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纫丫嫠呶业南韧酰梦已侠鞯爻头K恰W詈螅谈蕴祷暗娜嗣撬担合衷冢腋嫠吣忝牵ǘ嫉募苹遣换岣谋涞模忝怯Ω冒凑瘴业囊饧焓拢绻腥诵形还欤シ捶ǘ龋医阉谴λ溃挂λ浪堑暮蟠

    在整个迁殷过程中,王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些反对迁都的贵族们,最终只得服从盘庚的决定,将王都从奄迁到殷。

    在把王都迁到殷以后,盘庚下令首先安置人们的住房,然后,又确定了宗庙、朝廷的方位。这时,那些反对迁殷的贵族仍然心怀不满,背地里相互勾结,对迁殷的举措妄加非议,由于刚刚迁到殷地,民众对殷地生活感到很不适应,一些贵族也乘机鼓动民众的不满情绪。为了平息民众的不满情绪,盘庚先后两次把这些贵族勋戚召到王庭,对他们进行训诫,盘庚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心怀不满,也不要勾结在一起说我的坏话。古时代我的先王成汤,他的功劳大大地超过了前人,他把王都迁到了适合人们居住的亳都,我们的国家才得以昌盛起来。而现在,我们的人民迁徙不定,没有过上安定的日子。你们曾经责问我为什么要兴师动众,把数以万计的民众迁到殷这里来,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上天让我恢复我的高祖成汤的大业,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好。我是在按照上天的意志拯救我的臣民,从此以后,我们要永远居住在这个新的都城里。我不信用那些贪财聚货的人,而任用那些能够为民众谋利的人,对于那些使民众安居乐业的人,我要按照他们贡献的大小,给予他们荣誉。现在,我已经把我的意见完全告诉了你们,所以,要和我同心同德地建设新的家园。在盘庚的严厉教训之下,那些图谋不轨的人终于停止了阴谋活动。

    在商代历史上,盘庚迁殷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一方面,迁殷的成功,使商王室自仲丁以来的九世之乱得以平息下来,为巩固商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自迁殷以后,一直到商王朝灭亡,二百七十三年之间,再也没有迁都,稳定的社会生活,为商代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到了商王武丁时期,商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武丁再创中兴业

    盘庚以后,王位经过三传,商王武丁即位。武丁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在武丁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商王朝的统治区域进一步扩大。

    据说,武丁年少的时候生活在平民之间,深知“稼穑之艰难”。武丁即位时,由于他的前两代商王小辛和小乙统治无方,商王朝的统治一度衰微。据说,武丁即位以后,决心使商王朝的统治强盛起来,可是,却没有得到有才能的人为辅佐。于是,在三年的时间里,武丁对于政事不闻不问,一切政务都由冢宰决定,而自己则在暗地里观察国家的风气。一天夜里,武丁梦见一个名叫说的贤人,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武丁根据自己梦中所得到的说的形象,和朝中的文武百官对照,没有一个人和说相象。于是,便派管理工匠的官员到乡间去寻找,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说。当时,说正在负版筑墙,武丁见了说以后,正是梦中所见到的人,与他交谈时,发现说果然是一个贤人。因为发现说的地方名为傅,所以称为傅说,任命他为宰相。在傅说的辅佐之下,国家的政务被管理得井井有条,商王朝的国力日渐强盛。

    在武丁统治时期,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商王朝开始不断地对外用兵。从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可以发现,武丁时期,曾经对于四方用兵,武丁时期征伐的部落有西北向的土方、鬼方、工口方、羌方,江淮流域的虎方等。商人后裔在追述武丁的事迹时,也说武丁曾经奋起武威,攻伐荆楚。可见,在武丁时期,商王朝的势力已经达到了长江以南的地区,商王朝的统治也在武丁时期达到了极盛。武丁在位一共五十九年,死后被尊为“高宗”。

    周人先祖的传说

    周部族的始祖是后稷,姬姓,名弃,意思就是被丢弃的孩子。弃的母亲叫姜,是有邰氏(今在陕西武功西)的女儿。相传姜一天与同伴们到野外去游玩,忽然见到路上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大脚印,姜将自己的脚踩到了这个大人的脚印里,她的脚踩上去后,感到肚子里有了什么东西似的,结果怀孕了。孩子生下来以后,姜认为这个没有父亲的小孩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便将他丢弃,让他自己慢慢地死去。一开始,她把孩子丢在狭窄的小巷子里,好让经过的成群牛马把他踩死。但是众多的牛马穿过小巷子时,都小心地躲开了孩子,没有一只牲畜踩他碰他一下。于是姜抱回孩子,又丢到了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中,正巧遇到密林中来了很多人。姜又将孩子抱出山林,丢在河面的冰块上,这一次又从天上飞过来许多鸟落在孩子周围,用毛茸茸、暖烘烘的翅膀覆盖在孩子身上,为其驱寒。姜看到孩子大难不死,认为他一定有神保佑,也就改变了初衷,将这个孩子抚养下来。因为曾经想把他丢弃,所以就给他起名字叫做“弃”。

