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一来满朝文武互相检举揭发,着实热闹了一阵。

    后来是宁是谨看不下去了,建议将追查芮家余孽的责任交给专门机构,不应该这样乱哄哄的胡来,于是宁是敬就把搜捕芮党的重任交给了卫府。

    宁是敬把反对他的人称为芮党,既然是“党”就必须有人,皇太后芮雨晴肯定是芮党的首领和核心人物,但太后眼下还不能动,所以芮党的首领只能是芮朝礼、芮朝安兄弟,顶多再加上芮朝礼的大舅子赵从明,或芮雨晴的堂妹芮新月。

    (本章完)

第415章 谁家江山6() 
李默决定从芮朝礼和芮朝安兄弟入手,芮朝安的要害是通贼,这个证据确凿,有他写给朱八娘的字据为证,而且芮朝安既不是硬骨头,也没什么城府,他的那点油水很快就被榨了个干净,但让李默感到惊奇的是,芮朝安和芮朝礼虽然是同胞兄弟,二人之间的隔阂其实挺深的,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从芮朝安的身上竟然找不到定芮朝礼死罪的证据。

    “这可真是只老狐狸,这么短的时间竟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小七埋怨道,“要怪就怪你,你拦着干嘛,索性让他们废了芮太后,只要她一天还是太后,很多事就不太好办。反过来说,她若是废了,什么都好办了。甚至根本就不必费这闲心了。你呀,还是太优柔寡断了。”

    李默不同意这个论断,他反对废黜芮氏,自然有他的考量,倒不全是因为优柔寡断。

    “你去把他的婆娘抓起来,我记得她曾敲诈过相国寺的一尊金佛,这可是重罪。当然如果她肯跟我们合作,可以考虑对她网开一面。”

    芮朝礼的发妻赵凤玲很快就被带到了卫府,琳琅满目的刑具往面前一丢,这婆娘就什么都招了。她虽没读过书,但记忆力十分惊人,芮朝礼收过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收的,谁送的,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李默给了范栗一支令签,授权他可以无限制地抓人。

    卫府的监狱很快就人满为患,不得不借用京兆府和长安、万年两县的监狱。有些人范栗敢抓,还有大约一百人范栗没敢抓,因为后台实在太硬。

    名单呈报上来之后,李默看也不看,大笔一挥:“抓。”

    范栗不得不提醒里面有许多自己人。

    李默道:“趋炎附势的都不是自己人,我不需要那么多抬轿子的。”

    范栗道:“他们中很多人的罪行并不大,抓了也会被赦免,打蛇不死又何必打?”

    李默笑道:“范处长,你进步了,懂得权衡利弊,这很好,看来让你待在侦缉处是委屈你了。”卫府复建后第一任侦缉处管事(代理)就是范栗,中间傅西山过渡了一下,此后管事的交椅一直是范栗在坐。范栗虽然年轻,在卫府却是资历深厚,人脉宽广。

    范栗忙道:“我不该多嘴,但此事一旦处理不当,自有很多麻烦。”

    李默听他如此关切,便开诚布公地说:“扶立齐王摄政并非我李默一人,但我毕竟是领了头的,以后自然有无数的麻烦等着我,能与我共患难的自不会惧怕这些磨难,但那些不能共患难的呢?人都有从众心理,我不希望到时候被动。所以那些墙头草不要也罢。”

    又对范栗说道:“摄政王要调关东和去枢密院,这样一来卫府就缺一名协理。自我离开参谋院后,参谋院主事一职就一直空悬不授,而以协理兼任,所以你做了协理后担子会很重。”

    范栗道:“范栗资历有限,不敢生此妄想,卫府上下能当此任的大有人在。”

    李默道:“你不必谦虚,魏贻不是担不起,而是我信不过。至于萧先生,他只是临时过渡一下,不会在卫府待很久。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没有在军中呆过,担心镇不住直属营的那些骄兵悍将。这个你大可放心。”

    说到这李默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你或者也听到了风声,我们卫府马上就要改革了,直属营会被剥离出去,组建卫军,逐渐跟卫府脱离关系,剩下的院、处,怎么管理,你比我熟悉。你应该有这个自信。”

    见范栗仍然锁着眉头,李默又道:“魏贻很快也会离开,去访查司。”

