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威到澶州,将士数千忽然大喊起来,展开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立郭威为皇帝,郭威拥众从澶州返回开封。

    澶州兵变时,刘已到宋州,王峻、王殷派人带兵去宋、许二州,刘被拘留,以李太后名义,废为湘阴公,刘信自杀。广顺元年(951年)正月,李太后令郭威监国,汉亡,郭威即位建元,是为后周,郭威称周太祖。

    郭威出身贫苦,颇知民间疾苦。他执政后,二月,出汉宫中器物数十件,于庭中砸碎,表示以汉隐帝为鉴,令珍华悦目之物,不得入贡。三月,恢复了与南唐的商旅往来。

    六月,任命王峻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范质、李谷并为宰相。当时国家新建,四方多敌,王峻尽心尽力,军旅之事,多由他策划,范质谨守法度,李谷沉毅有谋略,他们相辅相成,郭威虚心纳谏,共同为国家度过困难时期而努力。

    十月,北汉主刘崇联合契丹兵入侵,周太祖以王峻为行营都部署,诏诸军皆受王峻节度,听他吩咐。王峻率兵自绛州至晋州,占领了晋州的最险要地方蒙,契丹思归畏惧,烧营夜遁,王峻纵兵奋击,大败契丹及北汉兵,此后北汉无意进取,北周的北方基本隐定。广顺二年(925年)春,周又击退了联略南唐进攻的慕容彦超,向南唐显示了周的国力,了打消了南唐的夺取中原的念头,保证了北周政权的隐固。

    二年十一月,周太祖废免了后梁以来长期存在的“牛租”,并将民间牛皮一律官收的方法为改变按田亩分摊。三年(935年)正月,周太祖又停止废营田,将田地、耕牛、农具、庐舍等分给佃户为永业,鼓励农民耕垦荒地,留心农田水利,民众的负担有所减轻,这一年,后周直接控制的人口增加了三万多户,国家经济逐渐走上正轨。

    郭威建后周不同于后唐代梁、后晋代唐、后汉代晋,他继位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复了北周的农业生产,开始改变了中国北方的残破局面。

    周世宗柴荣的改革

    周世宗,本姓柴名荣,他的姑母是周太祖圣穆皇后,柴荣自幼随姑在周太祖家,因谨厚深得周太祖喜爱,被周太祖收为义子。柴荣长大后,器貌英奇,善骑射,性沉重寡言。乾三年(950年)冬天,周太祖推翻了汉隐帝统治,建立后周,柴荣被任命为澶州刺史,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广顺三年(953年)拜为开封尹,进封晋王。显德元年(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病死,周世宗继位。他在周太祖革弊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改革及新政。

    周世宗精明强干、志气弘大。即位后,他澄清吏制,赏罚分明,任用李谷、王溥、范质等人为宰相,魏仁浦为枢密使,整顿纲纪,内政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针对当时佛都传播盛行,各地寺院林立,隐匿编户甚多的现象,周世宗实施了他的毁佛计划。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下令天下寺院,非敕额者一律废除;禁私度僧尼,只许两京、大名府、京兆府、青州五处设戒坛;不得家长允许,不许受戒出家;禁僧俗舍身、断手足、炼指、挂灯、带钳等等迷惑人的恶俗。令两京及诸州每年造僧尼账,有死亡、还俗,都随时销账。这一年,天下寺观存留2694所,僧42000余人,尼18000余人,寺院废除33036所。减少寺院和僧尼,就是减少剥削者和坐食者,对民众有利。自佛教盛行以来,寺院多销铜钱造佛像,周世宗下令寺院除钟罄拔铎之类得留用外,所有铜佛像,一律送官府收买,用作铸钱原料,这使唐末以来长期缺钱的局面有所改变,有利于贸易流通的发展。

    接着,周世宗又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战争。当时后蜀割据四川,并占据了陇西的秦、凤、阶、成四州,为了进取四川,显德二年五月,命郭向训,王景代蜀,攻取了陇西四州,三年(956年)南征,对南唐用兵,至五年(958年)三月,攻取了淮南、江北十四个州,势力南达长江。

