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默有些焦虑,正苦思计谋的时候,外出浪迹多日的萧凤安忽然回来了,对李默说:“我们要重建五空山金顶殿,请你行个方便。”

    李默道:“你们是谁,我又是谁,你要我行个方便。”

    萧凤安冷哼一声:“你便是你,我们便是我们,你只说答应不答应。”

    见李默不回应,便哼了一声道:“你若肯答应,自然有你的好处。”

    李默道:“什么好处,你们去刺杀了陈敏。”

    萧凤安道:“陈敏算得了什么,萧江临根本就不信任他,是你逼的太紧,你但凡缓一缓,自然有人拉陈敏下马。到时候要杀要剐还不是随你的便。”

    李默闻言哈哈大笑,果然是当局者迷,这么简单的道路他如何就想不出来呢。

    于是便道:“我答应你,但我也有个条件,你要留下来。凤安,我们是夫妻,老是这样分居总归不大好吧。过去的事,就一起揭过去吧。”

    萧凤安冷笑道:“这个时候说这话,你不觉得晚了吗,要我留下,留下吃你耳光吗?”

    李默闻言顿时变色,昔日因为张安安嘲讽他是同志哥,被他打了一耳光,想不到她们居然都记着呢。

    女人心细爱记仇,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

    李默叹了口气,问萧凤安:“她还好吗?”

    “没什么,你初学乍练,功力尚浅,一巴掌下去还不至于造成内伤。”

    李默见她语含挖苦,不敢再多问。张安安自挨了他一巴掌后便离开了晋王府,因为擅做主张犯了戒律,回去之后被关了几个月紧闭,现如今被拘禁在山中苦修。

    萧凤安为师妹打抱不平,语含讥讽也就不奇怪了。

    受到萧凤安的启示后,李默召回李道成,暂缓进军。

    相持了两个月之后,夏军开始有步骤地撤军,迫在眉睫的危机一旦消除,萧江临果然撤换了陈敏,代替陈敏的是他的亲信甄士珠。

    甄士珠有个女儿入宫为妃,深得萧江临宠幸,甄士珠本又是临川王府的老人,所以更加得到信任。

    时已快到元旦,襄州以北白茫茫的一片。甄士珠判断李默年前不会再有大动作,遂准备过完年以后再去赴任,萧江临答应了。

    (本章完)

第600章 第二个顺命侯() 
    大夏疲弱的经济根本无法支撑一场长期战争,征讨江陵,李默的得意算盘是速战速决,结果却打成了持久战。

    得知萧江临撤换了陈敏,李默心中欢喜,但很快又愁上心头。

    府库空了,再也无法支撑这样的大战了。

    但事不宜迟,时机稍纵即逝,一旦萧江临醒悟过来再用陈敏为帅,那就真的棘手了。

    但是巨额军费从何而来?

    李默准备再杀几头猪以筹措军饷,却遭到了东二院的顽强抵制。

    此时的东二院完全以石贵妃马首是瞻,根本就不买李默的账。这让李默手下人自然十分不满,但李默仍然采取了忍让。

    肥猪杀不成了,那就举债吧。

    李默召集包括天元、德隆、裕兴在内的京城十三家银行总裁,希望他们能借给自己一些款项,条件开的很优厚,好话也说了一箩筐,但各家还是一毛不拔,大倒苦水。

    眼看就要谈不下去了,天元号的总裁芮刚挺身而出,慷慨地借给了李默一千六百万贯。

    自打财神爷隐退后,天元号的境况就一日不如一日,京城老大的位置早已拱手让人。现在一下子拿出一千六百万贯,几乎已经是极限了。

    拿到钱之后,李默急调周湛替代李道成,又用孙文莱调换了胡志庸,分东西两路再伐江陵。

    临阵换将自是兵家大忌,但李默使用李道成本来就是个幌子,任用胡志庸和周湛才是他的本来用意。

    胡志庸熟悉江陵的地形、气候和军队,自然要重用。

    周湛有统筹全局的能力,当然也要重用。

    二人在此之前就得到了李默的暗示,早有准备,所以赴任之后能迅速进入角色,分东西两路进发。因为此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这一仗打的酣畅淋漓。

