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转变,国家的产生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

    夏禹王像在禹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他也曾想按照部落内部原有的禅让制度,通过选举的方式,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交给贤德的人。禹即位以后,曾经选举皋陶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久,皋陶死了,又推举皋陶的儿子伯益作为继承人。伯益辅佐禹管理了十年部落联盟的事务。后来,禹在东巡的时候死在会稽,便把权力交给了伯益。可是,由于原始的氏族组织向地域性组织的转变,到了这个时候,古老的禅让制度已经行不通了。三年以后,禹的儿子启杀了伯益,夺得了权力,成为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后人在习惯上称夏代的君主为后,因此,启也就被称为夏后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王朝夏王朝建立了。

    关于启夺取王位的历史事件,古书上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作为禹的儿子,启十分贤明,深受民众的爱戴,而伯益辅佐禹的时间太短,所以,在禹死以后,人们都拥戴启而不拥戴伯益。还有一种说法是伯益篡取启的王位,所以启杀了伯益。这两种说法都是错的,因为,在那个历史时代,启之所以能够夺取王位,并不在于他本人是否贤明,根本原因是私有制度的发展和氏族组织的变化,在禹掌握部落联盟权力的晚年,原有的氏族组织内部的权力已经由最初的公共权力转变为某一个人或某一家族的私有财产,所以,父传子,家天下是历史的必然。在启取得王位的过程中,并不是伯益篡取启的权力,恰恰相反,却是启篡取了伯益的权力。因为,按照传统的制度,部落联盟首长是由选举产生的,而伯益正是通过选举的方式确定的继承人,启通过暴力的方式,把王位据为己有,在事实上宣告了古老的禅让制度的终结。中国历史也因此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礼记礼运篇在说到夏王朝建立之际社会生活的变化时说:现在,天下已经成为私家的天下,人们各自孝敬自己的父亲,养育自己的子女,财产已经为私人所有,王公贵族的权力都由自己的子孙继承。为了保护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产,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修筑了城郭沟池,制定了礼义制度,确定了君臣之间的等级,划分了田野之间的疆界。从此以后,历代的君主都是通过父子相传的方式获得权力的。礼运篇虽然是战国时人写的著作,但是,作者对于夏王朝建立之际的历史事实的评论却是正确的。这段话十分深刻地揭露了早期的国家与最初的氏族组织的本质差别,也深刻认识到了夏王朝建立以后,专制权力由统治者垄断的实质。

    启夺得王位以后,在均台(今河南禹县)召开大会,在这个大会上,启的统治地位得到了原有的部落联盟内部多数氏族首领的承认。但是,由于他通过暴力取得权力,也受到了一些部落的反对。其中反对最为激烈的就是有扈氏。关于有扈氏,历史上有人说是与夏启同姓的部落,也有人说是一个异姓部落,这个部落居住在扈(今河南原阳一带),所以称为有扈氏。为了镇压有扈氏的反抗,启发动了讨伐有扈氏的战争,在甘与有扈氏展开了激战。

    在交战之前,启召开了誓师大会,把自己率领的六军将领召到面前,对他们说:我告诉你们,有扈氏践踏五行,违反天命,上天将要剿灭他们,现在,我代表上天对他们实行惩罚。在战斗中,如果左军不攻敌人的左军,右军不攻敌人的右军,就是不服从命令,如果没驾好战车也是不服从我的命令。服从我的命令的人,就将在祖庙里受到奖赏,违反我的命令的人,将在社主(社是土地神)前被处死,不但如此,你们的子女也将受到惩罚。在启的严励督责之下,全军上下尽力,打败了有扈氏,罚有扈氏做牧奴,这个氏族的全体成员都降到了奴隶地位。

    启与有扈氏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传子制度与古老的传贤制度斗争的具体体现,有扈氏之所以反抗启的统治,是为了维护传统的传贤制度,由于传贤制度让位于传子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所以,有扈氏的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

    甘之战的胜利,巩固了启的政治统治地位。据史书上说,在启打败了有扈氏以后,中原地区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前来朝见启,这意味着夏王朝的统治基本上牢固了。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原始时代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从此以后,“父传子,家天下”成为历代相沿的历史传统,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成为这个历史时代的主题。

第4章 夏商西周(1)() 
启建夏国

    夏后启夺得王位以后,以为自己的政治统治已经牢固,因此,整日沉醉于骄奢侈淫、田猎无度的生活中。在启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而太康比启更为荒淫无道,整日游玩田猎,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就在这时,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把自己的部落从鉏迁到穷石(今河南境洛阳附近),利用夏民对于太康的不满,夺取了太康的政权,太康兄弟五人被迫流亡在外。太康死了以后,弟弟仲康即位,仲康死了以后,其子相逃到帝丘(今河南濮阳),投奔与夏后氏同姓部落斟氏和斟寻氏。

    启母石后羿,传说是颛顼的后裔。据说,羿十分善射,在尧的时候,天上十个日头同时出现,地上有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毒蛇猛兽毒害民众,遵照尧的命令,羿射下了天上的十个日头,杀死了地上的毒蛇猛兽。在后羿夺取了夏后氏的政权以后,自恃善射,过着比太康还荒淫无度的生活,不理民政。后羿摒弃武罗、伯因、熊髡、龙圉等能臣,却信用寒浞。寒浞是伯明氏部落中的谗人,被伯明氏的首领驱逐于部落之外,后羿收留了他,委任他做宰相,把朝政交给了他。

