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乔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有乔木-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山村庶民。
  乔颂嘉思忖着约摸是遇到了想打劫官家的农民义军,便礼貌地说道:“几位大侠,在此拦住去路,有何贵干哪?”
  为首的壮实汉子听后粗声粗气道:“去你奶奶的贵干!老子在这儿专截你这种有钱人家、当官人家的小白脸儿!”
  乔颂嘉并无惧色,道:“哈哈,那大侠可是拦错人了,小生一无钱財,二没官品,三不白皙,着实不符大侠们的口味,各位大侠,不如另择他人,如何?”
  汉子对这些文绉绉的话听得一知半解,转头看向左右跟班,他们也都摇摇头表示未解,便又怒吼道:“我去他娘的另择!老子截的就是你!钱财留下,人可以滚!”
  乔颂嘉虽也习得一身好剑法,但看这几人模样凶狠,自己一人恐怕难敌,况且父亲临走时也告诫自己,不要多生事端,招惹是非,这几人如果真是义军,说起来也不算是敌。他看着几人恼羞成怒的样子,急中生智,笑道:“可惜了!可惜了!”
  汉子又迷糊了,问道:“可惜什么!你快说!”
  “小生只是可惜,各位大侠空有一身胆力,在这儿打劫过路人,却没有胆量上边关前线,为朝廷效力,你们说,是不是很可惜啊!”颂嘉镇定地说道。
  谁料汉子听了此话嗤之以鼻。“我呸!去他奶奶的朝廷!这狗娘养的朝廷,赶紧的散了才好!老子们才有活路!”
  乔颂嘉心想,这些人当属青壮,既住此处征兵征役重地,却并未被征去服兵役或劳役,听他口吻又是极度厌恨朝廷,十有□□是参加了义军。“敢问大侠,可是不想让朝廷好过?”
  “这还用说!朝廷让我们不好过,我们岂能善罢甘休!”汉子越说越恼。
  “哈哈哈哈!巧了,小生与大侠乃是同道中人!”颂嘉笑言。
  “什么同不同的!你特吗别再给大爷绕弯子,再不拿钱出来,老子这铁锤可不长眼!”汉子失去了耐心。
  “大侠且慢!小生方才的意思是说,我与大侠一样,痛恨朝廷。”颂嘉故意说得小声一些,表示怕被人听见。
  “哦?小兄弟原是一路人!小兄弟不用害怕,老子们都能保护你!”
  “欸,我是怕被官兵听到,把我捉了去,岂不倒霉!”颂嘉故意说。
  那七人听后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那头目汉子继而道:“官兵算什么!老子们都不知道打退了多少官兵了!哈哈哈哈哈!”
  颂嘉心想,果然是义军中人!便道:“敢问各位大侠,可是义军中人?”
  “小兄弟真是聪明啊,兄弟们自成淮北义军队,已经大半个月了!”
  “实不相瞒,小生此去正是要给义军兄弟指一条明路。”
  “哦?什么明路,说来听听!”汉子对颂嘉有了兴趣。
  “小生知道个秘密,不过,既是秘密,便不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说出。”颂嘉说着跳下马来,意欲与头目汉子单独说话。
  头目汉子见他已下马,料想自己人多势众,他也耍不出什么花样,便对旁边兄弟道:“你们在这等着。”便径自上前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旧栖新垅两依依

  颂嘉走到汉子跟前,小声说道:“大侠可知眼下最大的一支义军?”
  “不就是孟让和王薄军队吗!这也叫秘密!”汉子以为颂嘉在耍他。
  颂嘉立马回道:“嘘,小声一点,我的秘密还没说呢。敢问大侠,可想加入这支大义军?”
  “想啊!我们淮北义军,虽然人少,但个个都是有真本领的!我记得有个成语就叫做,一个,呃,十个,呃。。”
  “是以一当十。”
  “对,对!以一当十!小兄弟难道有门道吗?”
  “此事不难,我与他们一位军师颇有交情,与他一说便可。只是不知这淮北义军,有多少人哪?”乔颂嘉打听道。
  “兄弟一百五十人,愿投奔孟将军王将军。”
  “噢这样。据我所知,这王孟大军正在南下扬州,我此行也正是奔着扬州而去,大侠若不嫌弃,我们在扬州碰头可好。”
  “甚好!那我这就回去让兄弟们打点上路!”