    十二月中旬周湛扫平襄州外围各处堡垒,包围了襄州。

    月底,胡志庸破蔡州。

    窦融和朱梅森则稳扎稳打,连破忠州、万州,兵临夔州城下。

    胡志庸连破光州和申州,前锋挺进安州。

    周湛围城打援,吸引了江陵绝大部分精锐,这使得胡志庸得以避开骚扰,破安州后直接跃进至鄂州城下,分兵出击,连破沔州、黄州,断了萧江临一臂。

    这时节,窦融和朱梅森也攻破了夔州。

    水路大军顺江而下逼近归州。

    李默南下途中指令周湛破襄州城,南下与萧江临麾下大将陈迩决战。

    周湛重炮攻城,水路并进攻陷襄州,杀敌一万,俘虏甄士珠。

    李默到襄州,提甄士珠来见,亲手为其松绑,好言抚慰,要其回江陵劝说萧江临归顺。甄士珠满口答应。

    周湛对李默说;“甄士珠丢了襄州,回去难逃一死,主公为何还要重用他?”

    李默道:“他这个人打仗不行,但祸害人是把好手。他回去后为了自保,必能做出一些有益于我的事。”

    克日,周湛自襄州南下与陈迩决战,自十二月底鏖战至来年二月初,双方筋疲力尽,陷入僵局。

    三月初,萧江临突然撤换陈迩,以萧觅信为帅。

    周湛抓住时机,以李双喜神机军为先导,正面牵制江陵军,自己亲率主力奔袭于后。江陵军大溃,死伤万余人。

    时归州亦被窦融和朱梅森攻陷,而胡志庸则分兵溯江而上占据了岳州,切断了萧江临南逃湖南之路。

    江陵四面楚歌,众臣皆劝萧江临归顺李默。

    萧江临大怒,斩大臣六人,众人不敢多言。

    未几日,甄士珠说动大将萧觅信发动兵变,围困了皇宫,逼迫萧江临归顺李默。

    萧江临闭门痛哭了一夜,次日宣布归顺李默。

    李默进城,好生安抚了萧江临,命人将其送去长安。

    又重用甄士珠和萧觅信收拢江陵余部。

    命窦融向西南方向攻略。

    得施州、澧州、朗州。

    胡志庸顺湘水向南,收复了潭州、衡州,正欲向南进发,李默却召其回江陵。

    胡志庸问李默为何要他回来,李默道:“刘勋势大,急切不可图,不可打草惊蛇。”

    胡志庸道:“我旧日在江陵时常听人说刘勋在广州什么都捉来吃,甚至烹煮孩童为食,极不得人心,这样的人有甚本事,不过是仗着山遥路远,鞭长莫及罢了。我只需两万兵马,定能收拾那个吃人恶魔。”

    李默闻言大喜,遂以胡志庸为平南大将军兼潭州大都督,给兵三万,令其经略南方事务。

    留周湛镇守江陵。

    周湛请将治所迁移至鄂州。

    李默允准。

    以窦融为江陵留守,周湛为鄂州大都督,朱梅森为水军都统,训练军马准备讨伐江都。

    江陵之主被带回长安后,诏命令其继承他父亲的封号,封顺命侯,安置在长安城上风上水的东北大宁坊内。

    江陵大小官员也量才使用,大将陈敏获封期门军上将军,其子陈迩被李默授滑州刺史,以示重视。

    江陵即破,让江都的萧敬腾倍感压力重大,为了稳住李默,他宣布去帝号,遣使请为藩属,李默自然识得这是缓兵之计,但眼下江陵之地刚刚平定,胡志庸又在对广州用兵,他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就顺势接受了萧敬腾的请降。

    封萧敬腾江都王,规定了每年贡赋数额,并向江都派遣了监察官员。

    咸通二年六月,胡志庸病逝于衡州。

    李默奏请追封其鲁国公,赠兵部尚书。

    收其二子于身边,聘其女红叶为李文山妻。

    以窦融为潭州大都督,操练士卒,震慑广南。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镇压,江陵之地逐渐平复,河南之地解除了南方威胁后,经济迅速恢复,这一年秋粮丰收,朝廷税赋有了较大改善。

    李默于是把眼光投向了江都。

    有人劝李默暂缓征伐,给自己也给大夏一个喘息的机会。

    李默道:“我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闭眼之前不能看到河山一统,真要是那样的话,我会死不瞑目的。”

