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5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抢来拆阅;同时,开始四处破坏桥梁、道路。

    到了这个地步,虽然尚未扯旗放炮,但已可以说,贡布朗杰反状已露了。

    瞻对侵扰理塘,幕后黑手,就是远在拉萨的贝丹顿珠。

    贝丹顿珠打的算盘是,西藏经济、民生,极度依赖内地输入的各种物资,内地的茶叶等货物的入藏通道,一旦被切断,藏地必怨声四起,他便可趁机造势,归众怨于夏扎,夏扎的摄政的位子,就必定坐不稳了。到时候,他贝丹顿珠出来,收拾局面,力挽狂澜,摄政的位子,还能从俺的屁股下面跑掉吗?

    他派人游说贡布朗杰,许了许多好处,包括俺上台之后会对你如何如何,巴拉巴拉一大套。恭布朗杰心动了:别的不说,现有的这些入藏的货物,都抢了下来,就能发一大笔财啊。

    不过,到时候,朝廷会不会干涉呢?

    切,干涉个毛!这是咱们藏人自个儿的事儿,朝廷才没兴趣来多管闲事呢!上一次,热振和夏扎斗得你死活我,朝廷放过一个屁吗?那可是摄政和首席噶伦!你一个小头人,理塘那边,一个小土司,你们俩打打冤家,对朝廷来说,不过是猫儿、狗儿打架,正眼都不会瞅一眼的!

    什么“小头人”、“小土司”、“猫儿、狗儿”,听起来虽然不大入耳,但贡布朗杰承认贝丹顿珠说的有理,下定了决心:好,俺干了!

    夏扎果然焦头烂额,无奈之下,申之于驻藏大臣:朝廷可不能不管啊!

    恭王接报,大感为难。

    本来,贡布朗杰这个情形,迹近造反,应该派兵围剿了。但恭王一想到乾隆朝两征金川的艰难,就不由心中打鼓,犹豫难决。

    有人建议,不如“以藏制藏”,叫西藏自个儿派兵去打瞻对,能打下来最好;真打不下来,再说——反正,也不算丢朝廷的面子。

    恭王接受了这个建议。

    夏扎大出意外。

    没有法子,朝廷既然不肯出兵,只好自己来解决问题了。不过,允许藏兵进入四川,多少也算“给政策”了。

    贝丹顿珠更加出乎意料:怎么?来真的呀?!

    不过,他并不是没有应对的法子。

    夏扎和贝丹顿珠,都坚持要由自己的亲信来带兵。

    最后,夏扎和贝丹顿珠达成妥协,入川藏兵,由普隆巴和宗堆共同领军,其中,普隆巴是夏扎的人,宗堆是贝丹顿珠的人。

    此时,夏扎还不晓得,这个安排,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夏扎使出了吃奶的气力,七拼八凑出了一支部队,交到了普隆巴和宗堆手里。

    一入川,宗堆部就开始作怪了,各种理由出工不出力,到了后来,连工也不出了,和友军的协调、配合神马的,就更加谈不上了。

    同时,普隆巴部的行动部署,总是被瞻对方面摸得一清二楚,处处碰得头破血流——奇了怪了!

    藏军一败再败,士气低落,这仗,眼看没法子打下去了。

    朝廷和拉萨都急了,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宗堆回答说,皇帝不差饿兵,士兵们肚子都吃不饱,还怎么打仗?

    你们的粮草供应……应该够啊。

    不够!我们要军饷!要银子!拉萨没有,就叫四川总督替我们筹!收不到钱,我们……哼哼,就呆在四川,不走了!

    夏扎心力交瘁,一病不起。不久,含恨而逝。

    贝丹顿珠大喜过望:佛祖开眼,这比俺当初计划得还要妙哇!

    摄政的位子,再也跑不掉了!

    他已经在满庆和李玉圃那儿,下了足够多的功夫。如其所愿,在李玉圃的大力怂恿下,满庆上折,请以贝丹顿珠接任摄政一职。

    满庆的这个决定,当初查办热振、夏扎之争的“三人小组”中,李玉圃之外,唐怀武、马腾蛟二人,都是不同意的。贝丹顿珠的野心,已是暴露无遗;瞻对之役的古怪,他也脱不了嫌隙。然而,满庆只听李玉圃一个人的话,唐、马二人,无可奈何。

