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红楼-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墨玉也是脱胎换骨了,但凡要发表什么言论,都很自觉地从“圣人之言”以及历史里找论据。

    且有些事,也确实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才知道的。比如说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二程自个儿将自己的侄媳、外甥女给再嫁的史实。

    而他这么明白的说出嫁娶之类的话来,这一次,黛玉却没有装羞涩。而林如海呢?他也只是有些无奈的看了墨玉一眼。

    他知道,墨玉已经明白了这番对话的本质,这是想解除他的忧虑。

    可这孩子将“不要俗物”的话说得那样轻巧,这不摆明了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么?

    是的,这番貌似有些奇怪的对话,是林如海在告诉黛玉要怎么做,而黛玉显然也在之前就想到了这点。

    “先天气运”或者还不需要那么警惕,那个“疾病不生”的能力,放在现在这个环境,却是大大糟糕。不说现在身体情况很不妙的皇帝,就是太孙,或者别的什么权贵,难道不会觊觎?

    更别说,黛玉是可以预见的美人。

    父女两个都不觉得防范未然会太杞人忧天。

    而他们想到的对策,则都是“自污”。而且,不能是随随便便的往自己身上泼脏水,而只能是“不合世情”,仅仅是“不合世情”,却要有理有据。

    可是这么一来,又肯定会影响到黛玉的婚事。

    林如海可以赞同黛玉不按“现今的闺范”行事,却肯定要担心她的婚事。便是墨玉那么说了,也不可能真的放下担忧,当下只是挥手道,“不过是那么一说。如今你们仍在孝期,有些事情还不用着急,若能有旁论,却是更好。”

    ps:

    有些内容其实写得很痛苦啊。不过,黛玉是古代的女孩子,四书启蒙,世情影响。有些观念是肯定不可能和现代等同的。后世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放到她的身上,有些东西她不容易接受。

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生隐秘(二更)() 
旁论?

    听父亲这么一说,黛玉倒是有些怪异——难道是如“正气”一般的旁论?可是,不说龙虎山张氏的权威,就不是权威,也怕人有侥幸之心……

    这么想来,黛玉都快要觉得自己的这个能力是个祸害了。

    可是,想到这是宝玉求来,又怎么都升不起这样的心思。

    当下只好暗叹一声,暂时置之不理。且这时说了自己的事,她又想起之前见到的墨玉的情态来。

    是什么事情,让墨玉一回家就掩饰不住自己的……黛玉想了想,发现自己还是很难说清墨玉当时的表情到底应该怎么形容。

    似乎有点儿“不可思议”、“不可置信”?但肯定还有别的。

    “对了爹爹。”黛玉笑起,也转移话题,“想来外祖母肯定遣人来给您送了信。且算日子,琏二哥将那叆叇送上的时间,肯定在太孙遇刺之前。也不知事情怎样了?”

    林如海虽奇于黛玉问起此事,但还是回道,“原本那琏哥儿就捐了个同知的官儿在身上,只是无有实职。如今却是选进工部做主事去了——倒是你二舅的老路。”

    黛玉心知,那叆叇必然为太孙所喜,故此并不意外。

    虽同知是正五品,主事才是正六品,但捐官和实官却是天壤之别。

    不过,黛玉的本意可不在这贾琏身上,不过拿他做个引子罢了,就又道,“当初哥哥和妹妹还问我呢。不知父亲为何将这到手的功劳送了出去。女儿虽有些想头,却不好妄言。如今倒想向父亲求证一番。”

    黛玉换了称呼,语气也十分的郑重起来。

    不过,昔日里没得到答案而有些耿耿于怀的墨玉。此时却毫无期待之意,反而是脸上一抽。

    黛玉用余光瞥见,心里倒有些伤感——果然还是那件事。只是,父亲有了儿子,如今身子又好,这事情若我不提,只怕却是再不会和女儿商量啦!

    林如海却没想到女儿的心思,他略皱了皱眉,还坐了下去。但到底点头道,“你问吧。”

    对这个女儿,林如海到底是纵容的。

    黛玉这会儿却抿了抿唇,这才道,“女儿想来想去,只能想到一个缘故——父亲若献上叆叇,皇上必然高兴。父亲之所以不那么做,是不是因为,父亲想做一件,无论如何皇上都不会再喜欢父亲的事?”

