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成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万别成熟-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千万别成熟》 第四部分懂得获取的是小聪明(2)

    在大学里,盖茨陷入了极为痛苦的内心矛盾中。他不像父亲那样对法律有兴趣,没有兴趣的事情是不可能干一辈子的。迷茫之下,他迷上了打牌赌钱,一个晚上的输赢在几百上千美元之间,他很快成了玩牌高手,也有了难以克制的牌瘾。夜里不玩牌的时候,他通常在电脑中心度过,累了就睡在电脑工作台上。许多人认为,盖茨仅仅是个不务正业、不修边幅的电脑迷。    
    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经常能和艾伦在一起讨论他们的未来。艾伦喜欢计算机硬件,而盖茨对软件更加情有独钟。搞硬件成本太高,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并且容易亏损。最后,他们确定搞软件。    
    1974年月的一个早晨,艾伦在杂志上看到阿尔泰电脑的报道,他一路兴奋地跑去找盖茨:“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可以和专业小型电脑相媲美的微电脑,我们可以用它来编软件。”    
    阿尔泰电脑的生产公司是这样一家公司,它能生产电脑,却没有相应的程序让电脑工作。盖茨和艾伦就拨通了公司经理罗伯特的电话,告诉他:“你需要的东西我这里有,叫BASIC。”随后,又写信要求面谈。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这个东西,但是,他们相信自己会马上让这个东西出现。    
    在随后的8个星期里,他们两个人白天黑夜都在机房里工作,试着干一件工程师们都认为无法做到的事———为阿尔泰电脑8080集成块发明一种高水平的计算机语言。盖茨停止上课,取消了打牌的娱乐,两个人分工迎接挑战。他们经常是24小时连续工作,有时在键盘前就睡着了,几分钟后醒来,继续敲击键盘。艾伦曾因此认为盖茨有某些特异功能:“这家伙在梦中也一定在编程序。”    
    2月底,第一套高级计算机程序———BASIC语言诞生了。    
    他们把BASIC语言输入阿尔泰计算机。突然,计算机开始工作起来,它在按着他们的指令工作!    
    公司经理罗伯特高兴得几乎头脑晕眩:“我们的机器终于成了一台有用的计算机!”    
    从此,盖茨和艾伦点燃了计算机的伟大技术革命。他们编写的BASIC语言不仅可以使阿尔泰腾飞,而且使计算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实用领域,计算机得到了迅速而普及的推广,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美国西北部蔓延到了整个美国。    
    1975年7月,盖茨和艾伦创办了微软公司,专门从事微电脑软件的开发。    
    到了在学业和事业之间抉择的时候了。他几次尝试着告诉父母他确实想从哈佛退学,但是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母亲是华盛顿州立大学评议会会员,在教育界享有盛名,她绝不会容忍儿子无视哈佛的教育。而父亲因为盖茨违背他的意愿不想做律师,也深为恼火。    
    盖茨的母亲求助于斯托姆———一个受人尊敬的、辩才极好的商业领袖,希望他和盖茨的交谈能让儿子打消退学开公司的想法。盖茨对斯托姆谈到了他和艾伦共同的前景,即将到来的计算机革命,谈到他的理想是“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着他所生产的电脑”,将来或许有无数机器依靠他们的软件运转。然而,如果他不退学,将来做一名律师,那他、还有这个世界将失去得太多太多。靠搞电子技术而起家的斯托姆听了,觉得盖茨要走的是一条和自己当年创业相似的道路,他不仅没有劝阻盖茨,反而鼓励他好好干,争取干好。    
    1976年月,盖茨退出了为他铺就了锦绣前程的哈佛大学,投身到在别人看来前景还不明朗的软件业。    
    在湖边中学的毕业纪念刊物上登出盖茨的照片:电脑桌前的小鬼,穿着便宜的运动鞋和磨破的牛仔裤,毛线帽低低地覆盖在额前。旁边还附上标题:谁认识这个人?在盖茨创业20年后,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孩都认识他,他也成为世界上许多青少年的偶像。他的照片比迈克尔·乔丹的见报率还高,稍带着狡黠微笑的形象成了各类报刊杂志的金招牌。    
    到20世纪终结的时候,盖茨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570亿美元,数次占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富豪排名榜榜首。    
    盖茨回忆说:“我之所以辍学,只因为我当时有个理想:创立第一家微电脑软件公司。而那理想不能耽搁。”    
    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有理想了,很美很美的那种。只是,有人一生都守着她,而且,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趁年轻绝不耽搁。而另一些人很快就丢得无影无踪了,而且,恋着大学文凭带来的优越和稳定,再也不愿意奋斗。这就是一种人与另一种人的区别。    
    应该说,为了长远的目标而舍弃眼前的、看得见的利益,也是我们许许多多人难以做到的。哈佛大学是多少人的梦,是成功、权利、影响、伟大等等的象征。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届官员中有许多人毕业于哈佛,美国总统中也不乏哈佛校友。哈佛,为盖茨铺就了通向美好人生的红地毯。但是,盖茨选择了舍弃。    
    关键时刻,不要想着你会得到什么,而要想着你会失去什么。想得到的,想的多是眼前利益;想失去的,想的多是长远发展。    
    人世的道理,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大失大得,小失小得,不失不得。尤其是在人们欲望膨胀的时候,有舍弃的勇气是一种大智慧。在这上,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盖茨成功的意义。    
    ☆选择是为了得,但必以失为前提。因为人总不情愿失,所以得的人也就不多。    
    ☆屋里的东西越多,人的活动空间越少。人生也是这样,清理掉那些可用可不用的东西,我们才能轻松。    
    NO。21    
    懂得获取的是小聪明,懂得放弃的是大智慧    
    ———不要哈佛法学学位的微软之王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太有名了,不仅因为他缔造了微软王国,曾是世界首富,还因为他勇于放弃哈佛大学法律学位,毅然弃学从商。为此,没人不赞佩。然而,有几个人能像他那样选择放弃?    
    引子    
    悟道


