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默道:“大夏的江山就是宁家的江山,皇帝幼弱,自然是你这个做叔叔的辅佐,你就不要发牢骚了,若是觉得心里不平衡,找束英诉苦去。我有一个多月没回家了,都快不认得回家的路了。我走了。”

    趁宁是敬没回过神来,李默赶紧逃之夭夭。

    (本章完)

第417章 倒霉的几率() 
李默回家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时不知道几时几点。

    刚一转身,却发现文芫就立在窗前,满脸的幽怨。

    李默问:“几时了?”

    文芫使性子不回答。

    李默起身,搂过她的肩说:“亏欠你的,我会补偿给你,你说,要什么首饰。”

    文芫笑道:“首饰不稀罕,只希望某人能遵守承诺。”

    说罢服侍李默洗漱了,然后去前堂吃饭,宁樱、姜鸢、李仙儿、汪竹韵、商小青、文翠、箠青、桃儿、小红、银铃和商小青房里的香纹都在。

    一个个浓妆艳抹,盛装出迎。

    晚餐很丰盛,是商小青亲手做的。

    李默问:“孩子们都吃了吗?”

    冯翊老婆王芸芸道:“还吃呢,早都睡了。”

    李默便道:“都别站着了,坐吧。今日都是怎么了。”

    众人都呆坐寒着脸,唯有汪竹韵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出来,继而大骂李默把她们骗的好惨。

    李默已经坐下,吃了口菜,闻言笑道:“不过是出去办了趟差,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至于大惊小怪吗。”

    姜鸢道:“你们听听,说的多轻巧,倒像是出去点个卯。那事但有半点差池,我等众人现在都在牢里等着问斩呢。”

    商小青道:“二娘这话就不对了,身为柱国大臣,做什么不做什么,用得着看我们娘儿们的脸色吗,男子汉出门做事,还要向妇人问个行否,那又成何体统。”

    李默闻言呵呵一笑,赏了商小青一杯酒,商小青喝了。

    文芫冷笑道:“这话说的大气,感情他是外人似的。”

    小红道:“他这样,也是不想我们担心,其实说了我们也帮不了帮,平白让我们担心。我倒觉得他这么做并无什么不妥。”

    小红献媚邀功,也得到了奖赏,李默夹了一片藕给她。小红吃了。

    文芫道:“似这么说,以后凡我们帮不了忙的事他都可以不必跟我们说了,那这还算是一家人吗?”

    说到气愤处,文芫把眼一瞪。

    小红等顿时不敢吭声了。

    李仙儿望着李默微微一笑,什么都不说,见李默向她举杯,便端起酒杯抿了一下。转眼望向宁樱,宁樱却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清闲,似乎李默干什么跟她毫无关系。

    李默呵呵一笑,放下筷子,抹了把嘴说道:“你们都发过言了吧,还剩两个,一个大滑头,一个二滑头。行啦,你们批评的都对,我虚心接受,保证下不为例。”

    众人一片惊呼。

    宁樱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哼道:“我怎么说来着,不过是对牛弹琴,说了也是白说。吃饭吧,等他等的人都快饿死了。”

    宁樱抄起筷子,才发现自家的盘子里食物堆积如山,都是李默的杰作。

    她不动声色地端起盘子,把菜都赶给了李默,嘱咐他多吃多睡,贴贴秋膘。

    众人于是大笑,一时觥筹交错,和和美美地吃了一顿饭,

    李默晚上又食言了,他有话要交代宁樱,所以就放了文芫的鸽子。

    宁樱对李默瞒着他去干那件大事十分不满,早前是挨着姐妹们的面,没好跟他闹,此刻人后却再也不肯服软,跟李默又吵又闹,乃至连门都不让进。

    李默道:“我知道你怪我,此事是我不对。但我问你,我这样做错了吗。”

    宁樱道:“没错,但也不对头,你这么做便是把自己放在了风口浪尖。纵然二叔不会有什么念头,他底下那帮人又怎么能让他安稳,不过两三年,就得逼着他黄袍加身,你是挽救了宁氏江山,却害了一个无辜的孩子。”

    李默道:“两害相权取其轻,芮氏是镇不住的,我不这么做,早晚有一天也会出乱子。你所担心的,我不是没想过。我答应过大行皇帝,一定会保住他的妻、子的。”

    宁樱冷笑:“你这么做便是把自己陷入漩涡之中,新朝初立,他们就拿卫府开刀,这会是什么好兆头吗?”