    虽之前多多少少有了些预感。但墨玉还是将一双眼睛失态的瞪得老大!

    林如海则比他还要震惊!

    毕竟,墨玉已经有所领教。林如海却不曾领教过黛玉的这一面。

    可是,虽在位置上僵硬了好一会儿,林如海到底还是慢慢反应过来了。

    这时候,他倒是回想起了前事。

    他这个女儿,之前可就在他面前自解四书了。

    那又是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儿应该有的见解吗?

    “天性颖慧,超出常人”。

    和其他人家的女孩儿相比,林如海当然早知道自家女儿是超常的颖慧。但颖慧到这种程度……

    想到那信上的评判,一时间。林如海的心中倒是千思万虑。不知该如何去想,才是对的。

    还是墨玉在边上。又先问了一句,“大妹妹,那你能不能想到。父亲想做的是什么事?”

    虽已经说到那样的地步,可黛玉知道,若是接着说,到底太过,便低头不语了。

    也是……那样的事,若不是前生亲手帮父亲眷了密折,听了父亲咳血般的细细分析,她又哪里能够想到?

    一个韩奇,一个张滦张清源,一个宝玉,再加上别事,比之前生的此时,京城中三方的斗争更为激烈。太孙“提早遇刺”,就是明证。

    那么,她的父亲更早的察觉到朝堂的变化,更早的做出结论,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墨玉看了黛玉两眼,也不能确定黛玉是不是有所猜测。但他还是说了出来——或者是因为太过震惊的缘故,哪怕是自信如墨玉,也忍不住的想要寻求其他可以知情的人的意见。

    于是他干脆不问林如海,自己一鼓作气的说了出来,“父亲想要和几位大人一起,共上密折,请皇上禅位太孙!”

    黛玉捏着帕子的拳头骤然一紧——果然!

    就理论上来说,这是目前解决皇帝与太孙的困局的最好办法——

    想要保住皇帝的身体健康很难,但要气到他却很容易。固然太孙可以代为听政、监国,但只要皇帝病倒在床榻上,一个孝字压下来,太孙就难有大作为,反而是忠顺等人,更好兴风作浪,证明太孙的无能……

    更何况,有些事情,终究是“监国”不能做,只有皇帝能做的。

    且久病床前无孝子,若皇帝的病症拖得久些,谁能肯定太孙的心思会如何?

    再来,若是等到皇帝过世,太孙再行继位,新老交替时最易动荡,且皇帝薨逝时继任皇帝的礼制限制也十分要紧,以太孙的年纪和势力,更难平定朝局!

    相对的,若是皇帝能够禅位,太孙的帝位就是最名正言顺的。他的命令也是。而太上皇的身体状况于国家的重要性,远不是皇帝可比。

    若能将年轻皇帝的健康身体和老皇帝的经验智慧结合,定然能在接下来的“平叛”中,将动荡保持在最低的限度!

    然而,固然是这样利国利民又利君的主意,皇帝能轻易接受吗?

    现在的皇帝已经在帝位上坐了二十余年,可有几个皇帝能觉得那个位置做够了的?现在的太孙又会感激吗?感激老臣的扶持?

    如果说前生的黛玉还会有所幻想,但这一生,却绝不会这样。

    她清楚的记得前生的那一年——也就是原本的“明年”发生的事。

    那一年。她听到父亲病重,在贾琏的护持下归来。林家的内宅已乱,他的父亲惦念不已的,一个是她。二是他的抱负功业。哪怕他的手,已经几乎写不出端正的字。

    也许,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她。

    当知道太孙遇刺等一些事,她的父亲将一切教给她,许她帮忙。他只有一点没有说,但她知道,她的父亲,希望在她身故之后,新皇帝能看在那份密折的份上。对她稍加照看。

    可是,结果呢?

    他的父亲没有等到禅让大典,等到的是皇帝同意他因病告退的致仕辞章。通常会给予信臣、重臣的,面子上的挽留都完全没有。

    于是扬州官场人人皆知,她的父亲见弃于帝皇。

    ——若非如此,贾琏有再大的本事,处置起林家产业来也不会那么容易。

    本就缠绵病榻的她的父亲于是更是一病不起,这才肯定的告诉她,林家的家业再保不住,让她不要惦念。

    后来。她的父亲去世,她不再过问林家产业,只说自己身无分文,寄居贾府。

    此后数年,可又等到了来自于帝皇的半丝照看?

