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默一瞧,汪竹韵的小嘴真的能挂起油瓶,李仙儿虽表面淡定,内心也是起了波澜的。

    李默便命商小青再给他准备一碗汤药,商小青道:“哪来的汤药,那是我父亲给的,我可没有。”

    李默无奈只得召见商安邦。

    商安邦现在心里那个郁闷,自己费心费力的凑齐这一副祖传秘方,本想让女儿争个先进,那料想这傻丫头自己给喝了半碗,那等雄奇的药力,她哪承受的了?结果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倒成全了正室和二房。

    虽然李默也很看重女儿,但老头心里到底有些不忿,所以憋着劲又凑了一副好药,发誓要让女儿来光宗耀祖。

    所以李默一召见,老头就来了,随身带着药材和全套熬药的家伙,就在李默的听松阁里熬起了药,又当场看着李默把药服下,这才心满意足地把方子抄给他。不过商安邦也劝李默适可而止,说这汤药好则好,但实在很伤身体,即便是李默这等雄壮体格也不宜多服。

    李默道:“承您老贵言,我会适可而止。”

    在药力的催动下,李默神威大作,一夜之间将芙蓉园、小竹院、清荷园统统浇灌了一遍。

    隔日,他派人把杨怡叫来,抄了一张方子给她,嘱咐她务必喂宁买昌服下。

    杨怡面露难色,李默惊道:“你现在不是连面都见不着他了吧?”

    杨怡闻言就哭了起来。

    李默叹了口气,安慰她不必心急,慢慢来。

    杨怡谢了,失魂落魄地走了。

    李默不放心,打发小七借给宁买昌送土产的机会侦察一下临川王府的情况。

    小七回来报告说宁买昌已经从东都调回长安,在礼部任个闲职,每日无所事事,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四处瞎逛。

    李默道:“我叫你侦察他府中的情况,你跟我说这些作甚?”

    小七笑道:“他整日不着家,府里就没有情况,你妹子还是王妃,地位稳如泰山,因为她遇到个好公公。有赵王撑腰,谁也动不得她。她的手段也很厉害,把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哦,你是想问石芙蓉,她现在很得宠,不过为人还算本分,对你妹子很恭顺。至于赵氏嘛,咱们这位郡王似乎对女人不大上心,没听说为难过赵氏。倒是很喜欢她的儿子,那小子现在混的不错,在大小两个王爷面前都很吃得开,神气活现的。”

    听了这话,李默就不再问什么,杨怡嫁给宁买昌是大长公主宁崇玉主张的,若是由他这个做哥哥的拿主意,他是断不会把杨怡嫁给宁买昌的。

    侯门深似海,太多的深闺怨妇了。

    过了两日,李默去齐王府拜见宁是敬,进王府大门时猛然见到了桑巴拉古,桑巴拉古也认出了李默,却是低头回避了。

    李默也没想到会在那遇到傅有顺。

    傅有顺常行走于各王府后宅和宫中,是长安有名的交际达人。

    这次来是因为归德公主身体有恙,她特意前来探望。

    李默道声惭愧,说自己不知道公主有恙,不曾备得礼品。

    宁是敬笑道:“不过是偶感风寒,肚腹胀气而已,不值得什么。”

    送傅有顺出门时,傅有顺暗暗瞪了李默一眼,低声责怪道:“这个时候,你来作甚。”

    李默不好解释,送她上车走了。

    这才回身,先去见公主,问安。

    归德公主萧淑贞其实也没什么大病,就是有些腹胀不思饮食,宁是敬鉴于目下形势紧张也就没有声张。

    见李默来探望,归德公主淡淡地说了声:“卫国公有心了,请坐。”

    留李默喝茶时聊了两句闲篇,无非是家中有儿女多如何照顾等等。

    萧淑贞因为受惊流产,再也无法怀孕,至今膝下萧瑟,这笔账当然要记在李默头上。

    李默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如坐针毡,难受的很。

    这时候,桑巴拉古端着汤药碗跪在廊下,叫了声母亲就进来了,视李默为无物。

    (本章完)

第372章 策略之争() 
皇后萧淑贞抿嘴一笑,心情大好,接了汤碗喝了一口,对桑巴拉古说:“这位是卫国公,你想必是听说过的。”

    桑巴拉古行了个军礼,说:“卫国公大名,宁桑如雷贯耳。”

