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美白diy》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0分钟美白diy-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淡斑除皱面膜  【配方】当归、桃仁、丹参、白芷、白附子、白及各等量,玫瑰、乳香精油各2滴,蛋清半个。  【功效】当归、桃仁、丹参活血淡斑; 白芷、白附子增白淡斑;  白及美白除绉淡斑;  玫瑰、乳香精油活血淡斑、紧肤除绉。  【适用者】此组配方有美白淡斑、紧实除绉的作用。适用于暗沉、黑斑、细纹、松驰、衰老的肌肤。四季皆宜。  【制作】  (1)将以上6种中药粉各50克,混合后装瓶备用。  (2)然后取瓶中混合好的中药粉1小匙,放入碗中。  (3)加入蛋清适量调成糊状。  (4)再加玫瑰和檀香精油各2滴混匀。  【用法】用小刷子将面膜均匀的涂于脸上,20~30分钟后洗净,每周2~3次。  【注意】皮肤敏感的美眉要小心哦!


第三部分:中药精油面膜DIY家庭综合面膜(1)…(图)

  五、   家庭综合面膜     以上分别介绍了美白、控油、淡斑、除绉四大系列的面膜,但有些人是混合性皮肤,又有斑又有痘,冬天皮肤易干,夏天皮肤又油,所以既要美白清洁,又要淡斑除绉。也有些读者怕麻烦,想说最好有一种一年四季都可用,全家老少皆宜的面膜配方,这样只要配一次中药和精油,就可以全家男女一起用。所以这节就介绍一下这种综合性的面膜,供读者参考。    家庭综合面膜  【居家备料】  【1号中药配方】  珍珠、当归、桃仁、杏仁、白芷、白伏苓、意仁、白及、绿豆、滑石、天门冬、银花各等量。  【2号中药配方】  意仁、绿豆、大黄、黄苓?各等量。  【精油配方】  荷荷芭油30ml+玫瑰10滴+熏衣草15滴+乳香10滴+柠檬10滴+洋甘菊10滴。  【调剂品】  矿泉水、薰衣草花水、鲜乳、蜂蜜、蛋清。  【功效】  【1号中药配方】有洁肤润肤、美白清爽、活血淡斑、紧肤除皱、清热消炎等多重功效。  【2号中药配方】有很强的清热消炎的作用。  【精油配方】有美白活肤、淡化黑斑、清热消炎、紧实肌肤、红润光泽的作用。  【适用者】  【1号中药配方】适用于干性、油性、中性、混合性各种皮质,全家男女老少,四季皆宜。  【2号中药配方】适合于青春痘、面疱的皮肤。  【精油配方】适合于干性、油性、中性、黑斑、暗沉、发炎、敏感等各种肤质。  【制作】


第三部分:中药精油面膜DIY家庭综合面膜(2)…(图)

  1、中药面膜粉的制作:  (1) 先在二个瓶子外面分别贴上1号和2号的标签。  (2) 去中药房分别购买1号配方及2号配方的中药生药粉各50~100克,将1号配方的中药粉装在1号瓶中,2号配方的中药粉装在2号瓶中备用。  2、复方精油的制作  (1)用1只30~50cc大小的量杯,先加入荷荷芭油30ml。  (2)再分别加入玫瑰、乳香、柠檬、洋甘菊各10滴,熏衣草15滴,轻轻摇匀。  (3)倒入30ml干净的精油瓶中备用即可。    【用法】  1、【秋冬季用法】  从1号瓶中取出一小匙中药粉放入碗中,先加入鲜乳适量调成糊状,再加少许蜂蜜和5滴复方精油,调匀后敷脸。每周2次。  2、【春夏季用法】  从1号瓶中取出一小匙中药粉放入碗中,加入水或花水适量调成糊状,再加3滴复方精油,调匀后敷脸。每周2~3次。  3、【青春痘者用法】  从1号瓶和2号瓶中,分别取出一小匙中药粉放入碗中,加水或薰衣草水适量调成糊状,再加3滴复方精油,调匀后敷脸。隔天1次。


