辽东的军,要招!可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唐肩,你让朕怎么办!”
  “依微臣看来,大隋与西北外族互不相犯已经多年,一时也不可能再起纷争,不如,先调一些西北边关的将士回来,以解燃眉之急。”
  “有理,有理!就按爱卿说的去办。”皇上原本听唐肩说得困难重重,一听得此法,忽觉豁然开朗,弹指间解决了一切问题。
  “臣领旨,微臣告退。”唐肩便退下。
  唐肩作为一个没有兵权的大臣,靠得住皇上便是有了靠山,事实上他是一心辅佐皇上的,皇上对他也是颇为信任的。他所说的调回西北边关将士的方法,并非全无道理。目前放眼全国,能有富余兵力的,也就是西北边关了。前些年西北边关突厥来犯,战事吃紧,一时甚至倾全国之兵调往突厥迎战,岂料隋军将士不服关外水土,粮食与水供给不及时,死伤无数,眼看边关不守,皇上在宫里急得不知所措,最后无奈在萧皇后的建议下提出和亲之策,并允诺会以嫁妆的名义送去大量金银、锦缎、及茶叶。
  而当年被送至突厥和亲的,并非什么公主,而是萧后身边一个聪慧美丽,识得大体的宫女,当时皇上也钦佩这宫女深明大义,便封她“义成公主”,送往突厥和亲,这才暂且保住了边关百姓的平安。只是虽求得一时平安,皇上并不敢轻易从西北撤出守卫军队,当年那些战后幸存的将士便留了下来,时间久了,他们便也有了思乡之情,想念家中亲人,不时地也做一些边塞诗歌。尤其当地一位卢姓诗人所作的《从军行》,更是传唱一时,原诗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艮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此诗动情描写了将士们长戍不归的戎马生活,同时又婉转地点出了将士们与妻子千里相隔的忧怨,将士们的心情可见一斑,如今调他们回来关内,他们大概是求之不得,对皇上定是感恩戴德,更可以全力地投身于剿匪中去。
  “德贵啊,大耳还在么?”皇上随口问道。
  “皇上稍等,奴才去唤他来便是。”高公公道。
  不一会儿,大耳随高公公出现了。皇上问道:“大耳,乔将军近来身子可好?”
  “回皇上,奴才听尚药宫的医师说,乔将军气色比以前好多了。再有半余月,便可停药了。”
  “噢,那他的二子今日也一直在府中吗?”
  “呃,这奴才不曾注意,奴才只是将药送到便回宫了。”
  “噢,那明日宣乔颂嘉进宫吧,朕有事想问他。”皇上想见乔颂嘉。
  “是。”大耳应道。                    
作者有话要说:  

  ☆、小不忍则乱大谋

  宣乔颂嘉进宫的旨意很快传到了乔府。乔颂嘉正与父亲在书房议事,听得皇上明日要见自己,便急忙与父亲讨论。
  “父亲,孩儿觉得皇上应是想问江淮行宫一事。”
  “不错。据宫中线报,此时的皇上已是沉醉歌舞,不能自拔,大臣的折子,都已堆积如山。如此主动宣你,必是为了他心心念念的江淮之行。”乔述道。
  “哈哈哈,父亲,如今子民对劳役兵役、苛税重负、严刑酷吏已是怨声载道,眼下鲁地、吴地皆有义军执旗,而且势力逐渐强大,特别是鲁地孟让、王薄之军,多次与官兵正面交锋,官兵皆溃败。”
  “哈哈哈,这杨家的兵,溃败也是情理之中嘛。那工地的老王近日如何?”
  “儿子已按照您的意思将他二人编至轻役队,劳工中都传父亲以德报怨,宅心仁厚呢,父亲现在可是大家眼里的大好人。父亲的手段果然高明。”乔颂嘉说着对父亲举起了大拇指。
  “呵呵,你可得多学着点。我问你,现在在兴建行宫的,都是新征的劳工吗?”乔述问。
  “之前河道工事征招了二百万人,到最后完工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剩下六十万人,现已经全部转至行宫工地了。不过劳工人数不够,还在多地征召。儿子估计,行宫工地劳工数在百万上下,不过现在新征的多数是四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家了,之前河道征工,早已将南部一片的壮丁掏空,而北方的壮丁,基本都被征去了辽东边境,为收复高丽作准备。现在征去的,劳动力大都不行了。”
  乔述听着点点头,“二百万,只剩六十万了,可惜了这些亡魂啊。这些老人家,本该是在家安享天年,却被活生生拉去离家千里之遥的地方服劳役兵役,想必他们怨声很大吧。”
  “当然大了,那鲁地的孟、王二人,就是因地处中部,南方抓人服劳役,北方征人服兵役,几乎每家都只剩下了妇孺,只要是男儿,不论年龄长幼通通带走,孔老爷的圣地,如今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妇孺之城’。更有当地人传唱歌谣:
  老亲倚闾望,少妇守空房。
  有田不得耕,有事谁相将。
  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龙堆忆故乡。”
  乔述心里听着也觉得民众实在悲惨,“这日子如何过的啊。如若行宫工地有百万劳工,那么六十万也已多过半数,你便去升那老王二人做监工,平日不时给些好处,利用他二人笼络劳工民心,也是为我们的后续大计做准备。”
  “待那杨家老儿南巡之时,便是他断命之日。”乔颂嘉恶狠狠地说道。
  次日乔颂嘉按旨进宫。皇上见到他,先是嘘寒问暖了一些乔述身体的话,继而转入正题,果真问起了江淮行宫一事。
  “回皇上,臣已与众位大臣商议,就将行宫建于扬州城内,图稿也已完成,如今大批劳工已经开始打地基了。皇上放心,明年此时,皇上定可圆南巡之梦。”
  皇上听得南巡之期已提上日程,龙颜大悦:“哈哈哈,爱卿办事果然有父之风。之前河道之事,你父亲做得极好,后来朕想继续让他管理兴建行宫之事,他却借意身体欠佳,让你代劳,果然也办得极为得力啊。赏,赏!”皇上之前虽一直怀疑乔家有异心,也曾派人去暗中调查,可是多年以来,并未察觉异动,这几年反倒将河道与行宫之事办得有声有色,皇上只能认为,这乔家确实是一门忠心。
  “谢皇上恩典,微臣先行告退。”乔颂嘉虽然内心对皇帝早已不满,尤其是当父亲告诉他这天下是先皇从自家手中夺取,更是满腔愤怒,但是乔述也常关照他,皇上现在对乔家并无疑虑,面子上的功夫要做足,不可打草惊蛇,坏了大事,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乔颂嘉回到府中,乔述早已在书房等候。乔颂嘉领赏归来,自是满脸得意,“父亲,你可没看到,皇上一听很快便可去江南巡游,都笑得合不拢嘴了!我看他,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哈哈哈哈。”
  “是吗,哈哈。颂嘉,切勿大意,这一年是可是我们最关键的一年了,你爷爷大半生的辛劳,等的就是这一天。”乔述不忘关照,“你这不沉稳的性子,一直都让为父甚为担忧,须知,有时这可是会坏了大事的。”
  颂嘉听得立马闭嘴收起了笑意,“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乔述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哦对了,今天我收到了陈大人的密信,他已在扬州驻留多日。”
  “哦?扬州城内情况如何?”
  “陈大人对城内百姓的状况只提了四字:水生火热。”乔述答道,“而且,就陈大人近日勘察扬州周围各县,小支义军纷起,他建议我们,暗中帮助集结小支义军,缔盟为一支人数众多、有规有制、势力雄厚的义军。而且,他已派人前往鲁地,说服孟、王二人,前往扬州共商大计。”
  “陈大人此法甚妙啊,不如我们就依计行事,父亲觉得呢?”颂嘉在河道工地便领略了陈大人的不少奇思妙招,对他甚是佩服。
  乔述沉思了一会,最后说道:“确实可行。颂嘉,为父腿脚多有不便,你准备一下,过几天与皇上说明,亲自去扬州监察。到时我会写一封信,你带去交给陈大人。务必私下行事。”
  “好,儿子这就回东苑准备。”
  “嗯,去吧。记住,小不忍则乱大谋。”                    
作者有话要说:  

