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妾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妾室-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东西,不论有钱没钱,都是这么操办的。因为传说这一天,灶王爷上天跟玉帝汇报自己所管那一家人家的大小事情。纸银纸马是盘缠和代步,贡点麦芽糖,甜甜灶王爷的嘴,上天多言好事,据说顺便还能让他黏牙少说话。

    玉秀和玉淑如今不用自己动手了,可还是喜欢亲眼看着。

    山青媳妇带人祭完灶王爷,“大娘子,二娘子,这里怪冷的,你们快回去,早饭一会儿就送过来。”

    玉秀和玉淑站了半天,也感觉有点冷,就提了新加炭火的火笼回院子去。

    玉栋和玉梁两个在外院,带着大家打扫院落除尘扫灰,又带人去清扫河堤路。

    从石桥头到河堤路,这一段如今就像是颜家专属的跑马道一样。

    这段路,颜家掏钱铺了石板,像腊月这种下雪天,颜家的下人还会每日去扫雪。

    现在家里下人多了,玉栋却觉得不能什么事都不干,这天换上粗布衣裳,拉着玉梁去扫门口这段路。

    对玉栋这做法,玉秀很赞成。富贵不忘出身,才不会迷失于富贵里。

    玉栋和玉梁正扫着,看到石桥头那边跑来两个人,看着穿着差役衣裳,远远对他们喊,“快点,你们家颜举人在家吗?”

    那两个差役都是认识玉栋和玉梁的,走近才发现这两个穿粗布衣裳在扫地的,竟然就是颜举人和他弟弟,连忙停下脚,“看我们这眼拙的,到跟前才认出您二位。”

    玉栋放下扫帚,“你们二位来是有什么公干吗?”

    腊月里都准备过年,衙门里也是要放假的。这两个差役大冷天跑东屏村来,又穿着差役皂衣,肯定不是来闲逛的。

    “对对,可不就是来找您的嘛。”其中一个差役擦擦额头的汗,也不管这是在门外了,“下午要有钦差来宣读圣旨,您快准备准备。”

    腊月二十三钦差上门?

    院子里洪伯、富贵等人听到门外动静,早跑出来了。

    玉梁问那差役,“知道是什么事不?”

    “我们知县老爷说是好事,让您二位快点准备呢。小的传完话,得赶着回家去。”

    富贵连忙走上来,“这大冷天跑一趟,辛苦二位了,我送二位走走。”嘴里说着,手里塞了两个红包过去。

    那两差役一掂量,高兴地连说“分内事分内事”。这到东屏村传话的好差事,大家可都是抢着来的。要不是他们今天在县衙值守,还不一定抢得到。

    颜家给的红包,一向不薄。

    玉栋和玉梁把扫帚交给别人,连忙跑到后院来找玉秀玉淑商量。

    他们家今年迎了一次钦差,现在又要迎第二次了?

    “秀秀,又有钦差,不喜欢。”颜庆江想起上次来的钦差,听到“钦差”两字就头痛。

    “胡说什么呢,钦差可是大官。”九娘连忙把他往后拉。

    “衙役说,武知县说是好事,让我们快点准备。”玉栋将那差役的话说了一遍。

    玉秀也想不出这种时候,钦差上门来干什么,不过该做的准备还是得做的。

268章 武帝有召() 


    有过一次接待钦差和接旨的经验,如今颜家操持这事熟门熟路。

    一家子匆匆吃完早饭,洪伯带人将河堤路一直到家中厅堂的路洒水清扫,主人家又有喜事,当差的更加尽兴,几番清扫,那些石板干净得都可照人了。

    颜家大门前准备了大红毡子等物,厅堂里桌椅收拾整齐,摆放了香案香炉。

    为了接旨,一家人都将过年准备的新衣先穿上了。

    等人的时间最难过,尤其又不知道这圣旨为了何事。

    来报信的差役只管恭喜,也没说明是什么事。玉秀难得有些没底,自家那点忠心,武帝已经奖赏过了,如今又是为何而赏?武知县是不知道,还是想卖关子啊?都让人来报信了,也不说清楚。

    玉秀猜不出,玉栋几个更猜不到,最后,还是玉梁想得穿,“都说是好事了,我们干嘛还担心啊?等钦差来不就知道了?”

