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字字句句,可谓针针见血,刺中要害。
  袁世凯暴跳如雷。
  与此同时,中山先生在日本又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发表了《讨袁檄文》,以中华革命党组建中华革命军,在上海、青岛、广州、陕西等地策动武装起义。
  尤其是,在梁启超的鼓动下,当年辛亥革命时在云南组织武装起义,后被他袁世凯封为昭威将军、也是梁启超学生的蔡松坡蔡锷,从北京秘密潜往天津,又东渡日本,借道越南,潜回了云南。云南都督唐继尧是蔡锷的部下,而且蔡锷在中下层军官中极有威望,于是,云南很快成了声讨袁逆的基地。
  当时,袁世凯还依仗着唐继尧是云南都督,是他袁大总统的臣下,便发电给唐继尧,让迅速捉拿蔡锷、李烈钧等人,并就地立即正法。没想到,不几天,袁世凯接到了唐继尧的回电:
  立即取消帝制!
  立即将鼓吹煽惑帝制的元凶杨度等十三人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这哪里是属下给大总统的回电?而完全就是给他袁世凯的最后通牒!
  袁世凯脸色沉黑,浑身发抖,一把把回电撕了个粉碎。
  回电限定袁世凯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答复。
  袁世凯怎么能去答复?!他能取消帝制吗?!把杨度等人杀掉,对他袁世凯来说,完全可以做得到。必要时,舍车保帅,这也是他袁世凯拿手的。但不让当皇帝,休想!
  袁世凯的死心塌地,也早在蔡锷的预料之中。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蔡锷通电全国各省,宣布云南独立,并通令正式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
  依照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办法,蔡锷、唐继尧先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唐继尧为都督,组建护国军三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进击四川,先拿袁世凯的忠心走狗、镇守西南腹地的大将陈宦开刀;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经广西进击湖南、江西;第三军为总预备队,由唐继尧兼任总司令。
  一九一六年元旦,正是袁世凯定为正式登基的日子,护国军在昆明大校场举行誓师大会,血誓讨伐叛国称帝的袁世凯。
  军旗猎猎,号角嘹亮;刀枪林立,遮天蔽日。每个人的脸上都醒目地写着护国讨贼的决心。整个昆明城,万人空巷。游行示威的国民们的“打倒窃国大盗袁世凯!”、“打倒卖国贼袁世凯!”、“拥护民主共和!”的口号,此起彼落,震天撼地。
  护国战争拉开了帷幕。
  护国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护国军每到一处,国民们夹道迎送……
  护国讨逆,是真正的民心民意所向。
  元月二十七日,贵州宣布独立……
  三月十五日,广西宣布独立……
  ……
  ……
  袁世凯深深陷入了亿万国民愤怒反抗的汪洋大海之中……
  全国各地都发出通电,严重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都要求审判袁大头的滔天罪行。
  这时,就连袁世凯的那些曾全力支持他当皇帝的西洋人、东洋人朋友们,也都翻脸不认账了。尤其是东洋人小日本,还插手了护国军的讨袁行动,公开指责说袁世凯称帝“妨碍了东亚和平”,还串通各国拒绝接受用“洪宪”年号的外交文书。
  大势所趋。识时务者为俊杰。袁世凯的心腹们,就连袁世凯最忠实的鹰犬四川都督陈宦,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也都宣布独立,反戈一击,积极投入讨袁的洪流中去。
  众叛亲离,已是四面楚歌。
  一九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袁世凯被迫宣市撤销帝制。二十三日,颁令废止“洪宪”年号,恢复中华民国。
  如果从改年号计,一九一六年元旦至一九一六年三月二十三日,袁世凯共当了八十三天的皇帝。
  袁世凯被从皇帝龙座上拉了下来,他妄图仍以大总统身份揽天下大权,然而,国民们早已看透了袁世凯的狼子野心,被欺侮过而再不愿意受欺侮了。
  一九一六年五月八日,梁启超等人在肇庆组建了“中华民国军务院”,向袁世凯下达最后通牒令:
  将袁世凯驱逐至国外。抄没袁世凯及附逆十三人家产。
  惩办帝制元凶。
  袁世凯浑身打着寒战,长叹一声,眼前猛地一黑,昏死过去……
  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中南海,一个漆黑的夜,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雷鸣电闪,袁世凯带着满腹野心未了的怨恨,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第七章
  死了个袁大头,又来了个“段大头”,这位“再造民国”的“英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华夏神州的希望何在?啊,俄国!李大钊先生感到眼前闪现出一片耀眼的光亮。北京大学首当其冲举办关于国家和世界大事及青年责任的讨论会。
  一
  段祺瑞段大总理要来北京大学视察校政,除了有极少数的人,感到受宠若惊,马上表现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而外,大部分人,如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都很不以为然。就连校长蔡元培,都紧锁着眉头,脸色沉郁,显出一副很不爽快的神态来。
  这位段大总理,和袁世凯一样,重武而轻文,从来不理会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也从来不把文人学十放在眼里。
  今天,这位段大总理是哪根神经出了毛病,突然心血来潮,要来视察北大校政?
