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武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武周-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不辛,他们就是勇者,为了那迷人的放纵而无情的勇者。

    屠歌奏起,嘶鸣倒地的马儿是旋律,战士们高高撑起的密不透风的盾牌是符号,金铁交击碰撞出的朵朵火花是节奏,勇士们的怒吼惨叫是歌词。

    就算是最富有才情的歌者听到这近乎自然一般鬼斧神工的歌曲也要为之欣喜若狂,勇者在阴凉下作战,怒火被嘲笑的屠杀恐吓。

    死士们早已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灵魂游荡于战场,就像他们密不透风的巨盾,就像他们那永不知疲惫的收割。

    当席卷而来的乌云发现一旦靠近就会被清扫出一大圈空白以后,他们这才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死神!

    一粒沙填满了大海,一颗石子划破了巨浪!

    “怎么会这样!?”无数领军人物瞳孔骤然缩起,那还在移动的方阵,竟然毫发无损!

    他们悄无声息,被淹没,再冲出,再被淹没,再冲出,巨盾出现了瑕疵,染成深红色的模糊不清的方阵却继续前进。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标在哪,只因他们收到的命令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

    “他们要杀答扇!挡住他们!”(注:吐蕃将军,答扇)

    终于有人意识到了什么,暇眦具裂出声怒吼,巨浪再次掀起,恶狠狠的抽打而去,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这漫天的乌云,那迎风招展的王旗,吐蕃王朝集结起的近乎四分之一的兵力,占据了近乎所有目光所及。

    他们带着怒火而来,却发现这些人比他们还要愤怒!

    地狱在咆哮,阎罗在颤抖,抛石手与弓箭手们终于再也忍耐不住,将毁灭不分帝王的抛射向战局之中,试图打破这些魔鬼的坚硬外壳。

    “砰!”硝烟滚滚中,没有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第三百九十二章:至尊红颜断阎王(二)() 
长安天宫。

    “瑶儿,入了宫,就是娘娘了,可不能再调皮了。”美妇在灯下不舍的抚摸着女儿的秀发,那一夜她入宫了。

    “娘,我登基了,我做皇帝了。”武曌一步步走在毯上,长长的红毯,这一世长安路,她终于踏上了人生的顶点。

    。。。。。。。。。

    吐蕃高原。

    “砰!”乱军之中滚木狠狠撞在唐冠盾牌之上,唐冠身躯巨震间吐出一口鲜血,而后竟然硬生生再次站起将那滚木撞飞。

    “前进!”

    。。。。。。。。。

    长安天宫。

    “此女妩媚灵动,按一媚娘可好?”伟岸的男子抚须大笑,那一日她初见太宗,这个神魔一般的男子。

    “李二,朕赢了。”武曌走出这一步,想起这个男人,武曌面现笑容,她走的很慢,每一步都很坚实,这一世长安路,她终于坐到了那个男人的宝座。

    。。。。。。。。。

    吐蕃高原。

    “杀啊!”长矛无情穿梭在壁垒之中,这台高效的杀戮机器,就像他的名字狼牙死士,一只狼永远不会向你摇尾乞怜,因为它只会龇牙咧嘴。

    断臂,呻吟,惨叫,人间炼狱!

    。。。。。。。。

    长安天宫。

    “娘娘,娘娘。”英俊的白衣男子扶起昏倒在地的少女,而后将手中一碗热气腾腾的药汤,小心翼翼的灌入她的嘴中,那个寒冷的冬天。她感受到了入宫以后的第一份温暖。

    “呵,你竟敢让朕皈依。无能的懦夫!”酸甜苦辣出现在了女皇的俏脸之上,可是没有人敢抬头。每一个呼吸都是那么漫长,这一世长安路,她终于君临天下,从此没有人敢对她指手画脚。

    。。。。。。。。

    吐蕃高原。

    “帅旗倒了!”中军之中巨大的王旗轰然倒下,连带着一声惨叫,坐镇中军的大答扇应声倒下,已经插满了箭矢的巨盾轰然变幻,这里已经不在空射范围之内。

    “他们是天神!”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所有人开始缓缓后退起来。

    。。。。。。。。

    长安天宫。

    “寡人喜欢你。少一刻一时都不行,寡人做皇帝,你就做寡人的皇后!”身着四爪龙袍的俊秀男子紧紧揽住怀中的玉人,眼神中充满了不可理喻的迷恋,就像是什么都敢给她,什么都愿意给她,那一日在观中太子李治不顾江山,也要得到她。

