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启二年,辽事大坏,身在兵部的鹿善继,主动请缨前往辽东效力,以兵部职方司郎中之职,跟随孙承宗左右,为之出谋划策,在辽四年,辽事转危为安。自那以后,鹿善继就将平定辽东视为终身事业,毕生追求,罢官回家之后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平复辽东,成就一生功业。

    后来,袁崇焕在当年孙承宗等人打下的基础之上,相继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越来越显露出了他平复辽东的卓越能力,朝廷上下也皆以为袁崇焕为平辽的最适当人选,鹿善继的那颗心,也就慢慢地变淡了。

    然而令许多人大感意外的是,新登极的崇祯皇帝,并没有把袁崇焕任用到蓟辽督师的位置上,而是任用到了三边总督的位置上,这一下鹿善继的平辽雄心又激发出来了,此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孙承宗属意的首要人选当然是袁崇焕,毕竟袁崇焕已经显示了超强的能力,而当袁崇焕未被任用到宁远之后,在孙承宗的心里,剩下的合适人选之中,鹿善继肯定要算上一个,因为鹿善继跟随自己在辽东多年,对辽事的来龙去脉,敌我的强弱优劣全都一清二楚,最重要的是他也发现,鹿善继的很多想法与皇帝在辽东的战略有许多暗合之处。

    于是喀喇沁发生的事情一出来,孙承宗就提议皇帝要认真考虑蓟辽督师的人选,而皇帝也有这个意思,孙承宗当即就向皇帝建议考虑任命鹿善继为新的蓟辽督师。皇帝当时就已点头认可。

    对崇祯皇帝来说,王之臣、毕自肃或许能够成为治世之能臣,但在各种敌我关系错综复杂的辽东,这两个书生气过重的人,显然并不适合辽东,很难成为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所需要的乱世之奸雄。

    其实,真正适合辽东的人物,应该是类似李成梁那样的人,如今在辽东也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年少时做过李成梁亲兵的毛文龙,其实就是这样的人物,但是如今大明的朝堂,文贵武贱的情况比万历时期还要严重,想要任命一个靠战功发家的武人为蓟辽督师,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当然了,除了毛文龙,跟随孙承宗在辽东多年的鹿善继,在智谋上也很不错,特别是这次在整顿盐务上表现出的狠辣果断,很对崇祯皇帝的胃口,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却没有其他进士文官都有的那种优柔寡断和爱惜声名的毛病。

    进士出身,熟悉辽东,又没有文官的那身臭毛病,因此,鹿善继很快就成为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心中最佳的辽东督师人选。接下来自然毫无悬念。

    崇祯皇帝看着跪在地上已经表完了态度的鹿善继,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朕欲命爱卿接替王之臣,担任蓟辽督师,总督辽东、天津、登莱、东江等地军务,全权负责平辽事务,爱卿可愿意?”听到皇帝的问话,鹿善继深吸一口气,沉声答道:“臣愿意。”

    鹿善继返京觐见的第二天,由军机处起草、内阁联署,皇帝批准用印的圣旨,就传达到了各相关部院,同时锦衣卫派出数队人马疾驰出京,到相关前往辽东、天津、登莱和东江等地传旨:钦命军机处参议、兵部侍郎、钦差巡盐御史鹿善继,加兵部尚书衔,总督辽东、天津、登莱、东江等地军务,并兼任辽东巡抚。

    得到这个任命的时候,鹿善继其实还是有点小意外,这个小意外就是兼任辽东巡抚。虽然自己在辽东任职期间,对督抚同城,权力相互掣肘,也有意见,但这正是朝廷设置督师,又设巡抚的本意。

    如今皇帝让自己把蓟辽督师和辽东巡抚一肩,固然说明了皇帝对自己的充分信任,但也同样会找来朝中文臣的猜忌乃至攻击。如果皇帝征求自己的意见,自己肯定不会兼任辽东巡抚,但既然诏旨已下,此时就算板上钉钉,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与鹿善继的任命同时下达的,还有关于王之臣、毕自肃的任命,王之臣由蓟辽督师转任朝廷新增设的两广总督,专门负责整顿两广海防和军备事务,并协理云贵总督朱燮元平定奢安之乱的粮饷事务。至于毕自肃当然也给了一个好差事,那就是两淮盐运使的大肥缺。

