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协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略协同-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E x p r e s s在寻找协同机会和激励下属企业相互合作等方面所进
行的工作是十分引人注目的,而其他几家样本公司也都为实
现相同业务的联接和技能的共享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它们从
信誉共享和技能传播中的确获得了一定收益,但是与为协调
各类企业的业务所付出的成本相比,这些收益是不足为道的。
直接的成本有为了使经纪人和销售人员有能力处理更多品种
的金融产品而对他们进行的大范围培训,为了在各个地区的
销售人员和金融专家之间保持必要的联系而额外增加的后勤
和行政管理人员等。在一些新收购或刚刚经过重组的企业里
经常出现的反复现象,以及低落的士气和欠佳的业绩表现等
也增加了公司实现协同的成本。
格朗发现的一个问题是,多元化战略的基石,即向客户
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概念,对公司客户、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
的吸引力都是相当有限的。现在回头来看,六家样本公司投
入相当资源和管理精力所要实现的协同似乎并不值得他们如
此兴师动众;用坎贝尔的话讲,这种战略只不过是水中月、
镜中花。由于这些公司没能像它们所期望的那样迅速而全面
地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目标,这一问题被进一步放大。保险代
理人和证券经纪人都感觉难于应付多种类型的产品,而投资
银行家和商业银行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则使公司试图通过相互
介绍客户的方式来增加新业务的努力变得毫无成效。事实证
明,公司很难在那些对业务和资源进行共享的企业之间进行
319



31


四部分实践中的协同
成本和收益的分配,这也使得公司无法对各个企业的经营业
绩进行监控。
尽管金融服务行业中发生的变化确实给公司带来了发展
机遇,但是格朗的样本公司在寻求发展时所依赖的并不是对
如何获得某些具体效益所做的详尽分析,而是它们对协同的
整体认识和把握。当它们通过开发通用技术、交叉销售、使
用共同的销售队伍对各种不同的产品进行市场营销等手段尝
试着获取协同效益的时候,它们发现创造这种相互联系的成
本要高于所能得到的收益。格朗的总结认为,这些金融服务
公司的经验表明企业之间以紧密的相互联系为基础的多元化
必须要以渐进的方式来实现。当样本公司拼命去同时把握多
种机遇的时候,它们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能力限度。如
果它们还不得不去同时应付瞬息万变的环境变化,这种能力
超载的情况就会导致公司内部的动荡不安。格朗认为,公司
应该采取一种目标更为明确的发展模式。仅仅识别出机会甚
或是识别出许多可以共同开展的业务和共享的技能是远远不
够的,公司还应该对自己的管理能力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只
有这样才能对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格朗的
结论与前一部分中坎贝尔文章中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位作者
都认为,公司应该采取一种目标明确、措施详备的方式来对
协同机会进行管理。
1 6章是由沃鲁恩·贝里和M c K i n s e y公司的托马斯A 。
鲍尔斯所写的“重建联盟”。这两位作者所讨论的话题对经
理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即在协同受挫的时候该怎么办。
虽然他们的讨论是围绕着一个美国公司和一个日本公司所组
建的联盟展开的,但是两家公司在这个案例中所采取的解决
320