    范栗听到这,紧锁的眉头终于展开,卫府内他最大的对手不是关东和,也不是萧震川,而是情报处的管事魏贻,魏贻的靠山是宁是敬,势力太大了。

    范栗道:“主公栽培之恩,范栗没齿难忘,定当竭尽心力,报答主公万一。”

    作为李默在此次宫变中的酬答,宁是敬已经决定把卫府拱手相让,关东和、魏贻都是他的亲信,自然要撤走,关东和留下的空白暂时由卫府老人萧震川填补,但李默更想起用新人来替换要务缠身的萧震川。

    情报处管事魏贻和侦缉处管事范栗号称“卫府双虎”,自然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两个人中李默当然更倾向于范栗,魏贻出身左寺坊,是宁是敬的人。

    宫务局采办处访查司的苏晋在这次宫变中是立了大功的,作为奖赏,宁是敬给了他一个肥差,让他净身后执掌采办处,许他从良。

    这样一来访查司就空了出来,既然卫府给了李默,再留魏贻在那就不合适了,所以宁是敬想到了用魏贻执掌访查司。

    魏贻也是个节烈汉子,毅然以三十七岁高龄自请净身,入宫侍奉。

    魏贻走后,整个卫府能与范蠡较较劲的只有治安处的陈典了,陈典有资历,但能力比范栗毕竟差了一个层次,所以候补佐理很快就落到了范栗的头上,也算是实至名归。

    在搜捕芮党的行动中,卫府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还有一个机构也不可轻视,这就是两京兵马司。合全栋被杀后,西京兵马使暂时由卫府轻捷军统领杨师群兼任,杨师群的表现很出色,为宁是敬摄政立下汗马功劳。

    于是朝中关于西京兵马司和轻捷军合并的呼声再次高涨。

    宁是敬不反对西京兵马司和轻捷军再度融合,本来嘛两家就是一家,是芮氏为了专权而故意拆分开的。

    一个城市里既有卫府军又设兵马司,内耗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很快卫府轻捷军就与西京兵马司合二为一了,相应的铁党军也跟东都兵马司成为一家。世人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一致认为是宁是敬对李默扶立他上位的酬劳。

    但,事情显然不会这么简单。

    卫府在把触角伸到京城治安系统之后,自身的改革也被推上了议事日程。

    在宁是敬执掌卫府时代,卫府的势力过度膨胀了,成了朝堂中人人诟病的特权机构。所以为了彰显新时代的开明,适当的改革是必须的。

    (本章完)

第416章 谁家江山7() 
卫府改革首当其冲的是解决卫府的定位问题,卫府到底是一个治安行政机构,还是一个军事机构,这个定位不搞清楚,后续的问题就很难取得进展。

    有人倾向于把卫府改造成一个纯粹的治安机构,甚至建议将卫府降格,变成隶属刑部的一个二级机构,这当然有些不切实际,卫府现在的地位是与政事堂为首的政务系统,监察院为首的监察系统,五军都督府为代表的军事系统并驾齐驱的第四系统,即便是削权,也不可能降成刑部的支脉,纵然卫府愿意,刑部还不干呢。

    卫府又硬太大,刑部根本吃不下呀。

    另一种观点则倾向于把卫府改造成特殊的军事系统。这就牵扯到整个军事系统的再造,按照他们的设想,王朝的军队应该划分为三大系统:拱卫皇室的禁军系统,捍卫国土的南衙军系统,以及维护法纪的卫府军系统。

    卫府存在的意义是维护法纪的伸张,凡有悖法纪的行为,卫府皆有权讨之。

    因为定位上的差异,使得这场改革迟迟拉不开帷幕。最后还是宁是谨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卫府首先是一个特殊的系统,独立于政务系统、监察系统和军事系统之外,它既是国家的法统维护者,同时又肩负镇压地方,协助维持地方治安的重任。

    按照这个定位,卫府根本就不需要改革。

    为了平息日渐高涨的呼声,李默决定主动让一步,给卫府瘦瘦身。宁是敬留给他的卫府共有六营直属队,兵马近十万,兵实在是太多了。鉴于卫府军精锐居多,直接予以裁撤未免有些不妥,所以宁是谨提了一个方案,把轻捷军、铁党军剥离出来,独立建军,然后再与东西两京兵马司融合,番号保留,不再隶属卫府。