    木缘塔对外用兵的同时,周世宗很注意本国的生产恢复。当时,战乱频繁,民户多离乡背井,四散逃亡。周世宗鼓励民户回乡定居,减免各种无名科敛,对来自西川、淮西和河东等处的流民,一律分给荒闲田地作为永业。他颁布了逃户田地的处理方法,鼓励农民垦殖逃户田,规定田主在三年内回乡的,归还一半耕地;五年内回归的,归还三分之一。均不包括佃户所盖的屋舍和种植的树木、园圃;五年以外回归的,除坟茔地外,一律不归还,至于从契丹统治下回归的人,对他们在外的年限和获得土地的数量等的规定,都相对放宽。显德五年(958年),他依据元稹均田表所说的均田租的办法,制成均田图,颁发给诸道节度使、刺史各一份,作均田准备。不久,派出朝官34人,分行诸州,均定黄河以南60州田租,取消特权。十二月,下诏诸色课户俸户编入州县民籍,所有幕职及州县官,由朝廷发给俸钱米麦,扫除唐初以来三百多年的弊政。

第166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4)() 
周世宗也整理了法制。五代相沿,律令格式敕积至一百五六十卷,文字难懂,条目又繁杂不一,贪官污吏得以舞文弄法,陷害民众。周世宗命令御史张湜等注释删节,王溥、范质等据文评议,评定为刑统二十一卷。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大周刑统,使全国遵守统一的法律,宋朝沿用刑统,成为继承唐律的一部重要律书。

    与恢复生产、整顿法律的同时,周世宗在军事上又继续实施他的远大抱负。显德六年(959年)三月,他开始北征契丹,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但在这次北伐契丹的战役中,他得了重病,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于六年夏天病逝。

    周世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基本上结束了唐末以来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的局面,恢复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为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北宋,统一中国,但若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的第一有功之人,当属周世宗。

    十国的兴衰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在中国北方建立起梁国。继梁之后,相继出现了唐、晋、汉、周政权,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就是五代。与北方五代更迭的同时,中国南方先后或同时出现了九个割据国,即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此外,北方山西有刘所建的汉国,史称北汉。与五代并存的这些割据国称为“十国”。十国兴衰的经过大致如下:

    吴越:唐末农民起义时,杭州人钱曾率兵镇压,钱被委任为镇东、镇海节度使,治所在杭州。不久又吞并了浙东。天四年(907年),钱被封为吴越王,建吴越国,割据江浙及太湖周围十三州。在唐末及五代十国战争不息的年代中,吴越是当时最为安静的地方。钱及其继承者在境内相对地轻徭薄赋,并竭力避免战争,因此吴越国的经济比较繁荣,当地农民利用战争的空隙大兴农田水利,修建堤堰、河渠,建造圩田。吴越统治者还分拨一部分军队屯驻苏州等地,称“营田都”。吴越国五传至钱时,降于北宋。自天四年建国,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降宋,吴越国统治江浙地区长达七十多年。

    吴:唐末乾符年间,江、淮地区农民起义不断。杨行密原是农民军中的一员,后被官府逮捕,刺史郑因其勇武过人,任命他为步奏官。以后杨行密应募为军卒,补为队长,后杀官吏而据有卢州(今安徽合肥一带),其后又与秦彦、毕师锋、孙儒战于扬州。在战争中,扬行密先后占有宣州(今安徽宣城县)、润州(今江苏镇江市)、滁州(今安徽滁县)、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常州(今江苏常州一带)等地,尽有淮南、宣润。景福元年(892年),唐朝廷封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连年的战争,使淮南地区经济凋敝,人烟断绝。杨行密一面安抚流民,恢复生产,一面选练军队,抵抗北方割据者的南下,使南方避免卷入中原混战中,南方割据政权由此而相对稳定。唐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被唐朝廷封为吴王,统辖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部分地区。贞明五年(919年),部将徐温等尊吴王杨隆演为天子,建大吴国。建元武义。天福二年(937年),徐温子徐知浩(即李昪篡吴政权,建唐朝,史称南唐,自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被封为吴王,至天福二年(937年)杨溥失权,吴国共传四世,历时三十多年,吴国的割据在当时保护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南唐:天福二年(937年),吴国部将李昪灭吴,建都金陵,改国号为唐,改元升元。南唐统治者继续推行吴国“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农桑,国力日强,与同时的割据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人材众多”“隐然大邦”。同时南唐统治者兴科举,建学校,成为五代十国中封建制度最完备、文化最发展的地区。后唐中主李,西灭楚,东灭闽,占地三十余州。但李优柔寡断,政治腐败,在他当政期间,剥削加重。境内不时地发生农民起义。至后主李煜时,国势则日渐衰败。李煜长于填词,是著名的文学家,但在政治上却十分腐败,其沉湎于宫廷的酒色生活中,荒于政事。开宝八年(975年),宋将曹彬率兵南下,攻占南唐都城金陵,南唐灭亡。南唐共传三世,历时三十多年。