31

14章概论
问题的方法对经理们走出协同受挫的困境是非常有借鉴价值
的。
在他们所讨论的这个案例中,两家公司建立联盟已有2
年时间,日本公司在这个联盟中充当着分包商的角色,负责
对美国公司的一种新产品进行分销。在合作2年之后,双方
的意见分歧和相互不信任与日俱增,美国公司认为日本公司
对新产品不够重视,而日本公司的经理则对自己的小股东地
位感到忿忿不平,并认为美国公司不了解当地的市场情况。
很明显,联盟没有给任何一方带来利益,如果不进行重组,
联盟就会解体。
在评价自己所面临的局势时,美国公司重新从一些最基
本的问题开始入手,对市场情况和联盟的目标进行了一次战
略反思。贝里和鲍尔斯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
如果联盟没有任何价值,也就没有必要再费力进行重组了。
这家美国公司考虑了很多联盟以外的选择,如收购一家日本
公司或是自己单独组建新公司等。但是他们的分析表明,与
当前这家日本公司的联盟仍然是实现自己市场目标的最佳选
择。这一分析过程使他们对重建联盟有了新的认识和决心。
下一步就是与日本公司一起设计出一个新的合作方案。
两位作者特别指出,美国公司并没有简单地提出新的合作条
款或是要求与日本公司重新进行谈判。相反他们与日本公司
合作对联盟架构进行设计,并将工作重点放在设计出各种备
选方案上,而不是放在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上。虽然消
除以往的积怨和相互不信任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但是由两个
公司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的工作目标却是十分明确的,那就
是设计出一个新的合作架构,而这种工作方式也为双方保持
321



31


四部分实践中的协同
一种合作态度创造了条件。工作小组的领导人员将成为未来
新联盟的管理者,这使得他们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建
联盟的过程中得以发挥。虽然重建联盟的工作耗费了1 4个月
的时间,但是这种努力取得了回报,与以前的联盟相比,新
联盟的合作范围更广,发展战略也更加雄心勃勃。两位作者
由此认为,公司应该经常地对他们的协同目标和实现协同的
方式重新进行评价,尤其是当公司的努力结果低于预期水平
时就更应该如此。
1 7章—“共生性收购中的价值创造”是由I N S E A D
的菲利普C。 哈斯佩斯拉格和德克萨斯大学的戴维B。 杰米森
合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I C I公司是如何对一家
被收购公司进行整和的。这一章实际上是从他们合著的一本
书《收购管理:通过公司更新创造价值》中节选出来的。在
这本书中两位作者认为,最好把收购看作是对公司能力进行
更新的一种手段。他们把公司的能力定义为一组有机联系的
管理和技术技能,这种技能主要通过实践积累而来,可以为
客户提供显著效益,且可以在公司的各个企业中进行广泛地
应用。因为这种能力是公司所独有的,所以对它们的传播是
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公司必须对此进行认真思考和审慎地
进行实施。为此他们找出了一些在收购中对技能进行传播的
不同方式:在吸收式收购中,收购目标是将两个公司的资源
和业务完全整合在一起;在保全式收购中,被收购公司将保
留自主权,但要接受母公司的管理;而在共生性收购中,收
购的目标是在两个公司之间建立起相互依存关系以使双方的
2
能力能够在彼此之间进行传播。
在我们所节选的这篇文章中,哈斯佩斯拉格和杰米森描
322



31

14章概论
述了I C I公司和B e a t r i c e化学公司的两个下属企业—L N P和
F i b e r i t e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如何以一种渐进的、目标明确
的方式建立起来的。I C I对B e a t r i c e化学公司的收购主要是为
了在自己的高级材料分公司和B e a t r i c e的这两家企业之间实现
协同效应。B e a t r i c e不仅为I C I提供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而且也给I C I带来了一种与其原有的技术导向型工作方式形成
鲜明对照的、富有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意识的经营作风。而I C I
所面临的挑战在于,既要留给B e a t r i c e足够的自主权以使它能
够保存自己的能力,又要确保I C I和B e a t r i c e能够从技能传播
中获得效益。在收购后的一年中,I C I的经理们极其理智地
进行了自我控制,没有在两个公司之间建立任何直接的联接。
他们意识到,如果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使B e a t r i c e的经理们感到
过于突兀,B e a t r i c e的企业家精神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他们指
派了一个充当看门人角色的经理负责向B e a t r i c e的经理们引见
I C I里的人,但是联系的主动权则完全由B e a t r i c e的企业自己
掌握。即使在隶属关系的变化使各个企业更为靠近以后,仍
然主要是由被收购企业自己确定与新的母公司进行合作和协
调的步调。这一过程被哈斯佩斯拉格和杰米森称作“虚位以
待而不强制逼迫”。最后,I C I对自己的工程塑料业务进行重
组,由一个经理统一负责,并将自己在美国的工程塑料业务
交给L N P管理。I C I的这种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取得了效果,
B e a t r i c e的经理们逐渐意识到了作为大公司的一部分所能获得
的发展机会,并对自己为改进I C I在美国的业务所能做的贡献
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
哈斯佩斯拉格和杰米森对I C I循序渐进的整合过程所做的
描述表明,实现能力从一个公司向另一个公司的转移既需要
323