    这样的安排,朝廷上下都无异议,而旨到之后,王之臣、毕自肃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是极其满意。这两个人不是没有能力,只是缺乏边才而已。

    历史上王之臣也是个能臣,只是他是天启皇帝死前任命的蓟辽督师,崇祯即位后在辽事上非常想有所作为,而事实上当时辽东的情况又很难有所作为,所以王之臣与历史上的崇祯不太对路。

    后来,听了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说以后,崇祯皇帝马上就任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而当时又恰逢宁远军卒哗变,毕自肃羞愤难当,上吊自杀,王之臣也随即被罢官削籍。这一世,这两个在明末历史上难得清廉如水的循吏,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蝴蝶效应之下,他们的命运当然是迎来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鹿善继接受新的任命之后,休息了数日,趁机在京师将家人亲眷安置好,然后带着孙钤等人再次踏上了前往辽东的征程。临行前,在孙承宗、张惟贤的陪同下,皇帝又召见了一次,详细地向他说明了朝廷今后在平辽问题上的基本战略,那就是东攻西守、水陆并用,整军经武、以待时机,告诉他大凌河城可以作为前哨,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弃掉,全力收缩力量守好宁锦防线。

    同时,利用水泥混凝土重修广宁城,以广宁防备建虏西进,以锦州防备建虏南下,以宁远掌控辽东全局,至于广宁和锦州后方星罗棋布的堡垒,比如杏山、松山和塔山,则需要进一步加固扩建为城。这是辽西走廊的策略,主要以守为主,伺机进攻。

    而毛文龙的东江镇,则以攻击袭扰建虏后方为主,在辽东半岛和鸭绿江以西地区开展游击作战,牵制建虏,疲惫建虏。

    崇祯皇帝尤其特意告诫鹿善继,一定要与毛文龙搞好关系,密切配合,建虏攻击朝鲜或者东江镇的时候,辽东镇必须出兵牵制建虏。

    皇帝的谆谆教诲,鹿善继自然放在心里,同时在辽东多年的他,对皇帝的战略也很认同,虽然他与袁崇焕一样,以平复辽东为志向,但他知道这个皇帝不好骗,所以他从来没想过为了获取皇帝的全力支持,而说出五年平辽的大话。

第一零零章 殿试选才() 
就在鹿善继带着皇帝的重托出发之后没几天,崇祯元年恩科的最后一个步骤也要完成了。

    贡院前街贴出新科贡士的黄榜十天以后,崇祯元年恩科迎来了最后一个步骤,这就是殿试。

    殿试这个词里所说的“殿”,在明朝迁都北京以后的历史上,主要指的是建极殿,这次恩科之前的历次科举,殿试都在这里举行。

    然而这一次却出了个意外。因为这次参加殿试的人数,是历史上从来未曾有过的,足足五百人。

    建极殿虽然要比中极殿大上那么一圈,但要同时放进去五百张条几和锦凳,再塞进去五百名新科贡士,以及都察院、翰林院的监考人员、锦衣卫拱卫司的保卫人员,却实在是显得有些拥挤了。

    若是皇帝不来,内阁大臣也不来,拥挤一点也就罢了,但皇帝和内阁大臣都要来,平时从来没有进来过这么多人的建极殿,一下子就显得有点不太合适了。

    幸好皇帝对于过去的陈规旧例也并不是很在意,既然建极殿小了点,那就安排在皇极殿吧。

    四月二十六日,卯时,天光已亮,穿着朝廷新赐的大红礼服,牛金星有点拘谨地走在五百名新科贡士行列之中,不时地打量着高耸的巍峨宫墙,心中充满了震撼。

    卯时正,大明门隆隆开启,五百名新科贡士,在守卫皇城的上直卫和守卫宫城的拱卫司军卒的注视之下,再次逐个经历了一次搜检,然后在礼部官员和司礼监太监的引领下,穿过大明门、承天门,然后来到午门前,高大的午门城楼令这些初次进入紫禁城的官场菜鸟们惊叹不已,这是他们一生难忘的时刻。

    初升的朝阳,将金黄色的阳光照射在午门城楼金色的琉璃瓦上,配着朱红色的高大城墙,散发出一种神圣的光彩,这种光彩令牛金星深深迷醉,曾经无比渴望但却从来不敢想象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

