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妾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妾室-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就是,小四,你画的好看极了。我让你帮我描的花样子,很多人家的娘子都打听我这些花样子哪来的呢。”玉淑听玉梁说的那话,也着急起来。

    她拿出自己的手绢,手绢一角是绣着一个小小的“淑”字,正是玉梁帮她描的花样子,她绣出来的。

    “是啊,小四,我也听很多人打听花鸟字呢,连王彬都说想跟你请教。”玉栋也给玉梁打气。

    大家这些话自然不是胡说。

    这个花鸟字,因为金元宗那事,被人瞩目。后来金元宗之事了结后,明州文人们以为是唐赫章所创,还有人上门求教。

    唐赫章不肯居功,凡是有人来问,都说是自己的小弟子颜玉梁所创。

    后来看上门的人太多,玉秀怕影响玉梁学业,就一律推辞不见。

    玉秀看玉梁又得意又害怕的样子,给玉梁整了整衣裳,“小四,你的这字,真的很好,不用妄自菲薄。不过,既然是要御前书写,练还是要练的,离明年中秋还有好久呢,你多练练,练熟了就好了。再说,到时御前还有大公子他们,你都认识的,不用怕。”

    玉梁被众人一顿夸,又高兴起来,“哥,那今年的春联我来写!”

    “这么值钱的字,怎么能拿来写春联呢?”九娘觉得太暴殄天物了。

    玉秀一想,物以稀为贵,还真不能拿来到处挂,“小四,回头你写一副供到寺里去。对了,哥,圣旨有没有供到爹娘面前去啊?”

    “供进去了……”玉栋还未说话,洪伯匆匆跑进来,不知有何事。

    洪伯满脸红光,“郎君,娘子,外面贺喜的上门了。”

    原来村里人听说玉梁被皇帝褒奖还赏赐了,都上门道喜,其他外村住得近的有交情的也都来了,像武举人一家,自己今日没空,派了管事过来。

    洪伯还未说完,郑氏、柳絮等几个来了内院,他们一进屋就走到玉梁面前蹲身行礼,“给小郎君贺喜,等小郎君发赏钱。”

    玉秀笑起来,“这还真是疏忽了,这可是小四的功劳,小四,你说要怎么赏?”

    她笑吟吟地看着玉梁,等他发话。

    玉梁看大家在看着他,大声说,“今晚家里加菜,每人的月钱翻倍。”

    “好,小四都这么说了,就这么办。洪伯,您到前院告诉大家去。双喜,你通知后院其他人。”玉秀笑着一口答应,又对郑氏几个说,“你们这些掌柜的,每人一对富贵如意银裸子。”

    这银裸子,是今年玉秀和玉淑特意选了几个花样,让外面熔铸了当正月里赏钱用,现在倒是先用上了。

270章 婚嫁之事() 


    颜家这个年,过得格外热闹。

    本来因为柳絮、赵全生等掌柜们在东屏村过年,上上下下几十口人,一起过年的人多,一片欢声笑语。

    现在,有了武帝奖赏和玉梁受召入京的喜事,就更热闹了。

    正月初一,一家人去寺庙烧香拜年,回家时,洪伯手里已经捧了十几张拜帖。

    正月初二起,家里四个人就没听过,要么外面有吃请,要么是有人上门拜年。

    这些来拜年的,或是来道贺,或来找玉栋、玉梁请教,还有生意上有往来的掌柜们上门拜访。

    东屏村那条河堤路上,天一亮就人来人往,一直要到天黑时才人声渐消。

    玉秀是一刻不得空闲,天天在家中后院坐镇。

    上门拜访的,居然还有各家的夫人奶奶们。

    原来,有那眼光长远的,眼看着颜家日渐兴旺,颜家两兄弟均非池中物。两人有才干,上头没有父母长辈,家里虽然有个据说能干厉害的妹妹,但这妹妹今年十二岁了,再过个两三年就应该嫁人了。

    家里还住着的颜庆江和九娘,名义上是叔婶,可这不是父母,隔了一层,还是依附颜家兄妹过日子的,没分门别居也就是亲戚情分。

    不论是真心为女儿好,还是看重颜家如今的兴旺之象,这么一盘算,颜家兄弟都是佳婿的不二之选啊。

    姑娘一嫁进门,不用伺候公婆,家里奴仆伺候,还有万贯家财……只要拿捏住夫君,压服小姑子,日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这些夫人奶奶们,就是抱着这种目的上门来拜访的。

    玉梁年纪还小,这玉栋今年十四岁,正是定亲的好时候。

    只是,这些妇人们上门后,都傻眼了。

    来时盘算得很好,觉得没有父母长辈,女儿嫁过来不用立规矩。可这上门了,才想到一件事:没父母长辈,这亲事要跟谁提呢?