    “治哥,你现在还喜欢我吗?”不知为何。武曌眼眶微红,她的目光直直望着那尽头含元殿,这一世长安路,她终于摆脱了那么多男子的纠缠。以女子之身颠破万丈红尘,从此世间再无她这般人。

    。。。。。。。。

    吐蕃高原。

    “哈哈哈!谁敢与我等相抗!?”数万吐蕃人三去其二,剩余的开始节节后退。“砰!铛!”当对面的天神将巨盾抛下,他们望到了一张张在遮面铁盔下泛着红光的血眸。这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一个又一个的血人。

    红与黑的交织。他们没了盾,可却没有人敢动,只是一个劲的缓缓后退,这些人是无敌的天神!打不死的恶魔!

    而天神们却握紧了长矛,直直冲向已经在四散而逃的大军。

    。。。。。。。。

    长安天宫。

    “不行,此举劳民伤财,断然不可!”

    “新帝尚稚,天后当举。”

    “此子才高八斗,他日必成不世之才。”

    “陛下,老臣愿率兵剿贼!”

    “呵,陛下,没有青鹅,也会有白鹅,红鹅,这又是何苦?”

    口若悬河的老者纵横披靡于朝堂,从一介书生到披甲上阵,他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洒过血,年轻时的事迹令人心寒,手段雷霆霹雳,以至于险些权倾朝野,那些年她依靠他登上了至尊宝位。

    “老相公,你又是何苦?”武曌又走近了一步,这一次却是一大步,裴炎的为官之道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女人一步步走向他曾奋力抵挡过的脚步,这一世长安路,裴炎说很难走,他终究没有走完,她却行到了终点。

    。。。。。。。。。

    吐蕃高原。

    唐冠身后戎袍迎风飒飒作响,这袍子本质老旧不堪,却因为鲜血染的崭新通红,吐蕃大军早已开始丢盔弃甲,而唐冠也停住了脚步,海东青猛然扑下,落在了唐冠肩上,啄着脑袋望着眼前它这辈子都吃不尽的食物。

    死士长矛所向,无坚不摧,一拨又一波逃命的吐蕃勇士倒下。

    。。。。。。。。。

    长安天宫。

    “吾乃宣威大将军程务挺,何人敢战!?”老而虎威犹在的绝世悍将在绝境之中嘶吼出声,万箭穿心之痛不敌他一声大吼,那一日在绝境之中,一个出乎意料的老匹夫救了她一命。

    “老将军,朕待你不薄。”武曌每走一步,都像是在与某些人解释着什么,那些风雨飘摇,那些斩情绝爱,那些明明痛到了极致,却要笑出声来的笑话,这一世长安路,她,踏出了最后一步。

    。。。。。。。。。

    吐蕃高原。

    喊杀声渐行渐远,被死士们吓破了胆的吐蕃人已经溃不成军,甚至快要追出唐冠视野之外。

    突然唐冠将腰刀抽出,一把插在地上,雪白明亮的腰刀立在尸山血海之中,唐冠疯也似笑道:“吾乃宣威大将程务挺,何人敢战!?”

    可惜吼声回荡在高原,却无人能听到,许是唐冠希望这声音能直传黄泉,让鬼神惊吧。

    。。。。。。。。。

    当长安大明宫中的武曌踏出最后一步,猛然转身,大袖一举之时,她终于走完了这长安路,心中喃喃一声:“唐冠。”

    当远在吐蕃高原的死士回拢,高呼战歌,大笑不止时,唐冠遥望东方喃喃道:“瑶儿。”

    文武百官齐齐跪伏在地喊道:“臣等叩见吾皇。”

    武曌望着眼前的朝贺百官,仰头笑出声来:“呵。。呵。。哈哈哈哈哈!”

    毫发无伤三千狼牙死士大笑中将腰刀抽出,插于地上,单膝倒地抱拳道:“臣等恭贺主公!”

    唐冠望着眼前犹如神魔的狼牙死士,仰头笑出声来:“呵。。呵。。哈哈哈哈哈!”()

第三百九十三章:封狼居胥() 
我们如果非要硬性的将历史形容为长河的话,那么何不将在这条滚滚长河中的一个又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形容为弄潮儿?