第三部分:中药精油面膜DIY家庭综合面膜(3)…(图)

  4、【面疱者用法】  (a)从2号瓶中,取出一小匙中药粉放入碗中,加水或熏衣草水适量调成糊状,再加3滴复方精油,调匀后敷于面疱处。  (b)再从1号瓶中,取出一小匙中药粉放入碗中,加水或熏衣草水适量调成糊状,再加3滴复方精油,调匀后敷于脸部的正常部位。  5、【皱纹多者用法】  从1号瓶中取出一小匙中药粉放入碗中,加半个蛋清调成糊状,再加3滴复方精油,调匀后敷脸。每周2~3次。  6、【全家合用法】  (a) 先从1号瓶中取出一大匙中药粉放入碗中,加入水或花水适量调成糊状,再加3滴复方精油调匀后,先给家中的油性皮肤者敷脸。  (b) 再加蜂蜜少许和复方精油5滴调匀后,再给家中的干性皮肤者使用。  (c) 再加少许蛋清和复方精油5滴调匀后,最后可给家中绉纹多者使用。    【注意】  (1)2号瓶中是清痘面膜,只适合用于局部患处,不宜全脸使用,如要全脸使用,要参一半1号瓶中的美白面膜,不然会使皮肤泛黄。  (2)这组复方精油浓度为15﹪,较一般脸部使用的复方精油浓度高一些,也可以直接用于脸部按摩,但只要3~5滴即可。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头面部经络穴位分布(图)

  一、头面部经络穴位分布  部 位 穴 名 取     穴                  主     治  头部 百会 位于两耳尖联机的中点,头顶中央 应用范围很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及中风、脱肛等病症。  四神聪 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有健脑,延缓衰老的功能。治疗头痛、头昏、健忘、秃发等。  头维 额角发际上一小指。         头痛、偏头痛、头晕、中风、三叉神经痛、视疲劳等。  面颊部 下关 颧骨弓下缘凹陷处,张口则凹陷消失,闭口则出现,此处便是穴 三叉神经痛、牙痛、中风、面瘫、口角歪斜等。  颧髎 眼睛外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牙痛、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中风、口眼歪斜、视力减退。  颊车 下颔角骨前方凹陷中,咬牙时有肉隆起处。 牙痛、面瘫、口角歪斜、流口水。  眼 部 睛明 眼睛内角旁开0。1分        视力减退、视疲劳、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疾。及黑眼圈、鱼尾纹、眼袋等。  攒行 眉头尽处   竹丝空 眉尾尽处   瞳子髎 眼睛外角旁开0。1分   阳白 眉正中直上一横指   四白 直视,瞳孔直下一横指   鼻 部 迎香 鼻翼旁开一小指                感冒鼻塞、流鼻涕、鼻炎、鼻过敏、嗅觉失灵等鼻子疾病  口 部 人中 人中上三分之一处        急救穴,用于昏迷、晕厥、中风、神志不清等,及腰扭伤。  地仓 口角旁开一小指                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  承浆 嘴唇下方中央凹陷处        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    【美容秘笈】常按摩以上穴位可直接改善脸部血液循环、红润亮泽肌肤。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背部穴位(图)

  二、背部穴位  部位 穴名 取穴 主治  背腰部 至阳 背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 胸痛、胃痛、背痛、咳嗽气喘   肝俞 第九胸椎下,旁开二横指         背痛、胁痛、肝炎、肝硬化、眼疾   脾俞 第十一胸椎下,旁开二横指 腹胀腹痛、腹泻、便秘、水肿   胃俞 第十二胸椎下,旁开二横指 胃痛、腹痛、呕吐、腹泻   命门 背部正中线上,第二腰椎下 有补肾壮阳作用,腰酸背痛、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水肿、耳鸣、耳聋   肾俞 命门旁开二横指     【美容秘笈】常按摩以上穴位能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肌肤弹性。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上肢穴位(图)