    颜家出面待客的是九娘和玉秀,有人想跟九娘说道,九娘头摇成拨浪鼓,“这事我哪知道啊。您不知道,我们家栋儿,也只有秀秀敢帮他拿个一二分主意。”

    有性急的,想起玉秀可是颜家的当家娘子,就想在她面前露个口风。

    偏偏玉秀谈起梳妆打扮、琴棋书画甚至是生意经,样样通透,唯有这件事,却是少根筋。这些人明试暗探,人家压根不接话。

    到底是嫁女儿,总不能直接问“家有好女,敢问能看上否”,末了没有结果,只能暗自懊恼地回家去。

    有豁出脸面让媒婆上门说和的,玉栋亲自接待,玉梁好奇地坐在一边,听媒婆天花乱坠吹了一通。

    玉栋愣头愣脑地问一句,“能下地干活不?”

    “那是秀才家的小娘子,哪用得上下地啊……”媒婆傻眼,再说颜家这家财,还用自己下地干活?

    “那会洗衣做饭吗?”

    “那小娘子,琴棋书画都是上佳的,长得还好看……”媒婆笑得有点僵,幸好,还可以说说小娘子的才艺。

    “比我大姐、二姐还好看?”玉梁吃着红枣糕,好奇地问。

    “就差……差那么一点点……”媒婆简直是咬着牙说出这一句,玉秀和玉淑,如今很少出门露面,但见过她们的,谁不知道这姐妹俩容貌超群?

    “差一点是多少点?”玉梁还不放过。

    “就是,就是……眼睛小了一点点,嘴唇厚了一点点,鼻梁塌了一点点……”媒婆说不下去了,本来挺好看的小娘子,这么一比,怎么好像完全不好看了?

    “我大姐二姐这么好看,她们还会下地,会洗衣做饭,会绣花做衣裳,脾气好,还懂做生意……”

    在玉栋和玉梁挑剔的目送下,媒婆简直是落荒而逃。

    玉秀听到双喜学的话,只能抚额长叹。她不接那些夫人奶奶们的话,一来是觉得哥年纪不大,还可等三年考过武进士后再考量,二来是觉得那些人家的小娘子,和哥哥不相配。

    可是,她只是装傻赶人,她哥和小四这样子,是想把所有小娘子都吓跑吗?

    也有人家,没有适龄的姑娘,但有未娶的小子,看中了玉秀姐妹俩。

    比如武举人家,武老太太原本看不上玉秀。可现在颜家今非昔比,武举人跟老母亲掰开来揉碎了细细分析,武老夫人才发现这是门好亲。

    武夫人下帖子邀请玉秀上门做客,话里话外的意思,自然是当初武季方的心思。他们从颜家兄妹这里,知道武季方在北地做了小旗的消息。

    玉秀听着这些,只是害羞地红脸说,“长兄如父,我们家的事,都是我哥做主。”

    这些人一想这话有理,在玉栋面前探话。

    玉栋两手一摊,“我大妹妹和二妹妹年纪都还小,这两年苦了她们,我和弟弟商量过了,要多留她们几年。”

    对于玉栋的亲事,玉秀曾觉得有几个小娘子不错,问玉栋觉得如何。

    玉栋却是坚定地一摇头,“我着你和淑儿嫁出去,再说亲事。”

    “等我和淑儿嫁出去,那还得多少年呢。到时好姑娘都成别人家的了。”玉秀没想到玉栋还有这念头,她今年十二岁,玉淑今年十岁,等淑儿嫁人,少说也要五六年吧。

    玉栋却难得坚定,“你和淑儿过得好,我才放心。要是你们过得不好,就回家来。”

    玉秀又好笑又感动,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看哥哥好像是还无心娶妻,暂时放开了这事。他们如今,还有不少事要忙活。

    年后第一件事,就是商量玉梁上京的事。武帝只管出一道圣旨了事,可玉梁到京后如何安置等等,他们却是得考虑周全的。

    跟同龄孩子,比如村里铁蛋他们比,玉梁人情练达虑事周到,可他到底也才七岁,玉秀怎么能放心让他一个人进京呢?

