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5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卓凡心中暗笑:原来在这儿等着呢——不过,这个话头,对于你今天过来要打的擂台,倒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阿礼国,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今天为何而来。

    阿礼国见关卓凡一直微笑不语,也就不兜圈子了,他放下茶杯,郑重说道:“请教亲王殿下,中国政府和美国访华代表团,是否已经达成了一项协议:由美国政府牵头,在中国首都北京,建设一座大型的‘博览馆’?”

    果然。

    关卓凡做出惊讶的表情:“爵士,你是听谁说的?”

    “呃,是非常可靠的……渠道。”阿礼国说,“恕我不能够披露消息的来源——亲王殿下,您一定能够理解我的苦衷。”

    “嗯……当然。”

    “那么,”阿礼国目光炯炯地盯着关卓凡,“亲王殿下,您可以对这个消息予以证实吗?”

    关卓凡踌躇了一会儿,说道:“是有这么回事。”

    阿礼国的神情变化非常微妙:松了口气后,又重新紧张起来。

    “恕我直言,亲王殿下,”阿礼国说,“恐怕,美国政府并不是负责这件工作的最佳选择。”

    *(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 底牌() 
关卓凡做出了逼真的意外神情:“爵士,何出此言?”

    “呃,亲王殿下,”阿礼国踌躇了一下,“详细陈述我的意见之前,我必须先做一个道歉:我这么说,于美国政府,可能有悖于通常意义上的外交礼貌。呃,这也是我向您请求非官式会见的原因。”

    关卓凡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个表情,让阿礼国略觉心虚,但微微一顿,依旧面不改色地说道:“可是,我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中国朋友打算的真诚立场,不能不直言不讳。”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爵士,你的真诚和友谊,我所深知。”

    心里说,小样,我还知道,你的“真诚和友谊”,包括:逼上海道将英租界从八百三十亩,扩展到二千八百二十亩;还有,尽一切努力,达致“鸦片贸易的永久合法化”。

    阿礼国微舒一口气,说道:“感谢您的理解,亲王殿下。既然如此,朋友面前,我就不好隐藏我的任何观点了。”

    顿了一顿,说道:“我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博览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将大大改变中国人的……观念,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亲王殿下,这真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呃,意义如此重大的一项工程,需要最高水准的设计、施工,以及经营、维护——我听说,‘博览馆’将是一个永久性的设施。”

    关卓凡心中一动:英国人的“真诚和友谊”虽然可议,但眼光却真正是第一流的!阿礼国对这个“博览馆”的认知——“具有划时代意义”、“将大大改变中国人的观念,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真正是切中肯綮!

    中国这边儿,除了自己,能有这个认识的,大约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正在感慨,只听阿礼国说道:“我很遗憾——不过,事实如此,我不能回避:我们的美国朋友,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工业能力最强大的国家。因此,我严重怀疑,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承接和运营这个项目的能力。至少,我可以肯定,他们无法使这个伟大的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关卓凡微笑着说道:“‘世界上最先进、工业能力最强大的国家’——嗯,自然是英吉利了。”

    阿礼国的眼中放出光来:“亲王殿下,感谢您的公允之言。不过,对此,大英帝国,可以居之不疑。”

    顿了一顿,随即目光灼灼的说道:“既然如此,亲王殿下,该选择谁来负责‘博览馆’的项目,不就是清清楚楚了吗?”

    这句话咄咄逼人,关卓凡在心里“靠”了一声:你以为老子会这么“顺摊”?做梦吧!

    他叹了口气,说道:“爵士,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可是,中国有句老话,你想必也听说过的,叫做‘先来后到’。如果,在美国人之前,贵我两国,已经就这个项目进行商谈了,该有多好?”

    阿礼国有点着急了:“亲王殿下,难道这个项目,中国和美国,已经……正式签约了?”