    弃从孩提时起,就喜爱种植麻、豆等农作物,他所栽种的麻类、豆类作物长得非常好。弃长大成人之后,能够分辨土质的优良,能在适合各种不同农作物生长的土地上种植各种不同的庄稼,收获的时候总能获得很好的收成。周族的百姓们看到弃特别善于种庄稼,也纷纷学着他的样子去耕作,都增加了产量。所以周族以善经营农作而著称于天下。

    弃种植庄稼很有学问这件事就传开了,后来传到了尧的耳朵里。尧便让人把弃请来,任命他为管理农业的农官,教人民种田耕作,弃便将他种植庄稼的一套好办法向各地区推广。舜时,天降大雨,弃又参加协助大禹治理洪水的事业。大水退去后,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弃又受舜之命帮助百姓种植百谷。刚参加了治水工程的弃,又踏上了广阔的田野,教百姓耕种庄稼。

    弃为管理种植黍稷的农官,所以人们又称他“后稷”,我国以农立国,后世人们将他作为农神而长期奉祀。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首专门歌颂后稷的诗生民,诗中唱道: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生民记载了后稷诞生的神异以及他成长的过程。他也由此成为中国人祭祀的主要神灵之一。

    周公辅成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姡艘不骋善鹄础3赏跄晷〔淮蠖拢植磺迨钦媸羌伲哉馕桓ㄖ氖甯敢灿械阈挪还

第7章 夏商西周(4)()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姡瘟さǖ靥噶艘淮位埃嫠哒俟珚',他绝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姡П凰夥峡业幕案卸宋蠡幔匦潞椭芄献鳌V芄诎捕四诓恐螅闳坏鞫缶鬃月柿齑缶鳌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文王求贤

    周族日趋强盛,引起了商王朝的恐惧。以致商王文丁借故将周部族首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姬昌继承了王位。姬昌被封为西方诸侯的首领“西伯”,后人又称文王。周与商王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文王一方面继承后稷、公刘的治理方针,努力发展农业;一方面按照古公父、季历的办法,努力把周国治理强大,以报商王朝的杀父之仇。在治理朝政时,牢记古公父的遗训,广为招贤纳才,对有真才实学的人倍加敬重,甚至中午饭都来不及吃好,一沐而三握泼,一饭而三吐哺。也要招待“贤才”。不少的人听到周文王广求“贤才”的消息都纷纷跑到周国归属于他。

    这时,商王朝的大臣崇侯虎把周人聚集人力、物力准备反商的情况报告了商纣王。商纣王听后十分恼怒,马上把周文王抓来,关在里(今河南汤阴县北)。周文王手下想出了一条妙计,把美女、好马和大量的财宝奉献于纣王,以示周国对商朝的忠诚顺从。贪婪的商纣王果然中计,释放了文王,还赐给他弓、矢、斧、钺等仪仗,授与文王对小国有自行征伐的权力。文王出来后,对商纣王更加仇恨,加强了早日复仇的信念。他为了能找到辅佐周国讨伐商纣王的人才,不惜余力。

    一次,文王出去打猎,在渭水的南岸看到一个垂钓的老者。他与这个白发苍苍两鬓斑白的老人交谈,愈谈愈投机。那老人滔滔不绝地议论对治国安邦的精辟见地,使文王意识到他正是自己需要的贤才。周文王兴奋地对老人说:“像你这样有本领的人,我们老太公望盼好久了!”自此后,把这个老者称为“太公望”。周文王把他请上了车子,与他一同回到王宫,封他为专理军事的太师。这位老人姓姜,名尚,字牙,又叫姜子牙。他老家住在东方,祖先在舜时当过大官,曾与禹一起治水,立过大功,被封在吕,所以又姓吕。到夏朝后,吕姓子孙逐渐分化,很多成为穷人,吕尚家里也很穷。他年轻时,为了维持生活,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后又到孟津开酒铺。在商朝徒有才华,没有施展之地。转眼已成为七十多岁的老人,但还存有一线希望,想找到用武的机会。当听说西方的周文王广求贤德,便每天在岐山西南渭水支流的一条小河钓鱼,等待着能碰见周文王。自周文王得到吕尚后,事事与他商量,用各种计谋动摇商朝的统治基础。周文王不仅加强本国的治理,还与周围各小国联盟,使虞、芮等小国都归属了周朝。同时又对西面的一些少数民族大举征伐,吞灭了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消除了周国的后患。紧接着东渡黄河,灭了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又攻占了邢(今河南沁阳),从邢又回师灭掉了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