    玉栋和玉秀一想,还真是这样,两人放下心,也不再心焦了。

    一直快到午饭时分,富贵带着人匆匆跑进来,“来了来了,已经在官道上了。”

    其实不用他喊,钦差出行的仪仗清道声,一阵阵传来,在屋里都能听到。

    玉栋拉了玉梁出门迎接,玉秀和玉淑就在厅堂这边等候。颜庆江夫妻俩也陪在一边。

    “秀秀,淑儿,我……我也能在这接旨?”九娘觉得手心里都是汗,自己那出身,真能站这里接旨?她觉得自己跟做梦一样。

    玉秀看她脸僵直地都不会笑了,“婶娘,你可是家里的长辈,当然要带着我和淑儿接旨啦。”

    “长辈?哦,对,对。”九娘想起自己可是婶娘,可不能给孩子们丢脸,连忙给自己又给颜庆江整理仪容,然后又帮玉秀和玉淑理理衣裙。手里有活干,这心好像安定了点。

    玉秀也不阻止,让九娘忙活,还配合地转身让她看自己衣裙。

    玉栋和玉梁江远远迎了出去,那钦差听武知县说玉栋是今年明州府的武解元,看到玉栋两人迎上来,倒是不托大,下轿客气地跟二人寒暄说话。

    “颜解元,这就是令弟颜玉梁吗?”那钦差说了两句,看玉栋边上一个小男孩,总角之龄,穿着一身宝蓝色棉衣,一双大眼好奇地看过来,十分可爱。

    玉梁被问到了,也不慌张,大方地上前作揖,“颜玉梁叩见大人。”

    他现在出门会客、在家待客,各种场面也见多了,面对钦差也不怯场。

    “请起请起,这真是英雄出少年啊。”那钦差看玉栋也才十三岁,就中了解元,玉梁虽然才六岁,可一点没忸怩之态,赞了一句。

    武知县又夸了玉梁勤奋好学、聪明伶俐。

    两人一搭一档,玉梁被夸得有点莫名。

    玉栋看玉梁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出言说两人谬赞了,又请钦差和武知县上轿,自己带着玉梁在前引路。

    这钦差却没上轿,拉了玉梁笑着说,“我离京时,靖王大公子还托我传话向唐先生问好呢,颜小郎君是大公子的小师弟?”

    唐赫章回青州的事,李承允是知道的。现在还托钦差向先生问好,应该只是托词,主要还是告诉钦差玉梁是他师弟,请钦差大人照顾一二吧。

    “是啊,大公子拜唐先生为师,舍弟机缘巧合,也在唐先生门下求学。”

    “难怪难怪。”那钦差客气地边走边说,自然也不上轿了。

    这次是武知县陪着钦差来的,钦差不上轿,他自然也不上轿了。

    一行人走到家门口,洪伯和富贵带人红毡铺地,点上香案。

    那钦差看东西都齐全,点点头,脸上露出赞叹之色,“既然都准备好了,那就先宣读圣旨吧?”说着走到香案前,准备宣读圣旨。

    玉栋当先跪下,身后跪了颜庆江和玉梁,隔开一些的后面,九娘带着玉秀、玉淑跪着,其他家中的下人们在洪伯带领也,也在边上跪了。

    钦差拿出圣旨,朗声宣读,这旨意,竟然是给玉梁的,赞他童稚幼龄求学上进,所创花鸟字不拘一格得了圣心,赏赐了笔墨纸砚、金玉如意各一对,还命玉梁明年中秋入京面圣。

    这圣旨内容太让人意外,一时无人说话。

    本来读完后,应该玉梁磕头接旨,可他瞪大了一双眼睛,还傻着。

    那钦差笑着又说了一句,“颜玉梁接旨!”

