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的故事(世界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考古的故事(世界卷)-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我们今天见到的米诺斯王宫并非一开始建成的样子。一开始的建筑已经在无数次的地震和其他灾变中面目全非了,如今的宫殿是历经数次修建后保留下来的古迹。最早一批建筑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000年,而挖掘所见的这批建筑,即伊文思所谓的“最后宫殿”,则完成于公元前1700~前1500年之间,属于新王宫时期,是在旧王宫的废墟上重建的。    
    


第四部分:克里特岛上的 米诺斯迷宫由辉煌走向黯淡的克里特文明

    四千多年前,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心,考古学家们现在已经证明克里特属于东方式的奴隶制国家。它拥有强大的王权,处于被奴役的无权地位的是大量的奴隶和农民。从它的艺术面貌可以看出,它同古埃及、古希腊和美索不达美亚有诸多联系,但它并不是东方与西方这两个世界之间的简单过渡,古代东方文明对其影响颇大,但是东方帝国的威严、沉重的气息在它身上是看不到的。克里特艺术生动明朗,优雅秀逸,它最突出也最令人着迷的品质是世俗性和享乐性。克里特文明与后来的希腊文明缺乏直接的承继关系。但它却是后者真正的先导,它在气质上无疑更接近古代希腊。    
    克里特文明大约萌芽于公元前3000年,那时它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是爱琴海文明的发源地。我们追溯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在进入青铜时代这一阶段时,希腊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相比丝毫都不逊色。今天的考古学家们已经能够轻而易举地描绘出克里特文明的三个阶段,他们将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的克里特文明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部分,其中米诺斯王在位的时代是克里特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人们常常称克里特文明为“米诺斯文明”。    
    早期米诺斯文明(大约为公元前3000~前1900年),是青铜时代的早期。按考古学家伊文思的说法,这种早期文明的辉煌发展,“决定因素……可以追溯到渡越利比亚海同尼罗河谷的公开交流”。这种文化交流,通过贸易,或是移民(他们是公元前3000年初埃及国王征服了整个埃及时被逐出的避难者)来进行。尼罗河三角洲的新技艺如宝石的雕琢和彩陶制造被移民们带到克里特,当地的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因而大大加速。    
    在这1000年之间,岛上人口增加速度很快。不仅南部麦沙拉平原拥有众多人口,东部地区也成了繁荣富裕的地区,一些重要的市镇和聚落也在沿海地区出现,如法莱卡斯折、普塞拉摩克洛斯、吉尔尼亚等。由于商品经济的促进,专业手工匠人阶层形成,烧制陶器、木器制作、房屋建筑、葡萄汁压榨等技艺都有所发展,贫富分化已相当明显,略显粗陋的只是金银饰品的制作。    
    中期米诺斯文明(约公元前1900~前1600年),是旧王宫和新王宫初期时期。这时期克里特岛奴隶制国家形成并开始强盛,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变化:第一,出现了王宫;第二,交通困难引起地方差异,文化开始统一。在克诺索斯、费斯托斯、玛丽亚等地都修筑了规模宏大的王宫。这些王宫的形制布局大同小异,建筑风格和特征相同。    
    这段时期的陶器制作具有较高的水平,不仅有罐、钵、杯、碗、瓶诸多器型,而且彩陶也非常精美,盛行轮制陶术,生产的“蛋壳陶”非常薄。    
    王宫的壁画水平令人眩目,不仅富丽堂皇,而且其内容具有丰富的题材,有些壁画以花卉、叶草和海洋生物为主题,也有些壁画描绘宫廷宴乐、礼仪和竞技活动。    
    海上贸易在这段时期开始兴起和兴盛,因此米诺斯国逐渐富裕起来,它逐渐控制了爱琴海诸岛,以保护海上贸易、控制海上交通,并逐渐成为海上帝国。    
    晚期米诺斯文明(约公元前1550~前1100年),是“米诺斯霸国”。米诺斯文明在这段时期达到鼎盛。    