    自从贡士黄榜贴出,得知自己千真万确高中之后,连着好多天,牛金星都觉得自己是在做梦一样。

    虽然举人在大明百姓眼中已经算是尊贵无比了,普通百姓见了也是要下跪称呼一声举人老爷的,可是牛金星却不这么想,而且他也很清楚,举人和进士的差别到底有多大。举人虽然已经很尊贵了,但与进士相比却差着十万八千里。

    进士,不论当官不当官,那都是妥妥的统治阶级的一员。而历朝历代只要会试之后榜上有名,就应算是中了进士了。殿试只是涉及到进士的排名,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除名的事情。

    所以如今排着长队,缓缓走过午门、金水桥以及皇极门的这些新科贡士们,并没有像当初走进贡院大门时的那种紧张。

    过了皇极门,远远看见雄伟的皇极殿,不少新科贡士都惊讶地叫出了声,随即引来礼部官员责令所有人保持肃静的呵斥之声。

    紫禁城皇极殿即使搁在现在也是了不起的建筑,放到建筑普遍比较低矮的明朝,高大雄伟的皇极殿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效果,绝对是一种震撼。

    从大明门进入,五百名即将成为新科进士的读书人,先是经过了承天门,然后是午门,然后是皇极门,一路走来,不到半个时辰,却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心理驯化过程,即使之前有些桀骜不驯的李信,此时也完全拜倒在了大明至高无上的皇权威慑之下。

    缓缓来到皇极殿前三重高阶之下的新科贡士们,停下脚步,在礼部官员的导引下,调整了队形,然后整理装束,静候着皇极殿大门的开启。

    站在皇极殿门前的殿前司指挥李若琏,满脸羡慕之色地看着在台阶下整队的新科贡士们,一边想着如今在家正埋头苦读的弟弟何时也能进入紫禁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如今锦衣卫拱卫司承担了随身护卫皇帝的重任,站在三大殿前面充当人桩子的大汉将军、红盔将军们,就统一归给了新设的殿前司管理。

    殿前司当然也是归如今还在东江镇等风来的高时明提调,而殿前司的指挥,则是皇帝亲自从巩永固推荐的名单中挑中的锦衣卫世袭千户李若琏。

    巩永固和李若琏自己都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为挑中他,但崇祯皇帝自己心里却很清楚。因为这个李若琏在北京城破之日,以锦衣卫千户的身份,组织家丁上城防守,击毙大批攻城农民军,城破之后得知皇帝自尽,李若琏当即归家,带领妻子儿女,一起自焚而死。

    当然,这个李若琏的弟弟李若珪,在后来历史上的名气,却要比他大的多了,在明亡以后出仕清朝,还一路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位。不过这一世,当然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况了。

    正当锦衣卫殿前司指挥李若琏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的时候,突然听到殿前阶下的司礼监太监静鞭声响起。

    随之赶紧命令殿门两侧的大汉将军,上前缓缓打开殿门。

    阶下的礼部官员也随之引领侯立已久的新科贡士们鱼贯而入。

    宋应星、宋应昇兄弟随着人流,进入殿中,然后找到写着自己姓名的条几,取出下放的锦凳,安静地坐下。

    再然后就是礼部官员的点名,发卷。然后静等皇帝和内阁大臣们的到来。

    突然,一个声音从远处传来:“皇上驾到!”

    然后就听见皇极殿的后门打开,在锦衣卫指挥使、内廷太监和内阁大臣们簇拥下的皇帝,快步走了进来,径直在皇极殿正中靠后的御座上坐定。

    虽然之前受过礼部官员和司礼监太监的反复教导,但是到了这一刻,宋应星还是有点慌张,当听到“皇上驾到,新科贡士参拜”的声音之后,慌里慌张地跟着人群,呼啦啦地跪在地上,完全没有显示出之前自己想过要保持好的进士风度。

    三拜过后,皇帝命令平身,贡士们在礼部官员的指挥下纷纷起身,然后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殿外的阳光照进殿内,有的贡士们偷偷打量着眼前不远处的皇帝。

第一零一章 恩科进士() 
在这些参加殿试的贡士们眼中,如今就端坐在眼前十几步外的大明天子,与传闻中的皇帝形象颇为不同。传闻中那位心机深、手段狠、刻薄寡恩的抄家皇帝,如今看起来一点也没有冷酷的样子。若不是皇帝穿着一身龙袍,他与普通的儒林士子并没有多大的差别。皇帝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