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名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名人-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主殿下,公主殿下可得听好了。”

    “好啊,好久没有听辅机念诗了,今天让朕也开开眼界。”李世民和房玄龄相视一眼,皆含笑看着长孙无忌。

    “咳咳!”长孙无忌轻轻一咳嗽一声,不急不缓的说道:“今年开春,河北道遭遇大风沙,风沙持续数天,吹死十余人,牲畜百余匹,掩盖田地不计其数。春种时节遭遇此天灾可以预想今年秋收时刻河北道必然收获甚少,百姓饥荒,此乃国之大祸也,想来陛下召见我等必然也是为了此事。”

    李世民沉下脸点点头。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他当上皇帝以后年年灾祸不断,民间更是舆论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比如吐槽李世民弑兄篡位啊,逼死父亲所以遭到报应啊,什么都有,而且说的都不怎么好听。

    每当有灾祸发生,受灾的老百姓怨气无处可发,所以只好一股脑的往李世民身上撒。

    李世民也冤枉啊,天灾横祸关他什么事?他只想做个好皇帝,岁月静好,温柔如初。

    结果老天爷还偏偏赖上他了,百年不遇的灾祸都忘他头上扔,如果天子都是真龙转世的话,可能李世民前世是一条假龙。。。。。。

    今年一开春就收到了这么一个坏消息,救灾对李世民来说倒不是特别难。

    大唐开过至今,国力不断增强,加上李世民治国有方,国库承担的起河北道风沙带来的灾难。

    难的就是这次该如何平息民间的舆论!

    众口难调,民间的舆论是最可怕的。

    这个年代的人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比较。。。单纯,容易遭到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要是百姓被煽动了,事情就闹大了。

    某些人某些势力就等着这样的事情出现。。。。。。

    “长孙伯伯不是说要念诗嘛?怎么说起国事来了?”

    高阳的声音把李世民拉回了现实,他也疑惑的看着长孙无忌。

    是啊,说好的作诗呢?诗呢?你在这和我谈国事算怎么回事?

    长孙无忌轻轻叹了一口气,四五十度仰望天空。。。好吧,没那么夸张。

    “老夫说这些并不是没有用意的,河北道今年遇到这等灾祸肯定有许多百姓吃不饱肚子,哎。。。”

    长孙无忌转身朝李世民鞠躬。

    “臣,恳请陛下赐墨。”

    李世民脸色渐渐有些严肃。

    赐墨?长孙无忌提出这个要求可见他那首诗不简单,但是,诗是文人闲暇之余拿来助兴,增长学识的,需要这么隆重吗?

    李世民朝身边的宦官看了一眼,宦官姓万,是个机灵人,立马躬身退去。

    不一会儿,几个小宦官搬着一张桌子和一副笔墨出来,毕恭毕敬的摆放在长孙无忌面前。

    长孙无忌提起笔,稍稍犹豫了一下,落笔唰唰写下四行诗句,正是陈飞作得那首《悯农》!

    “我来看看,嘻嘻,长孙伯伯肯定作了一篇酸溜溜的诗。。。咦?悯~农?”高阳瞪大眼睛一字一句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这。。。这。。。”

    高阳念出来以后在场没有听到过这首诗的几人包括李世民均略感惊讶,这首诗。。。秒啊!

    临川走到高阳身边,一字一句的细细品读这首诗,不知不觉,眼眶居然有些微红。

    “粮食种植如此不易,河北道百姓又枉受天灾,民生疾苦,我们却。。。”

    临川说到一半摇摇头,朝李世民盈盈一拜:“父皇,女儿恳请将这首诗贴于女儿的寝宫内,时时提醒女儿粮食来之不易,不可浪费。”

    李世民和房玄龄也走到长孙无忌身边俯下身观看这首诗。

    “这首诗。。。这首诗。。。嘶!看着简单,读着朗朗上口,可是里面的寓意确实深奥啊,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诗词。能做出此诗说明此人的文学功底必然十分深厚,恐怕不在我等之下,而且他必然有在田边劳作的经历。辅机,你刚才说这首诗不是你做的,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是当朝哪位大儒?”房玄龄对这首诗啧啧称奇,忍不住问长孙无忌。

