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皇帝离开宁州出塞的那一刻起,大夏的国库就空了,此后的日子里他闪转腾挪,拆东补西,无中生有,竭泽而渔,总算把巨大的窟窿补了起来,这个时候他是多么希望大夏能够获胜啊,捅下这么大的窟窿,唯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利才能抹平。

    也只有一场光耀千古的胜利才能让皇帝赦免他的所作所为。

    但大夏还是败了,跟他此前预想的一模一样。

    他并非一个预言天才,但这样的结果并不难预见。

    有人说青鬃川虽败,大夏虽然蒙受巨大的损失,但只要皇帝的雄心还在,就仍然不能算败,皇帝的诏令正日夜传递四方,各路勤王之军正在行军的路上。

    大夏国土广阔,人民众多,征召起百万大军又有何难?

    宁是恭想把设计这条宣传语的人揪出来活活掐死。

    府库里一个铜板都抠不出来了,这仗还怎么打?!

    (本章完)

第538章 恭喜大人() 
    府库空了,这不是财神爷的错,纵然是座金山也有被搬空的时候,正常的财政手段他已经用尽,若真的还要打,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长安、洛阳有钱的人很多,大伙一起凑凑,再组建二三十万新军也不是没可能,只是这钱是人家的私产,大夏的律法是保护私产的!

    或者发行高息债券是条途径,叫天元、德隆、裕兴三家银柜各自发行几百万贯,让大户们买,他们若是不听话,就叫东二院亮出獠牙,那帮家伙谁也不干净,谁敢不买东二院的账?

    但东二院这张牌也不能用的太老,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都一个城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真把他们都弄死了,将来谁陪你打麻将呢。

    当然总有些不开眼的家伙,或者是蠢,或者是装蠢,对这些不怕开水烫的家伙,那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放血,剥皮,取肉。

    别小看这些又蠢又横的土财主,一个个肥的流油,浑身是宝呢。

    但还是那句话,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差不多就行啦,还真的赶尽杀绝?

    不是说不可以,只是太过凶险。

    真要那么干了,匈奴人没打过来,自己家里就先乱了。

    若钱还是不够,那就只能请太后她老人家出去化缘了,以她老人家的好人缘,三瓜俩枣的不成问题,若能哄骗良民们跟进,那就更好了。

    这么算下来,装备二三十万人应该问题不大。

    若是还不够,军备物资可以赊账,还可以卖许可证,还可以卖皇庄,还可以抢。

    那都是后话了。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皇帝能平安归来,而且雄心尚在。

    更主要的是匈奴王忽然犯傻,放弃了穷追猛打,回草原牧羊去了。

    这可能吗?

    算了,在一切都处于混沌状态时,还是暂时别想了。

    有时候他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搞的整个人都阴暗了,青鬃川之后,大夏精锐尽灭,军事上的压力会重一些,但巨大的军费开支却就此一笔勾销,对他这个财神爷,对整个国家不都是一件好事吗。

    穷兵黩武,成就的是帝王的荣耀,苦的是全天下的老百姓啊。

    但这古怪的念头一闪即逝,他的心彻底沉沦,他很清楚,没有了军队的支撑,大夏这栋房子随时会崩塌。

    覆巢之下无完卵,所以他必须立即站出来自救。

    组建三十万新军,捍卫宁氏江山,若是皇帝能用就用,若是不能用,那就换一个皇帝!

    总之大夏不能亡,他宁是恭的天不能塌!

    他站起身,准备摔掉手里的茶碗,但奇迹发生了,他居然忍住了,这么精美的东西,值好几百贯呢,摔了多可惜呀,拿去卖掉捐给国库吧,也见得自己的一份心嘛。

    ……

    “她去了政事堂,这证明她的心没有死。”

    “死心?她的心何曾真的死过,不过是韬光养晦罢了。”

    “这就对了,哥,皇帝成了俘虏,匈奴人势必要拿他来要挟我们,我们不能束手就擒吧。宁琦年纪还小,担不起这副担子,你又不肯出山,咱们总不能把宁氏江山让给李默这些人吧?我不是说李默对宁家不忠心,但他毕竟是个外人。”

    宁是谨道:“把宁氏江山交给她,你就放心了?我是不大放心。”

    “我也不放心,但非常时刻还能怎么办,至少她在长安,至少宁琦是皇帝,我们还有厅事堂会议,这些都可以牵制她。我们把傅西山撵出去,这个我去跟她说。我还要她答应由我们来重建禁军。要人有你,要钱有我。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宁是谨还是摇了摇头,嘿道:“若是那么容易,又何必推她出来,一旦纵虎出笼,你我终会被其所伤。”

    宁是恭道:“可,若不用她,谁来扛过这一劫?宁氏列祖列宗打下的江山难道真的要拱手让给外人?”