    “那倒没有,”关卓凡说,“不过,已经达成了意向性的协议。”

    “不过是一份意向性协议嘛,”阿礼国松了口气,“那尽可以……”

    滞了一滞,“推翻”一词,无论如何说不出口,不然,这个话柄落在中国人那里,以后有些事情就不大好理直气壮了。

    阿礼国见关卓凡脸上微露讶异的神气,想来亲王殿下已猜到被他咽下去的那个词儿是什么了,不由微觉尴尬。他飞速地转了一遍念头,决定翻出第一张底牌:“我想,我们应该找到中、英、美三方都满意的方案——亲王殿下,我建议,中国的‘博览馆’项目,由英、美两国共同负责。”

    亲王殿下的脸上,再次露出了意外的神色。

    阿礼国继续说道:“您放心,亲王殿下,这么做,不会损害到美国的利益!我做一个譬喻,‘博览馆’项目就像一张面饼,有了大英帝国的参与,这张饼,会做的更大——远远大过美国人单独承办!这样,虽然是和英国共同烙制,但这张饼,美国人分到手的部分,却比单打独斗来的更多!这个道理,我相信,我们的美国朋友,一定能够想通的。”

    顿了一顿,加重了语气:“对于中国来说,就更加不必说了,这张饼,会大出好几倍——中国将是英国加入‘博览馆’项目的最大受益者!”

    好,说的天花乱坠。

    不过,也是真有道理。

    关卓凡沉吟不语。

    阿礼国见关卓凡似已意有所动,赶紧继续加码:“亲王殿下,以您的渊博,一定晓得,主持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项目的,是王夫阿尔伯特亲王。对中国,阿尔伯特亲王一向抱有美好的感情;对您本人,阿尔伯特亲王更持有崇高的敬意。如果英国参与中国的‘博览馆’项目,阿尔伯特亲王答应,他会继续负责这个项目,并因此访问中国。”

    顿了一顿,说道:“阿尔伯特亲王说,他非常期待着和您的见面。亲王殿下,您一定同意,这,对于增进贵我两国的友好往来,是大有助益的。”

    王夫?咦,有点儿意思。不过,我对王夫本人兴趣不大,对他和女王陛下生下的某位公主,倒是颇有兴趣。

    不过,关卓凡还是叹了口气,说道:“爵士,你说的都对,我也非常期待和阿尔伯特亲王的见面。可是,‘博览馆’的项目,就算英美合作,对美国,中国依然是违约了。这不守信用的名声若传了出去——唉!”

    阿礼国大为沮丧,张了张嘴,一时不晓得再说些什么好了。

    两个人都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儿,还是阿礼国打破了沉默:“亲王殿下,如果在‘博览馆’的项目上,您能够接受我的建议,那么——”

    顿了一顿,终于翻出了第二张底牌:“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觐见大清皇帝,礼仪上面,女王陛下政府,愿意尊重中国政府的意见。”

    好,小样,你总算自己跳出来了。

    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请求觐见大清皇帝,一如既往地卡在了“礼仪”上面。不过,这个“礼仪”之争,不是该不该行跪叩礼——跪叩礼“有碍国体,是不可行”,这个,明载于《天津条约》,已经没有什么可争的了。

    这一次,大伙儿争的,是泰西诸国公使,觐见大清皇帝,是行单膝跪礼呢?还是行鞠躬礼呢?

    *(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 不惜代价() 
觐见中国皇帝行单膝跪礼,对泰西各国公使,并不存在“有碍国体”的问题——因为他们觐见本国君主,就是行的这个礼。

    但公使们搬出《中英天津条约》第三款,“惟大英君主每有派员前往泰西各与国拜国主之礼,亦拜大清皇上,以昭划一肃敬”——俺们觐见友邦国主,都是行鞠躬礼的,对大清皇帝,亦应一体办理呀。

    靠,你要扯《天津条约》,咱就扯《天津条约》。

    关卓凡毫不客气,指斥四国公使之言“不尽不实”:你们向泰西各国国主递交国书的时候,确实是行鞠躬礼的,但其他的场合呢?什么舞会、酒会呢?难道每一次和驻在国国主见面,你们都行鞠躬礼?

    你们和驻在国国主见十次面,大约只行一次鞠躬礼,其余九次,都是单膝跪礼吧?

