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8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特别大的意外”,来了!

    第一个“特别大的意外”,是奕譞要求“仿小宗入继大宗嗣皇帝本生父例”,关卓凡这个未来的“皇夫”,要退归藩邸。奕譞以为,这样就能将死关卓凡的军,其实,却是给了关卓凡一个绝好的机会,去玩儿权臣最爱玩儿的、也是玩儿起来最有效的一个把戏——以退为进。

    果然,关卓凡一撂挑子,朝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立即就受不了了,不仅“东边儿”亲自出马“劝驾”,连外省的督抚,也纷纷跳了出来。待关卓凡果然“销假入直”,嗣皇帝之争的天平,便大大的向他那边儿倾斜过去了。

    关卓凡那边儿增加的砝码,就是求他“销假入直”必须付出的代价,即,给予荣安继统承嗣更多的支持——这个代价和支持,未曾形诸文字、语言,但上下内外,心照不宣。

    但这还不是决定性的,真正对荣安继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个“特别大的意外”——关卓凡遇刺。

    这给了他一个绝好的调兵入卫、发动事实上的政变的口实。

    轩军既已入城、入宫,一切形胜,皆在关卓凡控制之下;另外,既然谁都以为,关卓凡遇刺,乃奕譞所为,那么,奕譞反对荣安继位,就不再有任何分量了——不追究你的罪过,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至此,荣安登基践祚,已成定局。

    区别者,只在于,这个“局”,够不够光彩,够不够漂亮?

    慈禧想起楠本稻说过的一个西洋上古故事——“潘多拉魔匣”,对,奕譞刺杀关卓凡,就是打开了“潘多拉魔匣”!此后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再也无法控制了!

    这个……混蛋!混蛋!

    他如果真能够杀掉关卓凡也就罢了,可是,又没有这个本事!那个刺客,和他一样的笨!……

    第三个“特别大的意外”,是奕譞矫诏,欲起神机营之兵“清君侧”。

    对于奕譞的这个行为,慈禧真正是哭笑不得:先不说你矫诏一事多么混蛋了——竟然要“除之”于我!就说——彼时,轩军已经入城、入宫了,城外还有轩军在虎视眈眈,你怎么会以为,你竟然能得手?!

    你怎么会以为,神机营打得过轩军呢?!

    一转头就被自己的下属给卖了,还不是一个人,是三个全营翼长一起卖的你——你傻,不能指望全天下的人跟你一起傻啊!

    因为这第三个“特别大的意外”,荣安继位的这个“局”,就变得特别光彩、特别漂亮了——

    老六为救老七,不能不上折“劝进”,他这个宗室第一人开了头,别的宗室,愿意荣安继位的,就有理由跟进了;不愿意的呢,别的人已经上了折子,你不上,就太扎眼了!新君登基之后,还不定怎么给你穿小鞋呢!于是,就算捏着鼻子,也得“跟进”。

    最后,形势禁格,竟然几乎全部有爵位的宗室,都上折“劝进”了!

    至此,荣安继位的合法性,再没有任何问题了!

    唉!

    不对,不对……

    我方才……想什么来着?

    杀掉……关卓凡?

    天爷!

    我怎么……怎么……生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慈禧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到了。

    她的心,怦怦的跳了起来。

    姐姐迟迟不说话,脸上的神色,又是阴晴不定,七福晋忍不住,怯怯的喊了声:“太后……”

    慈禧摆了摆手,意思是别来打扰我。

    七福晋只好闭嘴了。

    慈禧的心跳,慢慢儿平静下来,但是,这个可怕的念头,却再也驱之不去了。

    如果……奕譞真的得手了,会怎么样?

    心莫名一缩,隐隐生痛。

    不,不,我不是真的要……真的要……杀掉他,我只是想一想,如果真的……呃,会怎么样?

    先把儿女私情摆在一边儿……不然,大事就想不明白了。

    如果奕譞真的得手了——

    哪个出来收拾局面、主持大局呢?

    老七?