    这些弄潮儿或有截击断流之力,或有盖世无匹之智,风采盖压一世的他们留下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背影,让后人模糊不清。

    这一年唐帝国迎来了第一位女帝,改元武周,新罗虽然一战败北,但北上有阿史那环雄踞,南下有吐蕃王朝盘亘,塞外有西突厥缩居,一片繁华的昭武九姓下又潜藏着多少让人怦然心动的秘密。

    可也就在这一年,又有一人凭借自号狼牙军的无敌战力勉强跻身这些弄潮儿之列,吐蕃数万大军被击溃的消息不胫而走,所有人都从各自的盘算中猛然惊醒。

    改元立国的武周政权也将不可思议的目光射向了这个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便扩地近千里,将方圆之内打成一片无人区的可怕瑶周政权。

    他们到底是敌是友,真正的首领又是何许人也?

    还有瑶周这个名字又为何如此耐人寻味,狼牙军一战功成,震惊世人,各国使节纷纷来探,哪怕寻不出端倪,也要探个虚实。

    而吐蕃王朝经此一役被打的元气大伤,所有战力凝聚一块,缩居藏南,最莫名其妙,叫苦不迭的自然是他们,到得后来竟然向武周与瑶周两方派遣使节议和。

    武周帝国自然欣而应允,在华夏的战争观念之中,只要敌方低声下气承认失败。那就是他们的胜利,完全可以在史书之上记上这样的一笔“彼为属国。”

    可是吐蕃的失败并不是败于武周帝国之手。意外终究还是发生了,遣往瑶州的各国使节竟然一去不返。不知是生是死。

    可就在所有弄潮儿都感觉他们中间出现了一个必须要联合起来消灭掉的异类之时,武周所遣的使节竟然毫发无损的回朝了,这一下子的暧昧可让所有人的矛头又对准了中原。

    而这位使节所带来的消息却言简意赅,第一,他没有见到瑶州首领,更不知道他姓甚名谁,第二,他只知道这些人的口音与面孔绝对是大唐人士,第三。他们就这么放他回来了。

    此讯一出欣喜若狂者有之,凛然惊惧者有之,这几条消息虽然简单,却透露出了无限的暧昧,他们既然是汉人所组立的政权,那么就说明之前曾今猜测过的本地奴隶爆发叛变是正确的。

    可据吐蕃溃军回朝时惊魂未定所传递的消息来看,他们人数仅有区区数千人,武力日渐孱弱的汉人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太过惊艳的表现,又从哪里冒出来这种被与其交战过的溃军惊呼为“天神”“魔鬼”的无敌之师。

    他们的兵器装备又是从哪里来的!?

    一时间限于人口不得不俘虏大量奴隶充作劳动力的各国都小心翼翼起来。这算是为他们敲响了警钟,数量众多的奴隶造起反来可就重蹈覆辙了。

    当吐蕃王朝得知这个消息竟然沉默下来,瑶周与武周这两个名字令人毛骨悚然,异想天开者自然不在少数。自女皇掌权一直被动防御的汉人再一次成了诸国警惕的目标,这个仅有三千人数的无敌狼牙军会不会是汉人潜伏多年以来暗中训练出来的?

    可有人惊惧,有人防备。自然也有人欣喜。

    。。。。。。。

    长安,宣政殿。

    “是我朝人士?”武曌端坐在御案之上。喃喃出声。

    很显然这一连串的事情,不仅她没想到。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三千人对垒数万大军,这种比例,倘若赢了,称之为战争奇迹也不为过了。

    当年薛仁贵号称战神,立于太宗麾下,掌兵东击西讨,凭生只败过一次,而那一次失败,武曌作为如今的统治者自然知道他是怎么败的,错不在他。

    可就算是这种已经堪称神将的领军者,也不可能以区区三千人数直面击垮数万大军,本来还怀着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的武曌一时间也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鸟啄鱼儿,鱼儿却一尾巴将鸟儿给甩死了,这故事你讲给哪个渔夫听,他都不信。

    一时间武曌也暗自沉吟起来,事到如今,已经全面崩盘,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与本朝同根,既然是造反的奴隶,想必应该还有几分念国之心,说不得招安能成。

    倘若招安成功,这一支劲旅可就成了一柄锋利无比的天子宝剑,称得上戳谁谁死,可是念及当初自己并没有在他们最关键的时刻施手援救,这时再行招安之事,结果还很不好说。

    而国内如今钱庄一案已经尘埃落定,这桩事件经过大小人力详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只待选择区域投入试用,其中复杂程度甚至远超唐冠这个设计之人的想象,如果他能看到朝中摞成一堆小山一般的备案,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