  说归说,干归干。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人家要来,就得欢迎,就得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人家毕竟是当今国民政府的国务总理。
  从一大早起,人们就开始忙活开了。扫院子的扫院子,打扫办公室的打扫办公室。学生也都把教室清扫得干干净净。校门口和办公室门前都摆上了鲜花。学生们按要求都穿上了新衣服,新裙子。一些老师也都穿上了新衣服,一个个都衣冠楚楚的。有新款的,也有旧式的;有的是西装革履,有的是长袍马褂;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各自相异。虽然看起来像是个服装大杂烩,但都是挺挺的,新崭崭的。
  以“文选复古派”,自成一家的、主讲国故学的教授刘申叔刘师培先生,今天也尤其是显得特别兴高采烈,就像小孩子过新年似的,穿戴焕然一新:头上戴着青缎红顶瓜皮帽,身上穿的是蓝色的丝绸夹袍,外套着一件深紫色的织锦马褂;脑后那根一直舍不得剪去的长辫子,今天也梳理得油光鉴亮;胳肢窝下夹着一本厚厚的颜色已经发黄了的书,乐颠儿颠儿地在校园里走来走去着。
  但也有些老师,冷冷漠漠,从服饰上和情态上,和往常一模一样,没有显示出任何一点不同之处。陈独秀、胡适仍穿着平时常穿的那身笔挺的西服。蔡元培、李大钊、钱玄同也都和平常一样:青布长衫、圆口布鞋。
  在校园里,蔡元培和李大钊边走边聊着什么。走过陈独秀的学长办公室时,见陈学长正送胡适教授从里面出来。
  蔡元培对陈独秀说:“仲甫先生,怎么样,给帮忙写幅欢迎横额吧?”
  陈独秀不以为然地淡淡一笑:“写什么?写‘欢一迎一袁一大一头一第一二一光一临一我一校一视一察一校一政一’?”
  蔡元培严肃地说:“仲甫先生,我这是在说正事,望勿以戏言相待!”
  陈独秀也认真起来:“请蔡校长原谅!望蔡校长另请大手笔。仲甫笔力不胜,实难以从命。”
  蔡元培又望着胡适:“适之朱生,怎么样,结帮忙写一下吧?”
  胡适也笑着摇摇头:“适之也是笔锋拙劣,不敢受此大任。”
  蔡元培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好吧!鹤卿也不强两位先生所难了。”
  正说间,一个脑后留着根长辫子、身着丝绸长衫的学生过来问蔡元培:
  “蔡校长,刘教授让学生来问一下蔡校长:‘校门门是不是应该写一幅横额?’”
  “刘教授?哪位刘教授?”蔡元培问道。
  李大钊在旁边接着问了一句:“是教国故学的刘师培教授吧?”
  学生忙不迭地点头:“是的,是的。是刘师培教授打发学生来问的。”
  蔡元培想了想,说:“你告诉刘教授,就烦请他给校门口写一幅欢迎的横额吧!”