    不行的。

    他一定以为自己行,但是,除了他自己,从军机到六部,没有人会服他的气。

    他做下了“大事”,到头来,却一定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

    哪个能穿上这件“嫁衣裳”呢?

    老六?

    可是——

    先不说六部,就说军机吧——

    老六复出,文祥自然是乐意的,可是,其他几个大军机,没有一个会乐意,尤其是曹毓瑛和许庚身——这两个原本“恭系”、后来投入“关系”的,绝对不会乐意。

    除非,军机全班尽撤,全换上老六的人……

    那,轩军能乐意?

    当然不乐意!

    甚至,军机一个不动,他们也不见得就会乐意。

    只要老六上台,他们就不会乐意!

    他们如果不乐意,会怎么样?

    慈禧不由打了个寒颤。

    其实,老六自己,也未必乐意——

    复出,老六一定是乐意的;可是,如果他判断,复出之后,自己摆不平局面,他就未必肯趟这潭浑水了。

    这一层,我还是了解老六的。

    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轩军!

    别的不说,刺客抓住了,幕后主使审不出来,轩军就不能善罢甘休吧?

    可是,也不可能真把老七扔出去啊?

    随便抓个替罪羊?

    轩军那里,糊弄的过去吗?

    如果糊弄不过去,又会怎么样?

    慈禧又不禁打了个寒颤。

    如果真把老七扔出去——

    反正,这个家伙,说我的坏话,甚至欲置我于死地,扔他出去,也算是——

    唉,真的要这样做吗?

    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老七就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了”,他是替人家做了……垫脚石了。

    唉!

    到时候,老七下了台,进了“空房”,老六却上不了台,不晓得,局面会乱成什么样子呢?

    我又不能自个儿去做这个军机领班……

    慈禧微微苦笑,不自禁摇了摇头。

    说来说去,事情的关窍,还是在于——

    怎样才能够……拿得住轩军?

    轩军看我和看他,应该是……“二位一体”的吧?他如果不在了,轩军对我,应该还是……忠心的吧?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可是,对于这一点,慈禧的底气,并不是很足。

    我真的能够……拿得住轩军吗?

    我又不能像他那样,亲自去管带轩军……

    那,换谁来管带轩军呢?

    华尔?

    肯定不行。

    他虽然入了籍,到底是西洋人,说到底,不过是关卓凡的客卿,关卓凡不在了,下头的人,绝不会拿他当关卓凡看待的。

    张勇?

    他是关卓凡最老的班底,在轩军中的人脉,一定是好的。可是,人脉归人脉,他只是副职,越过正职,取而代之,下边儿的人,能服气吗?

    华员不说,洋员们,大约都不会服气吧……

    再者说了,老班底又不是只有他一个……

    往下,论资格,就轮到福瑞斯特和白齐文了。

    可是,他们俩的情形,和华尔是一样的,华尔不行,他们俩就更不行了。

    伊克桑呢?

    一样的道理,张勇如果不行,他也就不必说了。

    再者说了,哼,他是丽妞儿那边儿的人啊!

    再往下,姜德,资历更浅,还不是关卓凡的老底子……

    嗯?姜德?

    慈禧心中一动:他和我的关系……比较特别啊。

    *(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后关卓凡时代() 
玉儿已经指婚给姜德了,只不过还没有嫁过去。

    慈禧想,姜德该不该算是……我的人呢?

    方才,我把伊克桑算成了丽妞儿的人,照这个算法,姜德,该算是我的人吧?

    不过,慈禧还是很清醒的,这种事情,其实没有什么“该不该”的,奕譞那个混蛋,固然“该”是“我的人”,结果呢?

    嫁给姜德的,不过是个贴身宫女,嫁给奕譞的,可是嫡嫡亲的胞妹,然而,人家对我这个大姨子,该“除之”,还是“除之”。

    所以,指婚也好,结亲也罢,不过是提供了一个由头,关键还是要看,通过这个由头,彼此能够得到些什么?

    奕譞大约就是认为,通过这个由头,他已经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而如果将大姨子以及她的情夫一并除掉,他却能够大发利市——这两位搬开了,空出来的位子,可就是他七爷的啦。

    那么,我能够给姜德些什么呢?

