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3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顿了一顿,说道:“你一会儿过钟粹宫,‘东边的’大约会和你说起这个事情,我看,你安慰她两句罢,不要叫她太负疚了。”

    白氏揣摩慈禧话中之意,竟是希望慈安不去天津似的,连忙说道:“是,臣妾谨遵圣母皇太后的吩咐。”

    白氏对慈禧的推测是对的,慈禧对慈安的判断也是对的。

    慈安不愿意去天津,不是怕辛苦,确实是如慈禧所言,“胆子小,见不得好几万兵的大场合”。这件事,慈安一直犹豫,可架不住这是“国家大事”,无可逃避,终于应承了。但自从上谕明发,母后皇太后就背上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行期愈近,愈是“情怯”,竟至弄到了寝食不安的地步。终于耐不得,过来向慈禧“告饶”。

    慈安还找了一个理由,慈禧没有告诉白氏的:“皇帝起居作息上书房,总要有个人看着,免得他淘气。”

    慈安这么说的时候,慈禧心里边可不大舒服:怎么,好像我这个生母,不管孩子似的?

    不过,慈安不参加“劳军”和“阅兵”,慈禧其实称心如愿。母后皇太后缺席,则万千风光,集于圣母皇太后一身。自此之后,“西边的”隐然就压倒“东边的”了!

    还有,没有了这个姐姐在边上碍眼,自己和“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方便得太多了。

    慈禧叫了玉儿过来,把去毅勇忠诚贝勒府的事儿说了,叫她去准备一下。

    这可是个好差使!

    一进宫门,宫女在整个服役期内,除非是跟着主子,不然正常情况下,是再也没有机会外出的。这一点,宫女不如太监远甚。这一次,不但“奉旨”出宫,还“奉旨”在宫外过夜,真正是天赐机缘。犹如关了许久的犯人,终于得到放风的机会,爽快得不得了!

    况且是去关贝勒府办“大差使”?玉儿自觉大大的有面子,不但一张小脸容光焕发,浑身上下都好像放出光来。还有,关贝勒待承宫里边的人,大方、和气是出了名的,这个晚上,一定过得舒舒服服。

    慈禧叮嘱玉儿,在贝勒府“不可胡乱说话走动,一切要守规矩”,玉儿一一应了。

    玉儿喜孜孜地出去收拾包裹了。慈禧轻轻一笑,对白氏说道:“你看这小蹄子的小腰扭的,不定心里面乐成什么样子呢!不如过了今儿晚上,就把她留在你们家吧!”

    白氏赔笑说道:“太后又说笑了,臣妾一家,可怎么当得起!”

    去钟粹宫之前,慈禧叮嘱白氏:“早去早回,我等你传膳。”

    在钟粹宫,慈安果然提起了“阅兵”这件事。她拉着白氏的手说:“唉,这个事儿,我一想起来就心悸,觉都睡不着。到时候,在好几万兵前面,万一出点什么状况,让人笑话,不但丢朝廷的脸,也丢关卓凡的脸,可怎么好?”

    白氏笑道:“太后这么说,关卓凡可当不起。母后皇太后母仪天下,大伙儿都说是古往今来少见的贤后,哪个不是心悦诚服?关卓凡在家里常说,没有您,这个国家、这个朝廷,断乎没有今天这个局面的。既然太后凤体微恙,那自然要在宫里面荣养,别的事儿都要往边上放,没有什么比您的身子骨儿更紧要的!”

    慈安叹了口气,说道:“好妹妹,你真会安慰人。我是想,有些事儿我做的来,有些事儿我做不来。我做不来的事儿,就让‘西边的’多做点。这样,对大家伙儿都好,对朝廷、国家也好。你回去跟关卓凡说,可不要想到别的什么地方上去。”

    临走的时候,慈安说道:“我这有件小玩意,你给带回去。”喊了声:“喜儿,把那个小包裹拿过来。”

    包裹拿来,慈安亲手解开,却是一件小小的肚兜,上面绣着金鱼戏水,花样颜色鲜亮可爱,白氏看了,啧啧称赏。

    慈安说道:“这件肚兜,是丽太妃和丽妞儿娘俩绣的,她们长日无事,拿来打发时间的。我有一次去丽妹妹那儿串门,见到了,觉得活计实在可爱,就要了来。这件东西搁在我这儿,已经好一段日子了。关卓凡现在不是有了孩子么?你给带回去,孩子长大一点,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慈安表面上轻描淡写,但这件肚兜,必定大有说道!