《千万别成熟》 第四部分成功必须付出代价(1)

    成功必须付出代价,越成功的人代价越大    
    157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英国的一个拍卖会上,最后要拍卖的是一张很古老、很值钱的邮票。同样的邮票,世界上只有两张。    
    经过一番较量,富商洛克中标。他走上前台,高高举起那张邮票,得意地向台下的观众展示。台下的人们既羡慕又嫉妒。就在这时,洛克拿出一只很漂亮的打火机,把那张邮票点着了。人们哗然,议论纷纷。这是500万美元啊!你要是嫌钱多,干脆捐了多好……    
    洛克笑而不语。他的助手从一个金色的盒子里,拿出了另一张与刚才烧掉的一模一样的邮票。洛克接过来,对人们说:“各位请看,刚才被烧掉的邮票全世界只剩下两张,一张值500万美元,现在只剩一张了。你们说,这张值多少钱?”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国的乌尔姆城,父母都是犹太人。在读小学的时候,校长曾经冷冷地说:“你的儿子做什么都无关紧要,反正他将一事无成。”后来,他被勒令退学,因为“班上的风气都被你弄坏了。”爱因斯坦在瑞士读完高中,第一年考大学也未能如愿。但是,在1905年,他发现狭义相对论之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从此,爱因斯坦的名字和科学巨人连在了一起。    
    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生活在深深的孤独感中。他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在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赞颂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伟大神奇,不只是宇空的飞行和研究,就是在计算机领域,信息的存储,也都离不开他的理论。但在相对论刚刚创立的时候,他却为了他所追求的真理,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科学被卷进了政治。    
    1920年,更大规模的敌视行动开始了。柏林大学的学生在爱因斯坦讲课时蓄意捣乱,爱因斯坦愤然离校。后来,柏林出现了一个专门攻击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魏兰德组织。他们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收买科学家,辱骂爱因斯坦。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905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勒纳也对爱因斯坦进行恶毒攻击。魏兰德更是疯狂,居然在报纸上说“要杀死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被迫离开柏林。    
    1921年10月,爱因斯坦赴日本讲学,11月中旬途经上海,接到一份电报,得知瑞典科学院已经决定授予他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此,瑞典科学院评奖委员会受到来自德国科学界的指责,批评他们的行为太“轻率”了。    
    作为一代科学大师,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的祖国被人变成了疯狂的野兽,杀戮仿佛变成了惟一的正义事业。他为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了自己的操守。在一个为军国主义的暴行辩护的《文明世界的宣言》上,有93个科学家签名,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只有4个人签名,其中之一,就是爱因斯坦。    
    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这样一个物理学家,被视为危险分子,他的周围充满了敌意。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正在美国的爱因斯坦对德国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公开宣布不再回德国。4月1日,德国普鲁士科学院开除了最享有盛名的、堪称国之瑰宝的院士爱因斯坦。1933年5月10日午夜,在一片欢呼声中,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书籍被投进柏林国家歌剧院广场中央的火堆里。后来,一位从柏林来的朋友给爱因斯坦带来一本棕色封面的画册。画册的第一页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幅照片,并附有罗列罪行的说明文字,文字的下面是一个括弧,括弧里有4个小字:“尚未绞决。”    
    他的祖国抛弃了他,他周围的知识分子抛弃了他,他成了一个孤独者。    
    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朋友也并不能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爱因斯坦从不按传统习俗行事。传统习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的却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所以,他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僻:他常常忘记带家里的钥匙,即使在结婚当天,婚礼结束后,他和新娘返回住所也不得不喊房东开门。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致来求见他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装束依然不变: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衣领上别着一只钢笔,甚至连面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    
    他身上缺少常人那种可能引起麻烦和不幸的感情,和他相处20多年的朋友从来没有看见他表现出嫉妒、虚荣、痛苦、愤怒、怨恨或个人野心,也许他丝毫不受这些感情的影响。因此,他也避免了为物质的东西而烦心。他主张生活简朴,因此剃胡须时只用安全刀片和水。朋友建议他使用剃须冷霜,他说:“只要刀片和水就行了。”朋友为了说服他,就送了他一管剃须冷霜。第二天,爱因斯坦好像有了什么重大发现那样洋洋得意:“你知道,它不扯胡须,使人感觉好极了。”冷霜用完了,他就又用刀片和水了。    
    他以拉小提琴为娱乐,却是一个不太高明的提琴手。他很少演奏现成的乐曲,而是喜欢拉即兴创作的准莫扎特主题,从中得到乐趣,得到科学的想象力。他用的也是一把廉价的小提琴。朋友赠他一把稍好些的提琴作为礼物,他却说:“琴太好了,我不配使用。”    
    


《千万别成熟》 第四部分成功必须付出代价(2)

    有个匈牙利钢琴家名叫尼里基·哈齐,由于时运不济,人地生疏,被迫在一家餐厅当个钢琴伴奏者。从前在布达佩斯他是个公认的神童。美国的核物理学家、氢弹之父冯·卡门觉得很可惜,认为应该给他个显身手的机会。于是,他举办了一个欢迎爱因斯坦的宴会,特意把南加州的一大批艺术家和音乐会代理人请来听哈齐的演奏。晚上,大家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