    在这段时期,作为一个世界强国,米诺斯完全有资格与埃及帝国、亚述帝国平起平坐。那些在埃及陵墓墙壁上留下了“岛民”形象的高傲大使们,不是作为臣服国进贡的使者,而是作为大国君王的送礼特使,昂首出入埃及、亚述帝国的宫廷。克里特国王就在豪华的克诺索斯王宫里统治他的海外属地。    
    当时已出现具有较大规模的城市,据测算,首都克诺索斯大概拥有8万人口,岛上有许多城镇。除此之外,米诺斯王朝版图已包括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大陆南部。    
    那时,米诺斯的海运非常发达,与埃及、叙利亚有较为频繁的往来,并在爱琴岛、希腊大陆南部伯罗奔尼撒沿海设立了商站。    
    米诺斯王朝在这段时期成为一方霸主。在当时的古代世界,其工农业、海运和商业都达到了顶峰水平。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次纵观克里特文明,它于公元前3000年萌芽,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繁荣期,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则达到全盛。然而,令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迷惑的是,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发展得蓬蓬勃勃的克里特文明竟在它的鼎盛时期突然于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其中缘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暂且看一看这样一种比较流行但并非共识的解释。    
    公元前15世纪中期,克里特饱受一系列地震及其余震的侵袭,这一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惊恐和沮丧使人们内部出现了纷争,克里特的祥和与安宁被打破了。战争终于在克诺索斯王国和岛上其他统治者之间爆发了。虽然最后的胜利者是克诺索斯王国,其他王宫都成了一片废墟,但克里特的实力却因为这场内部争斗而大为削弱。从此;它变得不堪一击。克里特的虚弱被希腊大陆上好战的迈锡尼人清楚地认识到了。    
    迈锡尼人最初从米诺斯人那里学会了航海技术,他们利用米诺斯人暂时的虚弱迅速出击,米诺斯人在许多岛屿上的殖民地很快就被他们占领了。他们一次次地试图攻占克里特岛,但都未能如愿。直到大约公元前1450年,另一种从天而降的自然灾难帮助进攻者终结了米诺斯文明。    
    在克里特岛以北约130千米,有一座桑托林火山岛,桑托林火山海拔仅566米,20世纪中的三次喷发规模不大,与维苏威火山相比其威力甚小,它的宁静使岛上居民祖祖辈辈感到很安全。然而,人类历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山爆发正是在这里发生的。那大约是公元前1450年前后,桑托林火山喷出多达62。5平方千米的火山灰渣,几乎在瞬间,厚厚的火山灰便把岛上所有的城市都埋在了底下。火山灰直冲天际,弥漫在空中,地中海东部地区都为其所覆盖。    
    据记载,当时埃及的上空曾出现了三天漆黑一片的情景,巨大的海啸也因火山爆发而产生,海啸引起的浪头高达50米,这滔天的滚滚巨浪迅速南下,很快便来到克里特岛,岛上的城市、村庄和良田都被摧毁了,港口设施被冲毁,船只被狂涛击碎,米诺斯无敌的舰队顷刻间化为乌有,整座岛屿几乎完全丧失了防御能力。    
    火山内部极大的压力迫使火山发生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火山自行崩塌陷落,一个圆周足有60千米的火山口就此形成。炽热的岩浆喷薄而出,火山灰散落地点最远达70千米处。火山爆发给克里特岛带来了灭顶之灾,火山灰很快就掩埋了整座岛屿,克里特岛再次被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冲击,米诺斯的辉煌终于就这样毁于一旦。    
    不久,克诺索斯城、克里特岛的其余地方以及爱琴海上残余的米诺斯殖民地一起被希腊人所占。到公元前1400年,劫后余生的少数人居住在岛上分散孤立的乡村中,另一些人则带着米诺斯的文字、艺术以及先进的技术渡海到达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迈锡尼,慢慢发展起灿烂的迈锡尼文化。虽然融入迈锡尼文化之中的克里特文明后来还持续了300年左右,但自这次灾难之后,克里特毕竟盛况难再,辉煌已成旧梦。这个在当时欧洲处于领先地位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就这样由辉煌走向了黯淡。    
    


第五部分:火山灰下的庞贝古城一座城市从地底展现(1)

