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宁州江山-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默把脚伸进木桶,舒舒服服地躺下来之后这才对汪竹韵说:“天下未定,四方多事,老想着自己的小家子,却不顾大家,这是谁家的道理?”

    汪竹韵道:“没理,没理,你胸怀天下,他眼里只有小家子,当然是他没理,只是你申斥也好,打他也好,不必做的这么绝吧,你一定是讨厌了我,故而拿他出气。”

    汪竹韵也知道这件事是他兄长无理在先,要想扳回败局只能撒泼耍赖。

    李默道:“哭哭啼啼成何体统,后宅女人干政,应该拉你出去打十棍。赶紧把眼泪擦了,过来帮我洗脚。”

    汪竹韵不敢再闹,跪下来为李默洗脚。

    李默也就心安理得地享受了一回,这边眼也不睁地对汪竹韵说:“你也不必这么低三下四的巴结我,你们汪家气候已成,我敢把你们怎么样。唉哟,轻点,拧螺丝呢你?”

    汪竹韵听了这话转忧为喜,便放轻了手脚,又用手去抚弄李默的小腿肚子,见他没有厌恶的意思,便得寸进尺,一步一步往上游动。

    李默睁开眼,微微一笑,拽她入怀,上下其手揉捏了一阵。

    汪竹韵的脸红了,星眸迷醉,娇喘吁吁,正期待李默有进一步的动作时,李默却停止了动作,扶着她的腰说:“你回去吧,我还有事。”

    汪竹韵哼了一声,满心失望,却又勉强端起笑脸,一步三回头的去了。

    李默谋划的杀猪行动进行的并不顺利,负责操刀的监察院阳奉阴违,态度很消极,这引起了徐文胜等人的不满,他们强烈要求李默立即清洗东二院,夺回监察院。

    但李默没有同意。

    得到庇护的“猪”们现在已经团结在了东二院的周围,形成了一股很强大的力量,而令人诧异的是李默居然听之任之,没有任何动作。

    世人分析李默是顾忌东二院背后的人,所以才如此容忍,至于结果,那自然是谁也不知道了。

    因为这些事,他现在真的是一丁点兴趣都提不起来,也只能任由汪竹韵失望而归。

    (本章完)

第598章 丑奴() 
    不过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或者是意识到了直接跟李默对抗并不明智,东二院的幕后人物很快就调整了战略,配合李默开始杀猪。

    当然是拣着她不喜欢的猪杀。

    杀猪取肉,得到的好处让李默解了燃眉之急。

    大夏度过了一次严重的财政危机,现在大夏的经济在快速恢复,市面物价趋于稳定,民生必需品的价格在稳步回落中。

    因为出台了相对合理的赋税制度,大批的流民开始返回家园,但在外流浪的人依然很多,尤其长安洛阳两地,流民尤其多的很。

    这不仅加剧了京城物资供应难度,使得京城的物价居高不下,让土著居民叫苦不堪,也让京城的治安环境日渐恶化。

    李默向谋士们征求意见,张显献了一条计谋:减少对长安的粮食供应,将长安的粮价提升到一般人家根本吃不起的地步。然后给予拥有本地户口的百姓以一定的实物补贴,同时在京郊设立粥棚接济吃不上饭的流民,如此一来,盘踞在城内的流民自然消解。

    李默遵照此法施行,果然大见效果,城内粮价飙升,大批聚集在城中的饥民开始离开,涌向城外接受救济,饭可以吃,但不能白吃,官府动员百姓回乡,不愿意回乡的则就地组织起来送到工地上去。

    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得以复工,因为有大量廉价且不会耽误农时的劳动力。

    除了兴修水利工程,李默还规划了几条关系国家命运的大动脉,以尽可能的消解两京的无业流民。

    大夏的经济在逐步恢复之中,财政收支也趋于平衡。

    这个时候河北方向传来消息,盘踞镇州多年的何缅病死了。

    何缅这一死镇州的局势就微妙起来,他的四个儿子中除了长子早夭,其余三个儿子俱已成人,且都有独当一面的实力。

    三兄弟谁也不服谁,老爹尸骨未寒就同室操戈起来。

    镇州是河北三雄中最弱的一个,幽州和魏州早有吞并之心,现在机会来了,两家立即出兵奔向镇州。

    镇守太原的周湛紧急请示李默当作何应对。

    李默就拿此事来考问李卓,询问应对知道。

    李卓道:“镇州疲弱,又群龙无首,早晚被人所吞,而朝廷经历累番动荡后,其实鞭长莫及,眼下当接一面旗子来长安,先卷起来,等待将来时机成熟再亮出来,竖起来。”

    李默道:“现在出兵难道不好吗?”