31


四部分实践中的协同
信心和投入也需要耐心。收购公司方不仅应对自己的目标有
十分明确的认识,而且也应对被收购公司经理们不安的心理
和不稳定的态度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在双方对那些深深根植
于各自公司文化土壤中的能力进行共享之前,它们必须首先
相互学习、相互适应。
1 8章是由哈佛商学院的M。 特雷瑟·弗莱厄蒂所写的
“对国际化生产制造方式的协调管理”。这份研究报告集中讨
论了生产设施分布在不同国家的美国公司所采用的各类协调
项目。弗莱厄蒂发现,在管理类的学术文献中,对国际化生
产制造的协调管理是一个相对受到忽视的话题,而她这篇文
章的目的就是要对那些通过特定的协调项目而实现了协同的
公司的经验进行描述。她的研究对象包括两家化工企业、两
家电子企业和一家重型设备制造商。尽管F l a h e r t y所研究的这
些企业已经对生产设施的布局进行了合理化调整,或是正在
准备这样做,但是所有这些企业都计划继续使用在全球多处
设厂的制造战略。正因为这种原因,这项研究的目标不是如
何从制造过程中获得规模效益,而是如何从各个工厂之间的
信息共享和技能传播中获取效益。
一个协调项目是否与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工厂的工作目标
相吻合是由当地工厂的经理及其下属判定的,而项目的实施
权利仍保留在企业这个层级上,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几乎没有行政管理人员的参与。这类协调项目涉及从支持服
务到制造工艺等多种内容,而由此获得的效益包括采购专业
人员通过对专长和信息的共享而增强了谈判实力,一个美国
公司通过分享日本同行的知识和技能而使经营业绩获得改善
等。弗莱厄蒂发现,一些项目的成功可以引发另外一些更为
324



31

14章概论
复杂的项目,而且通过与其他工厂的联接,一些工厂实现了
意料之外的显著效益。由于那些显得过于复杂的项目或是不
能产生直接效益的项目经常被经理们否决,所以稳扎稳打、
步步为营的项目实施策略看起来还是十分重要的。弗莱厄蒂
建议寻求对国际化生产制造方式进行更好地协调管理的公
司,让当地机构的低层职员负责识别和实施各种特定的协调
项目,因为他们是对自己所在机构的环境条件和需求最了解
的人。然而渐进的策略可能意味着公司要放弃一些眼前的机
会,例如,弗莱厄蒂的样本企业中的经理就对一些复杂的项
目予以了否决,而I C I则降低了它对B e a t r i c e收购效果的期望。
但是在管理文献中所记载的为数不多的成功事例中,我们还
是可以看到这些公司的身影的。
本部分文章中的这些深入分析向我们揭示了在特定的条
件下,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这或许是我们找出
决定协同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的最佳方法。虽然本部分文章
的重点各不相同,分别涉及多元化战略、联盟、收购中的整
合以及对国际化生产制造的协调管理等,但是它们的结论却
有惊人的一致性。这些文章的作者们共同认为:
(1) 经理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特定机会及其实现方式的
深入分析上,而不应该放在宽泛的协同概念上。
(2) 在共享对象以及共享方式等方面的细节问题通常都是
由当地机构的低层职员设想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