  “大侠走好,小生快马加鞭先行向扬州而去。大侠只需到扬州行宫建设之地寻找一位姓王的大人便可。”乔颂嘉有礼地说道。
  “谢谢兄弟!我们这队人啊,正愁没有组织收留,整天在这山林里拦路打劫,日子也越过越难了。小兄弟,确实是给我们指了条明路啊!”头目汉子非常高兴,转身对六位随从弟兄道:“兄弟们,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去扬州打狗皇帝喽!”说着七人勾肩搭背又朝林子深处走去。颂嘉与他们周旋了好一会,耽搁了不少时间,心想马儿也歇够了,需加快赶路了,便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又经过几日的奔波,这日傍晚,乔颂嘉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扬州,而陈大人早已经等候多时。
  一顿饱餐之后,颂嘉将父亲的书信交给陈大人。陈大人忙拆开来仔细阅读。只见乔述在信上先是讲述自己与陈大人年少结交,称自己为一介武夫,一直钦佩陈大人的心思谋略,后来出兵征战,也多次带陈大人在身边作为军师指点,多次胜仗也多亏陈大人帮忙策划。乔述有反心其实早就与陈大人坦白过,陈也表示如今皇帝已是扶不起的阿斗,只盼有明君取而代之。二人经历了战场,又有了这样的共识,实属生死之交。直到信的后半截,乔述终于表明,愿以自己掌握的禁卫军之力,再借各地义军之力,在皇上南巡扬州时行刺皇上。乔述在信中称自己愿意在朝堂略施绵力,将民怨激沸,如今只希望陈大人能在义军上多多帮忙暗中集结,以便到时一击即中。
  陈大人看罢信,便立即将信纸置于火烛之上燃之。“不瞒二公子说,令尊的大计,我在心中早已猜得一二,只是没想到就此定在南巡之时,有点快啊。”
  乔颂嘉小声道:“家父与我商讨再三,觉得皇帝平日在宫中戒备森严,难以接近,恰南巡之时,身在宫外,我们也好施拳脚。”
  “道理是有的,可是总觉得有些仓促。不过令尊已在信中说要借朝堂之力激一激民心,相信已是有了十二分的把握。近日工地上的老王已经在众劳工中威信四立,私下曾与我讲过皇帝的昏庸之道,我总是对他表示赞同,他对当年袭击老将军一事也很是懊悔,直说是自己没搞清楚真相,幸亏老将军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以德报怨。他现在对我们,可是忠心得不得了了。”
  “父亲这招以退为进,果然厉害。”乔颂嘉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
  “是啊。这下,工地的百万劳工,我们就尽在掌控了。而且,就我近些日子对周边义军的勘察,大大小小约有二十余支义军分队,可用之军不少啊。”
  “陈大人这么一说,小侄也遇到了可用之军!”乔颂嘉想起了自己来时路上所遇之人,“大人勘察周边,可有查访到一支叫做‘淮北义军’的队伍,正在向扬州城来。”
  “确有此军啊,我前日刚刚查到,约摸一百五十人上下。”
  “实不相瞒,此军是我半路遇到,被我说服前来扬州投奔的。”乔颂嘉道。
  “甚好,前阵子我派说客去鲁地,已经说服孟王二人前来扬州共商大事,这几日差不多该到了。”陈大人思忖道。
  “不如我明日派个探子秘密前去查探。”颂嘉提议道。
  “如此甚好。”陈大人同意。
  谁知次日一早,乔陈二人便收到了宫里快马加鞭送来的圣旨。按照此番旨意,皇上称想到扬州过新年,体验一下江淮新春气象,更加上了“与民同乐”的帽子。看来皇上是有意提前巡游江南,那么如此一来,原本明年夏日的南巡,便硬生生提前到了今年年底,这就意味着,行宫的修建速度,要加大一倍。
  乔颂嘉按惯例命人给送圣旨的来使添了粮食与水,又给快马喂饱草料,便礼送来使。直至回到营帐,与陈大人单独会面,陈大人这才放声大笑:“哈哈哈,乔兄真是好手段。”说着拍拍颂嘉的肩道:“贤侄,原来这就是令尊在朝堂给我们的一计推波助澜哪!”
  乔颂嘉正在为南巡提前而苦恼,见陈大人如此开怀,疑惑地问:“陈大人,此话怎讲?现如今南巡日子提前,离我们的大计所剩时间不多了啊。而且若是我们在年底前完不了工,怕是会被皇帝抓住把柄,先发制人。”
  “贤侄且听我细细道来。”陈大人胸由成竹地说道。
  陈大人自是比乔颂嘉心思活络,这圣旨一听,便是乔述在朝中进言的结果。看着迷惑的乔颂嘉,他缓缓道来:“如今皇上下旨提前南巡日期,对我们来说,是利大于弊。”
  “此话怎讲?”