  “好。学生这就去。”学生向蔡元培弯腰鞠了个九十度的躬,又向李大钊、胡适、陈独秀也都鞠了个躬,转身走了。
  蔡元培望着学生远去的背影:“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
  李大钊也望着学生的背影,笑笑:“是申叔先生的高足吧?很有点像申叔先生。”
  胡适点点头:“就是。是申叔先生的得意门生,叫邹文锦。”
  陈独秀嘴角漾出一丝嘲讽的冷笑:“同学们都叫他是‘小刘师培”、‘小申叔先生’。”
  蔡元培有点赞许地说:“这学生本身倒挺恭顺谦卑,很懂礼义。学生就应该这个样子。像你们那位张国焘同学,就有点太傲气十足了,必要时,该引导引导才是。”
  这时,一位工友又来找蔡校长,说段大人派人来了,在校长办公室,请他赶快去一下。
  蔡元培快步朝办公室走去。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也都各自回去干自己的事情去了。
  二
  北大图书馆红楼,主任办公室内,李大钊也在有些疑惑不解地思索着:
  “这个段祺瑞怎么会突然想起要来视察北大校政?”
  北大图书馆红楼是不久以前才落成的,是由原藏书楼扩建而成的,是一座新式的四层大楼,因全系红砖所建,楼内也是红色油漆地板,连楼梯也是红色的,所以便被习惯称之为北大图书馆红楼,校内人一般都简称之为“红楼”,校外人一般也都简称之为“北大红楼”。
  北京大学图书馆红楼的落成,应归功于蔡校长蔡元培先生。蔡元培主政北大后,他极力主张“夫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的办学方针,他一方面想方设法地到处招贤纳才,聘请各方面的以及各个流派的名人学士来北大任教,另一方面视图书馆为知识的宝库,特别看重图书馆的建设,在他的极力主张下,原藏书楼便被扩建而成为现在的很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红楼了。
  红楼的第一层,主要是图书馆之用,共有二十一个书库,六个阅览室。图书馆主任室,是东南角上的一套里外间的房子,外间为会议室,里间为主任办公室。
  李大钊坐在办公桌前,手里面握着的一杯刚才冲泡的茶已经凉了,他都没想起喝一口,他一直沉浸在一种深思之中。
  段祺瑞……
  李大钊从段祺瑞想到了袁世凯,想到了辫子军张勋,想到了东洋西洋列强,想到了多苦多难的华夏神州……
  去年,他从日本回来,正值袁世凯称帝的倒行逆施招致了众叛亲离,袁世凯仅仅当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在四面楚歌,在亿万国民的唾骂声中,随同着他那昙花一现的短命的洪宪王朝,一起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中的时候,他当时是多么的欢欣鼓舞啊!但是,很快地,他又冷静下来了。刚刚不久以前才初步接触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以及关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论,提醒了他,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袁世凯从龙廷宝座上被拉了下来,以及洪宪王朝的覆灭,当然是件好事情,是值得庆贺的,但也要看到,真正笼罩在华夏神州上空、给中华大地带来无数灾难的阴云,并没有散去。那些东洋西洋列强们,瓜分吞噬我们神州的狼子野心并没有死,而且还将更加变本加厉。中华神州的灾难将越发深重。所以,当袁世凯病死,民国重生,北洋鄂派军阀黎宋卿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北洋皖系军阀首领段芝泉段祺瑞任总理,出面组阁,以及今年春上,辫子军张勋又被赶出京城,民国再次重生时,许多人都自以为国家和民族的苦难最终总算结束了,举杯相庆时,他李大钊却依旧忧心忡忡。他的一位在军界服务的当年的同窗好友邀他到宴宾楼小酌。两人一起把酒畅谈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那位当年的同窗好友几次提议为帝制的覆灭和共和的再生干杯后,问李大钊:
  “守常兄,不知你的看法如何?依小弟之见,自现在起,咱们中华又有新的希望了。”
  “希望在何处?”李大钊反问道。
  “封建帝制的覆灭,民主共和的再生,这就是希望所在。”
  李大钊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那位同窗好友又喝了一口酒,说:“我知道守常兄对当今民国政府不大相信。那个姓黎的湖北佬确实不是个东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年武昌起义后,他一面当着革命军政府的鄂军都督。一面暗中又和清皇朝勾搭。民国后,他他妈的原本就是南京方面的副总统,却公开提出什么‘共和国立,革命军消’,来反对南京方面,讨好袁大头,最后下手除掉了湖北军政府军务司副司长张振武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