    可是,此时的朝廷,已是关卓凡主政了。

    关卓凡拒绝了满庆的要求,并直斥他“昏庸颟顸”,命他立即“回京述职”。

    同时,任命十二世达赖喇嘛的经师德柱活佛,出任摄政一职;任命唐怀武署理“帮办大臣”。

    “帮办大臣”是“驻藏大臣”的副手,驻藏大臣不在的时候,行驻藏大臣之事。驻藏大臣地位崇高,底缺至少得是侍郎、内阁学士一类崇衔,唐怀武区区一个游击,绝无可能署理驻藏大臣,关卓凡乃任命他署理“帮办大臣”,其实等于暂行驻藏大臣之事了。

    大伙儿都看出来了,朝廷改弦更张,西藏将有大变。

    不过,这些都还不算什么,真正震撼的是:朝廷明发上谕,派轩军一部,入川清剿贡逆;瞻对、理塘靖定之后,该部随即进藏,“梳理政务”。

    *(未完待续。)

第三章 天铁火炮紧相围() 
消息传到西藏,全藏上下,包括新官上任的摄政德柱活佛,统统地慌了神:这是什么意思呀?

    朝廷宣布,一等子爵、安徽提督、敕命轩军松江军团第三师师长伊克桑,为“督办川藏军务钦差大臣”,率松江军团第三师入川,并公布了轩军的进军路线:走海路,由津至沪,然后溯江西上,直至四川叙州府宜宾;再北入岷江,至嘉定府乐山,弃舟登陆。

    而后,西进理塘。

    全程海、江水路,由轮船招商局负责运送。

    轮船招商局的船,全部都是蒸汽船,算算日子,顺利的话,不过个把月,轩军就可以兵临理塘了。

    朝廷诏令,四川总督吴棠、湖广总督李鸿章,从速筹备军需,随时解运前线。

    真不是开玩笑——要来真的啦!

    轩军在藏人心目中的模样,原本就和伏魔金刚差不了多少。张六起事,两千盐民,被轩军屠戮净尽;没过多久,一方枭雄李世忠,宴席之上,被伊克桑亲手砍下了脑袋。不久之前发生的这两件事,进一步为轩军怒目狰狞的形象抹上了浓重的油彩。

    对了,这一次的“督办川藏军务钦差大臣”,就是这个伊克桑啊!

    “督办川藏军务钦差大臣”,是一个非常吓人的名头。一般来说,平定瞻对、理塘这种一隅之乱,领兵主将,并不一定要加“钦差”的名头。即便要加,“督办川边军务”,就足够了。“督办川藏军务”,可是督办两省军务,正常情况下,只有平捻、回那种大乱子,才有督办数省军务的必要,用在这里,太夸张了!

    最关键的是,虽然目下平乱用的是藏军,可瞻对、理塘地处四川,西藏本身并没有什么军务要“督办”的,为什么把川、藏扯在一起?

    这支轩军入藏之后,都会发生些什么?

    “梳理政务”,怎么个“梳理”法?

    想起一句话来:“贼来如梳,兵来如簏,官来如剃”——不寒而栗啊!

    德柱活佛以下,前藏、后藏,僧俗贵族,迅速达成统一:必须赶在轩军达到之前,解决藏人内部纷争,并平定瞻对、理塘之乱,这样,朝廷大军就没有足够的入藏的理由和必要了。

    “解决藏人内部纷争”,就是解决贝丹顿珠。

    一收到朝廷将派出轩军平瞻对之乱的消息,贝丹顿珠就觉得不妙了。他徘徊数日,终于狠下心来:破釜沉舟,大干一场!

    他的计划是:发动武装政变,夺取年幼的达赖喇嘛,以为和朝廷谈判的资本。如果最后还是谈不下来,就挟持达赖出逃,另立“中央”。

    然而,当他谋之于盟友的时候,情形不对劲了:那些曾经指天誓日,和他同进同退、生死与共的家伙,一个个虚与委蛇,不肯落一句实在话;又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连他的话头都不肯接。

    同时,达赖喇嘛的护卫突然大大加强,而且,由原来的藏人单独护卫,变成了汉、藏兵丁共同护卫。

    紧接着,“甘哲仲基”出现了辞职潮,几天下来,声威赫赫、一度凌驾于摄政和噶厦的“甘哲仲基”,就变成了一个空架子。

    贝丹顿珠惊觉,不过数日,自己就已众叛亲离了!

    目下,唯一尚未弃己而去的,只剩下老巢甘丹寺了。

    他感觉到,危险如一张大网,正向自己合拢过来。

    他一头钻进了甘丹寺,寸步不离。

    “夺取达赖喇嘛”神马的,是根本谈不上的了,眼下要考虑的是:我要不要逃?