    咸通三年春,李默抽调河东、河南、山东军共七万人云集于徐州,准备讨伐江都王。不想马乔山勾结匈奴人攻打河西,连陷数州,李默不得不返回长安,不久又巡视河西,凝聚在江都上空的战云就此消散,萧敬腾逃过一劫,转危为安。

    (本章完)

第601章 但愿海波平() 
    李保国自登州归来,报告说海军训练完毕,他可以从海上突袭江都。

    李默道:“江都急切不可下,草原上的匈奴人不愿意我们坐大,屡屡在战略上配合他们。”

    李保国道:“那我们就浮海去打刘勋,万里奔袭,一定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

    李默呵斥道:“你这么大的人了,说话不过脑子吗,万里奔袭,沿海尽是敌手的地盘,没有给养,你确定你能熬到广州?”

    李保国见父亲动了气,嘿嘿一笑,道:“我们可以携带一支商队,舰队走海上,商队沿途停泊港湾获取补给。前次父亲大军云集徐州,江都一片混乱,萧敬腾胆子都吓破了,只需点拨他说商队有咱们的背景,他敢不给靠岸,敢不提供补给?至于闽浙那帮山大王,有奶便是娘,才不管你好歹呢。等到大军到了广州,突然登陆,刘勋必败无疑。刘勋一败,江都的人心就散了,届时父亲遣一员上将,旬月可平江都。”

    李默沉默了一下,问:“关德侯也是这个意见?”

    李保国道:“父亲,儿子还没有糊涂到上了两天船就自认为能征服大海的地步,那海上的勾当可不比陆上,着实凶险的紧,稍有不慎就是灭顶之灾,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惨着呢。万里奔袭这条计谋是儿子跟关德侯反复推敲得来的,为此他甚至跟两个死对头握手言和,他们常年行走南洋,自登州出海,沿途停靠密州、海州、镇海、福州、泉州、广州,对那条海路再熟悉不过了。现如今刘勋重兵集结于韶州,应对窦大都督,一旦从广州登陆,重炮轰城,一日便可建功。”

    李默听了这话有些心动,但虑及另一件事却又有些担心。

    李保国见状忙推心置腹道:“儿子也知道纵然立下天大的功劳,父亲也不会让儿子做世子,儿子不要做世子,只盼望江山早定,海波荡平,父亲封儿子一个肥美的州郡做个太平王,把母亲接去享几天福也就心满意足了。”

    李默的心像是被针扎了一下。

    李保国成年之后,几次请求李默把姜鸢找回来,李默都没有松口。

    他还不知道姜鸢已经改嫁,已经跟其他人有了孩子,他一直还以为姜鸢在深山里修行呢。若是把真相告诉他,他还会为他万里奔袭广州吗?

    “此事你容我想想,你难得回来一趟,去见见你的兄弟姐妹,再住几天。长安跟以前不一样了,你也要重新熟悉一下。”

    李保国告退,先去见了兄长李卓,李卓问他是不是不回登州了,李保国道:“还是要回去的,父亲对登州水师不太满意,说我们是小孩子过家家,要我们加紧训练。”

    李卓道:“父亲说了什么时候收复江都吗?”

    李保国反问:“二哥以为现在时机合适吗?”

    李卓道:“匈奴人很狡猾,前次我们平定江陵,他们正忙着镇压内乱,没来得及干涉,后来他们缓过劲来了,父亲要打江都,他们得到消息就在河西搞事,坏我们的大事。”

    李保国咬牙切齿道:“这胡虏早晚必除之。”

    李卓笑道:“可惜匈奴国内不通水路,否则你的水师就可以直接开过去了。”

    说了两句话,李保国就问李卓:“听说文山聘了红叶,可红叶还不到十岁吧。”

    李卓道:“十一了。伯父为国捐躯,婶子体弱多病。父亲重用宝、骏两位兄长,红叶尚未出阁,自然要多加照顾了。”

    李保国道:“我可听说那丫头脾气很不好呢,是个小辣椒,可怜文山有的受了。”

    李卓道:“文山那温吞性子,有个厉害的娘子调理一下也好,省的磨磨唧唧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正说着,却听外面有女童咿咿呀呀的说话声。

    李卓眉头一蹙,起身说道:“是美娘和阿丑来了。”

    二人迎出来,只见李美娘抱着女儿阿丑过来,正与李卓的侍妾张氏说话。

    李保国把李美娘打量了一番,心里唏嘘,又接过那孩子,啧啧称赞不已,小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