    在风景如画的意大利西南河岸,有一座著名的火山,它的名字叫维苏威。它巍峨险峻、高耸入云,时时刻刻以自己伟岸的身躯俯瞰着碧波荡漾的那不勒斯海湾。    
    大约18世纪初,在距离这座著名的火山西南约8千米处,某一天,当地的一群农民正在山下挖掘水渠时,突然,听到“当啷”一声响,铁锹似乎碰到了什么金属物。人们循着发出响声的地方挖下去,结果在翻开的泥土中,他们看到一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在眼前闪耀。“金币,是金币。”意外的收获使得人们兴奋地叫了起来。像风一样,这个消息迅速地传了开来,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寻找金银财宝。接着,人们从地底下不断地挖出更多的东西,如陶器,一些古罗马的钱币,经过雕刻的大理石碎块等等,细心的人还发现其中的物品上刻着文字,可是人们被寻宝的狂热冲昏了头脑,再加上缺乏专业知识,从而忽略了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和挖掘。    
    18世纪,统治意大利南部的是奥地利派驻那不勒斯的总督埃尔伯亲王。他为了能随时在这迷人的海边小住,以享受蓝天碧海的愉悦,就下令在海滨盖了一座豪宅。有一天,当这位亲王考察了他的位于方济各会修道院后面的豪宅后,为了取水方便,他下令在其住宅附近挖一口深井。谁也没想到,这一锄下去后,从此便拉开一场大规模挖掘工作的序幕。    
    当这口井挖到修道院的花园附近时,凿开火山熔岩,挖到凝灰岩之后,工人们发现,埋在维苏威火山灰下的是大理石铺成的地面。而且,他们还惊奇地发现了三尊雕刻得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大理石女神雕像。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发现这些雕像后,埃尔伯亲王接到命令,暂停挖掘,这一停就是30年。后来征服了此地的西班牙国王,听说这里曾挖出过珍贵的文物,于是命令继续挖下去,很快人们就在这片土地下,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人们首先发掘出的是一座剧场,埃尔伯亲王掘的那口井,正好是开在剧场的中央。阳光从井口透进来,人们看到了一个原本漆黑的神秘的地下世界,在这儿人们发现了一块碑,上面刻着“赫库兰尼姆”的字样。不久,一位名叫阿尔库比雷的西班牙工程师负责指挥这项发掘工作。这位曾经的国王侍从、当时的上校和那不勒斯工程协会会长,虽然身兼数职,可是对于考古学却一窍不通,而由于他欠缺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以至于糟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给前期的发掘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1763年,人们在这里的地下发现了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座城市的名字,人们才知道,这里是一座城市的遗址,名字叫庞贝。考古人员循此线索才知道,在罗马的史书里记载了这样一场灾难:公元1世纪,一座名叫庞贝的城市被突然爆发的维苏威火山的火山灰掩埋了。这就是那座古老的深埋于地底的古城庞贝吗?这一发现引起了轰动。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座城市最初是借助一位蹩脚的“考古学家”而得以重见天日的,而他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荣誉。    
    继阿尔库比雷之后,一位名叫威伯的瑞士少校负责指挥此地的发掘工作。他对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其考古学知识不多,但很专业,懂得这项工作的意义。他为此规划了整套的有系统的挖掘工作。他的重要贡献在于根据发掘出的实物加上自己适度的想像,绘制了一张准确的地图。凭借这张地图,这座仍被泥土覆盖的古老城市,仿佛被一览无余。而事实证明,这座古老的城市就是火山灰下的庞贝古城,这一成果让人万分惊喜。    
    


第五部分:火山灰下的庞贝古城一座城市从地底展现(2)

    此后的进展是让人欣慰的,继威伯发现了庞贝的一处半圆形露天剧场之后不久,西班牙人拉威加于1764年发现了奥得昂剧场,后来又发现了记载中的由塞尔西努斯重建的埃及女神伊西斯的神庙。1767年,一处角斗士的营房又被发现。而在1770~1815年间,由于西西里王国王室对发掘工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王室的支持和推动下,挖掘工作进展明显加快。1771年,挖到了第奥梅得的别墅;1772年12月,在这座别墅的地下走廊内发现了18具尸体。    
    随着挖掘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庞贝城的名气越传越远。德国大文豪歌德也于1787年参观了挖掘现场。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汉密尔顿更是挖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