    李默听到“桑巴拉古”又改回了“宁桑”,心里五味杂陈,便故意说道:“原来是皇后娘娘座前的宁桑将军,久仰了。”

    萧淑贞笑道:“卫国公还不知道吧,皇后娘娘已经把宁桑变回了桑巴拉古,是我又把他变回了宁桑。这个宁桑可是陛下赐的名呢。”

    李默笑道:“陛下赐名赐姓,多大的恩惠,宁将军一定要做个忠臣啊。”

    桑巴拉古道:“国公爷教诲,宁桑记住了。”说罢要走,萧淑贞道:“你先别急着走,我有话问你。”

    桑巴拉古于是就叉手站在萧淑贞的背后,有了他在,萧淑贞就像换了个人,面色红润,一身的病全好了。

    这让李默觉得很不舒服。

    尤其二人年岁相当,却以母子相称,更觉得诡异的很。

    一时辞了公主,来见齐王宁是敬。

    宁是敬劈头便道:“你不该来的。”

    李默道:“来与不来,其实一样。”

    宁是敬道:“那倒也是,我的身边哪还有秘密可言。”

    李默道:“国无长君,天下不宁,李默不会坐视不理。”

    宁是敬听了这话十分感动,握着李默的手,道:“你也要多保重。”

    为四个孩子办完满月酒,李默便离京回潞州,行前,五军都督府中军大都督判枢密使事李德安跟李默会了次面,向他详细了解了潞州的情况,又征询了他打河东的策略。

    张广树因为汉中献策失利被贬陈州刺史,李德安暂判枢密院使事,临时代班。

    李默想起宁是勤说过要在有生之年一统河山,让他的儿子当天平皇帝。

    皇帝既然有这样的决心,枢密院自然要做相当的准备,所以咨询潞州的情况和询问取河东的策略,这些都很合逻辑。

    李德安判了枢密院事,五军都督府的各位骄兵悍将们现在也走的差不多了。

    这岂不从侧面印证了皇帝的雄心?

    皇帝要一统天下这无可厚非,但凡一个有作为的君主都不会放任天下分裂,但统一得讲谋略,不能头脑一热搞四面出击。

    但看眼下这情景,皇帝的脑袋并不冷静。

    如今各大势力中大夏的确是占据着优势,但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夏的五十四个州府呈一字长蛇阵摆列,四面受敌,非常容易受到攻击。

    且大夏实力最强,对各方都是威胁。一旦起了一统天下之心,四方之敌但凡稍有谋略,都会停止纷争,互相联起手来,一统事业就会举步维艰。

    这一点在他谋取潞州时就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兵马未动,河东的萧健就做出了回应,太行山那边的王寅也做了配合,举兵攻打德州,在战略上牵制他。

    他打潞州时为何要甘冒奇险搞突袭,因为不如此就难以建功。

    南方的三位萧皇帝闹腾了一阵子后,此刻也意识到了危险,近来嘴仗仍然在打,真刀实枪的却是已经不干了。

    天下群雄都盯着大夏,大夏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从最近好几次军事行动看,他们之间是有默契的。

    这种默契一旦形成,再想图之,又谈何容易?

    还有北方,突厥日渐衰败,以前受其压制的契丹、羯胡势力日渐强盛,匈奴的刀锋更是闪烁在草原的边缘。一旦突厥溃败了,草原势必大乱,到时候有多少难民冲击边境,简直难以想象!那时间大夏自顾不暇,一统大业势必受阻。

    李德安显然也反对皇帝四面出击的战略,他胸中自有自己的方略。

    “以我的主张,集中兵力先取河东,解除心腹之患,再取汉中,震慑蜀中,再举兵平定河北,一统北国。南方三萧暂时不必管他,三家自保有方,北伐无力,又各怀鬼胎,互相牵制,短时间内不是我们的威胁。河东、河北既平,到时候视情况或北上草原,刺破脓包,或顺江而下击破江南。”

    这是李默心中的一统江山方略。

    一些方面跟李德安是契合的,另一些方面二人又有分歧。李德安也主张先巩固北方,然后再向南进取,所不同的是他主张先取汉中,巩固关中,然后再取河北,最后再取河东,跟李默的区别是先后的不同,根源是两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李德安久在长安,汉中的威胁更现实一点,而李默是站在潞州的角度来分析的,自然河东的压力更大。