    李默道:“卫府权势太大,若不削权更是麻烦,这件事我们私下商议过,他是征得我的同意后才这么做的。你不要想多了。”

    宁樱叹了口气,说:“我可能是想多了,当初你在潞州好好的,干嘛要回来呢。”

    她到底不忍李默在外面挨冻,就让开了门。

    李默便猴急猴急地搂住了她的腰,宁樱奋力挣扎的时候,冷不丁有人咳嗽了一声道:“这里还有个能喘气的呢。”

    却见桃儿铺床叠被出来。

    宁樱面前,李默不敢造次,正要放她走,宁樱却咳嗽了一声,对李默说:“我今天身子有些不双利。”

    说完就滑入卧室关上了门。

    ……

    瘦身之后的卫府事情少了一半,加之有萧震川、范栗帮忙,李默总算能抽身出来。一度被芮氏把持的军器监现在又回到了李默的手里,借清肃芮党的机会,李默彻底把这个机构清洁了一下,过去说芮氏乱政,大都留于口号上,但具体到军器监这件事上,李默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乱政,短短几年间,芮家就把整个军器监(宁州机器局)系统搞的近乎瘫痪。

    最让李默痛心的是芮氏毁掉了他一手扶植起来的铁工社。

    铁工社是军器监的研发之心,但这个“心”现在却跳动不了了。

    徐枫被贬为鄯州司功,两个徒弟郑玉和程仝也被赶出长安。瓜长景为人坚韧,钉着没走,却被剥夺了搞研究的权力,整日忙着打扫庭院。

    他的助手张讫因为反抗芮氏暴政,被打断了一条腿。

    至于二人辛苦培养起来的研发团队,现在也被拆的七零八落。

    铁工社的机器、资料也损失殆尽。

    李默重掌军器监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全力重造铁工社,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官给官,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旧日的框架,但要想彻底恢复元气则需要一段想当长的时间。

    李默问了瓜长景一个技术问题:“手铳炸膛的几率有多大?”

    瓜长景想了想,说:“宁州的手铳万里无一,洛阳的十万分之一,至于长安的手铳,迄今为止尚未接到炸膛的报告。”

    李默道:“你的意思是小于十万分之一?”

    徐枫道:“必须如此,否则这手铳谁还敢用?你干嘛这么问,你的手铳炸膛了?”

    李默笑道:“没有,我就是问问,要是好炸膛我就不用了。”

    (本章完)

第418章 新长安() 
摄政王摄政这件事在大夏朝的历史上尚无先例,不过前朝有旧历可循。宁是敬摄政之后,便改勤政殿偏殿原来的御书房为摄政王办事公署,进驻办事。

    这倒也遂了宁是勤生前的设计。

    皇帝幼弱,什么也不懂,还没到学习政务的时候,所以除了朝会时坐着走个过场,其他时候以玩为主。

    大难不死的王怀恩官升一级,成了宫务局令,正四品官,内官之首。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陪小皇帝玩。

    王怀恩绞尽脑汁,把小皇帝伺候的红光满面,活蹦乱跳。

    繁重的政务则压在了宁是敬身上。

    为了把宁桧赶出政事堂,宁是敬不得不违心同意了宰相张鹭告老,张鹭是个很能干的人,宁是敬对他十分倚重,张鹭这一走,宁是敬就把李默叫了去,跟他商量叫他出任宰相。

    李默道:“您还是饶了我吧,我有几两水,摄政王您应该很清楚,我又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坐而论道岂是我能干的了,我还是呆在我的卫府,守好我的一亩三分地。”

    宁是敬道:“你既然不出来,我要问借几个人。”

    李默道:“嗨,我的摄政王,我有什么人的,我麾下的人都是大夏的朝臣,自然随摄政王指派了。只要你不把李道远这混小子要去,其他的人随你调遣,我没意见。”

    宁是敬道:“那我可要发令调人啦。”

    李默道:“尽管调,您是摄政王有权调配天下臣工。”

    宁是敬道:“那我就调你摄兵部尚书如何。”

    李默惊道:“这不合规矩吧。”