    闽:闽的创建人是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唐景福二年(893年),王潮乘黄剿起义军起义之际,率兵入闽,占据了泉州、汀州(今福建三明市以西)等地。唐昭宗封王潮为福建观察使,后又升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死后,其弟王审知自称福建留后。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选任良吏,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福建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在此期间都有所发展。龙德三年(923年),王审知死,他的儿子王延钧继位,龙启元年(933年),王延钧建都长乐(今福建福州市),并称帝,国号闽。改元龙启。闽政权六传至王延政时,阶级矛盾尖锐,天德天年(945年)后唐出兵灭闽。闽共历六世,37年。闽旧将留从效驱逐了南唐屯守泉州的军队,继续割据称雄。一直持续到北宋建国之后。

    南汉:为刘隐所创建。刘隐以镇压唐末农民军而起家。天元年(904年),唐朝廷任刘隐为清海军节度使,据有今广东和广西地区。天二年(905年)为岭南节度使,割据范围进一步扩大。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其弟刘�称帝建国,国号越,后又改为汉,史称南汉,建元乾亨。刘�及其继承人都很残暴。他们在境内横征暴敛,而且刑法极其残酷,甚至有肢解、刳剔等酷刑。南汉的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广东的山区与海滨都出现过反抗南汉的武装起义,其中张遇贤领导的起义便由南汉境内发起,北进一直攻打到南唐境内。张遇贤起义军相继攻克了番禺以东的许多县城,并建号“中天八国王”。南汉政权传至刘钅长时,被宋将潘仁美所灭。南汉政权共传五世,历时六十余年。开宝四年(971年)灭亡。

    楚:九世纪末,杨行密击溃孙儒,孙儒部将刘建锋和马殷率师转入湖南。占据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不久,刘建锋为部下所杀,众人共推马殷为主,唐朝廷亦封马殷为潭州刺史。此后,马殷相继攻占了衡、永、邵、郴等州。后梁建立之后,天四年(907年),封马殷为楚王。建都长沙。成为湖南割据王国。马殷结好中原王朝,以为外援,使邻近的割据国不敢轻易进犯。并于交通要道上设置邸务,卖茶取利。他不征商税,招徕四方商贾,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同时奖励民间种桑养蚕,使楚国日益富强。马殷当政时,疆域曾远抵广西东部。马殷死后,诸子争位,政局日益混乱,马氏诸子又豪侈成习,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迫使境内农民大批逃亡。阶级矛盾因此激化。保大九年(915年),南唐乘机出兵灭楚。楚国共传六世,历时四十余年。楚亡后,楚部将刘言击败南唐守将;继续据有湖南。不久,刘言被杀,马氏旧将周行逢继续控制潭、朗、衡、永数州之地,并将治所迁到武陵(今湖南溆浦南),后为北宋所灭。

    荆南:天四年(907年),高季兴镇守江陵,后梁朱全忠封他为荆南节度使。朱全忠死后,高季兴便阻兵自固,并占有归、陕二州。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县),荆南是割据十国中占地最小、势力最弱的割据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