    李卓道:“河北三雄实力雄厚,不似山东诸侯容易对付,如今国库空虚,出兵未能讨平,反而会打草惊蛇。倒不如让两毒相斗,待两败俱伤,我坐收渔翁之利。”

    李默深以为然。

    克日授意张白露将何缅三子何镇接到了长安。

    镇州之争最终王寅胜出,王寅扶持何缅次子何茂为镇州之主。

    何缅的另一个儿子何巩则去了幽州。

    镇州之争李默始终没有出兵,甚至连谴责都没有,这让朱克勋和王寅感到很安心。朱克勋为了讨好李默,送了他一个礼物——李默的女儿李美娘和他的外孙无名氏。

    李美娘早前和辛安恒一起被安置在代州,李默伐云州,代州方面疏于管束被二人逃脱。

    二人秘密南下藏匿于洛阳城内。

    洛阳回到李默手里后李美娘觉得中原已经不再安稳,就跟着丈夫准备回高丽去。辛安恒在东都有着庞大的产业,一时半会儿处理不掉,等二人处理掉名下资产准备离开时,发现李默已经占据了整个山东,李美娘的兄长李保国坐镇登州,控制了海运。

    从海上回国的路断了,所以辛安恒只能带着李美娘另觅蹊径,准备走旱路回国。

    二人走到营州时,李美娘诞下一女,只得暂时留下来休养,孩子未及满月,辛安恒却忽然失踪了。李美娘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娇娇女哪能应付这样的局面,一时茫然不知所措,身份很快就暴露了,当地官府深感棘手,立即报知朱克勋。

    朱克勋派儿子朱坨赴营州接回李美娘母女,留在府中待若上宾。

    时李仙儿重病卧床已有月余,李默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李仙儿百感交集,握着李默的手流着眼泪哀求他要善待李美娘和她的孩子。

    李默叹道:“她有今天,是我照管不周,我愧对你们母女。我会尽力补偿她母女的。倒是你怎么躺下就不起来了,你这家伙,说好的百年好合呢。”

    李仙儿含着泪道:“这辈子能遇到你我知足了,我死之后你把我送回故乡,我早年离乡,一辈子没有好好孝顺他们,死后让我陪伴他们吧。”

    李默道:“你的家乡还在南方呢。”

    李仙儿道:“用不了多久,那里也是你的地盘了,把我的墓穴修造的好点。”

    李默闻言扑哧一笑,旋即泪水就流了下来。

    宁樱死了,箠青死了,现在李仙儿又要走,这是怎么啦。

    李默抹了一把眼泪,哽咽着说道:“你的事我都答应你,但你也要答应我,好好活下去。美娘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你总要见她一面才好。”

    李仙儿微笑道:“我会等她的。”

    这话说过当晚李仙儿便病逝了。

    李美娘回来之后得知母亲已死,哭的撕心裂肺,多日不见这孩子整个儿瘦脱了形,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众人安慰她。

    姜鸢让李默也来安慰她,李默却似没听见一样,抱着李美娘的孩子,看了又看,笑道:“这孩子倒是不认生,就是长的未免丑了点,既不像她娘,也不像他姥姥,可惜了。”

    那孩子闻言大怒,哇地一声痛哭起来,然后很不客气地撒了他一身尿。

    众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李默嘴上发狠,手里却不肯放下这孩子。

    李美娘因见父亲接受了她的孩子,这才心意稍解。

    早前,裴如卿有女欲配给李保国,李默口头答应了,但李保国却瞧不上裴家姑娘,躲在登州不肯回来,搞的李默十分尴尬,于是就将自己的女儿李阿枝嫁给裴如卿与李红菱的儿子裴仕为妻,婚期都已经订好了因为李仙儿的过世,只好暂时耽搁下来。

    待安葬了李仙儿后,裴家再次提请迎李阿枝过门,李默让李卓去办这件事。

    (本章完)

第599章 入选者() 
    姜鸢争道:“他一个孩子懂什么?”