  三、上肢穴位  部位    穴名      取穴                  主治  上肢    曲池     屈肘,肘部皱纹末端处。 具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于各种皮肤炎、皮肤红肿、过敏、青春痘等, 也可用于发烧、便秘,及手臂酸痛、中风、半身不遂等。  合谷     手背,张开虎口,就在食指与拇指之间岐骨的凹陷中。  “面口合谷收”,即所有头面部的疾病,如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咽痛、鼻炎、眼疾、视力减退、耳鸣、中 风、面瘫、口眼歪斜等各种颜面疾病,都可选配合谷穴来治疗。合谷穴还有很强的止痛作用。所以该穴使用范围很广。        列缺    双手虎口交叉,食指尽端桡骨凹陷处。  “颈项列缺寻”,即指颈项部酸痛,僵硬可取该穴,还可治感冒、咳嗽、鼻炎、手痛,及青春痘等病。(插上肢 穴位图)  【美容秘笈】疏通肺经和大肠经,改善肤质。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下肢穴位(图)

  四、下肢穴位   部位       穴名             取穴                             主治  下肢       足三里        犊鼻穴下一横掌,胫骨外侧一横指。  消化系统的强壮穴,具有补脾健胃、提高免疫、延缓衰老的作用,用途很广。常用于治疗各种肠胃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腹胀痛、消化不良、腹泻、肥胖、消瘦等。也可用于各种体虚衰弱、免疫系统疾病。平时经常按摩,可益寿延年、抗衰老。  阴陵泉        膝盖内侧下方,胫骨内髁后下缘的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  妇科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尿频、尿不利等。也可用于膝关节炎、下肢虚冷、下肢麻痹等。  血海          膝盖内侧上方2寸处。               有抗过敏作用,可治疗各种皮肤病,如皮炎、皮肤红疹、青春痘、黄褐斑等,也常用于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皮肤过敏、过敏性哮喘等,以及各种出血性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皮下出血等。  三阴交       下肢内侧,内踝骨上一横掌。         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点,故此得名。是妇科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常用于各种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白带多、更年期综合症等。也可用于肾病、肝病、尿路结石、腰痛、肾绞痛、尿频、尿少、浮肿,以及内分泌失调、肥胖等。用途非常广泛。  太冲          足大趾与二趾趾缝上1。5寸。         为肝经上的穴位,可治疗高血压、头痛、各种眼疾、视疲劳、胸胁胀痛、黄褐斑、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太溪          足内踝骨与跟腱联机的中点。        为肾经上的穴位,可治疗咽喉痛、声音嘶哑、月经不调、黄褐斑、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美容秘笈】疏通胃经、脾经和肝经,调节内分泌,改善皮肤色泽与弹性,延缓皮肤老化。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1条线(1)…(图)

  一、点-线-面…脸部按摩法    

    

  1、第1条线     承浆穴-颊车穴-听会穴    【美容秘笈】改善下巴部位的皮肤弹性。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1条线(2)…(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1条线(3)…(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1条线(4)…(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1条线(5)…(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1条线(6)…(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1条线(7)…(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2条线(1)…(图)

  2、第2条线     地仓穴-下关穴-听宫穴     【美容秘笈】提升嘴角,改善面颊部的皮肤弹性。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2条线(2)…(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2条线(3)…(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2条线(4)…(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2条线(5)…(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3条线(1)…(图)

  3、第3条线  迎香穴-颧髎穴-耳门穴  【美容秘笈】改善鼻翼及颧骨部位的皮肤弹性。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3条线(2)…(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3条线(3)…(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3条线(4)…(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3条线(5)…(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3条线(6)…(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4条线(1)…(图)

  4、第4条线  睛明穴-四白穴-瞳子髎-太阳穴  【美容秘笈】淡化黑眼圈,改善眼尾皮肤细纹。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4条线(2)…(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4条线(3)…(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4条线(4)…(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4条线(5)…(图)




第四部分:穴位按摩DIY第5条线(1)…(图)

  5、第5条线  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太阳穴  【美容秘笈】提升眉尾,改善鱼尾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