  “你看,如此一来,行宫要在年底前完工,劳工身上的担子一下便加重不少,如果不连夜赶工,必定完成不了,而无法在规定期限完工,就是有违皇命。”
  乔颂嘉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当年陈胜所言,‘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么!”
  “所以,这样一来便是将劳工逼上梁山,不得不反。令尊这一招,便是釜底抽薪了。”陈大人沉着地说道。乔述的心思,果然还是陈大人最为了解,怪不得他多次要求乔颂嘉跟随陈大人多多学习。
  乔颂嘉与工地劳工讲明是皇上圣旨,南巡日期提前,行宫必须在年底前完工。于是从这一日起,工地的劳工每日劳役时间生生加了两个时辰,不服者便是违抗圣旨,格杀勿论。劳工们只得默默承受,可是心里的怨恨可是与日俱增。
  转眼又到了初一,按理大耳公公又该来乔府送药了。按照先前的约定,初桃在煎药房巷口一隐蔽的拐角处等候,这次初桃可有经验多了。没等多久,便见到大耳远远从煎药房出来,穿过长长的巷子,来到巷口,看到初桃已在等候,大耳四处张望,确定没有可疑人等,便随初桃到了无人的角落。
  初桃忙问道:“大耳公公,怎么样,上次拜托你的事。”
  “初桃你听我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来将军府送药了,尚药宫的医师说将军已经可以断药了。上次你托我办的事我已经查明了。”
  “快与我说说。”                    
作者有话要说:  

  ☆、重到旧时明月路

  大耳道:“这后宫中带名字里带‘连’字读音的,并不多,我这几日暗中走访,总共发现了三位。分别是李淑妃,名为李香莲,出自中大夫府上,入宫三年无子;宋充仪,名为宋琏,一子约摸九岁;还有一位,是去年新被封的魏婕妤,名为魏小怜,以前是尚乐宫的舞伎。你记住了吗?”
  “三个,李香莲,魏小怜,还有一个。”初桃紧张地回忆着大耳刚刚的话。
  “宋琏,宋充仪。”大耳提醒道。
  “对,对,宋琏。”初桃忙着速记这三个人名,又念了一遍给大耳听,大耳听后无误,便放心道:“得了,姑娘聪慧过人,一下便记住了,我这任务算是完成了。”
  见初桃还在反复嘟囔着三个名字,大耳便继续说道:“初桃姑娘,我这就先回宫了,我看你也赶紧去公主那里复命吧,时间长了可容易忘记。”
  “好,好,公公慢走。”初桃送走了大耳,便赶紧向南苑走去。
  回到正阁见到未央,初桃便一口气说道:“公主,查到了查到了,有三个,分别是:李夫人李香莲,宋充仪宋琏,和魏婕妤魏小怜。
  未央随手在纸上写下李、宋、魏三字以作记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未央差走了初桃,望着纸上三字,陷入了沉思,到底他们口中所说的安置在父皇身边的“连儿姑娘”,会是其中哪一位呢。
  “总也就三人,一一排除便是。”未央自言自语道。
  先说这李淑妃,据说是出自唐肩府上,会不会是她?可是并不曾听说李夫人善于舞蹈呀,只是听说嗓音优美,唱起歌来三日绕梁。应该不是她,不过她以前在唐肩府里是什么角色,还需细查。未央便在“李”字边打了个三角符号。
  再说这宋充仪,单名一个琏字,被唤做琏儿姑娘还真是顺理成章。可那日听唐肩与乔述的对话,此女应是在唐华死后才入的宫,众所周知,宋充仪已是宫里的老娘娘了,进宫不少年,儿子都会念诗了。这时间上对不上,便可排除了她。未央便在“宋”字边打了个叉叉。
  最后未央看到这个大大的“魏”字。魏小怜,去年秋天刚被封为婕妤,至于到底什么来历,未央也不甚明了。便开门唤道:“初桃。”
  初桃连忙跑来:“怎么了公主?”
  “大耳公公可有说,这三位是什么出身?”
  “噢,公公说了好长一堆,我只记得,‘一子九岁’。”
  “这说的定是宋充仪。”
  “对对,还有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