    还没等他想定,对方便动手了。

    德柱活佛密谋于署理帮办大臣唐怀武,两人经过周密策划,突然大举发难,缇骑四处,贝丹顿珠留在甘丹寺外的党羽,一鼓成擒。

    然后,命令贝丹顿珠出寺自首。

    贝丹顿珠不肯奉命,下令大筑工事,摆出了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

    德柱和唐怀武调集驻拉萨的汉藏军兵,将甘丹寺团团地围了起来。

    甘丹寺建于旺波日山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也罢了,关键是甘丹寺的地位特殊,如果毁于战火,大伙儿的脸上须不好看。

    因此,德柱和唐怀武并没有马上下令进攻,先派了使者,入寺严词斥告贝丹顿珠以下僧人:甘丹寺乃我黄教祖寺,宗喀巴大师手创,“六大寺”之首,非贝某一人之产业!尔等若继续冥顽不灵,负隅抗拒,炮火之下,玉石俱焚,数百年古寺毁于一旦,尔等的罪过可就大了!哼哼,死后身入火狱,也赎不了尔等之罪愆!

    朝廷有谕,达赖喇嘛也说了:只罪贝丹顿珠一人,其余人等,只要放下兵器,束手输诚,概不加罪!

    同时,德柱叫人编了一首歌子,命围困甘丹寺的兵丁们日夜高声传唱:“旺波山上甘丹寺,天铁火炮紧相围。达尔罕贝丹顿珠,你上天还是入地?”

    甘丹寺的心理防线迅速崩溃了。贝丹顿珠眼见周围人心浮动,知道甘丹寺已不可恃,万般无奈,在夜幕掩护之下,带着几个心腹死党,逃出了甘丹寺。

    然而,没走多远,便被发现了。眼见围寺的汉、藏兵丁,黑压压地逼了上来,贝丹顿珠长叹一声,命令手下投降,自己举起藏刀,抹了脖子。

    贝丹顿珠伏法之后,唐怀武立即派马腾蛟,率一部援军,开赴理塘,并统一指挥前线的藏军。

    马腾蛟一到理塘,第一件事,便是将宗堆抓了起来,接收其部,然后和普隆巴一起,整顿军队,准备重新发起进攻。

    贡布朗杰自收到轩军即将入川平乱的消息后,日日心惊胆战,目下拉萨又生大变,后台老板贝丹顿珠挂掉了,情知事已不可为,连忙对马腾蛟表示:以前种种,都是误会,现下误会说开了,俺们明儿就要回瞻对啦。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想的还真是美啊。

    马腾蛟回复:奉轩郡王均谕,贡布朗杰父子,若自缚赴营请降,可保首领。不过,你们就不要想着再做什么瞻对的头人了,乖乖地到成都去吃牢饭吧。如果诚心悔过,过个三五年,大约还可以放出来,“交地方官管束”,吃一口安闲茶饭,了此余生。

    不答应?那朝廷大军就进兵瞻对,“老少无遗,玉石俱焚”!

    *(未完待续。)

第四章 杀手锏() 
“自缚赴营请降”?我没有听错吗?之前,可一直是我贡布朗杰在虐你们拉萨派来的“官军”啊!

    谈不拢,那就继续打吧。

    双方再战,瞻对方面,上上下下心神不定;马腾蛟和普隆多大力整顿后的“官军”,却犹如脱胎换骨,瞻对兵一败再败。

    贡布朗杰吃不住劲儿了,撤出理塘,退回瞻对。

    马腾蛟和普隆多并未追击,他们的力量,保理塘有余,攻瞻对不足。不过,也不着急,安营扎寨,囤积粮草,修复道路、桥梁,安心等候“朝廷大军”就是了。

    他们两个不急,拉萨那边儿,德柱活佛等当政藏人,可不能不急!

    如果西藏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瞻对,轩军到了,平定瞻对之后,自然就要顺势入藏“梳理政务”,到时候,西藏会变成什么局面,谁也无法预料,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德柱派人给马腾蛟送信,说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将军你应该乘胜追击啊,怎么停下来了呢?

    马腾蛟回复:我军兵力不足,战力有限,不宜深入敌境。轻师冒进,若有折损,大损锐气,这个,还是等朝廷大军到了再说吧。想那伊爵爷当世名将,洋鬼子都不是对手,有他主持,自可操必胜。现在嘛,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德柱对唐怀武说:唐大人,你倒是催催马将军啊。

    唐怀武说:不好催啊,将在外,君命尚有所不受,何况我一个小小的署理帮办大臣?唉,兵凶战危,这个仗,到底该怎么打,咱们在后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