    宁是敬道;“你瞧,刚才还信誓旦旦的。卫府仍然由你兼着,军器监你也继续管,若是有兴趣潞州大都督也给你。兵部嘛,我让常怀恩给你做助手,咱们的军事系统太过庞杂,需要精简一下,理顺很多关系,其次就是前段时间裁军裁的太厉害了,现在各方都吃紧,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否则国基不稳啊。”

    宁是敬之言句句属实,大兴末年穷兵黩武,使得国家的弦蹦到了极点,芮雨晴摄政时期停止了对外战争,转而进行大裁军,这中间她为了攫取军权滥设机构,滥封军官,把军事系统搞的一团糟,这种胡折腾的直接结果就是夏国的军力急剧萎缩,在多个战场上持续不断地吃败仗。所以军事系统必须进行整顿。

    这事当然需要一个大员来操刀,他李默不是有这个本事,而是有这个威望。所以李默当场就答应了宁是敬的建议,出任大夏朝第四任兵部尚书。

    与宁是勤时代和芮雨晴摄政时代不同,宁是敬时代的兵部尚书是有实权的。一国军政尽归兵部。

    至此,大夏的江山虽然没有更换皇帝,却也算得上是改朝换代了,改朝换代的一大标志就是旧的权贵被打倒,新的权贵崛起。

    李默作为新贵的代表已经崛起了。

    新朝的权力格局中,宁是敬以摄政王居中,政事堂的四位宰相除了不倒翁冯布,其余都是宁是敬的人。

    宁是谨迷恋他的吏部,宁肯放着宰相不做,也要跑回去当吏部尚书,他这一走宁仁功就此上位,前进一步做了真宰相。

    除了冯布、宁仁功,还有两位宰相:前河中府尹关礼和,前勤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御书房办事大臣韩帧。

    两位参知政事:前枢密副使裴如卿,前京兆尹陈洪。

    实权在握的六部中,宁是谨为吏部尚书,宁是恭为户部侍郎判尚书事兼度支、盐铁、转运等使,詹芳为礼部尚书,李默为兵部尚书,陈瑞安为刑部尚书,宁是真为工部尚书。

    天子六军也全换成了宁州勋贵:

    期门军大将军许贤友,

    虎贲军大将军傅西山,

    羽林军大将军史陈良,

    金吾卫大将军邱贺,

    神武军大将军方伯言,

    神机军大将军纪逡。

    南衙军也不例外:

    飞龙军将军王雄诞,

    火凤军将军赵破阵,

    虎卫军将军王世安,

    天狼军副将知军事张玄素,

    飞熊军将军陈应人,

    飞豹军将军马驯駲,

    铁旗军将军胡志庸,

    忠勇军将军徐木,

    经远军副将知军事孙化成,

    镇远军副将知军事邱清明,

    定远军将军岳宪忠,

    威远军将军方和青。

    枢密使则由宁是敬的心腹关东和出任,裴如卿和张广树都被明升暗降排挤掉了。

    西京兵马使由轻捷军统军杨师群充任,东都兵马使由铁党军统军徐彬充任,北都兵马使则由前卫府直属营麒麟营统领周和木充任。

    陈洪高升后,接替他执掌京兆府的是詹孝川。

    大夏新贵,宁家独占鳌头,其次傅家,其次李默,其次陈、邱、岳、方。

    禁军属于皇帝私军,其编制、兵员、训练等方面都不归兵部管,但军械和粮草供应方面却需要兵部协调,内府军和南衙军则归属兵部,兵部掌握军政,枢密院掌军令,两家分工协作,执掌大梁的兵权。

    身为兵部尚书,李默首先得弄清楚大夏现在究竟有多少兵马。

    大夏的禁军有六支,合计十万人,主要驻守关中地区,少部分驻守东都和宁州。

    南衙十二军合计十二万人,防区是整个大夏国土。

    内府军十二营,五万人,屯驻关中各要害。

    卫府直属部队裁军之后只余两万人。

    卫府机构在州县一级与政府合流,其军士归属地方编制,实际军力十分庞大。却因地方卫府营受地方牵制较多,指挥并不顺畅,要镇抚五十多个州,两万直属队难免有捉襟见肘之憾。

    此前的裁军有些裁过头了。

    前梁时内府军属于禁军的一支,大夏建国,内府军被独立出来,但其与禁军拥有太多相似之处,防区重叠,任务重叠,而内府军的待遇却远逊于禁军,这种不平等引起了许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