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匪-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反,那些赴任的遭贬的巡视的平叛的都经这里出了武关去中原吴楚。所以商州这块地方自古就是一条文化走廊,历朝历代在这里遗落着一层层的文化种子。唐朝的重要诗人几乎都从这里走过且留有诗作,从而使这里的文化生态呈雄秦秀楚两种文化的交混状态。这从戏曲、音乐、民歌等方面可以看出来,这里有源自关中西府的秦腔,也有汉江流域的“二黄”,还有中原的豫剧、吴楚的花鼓。这里人民的观念有儒家文化的正统性,也有释道文化的向善性和自然性。同时,这里毕竟山大沟深,又处在豫、楚、秦几大政治经济板块的衔接和边沿地带,所以又是叛军土匪暴民及流氓无产者的隐藏及滋生之地,如明末的李自成、民初的白朗,以及当地说不清的逛山杆子等。这些滋生于山野萌芽于民间的力量,政治上是叛逆的,文化上是杂色的,他们作用于这块地面,是又破坏又创新,他们败坏纲纪又罚治腐恶。这种混浊文化的丰富性孕含着某种创造的基因,体现在文化创作上,必然呈现异态的艳明性和南北交合的地域优势。这是我故乡所在的大文化背景,也是我人文心性产生的土壤。 
  我的家庭,祖辈于清嘉庆年间从关中富平县移居商州已逾十代约二百年了。曾祖父清末在县衙做事,执过水火棍跑过差役,大约也有些文化。据祖父讲,当时六间大房里挂满了字画,祖父兄弟四人分家时,分字画也是重要议题,这些都是曾祖父在县衙做事时积攒的“财产”。祖父上过私塾,青年时到离家二百里的商贸中心洛南景村“熬相公”,就是坐铺子当学徒,他的掌柜的是山西人,有一肚子文墨。祖父在这里学会记账打算盘,还背诵了中国历史朝代、懂得了一点孔孟诸子,更养成了他“见冤家说散见姻缘说合”的处世哲学。祖父古道热肠,口才也不错,后来成了村里“和事”的老者。祖父辈六兄弟,大爷年轻时新娶即夭,遗孤由大婆带到改嫁的某国民党军官家养育;我爷排行老二;三爷是老老实实的庄稼汉,家里的水田旱地和几头牛猪全靠在他身上;四爷在旧军队当兵吃粮,二十四岁被人杀害于山阳县;五爷六爷未成事即夭折。我祖母家是贫苦人,祖母她爸长年给人熬长工,她妈务了一个果园,心灵上却随着耶稣经常走老远的路去做“礼拜”;她大弟以偷人为生,曾在西安某军官家偷手枪、在商州驻军某营长军部偷手枪,屡屡得手,他就靠偷枪卖钱养家吸大烟,解放后当饲养员成了模范受过奖励,但在1962年的困难时期,他又凿墙偷人家棉花被判刑,最后死在铜川狱中。祖母的二弟被国民党拉壮丁一去无踪影,她三弟主要靠耍钱为生。我父亲为独生子,在民国新式学堂念书至高等小学毕业,1944年自愿参加国民党军队赴河南灵宝抗日,中途染病回家,曾被“办逃兵的”勒索迫害,直至日寇投降,后终生务农。我母亲生在一富户人家,为几亩水田,遭当地恶人欺压,其父被人杀害,其母上吊,祖父病死,一年之内死了三位亲人,尚在吃奶的母亲被人收养。母亲的养父家是破落大户,一次被仇家杀了养父之父及其弟两人。母亲的养父和他哥吃喝嫖赌卖房卖地不务正道,到解放初定成分时被定为雇农,连贫农都不如。我母亲的亲舅兄弟四个,为报仇拉起队伍占山为王,手下曾有兵员一百多人,为首的老大因为其妻与婆母不睦,亲手将其枪杀在门槛上。我母亲的养外爷,是乡村医生,治病主要用土单验方。 
  这是我生长的家庭环境。我自幼就听大人们讲他们的经历、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接受他们处世哲学的熏陶。我母亲说,你爷能活到七十四岁,主要是为人善良;你婆能活到九十八岁终老天年主要是爱娃、心性刚强、遇事想得开;你父亲能活到七十多岁也是能吃得下粗糠咽得下野菜扛得住苦难;她说她也活到八十了,一生大难不死,主要是受得委屈吃得亏。上辈人的各种性格成分组成了我的性格因素,这成为我日后奋斗的多种动力源。 
  ▲问:你上大学的专业是理工科,为什么后来弃工从文?这其中的直接契机是什么? 