    李默道:“你若还把他当个孩子看,我也不说什么。保国和关德侯训练了一万水军,他日南下必奏凯歌。”

    姜鸢道:“我说什么了,孩子这么大了,跟着你历练这么多年,这点小事他不操持谁来操持,难道要我来吗,我可干不了。”

    李默笑道:“这就对了,阿枝这孩子也是可怜,幼小母亲就没了,还没出嫁养母又没了,可怜了我的女儿。”

    姜鸢安慰道:“裴仕这孩子我见过,踏实,稳重,才学又好,性格又温润。阿枝有福了,果然你这个人是偏心的。”

    李默道:“这天下倒霉的事总不能都安在她一个人的头上吧,这也算是给她的一点补偿吧。所以……”

    姜鸢道:“我明白,嫁妆务必丰厚嘛,我早有准备,亏待不了你的女儿。只是都是你的女儿,美娘那你打算怎么办,朱家可是派人提亲来了。”

    朱克勋的儿子朱坨曾奉父命接送过李美娘,短短相处,对李美娘印象非常的好,不久之后朱家就遣使来向李默提亲,希望能将李美娘嫁给朱坨为妻。

    李默犹豫,一来是辛安恒生死未明,其次李美娘心里依然惦记着他,再次他对朱克勋这个人不大看的上眼,连累朱坨也不入他的法眼。但这件事他没有立即拒绝,事关重大,需得细细斟酌才好。

    李默道:“此事押后再议,先让她冷静几天。”

    既然河北方面不主动闹事,李默就有余力去收拾南方的萧敬腾和萧江临。

    李默选择的目标是萧江临。

    与江都相比,萧江临的野心更大,威胁也更大。

    当然这并非李默把萧江临作为首要人选的主要原因,萧江临之所以能入选完全是他自己争取的,继毒死叶采得,摧毁皇城司,逼走河山盟起,萧江临在江陵的折腾就一直没有停止。

    这两年他把萧陞时代的一干重臣都给干了下去。

    江陵一朝里现在当权的都是他做郡王时信用的一些人,这些人固然对他忠心耿耿,但能力和眼界着实有限,根本就是二流人才,当不得大任。

    时下宰相何清、大将寥敬忠已死,陈敏也被排挤坐了冷板凳,

    大将万世忠早已老迈不堪,不堪重用。

    赵申功则被怀疑通敌而惨遭灭门。

    萧陞时代的名臣只剩熊式阳和常怀思还在勉力支撑,但在皇帝的积威之下也只能唯唯诺诺,名臣风范尽丧,苟延残喘,只为高官厚禄而活,实在已经当不起“大臣”两个字了。

    江陵一直存在的北方派(由长安南下的关中派)和南方派(临川郡王府时的旧部)的争斗最终以南方派的全面胜出而告终。

    但这样一来也极大地削弱了江陵的力量。

    现在的江陵文无大臣,武无大将,内外交困。

    这年夏季,江陵的属地施州被黔州洞蛮侵占,刺史被杀,府库被掠,百姓惨遭杀掠,萧江临居然束手无策。

    不过一个月后,他治下的连州、郴州两地又被刘勋所占,萧江临依然没有办法。

    在如此虚弱的情形下,萧江临居然幻象着火中取栗,趁李默与白氏开战之际北上捞点好处,他遣密使与白莲舟接洽,希望能联手对抗李默,密使和书信落在了李默手里,李默非但知道其阴谋,而且知道了江陵的虚实。

    所以萧江临就成功入选了李默一统河山所要打击的下一个目标。

    七月,李默调窦融为渝州刺史,以朱梅森为成都水师都统,打造战船,训练士卒。

    同月,以豆卢奇为陈州刺史,王敬尧为唐州刺史。

    一切准备就绪,十月,李默调李道成为江陵都统,统帅各路大军合计十五万讨伐萧江临。

    于此同时,窦融在渝州起兵两万,在朱梅森的水师配合下沿江东进。

    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天下大震。

    李道成、豆卢奇、王敬尧都是一时名将,时暑气已消,农时已过,正是用兵之时。但战事的进展并不如李默预期的那么顺利。

    危急时刻,萧江临启用了陈敏,以陈敏为襄州都统,统帅各部迎战夏军。

    与陈敏对抗,李道成到底还显得嫩了一些。

    李默有些焦虑,正苦思计谋的时候,外出浪迹多日的萧凤安忽然回来了,对李默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