  ☆、君骑白马傍垂杨

  这一年的夏天,比往年更为闷热,乔述站在窗口,没有一丝风,仿佛在预示这一年对乔家来说,比往年更为独特。此时午后时分,总让人感到特别容易疲倦,就像刚睡醒似的,昏昏沉沉不想动弹。平日好动的鸟儿,如今也都不见了踪影,想必都在树枝荫里午睡呢吧。
  乔述也觉着有些疲倦之意,便打算回屋小憩。走出书房,才觉天气真的热起来了,他抬头,万里晴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杂草抵不住太阳的曝晒,叶子都卷成细条了。前几日的阴雨,让人们误以为春意留连人间不去,而今日突然放晴,才发觉早已入夏,实可谓: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顶着午后的毒日头独自迈步回到房内的乔述倍感疲惫,深感自己真的上了年纪,身子骨不敌从前壮实,如今稍稍行步,便就如此不堪,莫非自己真的是知天命了吗?
  正想着,乔母端着茶水进屋来了。
  “老爷,喝口凉茶,这天气,别闷坏了身子。”
  “你来的正好,我正口渴,还是你懂我的心啊。这天气,说热就热起来了,你也悠着点身子。”乔述对夫人还是很关心的。
  “谢老爷关心。老爷怎么不关心关心你那未出世的大孙子呀。”乔母意指未央腹中的胎儿。
  “哎,这几日事情繁杂,你看我都忙过头了。”乔述懊悔道,“明日,明日我们一同去南苑看望公主如何?”
  “就知你忙,我今天已经替你去看过公主了。”乔母莞尔道。
  “哈哈,夫人真是为我担待了不少。我那大孙子,还可安好啊?”乔述笑道。
  “母子平安。我给她送去了一些补品,让初桃帮着张罗给公主补补身子。这再有几个月大孙子就快出世了,现在她正需要营养呢。”乔母道。
  “嗯,夫人做事向来让我放心。我有些乏了,先去小睡一会。”
  乔母便搀扶乔述躺至塌上,让他好好休息。
  五日后,乔颂嘉以欲求现场亲查为由受皇上准许,启程前往扬州。一路上虽已是快马加鞭,可沿路遇到的不少农民义军,见到官府打扮的车马,仍会看势拦劫财物。颂嘉一人行动倒也快捷,受父亲点拨一路也是格外小心,只是这天气越来越炎热,让颂嘉异常苦恼。
  这日,乔颂嘉路过河南郡境内,时当正午,见前方树林没有什么杂人,又有阴凉处,赶路赶得有些疲乏的颂嘉便打算至前方树林稍作休整,再行赶路。谁知马步刚入林内,便有贼人从几棵古树后窜出,乔颂嘉□□的马儿“吁”地一声惊叫,前蹄离地,颂嘉连忙敏捷地抓牢缰绳,坐稳马背。他定睛一看,前方共有七人,有一人像头领模样,留着大胡子,肩扛一大锤,虎背熊腰,最为壮实。左右各有三人,均手持大刀,相貌同样凶狠,似是要吃人的样子。看他们皮肤黝黑,衣着朴素,还带补丁,显然是山村庶民。
  乔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