    白氏一边快速地转着念头,一边满面堆笑地福了一福,说道:“臣妾代关卓凡谢母后皇太后的赏赐!”

    *(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多谢夫人成全() 
直起身子后,白氏试探着说道:“丽太妃那边,我要不要去……”

    慈安微笑道:“这倒不必了,东西是从我这儿出去的,你就让关卓凡领我的情好了。”

    略略踌躇了下,说道:“不过,一件小小的肚兜,不值什么,‘西边’那儿,这个事儿,你就不必提了。”

    白氏心中又是一动,说道:“是,臣妾知道了。”

    回到长春宫,传上膳来,一式两桌,主客一人一桌,御膳有什么,白氏就有什么。这份体面,是白氏在长春宫和钟粹宫“例牌”的待遇,也不必多说。传过了膳,已近宫门下钥时分,白氏辞了慈禧,和玉儿两个,出了长春宫。

    一出宫门,白氏便悄悄地问玉儿:吃了晚饭没有?肚子饿不饿?

    玉儿笑着说道:“夫人挂心了。我还没吃,不过不饿——真的不饿!”

    白氏低声笑道:“你且忍一忍,到了府里,我叫厨房给你做好吃的——想吃什么都行,尽管敞开肚皮吃!”

    夕阳映照之下,玉儿的大眼睛亮晶晶的,“多谢夫人!”

    宫里面的规矩,宫女当值的时候,是不可以吃饱饭的,水也不能多喝。这是因为怕吃的饱了,水喝得多了,服侍主子的时候,突然内急,那可就麻烦了。

    入宫之后,玉儿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可以痛痛快快地吃吃喝喝,今儿可算“得偿夙愿”了!

    从东华门出了紫禁城,白氏携着玉儿的手,上了自己那辆翠盖朱缨八宝车。

    上车后,白氏叫玉儿坐在自己身边,玉儿说“没有这个规矩”,要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白氏嗔道:“你坐那么远,咱们俩怎么说话呀?”硬拉着她在自己身边坐了下来。

    白氏一只手握着玉儿的手,一只手伸出去,替她将一缕散开的头发拢到鬓角。嘴里赞叹着说道:“玉儿,你生的真俊。嗯,年纪轻就是好,这双小手,可是真滑、真嫩!”

    说到这儿,低声一笑,说道:“我要是个男人,这会儿一定把持不住了。”

    玉儿大羞,不由自主地挣了一下,却没有挣动,只好红着脸说道:“夫人拿我们做奴婢的取笑么?嗯,我们私下底都说,夫人才是咱们旗人里边数一数二的大美人,嗯,‘可不敢叫皇帝看见了!’”

    “可不敢叫皇帝看见了”——白氏想,这句话以前也有人对自己说过,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想起来好像上辈子的事情了?

    心底轻轻地叹息了一声。

    白氏微微一笑,说道:“好啊,你反过来取笑我——我已经老太婆了,能有什么好看的?”

    顿了顿,问道:“玉儿,你今年多大啦?”

    “十八。”

    “嗯,那还得好几年呢。”

    玉儿明白白氏说的什么。宫女一般十三岁入宫,二十五岁役满出宫。在当时,二十五岁的女人,是绝对的“大龄剩女”。可以说,只要被选上了宫女,一辈子的青春年华,都将尽数消散在那九重巍峨之中了。

    白氏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圣母皇太后最是体恤下人,断不会耽误你的青春——必定不会到了年头,才放你出宫的。只是你这么能干,圣母皇太后的身边,又实在离不开你,这可叫人为难了。”

    玉儿轻轻咬着嘴唇,不说话。

    白氏的话,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隐秘的忧虑和希翼。

    “最是体恤下人,断不会耽误你的青春——必定不会到了年头,才放你出宫的”——这个话,放在母后皇太后身上,大约不错;放到圣母皇太后身上,玉儿可就没有把握了。如果真到了二十五岁才出宫——二十五岁的老姑娘,能许个什么像样的人家呢?

    再说,自己又是服侍过皇太后的人,寻常人家,既不敢“高攀”自己,自己也未必看得上眼。一不小心,真的会“高不成、低不就”,蹉跎上一辈子了!

    想到这儿,不由自主,也叹了口气。

    白氏微微一笑,说道:“怎么,平日里,圣母皇太后有没有和你聊过这个事儿?”