    我们中国的皇帝,年纪还小,尚未亲政,除了最重大的典礼,原则上不和臣子见面;代行皇帝职权的是两宫皇太后,因为是女性,按照中国的习俗,不宜善听善见。所以,各国公使,除了递交国书之外,几乎不再有觐见皇帝的机会——怎么,就这么一次机会,你们却打算用那个只有百分之十概率的鞠躬礼,而不是那个有百分之九十概率的单膝跪礼?

    这是什么道理?

    再请你们看看清楚《天津条约》第三款:上边儿有提到“递交国书”四个字吗?

    英、法、俄、荷四国公使,无言以对。

    美国访华代表团乾清宫觐见之后,在这个问题上,四国公使就更加被动了:约翰逊副总统以美利坚副国主的身份,行一鞠躬礼,然后赐坐;代表团其余人等,一律行单膝跪礼,礼成赐平身。

    美利坚还是共和国哦。

    其实既然没有“有碍国体”的问题,行单膝跪礼,法、俄、荷三国公使是没有什么太大所谓的,但各国驻中国使节,在这一类事情上,一向唯英国马首是瞻,阿礼国既哼哼叽叽,不情不愿,这个事儿,便一直拖了下来。

    其实阿礼国也不是真的“不情不愿”,但他是职业外交家,讨价还价是他的职业习惯,几乎等同本能和天性了。他不能够那么容易就关卓凡的范,这张底牌,得留着,得在最合适的时机,才好翻它出来,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至于关卓凡,坚持驻华公使觐见小皇帝和两宫皇太后,行单膝跪礼,可不是为了维护“下跪的权利”,而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

    美国访华代表团觐见的时候,美国人行鞠躬礼和单膝跪礼,他却要率领中国的亲贵大员,行三跪九叩礼,两相对照,无比别扭。

    这种感觉,前所未有,当时,他就在心中暗暗咒骂,很对自己说了几句狠话。

    可是,现阶段国情如此,无可奈何。

    变革之路,任重道远。

    因为中国人在皇帝面前,暂时还站不起身来,就不能不把洋人往下拉一拉,叫彼此的高度,差得没那么多,距离没那么扎眼。

    还有,四国公使行单膝跪礼,对关卓凡,是重大的政治利好。

    关卓凡已经叫人放出风去:四国公使请行鞠躬礼,明载于《天津条约》,黑纸白字,咱们非常被动——要怪,只能怪当初条约没签好。

    这种舆论形成了,到了时候,四国公使觐见皇上,却不得不行单膝跪礼,这——岂非皆轩郡王折冲樽俎、力挽利权、旋转乾坤之功?

    至于《天津条约》那些微妙的文字纠葛和泰西各国的实情,除了他,中国有几个人搞得清楚?

    到时候,朝野内外,不论新派、旧派,还不都是一片欢声雷动?

    关卓凡和阿礼国各怀心思,你来我往,终于在“博览馆”一事上,彼此的利益,形成了交集。

    “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成行,英国人是非常紧张的,阿礼国接到伦敦的训令,严密监视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互动,要确保美国不会对中国的市场,形成垄断,以致损害大英帝国的利益。

    铁路是前车之鉴。

    中国庞大的铁路网建设,“一期工程”几乎全部落入美国人之手,英国人异常懊恼。但木已成舟,无可奈何。而且,英国人判断,“一期工程”之后,美国人修筑超长距离、复杂地形铁路的经验和技术,会更加成熟,英国恐怕更难和美国竞争中国的铁路份额了。

    毕竟,人家有一条“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太平洋铁路,正在国内修着呢。

    论工业能力,其他任何一项,英国都有完爆美国的把握,唯独铁路,比较心虚。

    但是,铁路的覆辙,决不能重蹈,就是说:啥事都要开个好头——等人家签了约,开了工,自己再往里边儿掺和,可就晚了。

    “美利坚访华代表团”的动静,英国公使馆盯得极紧,但是,美国和中国的所有实质性事务的会谈,都是“闭门”的,很难打听出来,他们到底达成了哪些协议?

    阿礼国想方设法,终于拿到了这么一条情报:中国委托美国,在首都北京,建设一个大型的“博览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