    卫府其余四个直属营,虎狮营、平远营实力强悍,与南衙各军差距不大,建议升格为军,受卫府和枢密院双重指挥。

    实力较弱的抚远营予以撤销,精兵强将并入禁军,老弱就地解散。

    麒麟营与新成立的北都兵马司合并,撤销其番号。

    各地卫府营重新核定员额,裁汰老弱,保留精锐。指挥权上移至州,由州卫府营统一指挥,跨州行动必须取得当地军事首脑的同意。

    这个方案李默和宁是敬都能接受,李默只提了一个要求,保留抚远营番号。李默认为虎狮营和平远营升格为军后,职在守备地方,机动性不免要降低,卫府既然肩负镇压地方的责任,就需要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机动力量,抚远营理应予以保留。

    宁是敬照例召集各部院主官廷议,廷议结果撤销抚远营,增设卫府十二都,作为卫府直属队,都设都将,官阶正六品。

    李默表示接受,卫府改革终于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平定芮氏兄弟叛乱中立下大功的抚远营统领郭成丢了饭碗,自然有些牢骚,经过协调,郭成调入禁军,出任金吾卫将军,官阶正四品。

    拔掉虎牙的老虎仍然是老虎,卫府虽然被削权,但仍然实权在握,仍然是处置芮党叛乱的操刀手。

    卫府令李默一面在锻炼瘦身,一面在罗织罪名,炮制芮党。

    经过一段没日没夜的忙碌后,一个热腾腾的“芮党”就新鲜出炉了,这个团伙的头目自然是芮朝礼,骨干包括他弟弟芮朝安和前西京兵马使合全栋在内,一共有二十七人。如果算上外围的话则不下三百人,如果再算上他们的家属、师友和部曲的话,则超过五千人。

    这个团伙丧心病狂,竟然趁着太宗皇帝驾崩的机会要攫取宁家天下。

    是可忍孰不可忍。

    “芮党”的骨干自然一个也活不了,芮朝安被斩,籍没家眷;合全栋虽死亦不能抵过,诛三族;芮朝礼流放河西,押送途中暴死于清水河谷,据说可能是看到了不干净的东西,自个把自个吓死了。

    至于外围的那些党羽,摄政王宽容大度,大都赦免了。

    李默在公署没日没夜的忙了一个多月,总算功德圆满,种种成果都在这一日的大朝会上以诏书的形式公告天下。

    尘埃落定,李默决定回家瞧瞧。

    散朝之后,他正要走,却被殿中监束英叫住。

    苦熬多年,束英终于把“殿中少监”里的“少”字去掉,变成了殿中监。

    殿中监告诉李默摄政王在勤政殿召集诸位顾命大臣和宰相议事,务必人人都要参加。李默无奈只得转往勤政殿,去了其实也没什么事。

    元旦(春节)将至,大伙聚在一起商议商议怎么过年。

    事虽不大,却是不可或缺的,做皇帝的固然不敢掉以轻心,为臣子的更是战战兢兢,容不得丝毫懈怠。

    夏制,大朝会逢五逢十举行,勤政殿议事却是随时随刻的,宁是勤留下的八大顾命大臣,除了芮朝礼,现在都很受重用,除此之外,政事堂的诸位宰相更是勤政殿的常客。

    宁是敬摄政与芮太后不同,他很讲民主,遇事总是跟顾命大臣、宰相们一起商议,极少会乾纲独断。

    怎么过年其实有章可循,自宁是敬执政之后,四方诸侯也收敛了许多,休兵罢战,四海太平,所以这个春节循规蹈矩的过就是了,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地方,很快就定了下来。

    因为牵扯到年初的几场祭祀,所以不是顾命大臣,也不是宰相的宗正卿宁杨和太常卿宁德胜也参加了这次小朝会。

    二人官阶虽然不高,身份却在那摆着,故而散朝之后,宁是敬领众人将二人送出殿外,目送离去。二人刚走,宰相宁桧却又握住宁是敬的手开始啰嗦,老头自称身体已经大好,希望能回归朝堂,继续为大夏的江山效力。

    宁是敬当然不想他回来,就劝他在家好好享福。

    作为安抚,宁是敬“笑纳”了宁桧举荐的几个人。

    打发宁桧走后,宁是敬苦笑两声,摇了摇头,对李默说:“默之,你可把我害惨了,我本是一个闲王,却被你套上了辔头,这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李默道:“大夏的江山就是宁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