    玉儿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圣母皇太后从来不和我们说这些事儿的。倒是母后皇太后那边……我私底下和喜儿两个咬舌头,喜儿说,母后皇太后问起,将来出宫,她愿意许个什么人家?母后皇太后可以给她指婚。”

    “哦,那么喜儿是怎么跟母后皇太后回的呀?”

    “开始的时候,喜儿那个小蹄子,乔张做致的,说什么,‘那还不是全凭太后的旨意?我一个奴婢,说得上什么愿不愿意?’母后皇太后说,‘话可不是这么说。你要是看重身份,眼光能放长远些,我就在‘上三旗’里,给你挑一个‘三等虾’。年轻侍卫只要肯上进,将来放出去,当提督,做将军,都不稀奇;你如果想一成亲就过舒服日子,那么北京城的衙门,最肥的是内务府,就在内务府里找个家世好的指给你,也不坏。’”

    白氏很感兴趣的样子,问道:“喜儿是怎么选的呀?”

    玉儿说道:“喜儿那个丫头,心高气傲的,当然愿意拣个‘上三旗’的侍卫。”

    白氏笑着问道:“如果是你呢?你会怎么选?”

    玉儿低下头,说道:“我跟喜儿比不了。虽然我俩都是‘包衣’,但她爹是个‘佐领’,从四品的官儿;我爹只是个‘笔帖式’,九品的小吏。”

    白氏微微摇了摇头,神色庄重地说道:“你这话不对。‘英雄莫问出处’,我们家的贝勒爷,打八里桥的时候,只是一个外委蓝翎长,刚好也是九品——如今呢?”

    玉儿感激地看了白氏一眼,说道:“大伙儿都说,贝勒爷是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大英雄,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谁能和他比呢?不过,如果我是喜儿……”

    说到这儿,犹犹豫豫地,声音低了下去。

    白氏捏了捏她的手,意示鼓励,说道:“你说!”

    玉儿红着脸说道:“内务府那班人,上上下下,都胡吃海塞,乱七八糟的,依我看,他们的好日子也没多久了!我可不会选他们!可我要是喜儿,我也不会选‘上三旗’的侍卫。”

    白氏大出意外,亦大感兴趣,问道:“这是为什么?”

    玉儿说道:“夫人晓得,咱们‘上三旗’的年轻侍卫,最大的本事,就是躺在祖宗的功劳上吹牛皮,哪有几个真正有出息的?贝勒爷那叫‘不世出’,是‘异数’,不会再出第二个了!现在天底下的总督、巡抚,真正能打仗的将军、提督,差不多都是汉人,‘上三旗’的‘三等虾’当上将军、提督?不晓得要等到哪年哪月?”

    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居然有这般见识,真正叫人想不到!

    白氏心里颇为惊异:真不能小看这个女孩子!

    玉儿脸红红地“总结”道:“所以,我也不晓得该怎么选。”

    白氏点了点头,郑重说道:“玉儿,你真是一个有见识、有志气的好孩子,你很该有一个很好的归宿!”

    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你不嫌弃,嗯,如果你信得过,这个事情,交给我和贝勒爷来办如何?”

    玉儿浑身一颤,眼睛放出光来,声音也有点发抖了:“这个,我……”

    白氏微笑说道:“贝勒爷手底下,很有几个有出息的年轻人,到时候,我和贝勒爷向圣母皇太后请旨,给你做这个媒如何?”

    “可是,满汉不能通婚……”

    “唉,这都是什么时世了?还讲究这个?变通的法子很多,你们小两口互相看中了,咱们请皇太后下一道恩旨,将新郎官抬旗就是了。再说,你还年轻,等到嫁人的时候,说不定‘满汉不能通婚’这一条已经废除了!”

    玉儿的脸蛋儿红得像熟透的苹果,但没有任何犹豫,就在车子里给白氏跪了下去:“多谢夫人成全!”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唯一的知情者() 
白氏赶忙将她拉了起来,说道:“你这是干什么?玉儿,我拿你当自己的亲妹妹看待,以后,你可不能这么跟我胡乱客气。”

    玉儿说道:“夫人体恤我,我可不能不懂规矩。”

    脸上红晕不散,嗫嚅了几下,是想说什么又开不了口的样子。

    白氏察觉了,又握了握她的手,说道:“你有什么话,尽管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