    宁是恭几乎是喊着说出这些话的,他剧烈地咳嗽起来,一时间咳的脸皮通红。

    宁是谨不觉动容,便道:“还是大伙在一起聚聚,好好合计合计吧。”

    ……

    青鬃川之战结束第三天李默就得到了消息,消息是飞鹰传回来的,寥寥几个字,语焉不详,但李默深信不疑。

    他找来萧震川说:“皇帝败了,大夏的北部防线垮了,立即启用‘人’字号作战计划,出兵宁州,一定要阻止匈奴进入我国腹地。”

    萧震川道:“四十万精锐尚且不敌,单凭我们扛得住吗?”

    这并不是一个军事问题。

    李默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夏完了,河东也就完了。执行吧。”

    宁睿御驾亲征后,李默就责成萧震川制定了“天”“地”“人”三个作战计划,人字号作战计划是最凶险的一着,谁都不希望动用,但终究还是使用了。

    军令是以长安留后府的名义下发的,李默是留后府的副帅,有权下这道命令,长安方面当然没人计较,因为此刻长安城正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

    青鬃川四十万大军覆灭,皇帝本人也做了匈奴人的俘虏。大夏的江山如风中残烛,谁还管得了李默做什么,便是他兴兵来取长安,所有人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就在三万河东新军日夜兼程赶赴宁州,取代天宁军接管宁州防务时。长安方面派了专使张治安一行到了太原,来当面征求李默的意见。

    其一,厅事堂决定拥立宁琦为皇帝,与匈奴继续抗争。

    其二,鉴于宁琦年纪尚小,由太后傅氏摄政,宁是谨、宁是恭、李默、陈瑞安四人为辅政大臣。

    其三,改留后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号令全军,共赴国难。

    李默道:“陛下滞留草原,不过月余,如此迫不及待,让天下人怎么看?”

    张治安道:“诸位大人主要是担心匈奴人迫害我皇帝,若立福王为帝,匈奴人便无理由再迫害我皇帝了。”

    李默道:“立福王为皇帝,将置当今于何地?”

    张治安道:“不去帝号,仍是大夏的皇帝。将来迎请回国,别宫居住,仍是一国之君。”

    李默道:“太后既已有全盘打算,我无话可说。”

    张治安道:“晋王不反对太后摄政?”

    李默道:“非常时期,我有什么理由反对?天佑我大夏趟过这一劫。张大人,恭喜了。”

    张治安笑道:“同喜,同喜。”

    (本章完)

第539章 接管宁州() 
    计议已定,宁琦在太极宫太极殿登基称帝,改元同光。

    皇帝登基当年即改元,于礼制并不符合,此举是为了断绝匈奴人逼迫宁睿而设,匈奴毕竟是外族,对中原礼仪知之甚少,若让他们得知宁睿虽然不做皇帝了,中原王朝却还使用他的年号,一定会十分惊讶,继而生出许多啰嗦,如此干脆利索的断了他的念想,也是不得已之举。

    匈奴人擒获了大夏皇帝后,一度欣喜若狂,以为掌控了大夏的皇帝就掌控了大夏的江山,他们对宁睿威逼利诱,希望从他那得到天大的好处,但宁睿宁死不屈,搞的匈奴王十分无奈。匈奴王与他的主要助手们商议之后,决定趁热打铁,一举拿下长安,用武力彻底征服大夏,如果有可能他们也不介意拿下整个中原,作为他们的栖息地。

    匈奴人的组织相对较为松散,每临大战都要进行重新编组。

    为了征服大夏朝,他们下了狠心,匈奴王将自己的亲营交给了他最信赖的舅舅左贤王毕芃。

    三万匈奴精锐在羯胡和契丹人的引领下气势汹汹杀奔宁州。

    ……

    绛县机器局,自宁氏南迁之后便没落了下来,其门前警卫常不足三十人。

    但今天黄昏时这里的警卫突然增加了三倍,原因不详。

    入夜之后,一支军队自西南方向而来,气势汹汹地冲到了大门前。

    “奉副大元帅令,限你部一炷香之内撤离,由我部接管机器局。兄弟,辛苦啦。”

    “谁是你兄弟,你哪来的?”