    禅让大典倒是举行了,弘治帝登基,可是,密折一事却全无人知。人都只说,是祖慈孙孝、不恋栈权势的佳话……

    低着头。回想起过往的一幕幕。黛玉几乎把手中的帕子给纠结成团。

    她能想得到为何弘治帝为何全无眷顾——只因在这位新帝的眼里,她的父亲这样得皇帝信任的老臣催皇帝禅让。乃是不忠!

    过了好半晌,黛玉才忽然开口道,“为何是上密折。而不是奏折、面圣?”

    墨玉盯着她,很是诧异——这姑娘关注错重点了吧?林如海也惊诧。或者说他就没从之前黛玉的话中回神。

    墨玉居然向黛玉直言,林如海也一样惊诧。

    黛玉已经收敛了脸上的复杂,抬起头,眼睛眨也不眨的道,“父亲既然也知必然不得皇上欢心,何不宁为韩忠献?”

    墨玉稍怔,随即,神情变得意味深长。黛玉这番言论,若以她的年纪看,简直可以说已经到了“近于妖”的地步,但撇开年纪的问题,得说这话很有道理啊!

    相三朝,立二帝,韩琦到神宗时,已有功高震主之嫌。

    但他的拥立之功天下皆知,加上退得及时,不管神宗心里怎么想,最终也只能在他的碑上写了一句“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上密折,皇帝可以当做没看见,不知道,暗地里给穿小鞋。上奏折,却是心念社稷,不避嫌疑。

    如果改变不了林如海的主意,那么奏折肯定比密折强,面谏又肯定比奏折强。

    可话说回来……为什么黛玉明知道后果,却全没想着改变自家父亲的主意?不过,他也没能改变父亲的主意就是了。

    这么想着,墨玉放开此节,只对父亲道,“妹妹说得有理。”

    林如海到底是个经验丰富的读书人。虽怔愣了好一会儿,此时也反应过来了。他心里想,不管是否是当真有什么天生的玄异,又有什么要紧?只要立得正、行得端,又有何妨?且又是自家的女儿。没听说因儿女太聪明就嫌弃的。

    至于将儿女视作妖孽?

    他又不是什么无知愚民……圣人还生而知之呢。

    得说林如海也不愧是黛玉的父亲,待得回过神来,和当初黛玉对“玄异”一事的反应几乎一致。

    不过,林如海又转念一想——既然天性颖慧,就更得注意,免得女儿聪明过了,就走了歪道。

    故此,在墨玉说了那话以后,他略略沉吟一番,反道,“之前你哥哥已和我说了许多,却是要为父放弃那主意。玉儿你倒是没有这样心思?”

    ps:

    这一段,纯属脑补。反正效颦始终认为,曹公虽然不可能说有明确的反封建思想,但对皇权的不满乃至于愤恨是很明确的。

第一百二十八章 闺中“小事”() 
黛玉自然也知道,自己说得唐突了些。

    之前那番内外之论也就罢了,还能说是自个儿一直想着的。后面这桩事,却着实有些说不过去的。

    但她虽有些多心的毛病,为人却并不喜欢拐弯抹角。越是熟悉亲近的人,她就越是这般。

    若非如此,当初和宝玉也不至于闹了那几年的别扭,时时生隙。

    她已经承认了自己有些特异的能力,但他的父亲全没从中动心思。再想到父亲素日来为她操的心……

    黛玉话一出口,已知过快。但转念一想,便就释然。

    ——罢了罢了,既已说有了那样的能力,何妨就“天性颖慧”些?

    待听得父亲那般问,黛玉倒是越发的直白起来,“‘天生民而立之君,以利之也。’爹爹所念,是为天下计。做儿女的,担心得有理,让爹爹施展抱负,也是该有的道理。然而,天子非圣贤,正是读了圣贤书,女儿也知道这样的道理。”

    林如海有些奇怪。

    忽略面前小姑娘的年龄问题,林如海觉得自己听出来的,是黛玉对现在的皇帝乃至于太孙,对他们人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