  孙见喜:我考大学的时候,听从了班主任的劝告,报考了工科。班主任专门对我们农村来的同学讲了一次话。他说,你们高考不在于选择什么专业,而首先的一条是如何能考上!不管啥大学啥专业,你农村娃只要考上了就能进城穿皮鞋,再理想的专业你考不上也只能回乡下去穿草鞋了!老师的话不怎么好听,但他讲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农民子弟要真正改变命运,只有考上大学这一条路可走。这是老师根据当时的国情给我们指出的一个最实际的人生目标。于是,我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文科。当时,我上学的商县中学,每周都举办“文学讲座”。学校聘请当地最有名望的老先生,课余时间开专场讲古典文学、讲文学批评、讲文学欣赏,我帮老师印讲义、写板报,积极参与。从初中开始,我感觉我对文字特别敏感,当时的《中国青年报》每期有个栏目叫“青春寄语”,短小精悍,用非常抒情的文笔写成,我几乎把每篇都抄了下来,经常诵读,获益颇多。高中时,我模仿唐诗写作,三年写满了一个小本子,请语文老师张广训指正,张老师很是惊讶。   
  孙见喜答邰科祥教授问(2)   
  班主任老师要我们农村同学报考理工科,主要考虑当时全国都大办工业,国家及各部委办了许多理工科院校,在招生数量上理工科院校大大多于文科院校,事实上那几年考取理工科要比考取文科相对容易。当时填报志愿,在填报的十所一类院校中我的第一志愿是合肥工业大学,填报的十所二类院校中我的第一志愿是西安工业学院。后来,我被第五机械工业部所属的西安工业学院精密机械专业录取。五机部主要制造常规兵器,其所属院校专为各类国防工厂培养专业人才。但是,入学一年即爆发“文化大革命”,我们只学了十来门专业基础课。“文化大革命”中,有了大量的时间自由支配,我和几位同学便以接管图书馆为名,拿到了书库的钥匙,进驻到里边。在这里,我系统地抄录了唐宋诗词及其注释,读了《古文观止》,读了一些古典名著,读了部分苏俄文学包括托尔斯泰的《复活》等,还摘抄了六十年代初那几年全部的《文学评论》。当然,我也写了不少大字报,但同学都说我写的大字报很有“文才”。后来,有几年时间,我们被派去工厂实习,被派往农场劳动,凡编辑战报编写文艺节目之类涉及文字的工作,我都是主要执笔者。 
  工作分配后,我来到河南南阳的五机部358厂,先当车工,再当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再忙再累,我读书写作的爱好不减。当时为了应付节庆会演,厂工会成立了由工人、干部、技术员组成的“三结合”创作组,编写文艺节目,我是其中的骨干之一。同时,工厂所在的镇平县及南阳地区,也定期举办文学创作讲习班和改稿会,每一期我都是参加者,每一次选稿我的作品都入围。西峡县的农民作家乔典运,喜抽烟又咳嗽吐痰,没人愿意和他同室,几次创作会都是我和他住同一房间。老乔五十年代就发表短篇小说,“文化大革命”中到珠江电影制片厂改电影剧本《深山红梅》,几年时间吃尽苦头,往往是每通过一稿,形势又变了,按新形势再改,刚改好形势又变了,他说把头都改成木头了,终于拍成了,“四人帮”倒台了,“三突出”那一套被批判了。所以“四人帮”一倒,老乔的创作如岩浆喷发是必然的。这样一个极有思想锋芒又富创作经验的老作家和我同处一室,给我创作上以很大帮助。每当我的小说通不过或改不下去时,他都拉我去逛市场或看梅溪河,所谓的梅溪河其实是一条污水沟,那里边蕴涵着太多的关于人间的想象。在市场上,老乔的机智幽默随机应变令我大开眼界,他甚至冒充市委书记的二舅,从水果铺子弄回来一衣襟的梨。梨当然很甜,但他调侃权势者嘲弄依附者的自如给我们带来了十分的快意。在我的印象里,当时的老乔,从骨子里是站在“官方”的对立面的,他头上的“反骨”、他对时代深层的批判意识,是他所有作品的底色。后来,又逐渐了解了他为何是地主的儿子却到志愿军里当了文化教员,复员后当农民又发表了不少小说,人家斗他他如何袖着双手担尿上坡做绝活表演等等。尽管省上派了老作家、派了出版社的老编辑、派了《奔流》杂志的领导,来指导我们改稿,但真正使我获得创作启示的却是乔典运。 