    “瞧清楚了兄弟,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副大元帅的手令。”

    “副大元帅?哪个副大元帅?老子只听长安留后府的军令,我警告你们,再不走开我就不客气了。”

    守卫举起火枪,杀气腾腾。

    来人一声冷笑,喝了声:“把他们枪都下了。”

    身后士卒一拥而上,警卫只好束手就擒,他们虽然有枪,却没有配发子弹,而且他们得到死命令,不得对河东军使用武力。

    他们并非不知道长安留后府已经改成了天下兵马大元帅府,河东军的幕后老大李默正是天下兵马副大元帅。

    他们故意装糊涂,其实就是虚张声势尽尽本分,看起来很可笑。

    奉命接管故县机器局的是河东军上馆镇第三营的一部。

    三万河东军自镇东县渡河,开进了人心惶惶的兴元府,他们来的太过匆忙,军械严重不足,就地取材补充自己,显得那样的天经地义。

    宁州留守府,宁州大都督府,宁州督军府,兴元府,以及天宁镇驻军和天宁军总部对此都没有意见,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跟机器局的那帮家伙就没什么好说的。

    “你们这是真糊涂啊,还是装糊涂啊。天下兵马大元帅府都不知道,可真够鲁的。”

    “嘿嘿,兄弟,不是咱们鲁,咱们也没办法,守土有责,不过被你们缴了械我们是无话可说。”

    “匈奴人马上就要杀过来了,指望一群残兵败将能指什么用?我们接到命令日夜兼程,弹药不足,这饭可以少吃,这枪支弹药可不能少啊,少了怎么打仗?”

    “是,是,兄弟,机器局既然由你们接管了,我们就该回去了吧?”

    “回去吧,早这样多好,就不必伤和气了。”

    上馆镇旅帅张成挥了挥手,示意放警卫们回去,这些警卫大部分来自宁州督军府和宁州卫府营,守土有责他们也是没办法,从他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很好地履行了职责。

    一名小校过来请示:“老大,他们手里的武器可都是最新式的,要不要,嘿嘿,咱们借来用两天?”

    “行啦,武器这东西,够用就行啦,不要贪大求洋,最新的东西未必是最实用的。”

    张成这话说的大气凛然,心里其实挺不好受的,朝廷对河东军的偏见真深啊,不给他们弹药供应,逼着他们去抢去夺,最新式的武器装备也不给他们,连督军府、卫府营看大门的装备都比他们好。

    这都什么狗屁世道。

    也不知道晋王是怎么想的,这样的狗屁朝廷还保他作甚!

    当然这些牢骚也只能私下嘀咕,真让他说出来可是万万不敢的,晋王治军那叫一个严。

    奉命驰援宁州的河东军有三万人,主力是上馆镇,另有王府亲军和太谷镇一部。

    各部由镇东县进入兴元府境内,迅速接管了宁州各要塞。

    此刻,因为青鬃川惨败影响,整个宁州乱成一锅粥。

    得知皇帝战败被俘,各军无心恋战,都收拾了包袱准备转移。

    所以对这支来自河东的援军,各部是不甚欢迎之至。

    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副大元帅李默的手札在这里比圣旨还好用。

    与三万河东精锐一起进入河东的还有张显和裴如卿。

    宁州是龙兴之地,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驻军非但多而且很杂,需要张显、裴如卿这样的老江湖出马。

    经过协调,各部都接受了由河东李默来主导宁州这个即成事实。

    一则,李默不是外人,他是异姓亲王,也是当朝驸马,跟皇家最为亲近,此外他还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的副大元帅。皇帝被俘之后,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就是天下的核心命脉所系,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