    京城里,权贵遍地,鱼龙混杂。颜家这样毫无根基的人家,在京城要立足可大不易。玉梁又是要去面圣的,这面圣是天下第一等荣耀事,也是天下第一等风险事。

    玉秀不亲自跟在身边,是怎么都不放心的。

271章 上京前先下场() 


    玉秀不放心玉梁一个人进京,可她若是跟着玉梁进京,留下玉栋和玉淑在家,家里这些生意,玉栋和玉淑怎么料理得开?

    一时之间,玉秀真恨不得把自己剖成两半才好。

    玉梁在边上,看玉秀左右为难,出主意,“大姐,你不是总说哥以后要上京赶考的?要不我们就搬家到京城去住啊?你和二姐也没去过京城吧?”

    举家搬到京城去?

    玉秀没想过还可以这么办,有点犹豫。

    “这主意好,我们都陪小四上京去。”玉栋觉得玉梁这主意好。

    他和玉秀一样,也是两头不放心,只觉得家里人都在自己眼前,他心里才安稳。

    玉淑想到不到玉梁,也舍不得,“小四这主意好,这样,我们还是天天一起,我就不怕很长时间看不到你们了。”

    玉栋三个都觉得好,玉秀也就赞成,“那我们商量一下,家里事情、房子也得照看呢。”

    颜庆江和九娘在边上听着,九娘想了想,拉着颜庆江耳语几句,颜庆江一开始很不情愿地摇头,最后有点无奈地点头答应了。

    九娘才开口说道,“秀秀,我和你小叔还是留在村里,不跟去了。家里要是有什么事,你看能交代我办的?”

    玉秀看颜庆江那一脸舍不得,“婶娘,既然是一家人去,你们当然也去。”

    “我们上京有的是时候。这次你们去京里,要料理的事情多,别的我不懂,就知道京城里人人都是玲珑心富贵眼。我和你小叔,这种时候跟去,就只能添乱。”

    她看玉秀要说话,又接着说,“再一个,你们去京城里,家里房子、田地和铺子生意,都得有人照看。我管铺子管习惯了,就喜欢留在建昌那铺子里。空了回来看看房子田地,你们也好放心。”

    玉秀转念一想,九娘说的也有道理。按她本来的打算,因为玉栋以后要上京赶考,总是要想法在京城有处落脚点的。这次趁着小四进京,刚好在京城置办点产业。

    等他们置办好了,再让颜庆江夫妻俩进京来,住宿也方便。家里这头,有他们在家里照看,自己也可以放心很多。

    兄妹四个商定了进京的事,正想着出发日子定在何时才好,家里来了客人。

    洪伯一问,知道来人是唐赫章府上的管事,连忙到内院禀告。

    既然是唐府的管事,那也不是外人,兄妹四个一起见了,赵全生陪着这管事到客厅。

    那管事显然得过嘱咐的,一进门,对四个人行礼称呼一个不差。

    年前唐赫章回青州后,腊月里玉秀让赵全生送了一批节礼到唐府,就是这管事接待的,赵全生和他也有一面之缘。

    正月里,玉秀又让人送了一车东西到唐府,给先生拜年,还将玉梁的事告诉唐赫章了。

    所以,一过正月十五,唐赫章就打发管事赶到颜府来,路上积雪融化道路泥泞,不好行车。所以耽搁了几天,到现在才到。

    原来唐赫章听说武帝的赏赐和召见后,非常高兴。

    “老爷知道小郎君中秋要进京了,小的出门时,老爷特意嘱咐,让小郎君这些日子,勤加练习,不可松懈了。另外还让小的带这个过来。”

    玉梁恭敬地从管事手中双手接过,原来唐赫章回家后翻阅典籍,对花鸟字又有所心得,就将这些都录写成册,让管事的带来交给玉梁。

    “老爷还说,小郎君的书读了不少,”那管事又看着玉栋和玉秀说道,“今年可以下场去考一场。”

    县学考试,虽然不比府试院试,可也要关上三天的。

    玉秀特意打听过,这三天里可得关在里面,吃喝拉撒都得待里面。玉梁才七岁,这要在里面待几天,他能吃得消吗?

    “小四才七岁,下场,是不是早了点?”玉栋自己考过,虽然是武科,可也知道辛苦的。听唐赫章要让玉梁下场,他忍不住脱口而出。

    “老爷说,小郎君这场去考,有九成把握能考中,有功名后进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