    有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

    二人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又不免对视一笑。他们谋划的再精妙也是枉然,大夏皇帝宁是勤才是最后拍板的人。大夏皇帝的战略比他们的要宏阔的多,他主张同时对河东和蜀地动手,理由是蜀地萧克磨兵软将弱,所倚仗的不过是险恶的地势。河东的萧健兵力虽强,但现在麻烦却很多,跟高家的战事难分难解,颜家又从北面威胁他。

    宁是勤认为若李默从南面进攻,两个月内或者就能解决战斗。

    河东一平,大量的军队可以抽调出来,南取江陵。那时候蜀地已平,平蜀大军顺江而下,江陵指日可定。平了江陵,江都还能保得住吗,那时节一部出徐州,渡过淮河,一部顺江而下,江都旦夕可定。

    最后,天下的精兵强将齐集河北,扫平三雄,一统天下,还不是易如反掌?

    大夏皇帝判断这个过程应在两到三年,快则两年,慢则三年,绝对没理由拖过四年。

    这样的疯狂战略,让李德安觉得非常难受,他这个代理枢密使真是个苦差事啊。

    李默只好安慰他保重身体,便是皇帝也说了统一天下需要两到三年,绝非一朝一夕,身为中枢参谋,身体可不能垮啊。

    天色将晚,李默正要告辞,恰巧遇到外出公干的裴如卿回来,就站在廊下聊了一会儿。李默打趣道:“裴大人面色寡白,是李大将军难伺候还是大将军的女公子难伺候?”

    李德安哈哈大笑起来。

    (本章完)

第373章 战河东() 
李默便道:“你们翁婿同掌军机,足见陛下对你们的信任啊。”

    李德安心知这是李默在提醒他借这个缘故脱身,却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他尝试过,被宁是勤否决了。

    李默便道:“事在人为,不必焦虑,这件事我或者可以帮点小忙。”

    李默出宫后没有回卫国公府,而是去了春风里,在一个叫柳絮儿的红牌家约见了刁护病,请他安排人散布一条小道消息:李德安、裴如卿翁婿密谋造反。

    “说的越惊悚越好。”

    刁护病道:“据我所知,这两个人都是你的亲近之人,你这么做……”

    李默道:“正因为是亲近之人,我才要这么做呢。我这么做是为了救他们,翁婿俩窝在一起才是麻烦呢。”

    刁护病道声明白,当即就安排了人。到了第二天京中就盛传李德安、裴如卿翁婿与禁军大将勾结准备夜袭未央宫,推举齐王宁是敬登基,传的有鼻子有眼的。

    到了第三天,宫中忽然传来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五军都督府中军大都督府掌院事判枢密院事李德安出镇凤翔,理由是汉中的赵申功正蠢蠢欲动,准备袭击关中。凤翔局势骤然紧张,亟需一员重臣镇守

    李德安出镇凤翔后,改由枢密副使裴如卿判院事。

    李默帮了李德安翁婿一个忙,李德安也投桃报李,临行前向宁是勤建议先取河东,再取汉中和蜀地。

    宁是勤由此也定了先取河东,再取江南的策略,同意李默先打河东。

    李默又要走了,鉴于文芫主仆身怀有孕,宁樱安排李仙儿去潞州服侍。

    李仙儿刚到潞州就被查出身怀有孕,流毒所致,箠青也未能幸免。

    几乎与此同时,长安也传来消息,商小青和汪竹韵也怀孕了。李默方知这孟姑汤果然是有奇效,在一段时间内,真是挨着中碰着怀,绝对是后宫争宠的终极大杀器。

    文芫和小翠已经显怀,据说从肚子的形状看文芫怀的是男孩,小翠怀的是女孩。

    李默其实已经不计较生男生女了,但他也知道生男生女对几个女子意味着什么。所以就向文芫道了喜,顺便安抚了小翠。

    女人和子女的事暂且放在一边,既然皇帝同意先打河东,那就把这一仗打好,打下河东作为根据地,他就能进退有据,将来任他朝中如何风云变幻,也伤不了他分毫。

    从潞州出兵打河东,走沁州最为便捷,但李默却要舍近求远,他决定先打下晋州。张炳坤因功晋升为许州刺史兼督军使后,绛州督军使就换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