    玉兽百纹斧寒浞一方面在朝内向百官献媚,赂买归附于夏后氏的部落首领,愚弄百姓,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一方面引诱后羿沉湎于田猎,以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夺取后羿的政权。而后羿却丝毫没有察觉,在一次外出打猎归来的时候,被自己的族人杀死。寒浞使人烹了后羿,送给他的儿子吃,后羿的儿子不忍心食自己父亲的肉,死于穷门。而原来夏朝的贵族靡逃到了有鬲氏。

    寒浞取代了后羿的王位,占有了后羿的妻室,生下了两个儿子,浇和豷,又派浇带领军队消灭了斟灌氏和斟寻氏,杀了夏后相。让浇居住在过,让豷居住在戈。

    当过攻杀夏后相的时候,相的妻子缗已经怀孕,缗从墙洞中逃出,回到自己的母家有仍氏,生下了少康。有仍氏用少康为牧正。浇知道少康的消息以后,又派人向有仍氏索取少康,少康逃到有虞氏。有虞氏是舜的后裔,用少康做庖正。有虞氏的首领虞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并且送给他一部分土地和一旅人众,少康的生活逐渐安定了下来。此后,少康广泛地向民众施以德政,收拢夏后氏的流民,力量不断地壮大起来。

    靡在逃到有鬲氏以后,收拢了斟灌氏、斟寻氏的残余部众,与少康相配合,消灭了寒浞,少康重新夺回了失去的都城。后来,少康又派人消灭了过,派自己的儿子予(杼)在戈诱杀了豷,有穷氏灭亡了。至此,少康全部恢复了禹的基业,这段历史人们称之为少康中兴。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这段历史大约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夏后氏与有穷氏、伯明氏等部落之间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这场斗争不仅是夏后氏与其他部落首领之间的权力之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之间的斗争。史书上所说的有穷氏、伯明氏,都是处于原始的部落形态的氏族,这些氏族与夏后氏之间之所以长期不断地进行战争,在于他们作为传统习惯的代表,对于夏王朝建立以来的社会巨变不适应,他们也不甘心由原来夏后氏的盟友变为夏后氏的臣民,接受夏后氏的统治。在中国古代社会从原始部落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以后,这种斗争的发生是必然的现象。少康中兴,标志着传统的部落势力的最终失败,夏王朝政治统治的进一步巩固。

    后羿射日

    夏启当上国王以后,有一个部落有扈氏不服,起兵反抗。启和有扈氏的部落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启把有扈氏灭了,把俘虏来的人罚做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样子,没有人再反抗了。

    夏弓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野心勃勃,想夺取夏王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

    后羿是一个著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发百中的。有一个神话,说古时候天空里本来有十个太阳,地面上热得像烤焦似的,给庄稼带来严重的灾害。大家请后羿想法子,后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几下,把天空里的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这样,地面上气候适宜,不再闹干旱了。又说,古时候大河里有许多怪兽,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水灾,把禾苗淹没,人畜淹死,也是后羿用箭把这些怪兽都射死了,人们的生活才恢复了正常。这些神话说明后羿的箭术很高明,是大家公认的。

    后羿开始还只是做个仲康的助手。到了仲康一死,他干脆把仲康的儿子相撵走,夺了夏朝的王位。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他杀了。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

    相逃到哪儿,寒浞就追到哪儿。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杀了。那时候,相的妻子正怀着孕,被寒浞逼得没法,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个儿子叫少康。

    少康长大后,给姥姥家看牲口;后来听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儿。

    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反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少康灭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间的斗争还没完。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们的弓箭很厉害。后来少康的儿子帝予(杼)即位,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战胜了夷族,夏的势力又向东发展了。

    天命玄鸟降生商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诗经里的一句诗,这句诗记述了一个十分古老的传说。据说,帝喾的次妃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与别人外出洗澡时看到一枚玄鸟蛋,简狄吞下玄鸟蛋,怀孕生下了契(音xiè),契就是商人的始祖。这个传说说明,在商人的始祖契出生之前,商人部落还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所以,契只知道自己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亲。契成为商人的始祖,标志着商人部落从此进入了按父系计算自己的世系的阶段,也就是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关于契的事迹,据说他在尧的时候,曾辅佐禹治理水患,在治水过程中立下了大功,所以,尧任命他为司徒,封于商,赐姓为子氏。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商人在尧舜时期,就是部落联盟的成员之一。

    商人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历来没有定论,影响比较大的有两种说法,一是商起源于东方说,一是商起源于北方说,从文献有关记载来看,商起源于北方的说法证据较充分。一部名为世本的古籍说,商人在契的时候居住在番,到昭明的时候居住在砥石。战国时人荀子在追述商先世的历史时说,契玄王,生了昭明,居住在砥石,后来迁到商。把这些话和契因治水立功而被封于商的传说相印证,番和砥石就是商人迁到商以前的居住地。

    砥石,是一座山的名字,是辽水的发源地,汉代人高诱在注释淮南子一书时说,砥石,是山名,在塞外,是辽水的发源地,南入海。砥石就是今天内蒙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