    这个……

    如果不管不顾的硬来,我可以叫他进军机,可是——

    即便他进了军机,充其量,只能够保证他本人以及他管带的第四师的忠诚,还是没有法子,通过他,“拿住”整支轩军啊。

    轩军其他各部,绝对不会因为他头上的那顶大军机的帽子,就听他的招呼,承认他的……嗯,“共主”的地位啊。

    而且,“超擢”过甚,会不会产生反作用,其余轩军,看他不顺眼,对他不服气,甚至……群起而攻之?

    姜德身上,值得好好儿下点儿功夫,不过,关卓凡如果“不在”了,轩军是不可能交给他的,他一个人,撑不起整支轩军。

    从外头派人进轩军?

    想都别想。

    真这么干,这位奉派的老兄,大约连轩军的门儿都进不去吧!

    哪怕……哪怕这个人是……嗯,文祥呢!

    退一万步,就算进去了轩军的门儿——

    不晓得能不能出得来?弄不好,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转了一大圈儿的念头,慈禧确定了这样一个事实:

    关卓凡如果“不在”了,轩军立即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没有人做的成这个“龙首”。

    就是说,除了关卓凡,再没有第二个人,管得住、带得了轩军。

    慈禧脑中,突然跳出了一个念头:这个格局,不晓得……是不是他故意做成的?

    特别是,轩军的“军团长”,是一个西洋的客卿,资格最好的那个“老班底”,却是个“副军团长”,这个……

    权力最大的“军团长”,在轩军内部,并没有自己的真正的“底子”,而“底子”最厚的那个,却不是权力最大的……

    彼此制约,都无法凭一己之力,摆弄轩军……

    唯一可以“凭一己之力,摆弄轩军”的,全天下,只有他一个人。

    如此一来,他才真正可以……挟轩军以自重。

    慈禧轻轻的叹了口气。

    这个格局,真的是他刻意为之的吗?

    如是,处心积虑已久啊……

    群龙无首,换了另一支兵,十有八九,慢慢儿就会风流云散,有些散漫的军队,首脑“不在”了,一哄而散都是可能的。

    但是,慈禧清清楚楚:轩军绝对不会走上这条路的——她是亲眼见过这支军队铁板一般的军容和风纪的。

    这支军队,就像一架庞大的机器,卯足了劲儿,高效运转,一丝不苟。

    这支军队,不但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保证其高效运转的制度,慈禧还感觉到,轩军的骨子里,有一股同样独一无二的强大气韵。

    这个“气韵”是什么,她说不清楚,但是,她可以肯定,即便关卓凡“不在”了,这个“制度”加上这个“气韵”,足以维持轩军这架庞大的机器,继续高效的、一丝不苟的运转下去。

    只是,到时候,轩军可能就不只一架机器了,就可能会拆了开来,分成好几架机器。

    关卓凡“不在”了,几个军团长、师长,大约会……各自为政。

    套用楠本稻的一个说法,这是……嗯,“后关卓凡时代”,轩军最可能出现的一个局面了。

    如是,朝廷何以为计呢?

    湘军、淮军已大半裁撤,所余无几,左宗棠的楚军,也已经做了明日黄花——他在新疆带的兵,主力由展东禄的轩军和刘锦棠的老湘军组成。

    短时间之内,朝廷不可能再组建可以和轩军相提并论的军队了。

    绿营呢?

    绿营裁的也很厉害,大约只剩下三分之一了。

    更重要的是,负责裁撤、改编、训练绿营的,正是轩军。

    因此——

    既然,轩军各部,各自为政,朝廷中的不同势力,必然要和轩军的各部首脑,彼此勾结,“内外相维”,互为倚靠。

    然后——

    相互攻讦,甚至,大打出手。

    那就是……藩镇了。

    慈禧不由打了个寒颤。

    藩镇怎么回事儿,关卓凡是给她讲过的。

    翁同龢“进讲”的时候,也讲过唐朝藩镇割据的情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