    玉栋微微转头对玉梁使了眼色,幸好玉梁对这礼仪还是知道的,连忙磕头大声说“草民接旨,谢谢圣上”。

    这前一句说得一副大人腔,后一句却说得太奶声奶气,钦差忍不住笑着将圣旨递到玉梁手中,“恭喜颜小郎君”。

    玉梁高举双手接过圣旨捧着,钦差又将武帝称赞的话说了几句。

    九娘有上次的教训,这次是心有余悸,趁机以女眷长辈身份谢恩后,跟钦差行礼告退。玉秀和玉淑低眉顺眼跟着她退下。三人连头都没抬起。

    接完旨,刚好也是午饭时分了,玉栋自然挽留钦差和武知县在家用饭。腊月里家里荤素菜肴皆有,山青媳妇知道钦差要来就已经准备了。

    除了钦差,跟着钦差来的人还有武知县县衙的差役,也都在另一边备下饭菜,洪伯带着富贵招呼大家吃,赵全生带了几个人来帮忙招待。

    大冬天里吃上一顿丰盛的热乎乎的饭菜,让众人非常高兴。颜家对他们的客气,自然也让这些人感念。

    这钦差家在明州府不远,还急着回家过年。所以,这顿酒席散得很快。

    等到酒足饭饱,玉栋又让人将准备的礼物送上。

    这钦差是礼部出来的,他在礼部也不受看重,要不也不会快过年了还派出来传旨。所以,他也难得有机会收礼。颜家这一份厚礼,让他喜出望外,自然又更客气几分。

    玉秀几个在内院等得着急,好不容易听说酒席散了,想让人将玉栋请过来时,玉栋带着玉梁回来了。

    “哥,圣上怎么忽然想起赏赐小四了?”玉秀连忙问玉栋。

    玉栋在前院已经跟那钦差打听清楚了,看玉秀三个一脸好奇,他连忙仔细说了。

269章 小四扬名() 


    原来是今年有西藩属国的国主,携女眷进京朝见。

    帝后赏赐时,皇后娘娘赏了国主女眷一些女子饰物,除了珠宝首饰,还有几盒胭脂花粉。

    这胭脂花粉,就是拿上次颜家进贡的露华香。

    西藩脂粉一向是进贡之物,那国主听说皇后娘娘竟然赏赐胭脂花粉下来,自然要看看是否比本国的好。他未看出脂粉好坏,可一看装脂粉的瓷盒上,那三个粗看是花草间鸟飞蝶舞,细看却是“露华香”三字。这字画相容的书法,竟是前所未见。

    这国主也是好风雅的,在武帝所办的皇家酒宴上谢恩后,说天朝人杰地灵,竟然能想出花鸟入字,打听是出自哪位名家手笔。

    一个脂粉盒,又只是寻常白瓷做的,武帝压根没看过一眼。

    武帝从未关注这种小事,其他大臣们没福气见过那瓷盒。在明州受文人追捧的花鸟字,京城这些大人们却都不知道。

    眼看场面要冷时,刚好李承允也随靖王在宴上,出言解围,说这花鸟字是儿童游戏之作,露华香这字是颜家小东家、年仅六岁的颜玉梁所写。

    玉梁跟着唐赫章读书习字。

    唐赫章既然是才子,琴棋书画造诣都不俗,自然也教导玉梁书画。

    玉梁写字时淘气,觉得一个个字看着单调,就在字上画了一圈花鸟。

    唐赫章一看,这字里有画、画里有字,很是别致。他是好钻研的,与玉梁一起琢磨,倒是创出了花鸟字。这字利用鸟羽、草叶衔接,鸟蝶飞花点缀,粗看是画,细看是字,趣味盎然。

    玉秀准备贡品时,看装脂粉的瓷盒千篇一律全是要么几行字,要么是仕女图。她灵机一动,让玉梁用花鸟字写了“露华香”三个字,送到瓷窑烧制出来。

    花鸟字姹紫嫣红,在白色瓷盒上看着更是漂亮。玉秀让瓷窑烧了一批,专门做贡品盒子,也能显示露华香与众不同之处。

    现在,这批瓷盒,果然受人瞩目。

    那国主听说想出这字画融合法子的,竟然是个才六岁的孩子,更是赞叹不已,只恨不能一见。

    送走西藩国主,武帝想到这次,靠着六岁孩童的花鸟字,扬了国威,自然高兴。

    他宣了李承允细细询问,得知玉梁不仅是颜家小东家,竟然还是大儒唐赫章的关门弟子,难怪小小年纪有如此巧思,不禁起了爱才之心。

    再一想,明年中秋万寿节。因为是自己五十岁整寿,届时举国庆贺、万邦来朝,自己登基以来,永定国力更胜从前。何不趁这机会,让世人看看永定的文治武功?

    可惜玉梁年纪小又未进学,无法官职封赏,就下旨褒奖,并宣他中秋进京。

    “我听钦差大人那意思,明年中秋是万寿节,圣上有意让小四当众写一副花鸟字呢。”玉栋跟钦差打听得很详尽。

    在御前写字,可是难得的荣耀,何况还有外国友邦,这可是为国争光的大事呢。

    玉梁想到要御前写字,有点紧张,“哥,大姐,我要是写不好……会不会被砍头啊?”他看戏文里,皇帝都是一言不合就砍头。

    “呸呸呸,胡说什么。”九娘一听玉梁说这话,嫌不吉利,连着呸了几口。她想起自己在青楼见过的所谓的能书会画的才子,“那些什么书画一绝的才子,跟我们家小四比就差远了。小四的字画,都能被皇帝拿着赏人了。”

    “就是就是,小四,你画的好看极了。我让你帮我描的花样子,很多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