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1,第21 页。
'3'杨文衡:试述《云林石谱》的科学价值,见《科技史文集》第14
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刘完素

赵璞珊
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河北河间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
公元12 世纪。中医学。

刘完素原生于宋,后因其生活地区为北方女真族金朝统治,故称金人,
《金史》有传。传说他遇异人陈先生(或谓是陈希夷)饮酒,其后授之以医
术。当时北宋徽宗赵佶提倡的运气学说流传,刘完素结合北方地理和民族
体质强劲特点,总结了自己的医学心得和见解,有一定特色,受到人们的
尊重,金章宗曾封其为“高尚先生”。尽管他当时医名甚著,但也能容纳
不同意见,《金史》记载,刘完素患伤寒病,经治不愈,后为与其学术见
解不同之张元素治愈。完素深表佩服。这充分显示他胸襟开阔。

刘完素的主要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 卷,《宣明论方》15 卷,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3 卷,也称“河间三书”。署有他的名字的著作
还有《三消论》以及《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直格》等。

刘完素最主要著作首推《素问玄机原病式》,这部书是他多年研究《内
经》的总结,他详究了《内经》原文,并参阅了隋全元起、唐王冰、宋林

■各家注释,以及运气学说要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学说。该书认为,
由于《内经》年代浸淹,经文多有迁移,错简碎文,义理乖失,为此,他
探求经旨发挥己见,自序中指出“观夫医者,惟以别阴阳虚实最为枢要。

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见矣。谨率经之所言二百余
字,兼以语辞二百七十七言,绪归五运六气而已。大凡明病阴阳虚实,无
越此法。”可见,刘完素著书目的,并非在于解释《内经》的经文,而是
将《内经》主旨,结合运气学说和临床所见演绎己说。所谓“谨率经之所
言二百余字,兼以语辞二百七十七字”,实际指《内经·素问·至真要大
论》所言病机19 条之176 字,推演为277 字,其所以要将推演字数写得如
此清楚,主要是引起人们的重视。

《内经素问》病机19 条原文是: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
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
皆属于上;诸禁鼓■,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
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附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沏清冷,
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刘完素推演之文为: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诸气■郁病痿,皆属肺金;诸寒收引,皆属肾水。以上为“五运主病”,
共43 字。

“诸暴强直支痛,■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浑浊,腹胀大如鼓,痈疽疡疹,
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鼽■,血溢血泄,淋■身热,恶寒
战■,惊惑悲笑,谵妄,■■血汗,皆属于热。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附肿,肉如泥,按之不
起,皆属于湿。

诸热瞀瘛,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肿疼痰,气逆冲上,
惊■如丧神守,■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
注■瘛,暴病暴死,皆属于火。

诸涩枯涸,乾劲皴揭,皆属于燥。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症瘕■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
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以上为“六气
为病”,共234 字。

在论述上述各种疾病同时,刘完素强调了如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以“火热”立论,刘完素在书中无论论述“五运主病”或“六
气为病”,均着重与阳气、火气和热实为观察疾病的出发点。如他对结核
病论说时,即认为:“火气热甚则郁结,坚硬如果中核,不必溃发,但令
热气散则自消也”。又如论吐下,他指出:“泻白为寒,青黄红赤黑皆为
热也”。但他又认为“燥郁为白,属金肺也”。而在同书还指出:“大抵
肺主气为阳,阳主轻清而升”。因此,刘完素以“火热”立论,确为全书
之中心思想。有一些医书将“六气皆从火化”指为刘完素所说,但是遍观
刘氏诸书并无此语,而是后世人归纳而言的,如清人章虚谷《医门棒喝》
即谓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实际和刘完素以“火热”立论事实尚有差


距。其次,刘完素极为重视《内经》“亢则害,承酒制”的医理发挥。他
认为这是阐发阴阳变化奥妙之理最好概括。其书自序称“所谓木极似金,
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者也。故《经》曰:亢则害,
承■制,谓已亢过极则反似胜巳之化也,俗未之知,认似作是,以阳为阴,
失其意也。”刘完素对于“亢则害,承酒制”的理解,认为它是中医理论
中认识疾病的一种思想方法。如其论“郁结”时称“凡郁结甚者,转恶寒
而喜暖,所谓亢则害,承■制,而阳极反似阴者也,俗未明之,因而妄谓
寒病。”刘氏在论五行之理时亦称:“春木旺则多风,风大则反凉,是反
兼金化,制其木也;大凉之下,天气反温,乃火化承于金也。夏火热极,
而体反出液,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因而湿蒸云雨,乃土化承于水也。雨
湿过极,而兼烈风,乃木化制其土也。。凡不明病之标本者,由未知此变
化之道也。”刘完素传人马宗素在《伤寒医鉴》中亦发挥说:“夫经云:
亢则害,承■制也,谓五行之道,实甚刚过极,则反似■己者也,是谓兼
化。如万物热极,而反出水液,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是以火极,
而反以水化也。”刘完素的思想认识,说明他认识疾病、诊断疾病、考虑
疾病、标本逆从,阴阳分辨的思维过程,包含着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因而
引起后世医家的重视。