  经过几年努力,由南阳地区宣传部、文化局组织我们十多位作者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通过了河南人民出版社的终审,但在即将付梓的时刻,中国发生了政治大变革———“四人帮”倒台。为了保护作者,省上和地区派出专门小组到各位作者所在单位说明情况,我那时所在的厂技术科某领导以不务正业为名准备整我,省地工作小组的到来使我避免了即将发生的尴尬。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那一批作者又被集合在一起,重新创作,由于放开了思想,很快见了成果,我们的短篇小说集《跃马坡》于1978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入了我的处女作《602号图纸的诞生》。在其后的一次改稿会上,《奔流》编辑杜道恒向我提供了贾平凹的信息。贾在“四人帮”时期就和刘心武等名家在上海《朝霞》杂志发表小说,“四人帮”之后他的作品遍地开花,以田园牧歌称道文坛,名声如日中天。读他的小说,总觉得是一个乡亲在同我说话。但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竟和我有着某种机缘,他父亲贾彦春曾当过我初中的语文老师,他老家和我老家相距二十公里,我们都是在丹江里光屁股耍水长大。七十年代末,我和平凹开始通信并有了来往。 
  198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西安某研究所一位老工程师对调回到西安工作。这样,就在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约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和平凹接触频繁。我是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创作过程的见证人,我们还结伴周游了全国许多地方。由于融入了西安这个大的文学环境,我的创作获得了较大进步。这个时期,科技人员正在全国吃香,而我的创作欲望却难以遏止,再加上我所在的科研处一些人觉得我“怪怪儿的”,尽管和同志们在一起时我是个重要的“热闹源”,我们唱邓丽君学交谊舞组织球赛和郊游,但我的心一直在另外的空宇遨游。这样,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筹办大型文学刊物《文学家》时,我被借调到编辑部工作。之前,我曾在该刊的前身《绿原》杂志发表过短篇小说数篇,也参加过该刊的笔会。1984年,我正式调入陕西人民出版社当编辑,算是彻底弃工从文,彻底结束了事业和职业分离的痛苦状态。我从事技术工作凡十三年,最后的职称是工程师。   
  孙见喜答邰科祥教授问(3)   
  ▲问3:家庭的灾难对你的生活、特别是心理产生过哪些影响?能否谈谈你目下的家庭生活? 
  孙见喜3:我妻子1997年不幸遭遇车祸,前后做了六次脑部手术。我在急救室她的病床前爬了七天七夜,三个月里没脱过衣服睡觉。她住院三年我带着孩子泥里水里过日子,虽然她全身偏瘫思维不清被定为“特级伤残”,虽然她工作的单位领导(也是医学专家)至今见我还说,由于我坚持抢救一个已经失去生命价值的人,而给单位和我自己造成了长久的负担,但我说我无怨无悔。虽然这个生命对社会和我个人没有了价值,但这个生命毕竟因我而存在着。我爷是“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我怎么忍心看着一颗伴陪了我六年多的活生生的心脏停止跳动呢?至少在那一百天里,我是非理性的。在脑外科值班室,我只会呼天抢地地哭喊一句话:“抢救!抢救!”我至今感谢我身边的朋友,感谢全国各地的文友和读者,他们从物质到精神帮助我度过了那几年的苦难。朋友们对我的帮助甚至到了最具体的生活细节。一场车祸,使我变成了马路边的小草,任随车碾马踏,但终于不死。我读懂了“顽强”这两个汉字,它们的真正含义不仅在于这两个字的本身,更在于这两个字所携带的时间概念———对一个漫长过程的忍耐。这种心灵“蘸火”,提供了我精神硬度,使我延续了十六年的贾平凹追踪结出了果实———这就有了广东花城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130万字的三卷本《贾平凹前传》,紧接着的,就是《山匪》了。目下,病人已委托一家亲戚全面护理。儿子已经上了初中,年已八旬的老母亲给我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