再次,刘完素受宋代提倡的运气学说的影响,在他的著作中也有所反
映。运气学说最早源于《内经》,但因文辞古奥,后世解惑者不多。至北
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3 卷,以《素问》言气运最为治病之要,
虽发明运气之理,但学者难于领会。至北宋徽宗赵佶编撰《圣济总录》,
以“五运六气”为全书首篇,倡“五行统岁”“六气司岁”之说,以30
年为一周,60 年再周,终而复始,将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至人体
疾病互相联系,一时颇具影响。刘完素的思想学说亦不能不受时代之局限,
他在论述《内经》病机19 条时,即以“五运主病”“六气为病”归类,并
曾称“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但是,他所倡的运气学说与刘温
舒、赵佶的运气学说主旨和认识有很大不同,其自序言:“观夫世传运气
之书多矣,盖举大纲,乃学之门户,皆歌颂钤图而已,终未备其体用,及
互有得失而惑人志者也。”可见,他认为北宋运气之书是一些歌诀图解,
仅可供初学之用,缺乏实际应用意义。刘完素经过研究自称:“仆虽不敏,
以其志慕兹道,而究之以久,略得其意,惜乎天下尚有未若仆之知者。”
表明他对自己潜心研究的运气学说充满信心,也体现在《素问玄机原病式》
对“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的分类和分析。他指出:“夫一身之气,
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把疾病和运气相互联系,按疾病性
质区别分类,创造性地发挥了人体疾病与自然季候的密切关系,对《内经》
病机要旨,作了精辟阐明。他把运气学说应用于医学的思想,对后来金元
诸医家的创新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刘完素的另一较重要著作为《医方精要宣明论方》,亦称《宣明论方》,
共分17 论,论说仍以《内经》和张仲景之书为宗。共列61 证,每证各列
主方。这部书与《素问玄机原病式》互相补充。其所用方剂,除古方外,
亦多有刘氏自拟之方,如防风通圣散,益元散。以上二方表里通治,故称
双解散。张子和《儒门事亲》卷2 称:“刘河间自制通圣散加益元散,名
为双解散,千古之下得仲景之旨者,刘河间一人而已!”《金史·刘完素
传》则称其“好用凉药”,“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四库全书总目·宣


明论方》条谓该书原只3 卷,今本为15 卷,其内容多有元明以后人窜入者。
并指出该书“二卷之菊叶法,薄荷白檀汤,四卷之妙功藏用丸,十二卷之
荜澄茄丸,补中丸,楮实子丸,皆注新增字。而七卷之信香十方,青金膏
不注新增字者,据其方下小序称灌顶法王子所传,并有偈咒。金时安有灌
顶法王,显为元明以后之方,则窜入而不注者,不知其几矣!”可见今本
《宣明论方》早非其旧矣。

刘完素《病机气宜保命集》一书,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指为金张元
素著。《四库全书总目》附和此说。但有■溪野老者跋《三消论》称:《病
机气宜保命集》曾由完素后人出示金麻九畴,故该书著作人仍应为刘完素。
其他《三消论》保存于张子和《儒门事亲》书中。另有《伤寒直格》、《伤
寒标本心法类萃》均为后人依托之作。

对于刘完素学说,后世评论很多,较具代表性者如明李中梓。他谓刘
完素“发明亢制之理,洞如观火,然偏主于热,岂能尽六气之变乎!遂令
后世喜用寒凉,伐天和而罔悟,伊谁之咎也!”(见《中国医籍考》卷五十
引《颐生微论》)。张介宾亦称“河间不能通察本经通旨,遂单采十九条中
一百七十六字演为二百七十七字,不辨虚实,不察盛衰,悉以实火言病。。
夫实火为病固为可畏,而虚火之病尤为可畏,实火固宜寒凉去之,本不难
也;虚火最忌寒凉,若妄用之,无不致死。矧今人之虚火者多,实火者少,
岂皆属有余之病?”(《景岳全书》卷三)

以上李、张二家均对刘氏倡火热之说,用寒凉之药提出异议,但《四
库全书总目》所持意见则相反,该书称“《素问玄机原病式》”大旨多主
于火,故张介宾作《景岳全书》攻之最力,然完素生于北地,其人秉赋多
强,兼以饮食醇酿,久而蕴热,与南方风土原殊。又完素生于金时,人情
淳朴,多以寒凉之剂攻其有余,皆能应手奏功,其作是书,亦因地因时,
各明一义,补前人所未及耳!”对刘完素之学颇多赞誉。

由于刘完素主张“火热”,用药主于“寒凉”,其学说有一定特点,
为后世人称为寒凉派。

刘完素之弟子有刘荣甫、荆山浮屠师、穆大簧,董系、马宗素等。再
传人有刘吉甫、罗知悌。三传有阳坡潘君、朱震亨等。宗其学者有张从正、
常德、镏洪等。

文献
原始文献


'1'(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初年。
'2'(金)刘完素:宣明论方,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初年,
'3'(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4'(金)刘完素: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研究文献

'5'(金)镏洪:伤寒心要,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初年。

张元素

蔡景峰
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公元
12 世纪。中医学、药学。


张元素生于宋代中期的北方,故一般认为他是金人。他自幼天资聪颖,
8 岁参加童子科考试及格。27 岁考中进士,但因犯了封建社会的忌讳而被
除名,从此,无心于官场混迹,转而攻读医学。开始时博览群书,但治疗
效果并不理想。遂潜心医学经典著作的研究,他潜心钻研《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中藏经》等著作,
终于能融会贯通,疗效特别好。对中医的理论和方药,他不但能充分掌握,
且颇有创新,在中医发展史上自成一家。

张元素在医学上做出过重要贡献,是宋金元时期医学争鸣革新运动中
的活跃人物。他主张医学必须继承前人的成就,但又不能墨守成规。在临
证中,他继承张仲景关于六经分证的传统来处理外感伤寒病证。他尊张仲
景为“群方之祖”,用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