    就连李世民看后也叹道:“简单的几行字却能道尽百姓的疾苦,此人确实有几分才学,朕也想知道这是何人所作。”

    长孙无忌故意买了一个关子,似乎是想调几人的胃口,没有作答,继续提笔,写下一行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围在桌子边的几人眼睛都直了,大家沉默,相继无言。

    “好个‘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莫非这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李世民开口打破了沉默。

    长孙无忌轻轻捋了捋胡须,慢悠悠的说道:“作出此诗的人,陛下一定没有听过,就连我也不曾听闻。”

    “辅机,你可不许卖关子,如实道来,朕自掌朝以来求贤若渴,这样的人才怎能不为朕所用?”

    “此人乃昭应县永乐村普通农民所作,姓陈名飞,十五岁。”

    (本章完)

第17章 村民反常() 
“阿嚏!”

    正在田边苦逼帮老爹干活的陈飞莫名打了一个喷嚏。

    “娃子,是不是昨晚被子没盖好,又染上风寒了?”陈稻麦停下劳作,伸出手往陈飞脑袋上探了探。

    前段时间儿子就是染上风寒大病一场差点死掉,陈稻麦急的团团转,却又没有办法,好不容易儿子的病好了,要是再染上风寒,可不知道还有没有上次那么好的运气好转过来了。

    “行了,你别干活了,去田边坐着吧,要是再累坏了可就不好嘞,我家娃是有出息的人,可不能再遭受风寒了。”

    陈飞可没老爹那么紧张,他现在感觉自己身体好的很,揉了揉鼻子:“没事儿爹,多半是哪个不开眼的混蛋正在念叨我,休息可以有,不过我真的没患风寒,你就别担心了。”

    “怂娃!”老爹笑骂了一句,管自己继续干活。

    至于陈飞口中不开眼的混蛋。。。。。。。

    “多少?你刚才说他只有几岁?”李世民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

    “十五岁,而且还是个未曾读过书的少年。”

    “十五岁。。。”高阳和临川震惊的相视一眼。

    高阳今年十二岁,临川今年十四岁,可以说和陈飞年龄相差不大,可是人家已经能作诗了,而且还作得这么好,再看看自己。。。

    高阳和临川感到有点惭愧。。。

    “等等!长孙伯伯你刚才说他还没有读过书?这。。。怎么可能!”高阳失声道。

    高阳的声音给了众人提了一个醒,刚才光顾着年龄,差点忽略长孙无忌所说的“未曾读过书的少年郎”这句话。

    “这。。。怎么可能?辅机你莫诳我,没读过书怎么可能写得出这么好的诗句?”房玄龄出声质疑。

    凭心而论,他做不出这样的诗句,倒不是说他的文学功底不够深厚,作诗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学功底,还需要灵感的。

    房玄龄身处高位,自然做不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首诗的文学功底很深,已经到了大道至简的地步,要说此人没上过学,房玄龄心里是一百个不相信。

    李世民也点点头,深表认同。

    要是没上过学也能做出这样的诗句,你让在场给位饱读经史的大佬情何以堪?

    长孙无忌只好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李世民。

    “前些日子,昭应县县丞郑安向我投行卷,不过不是为他自己投,而是为这个叫陈飞的人。书信上说此人未曾上过学,却自学作诗,还写的一首漂亮的飞白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起初我也是不信,可是看了他写的诗,觉得此人到真是有些才学,而且这两首诗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故,特将其上表于陛下。”

    李世民看完手上的书信,将书信放下,轻轻皱起了眉头。

    “这个陈飞若真的如郑安所说,倒真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年纪太轻,不宜任官,而且也只是做了两句诗,不足以见识到此人到底有几分才学,这样,此人。。。暂时先留待考察,有机会,我们一起去见识下这名少年郎,要是真有才学,我可下特令,让他进国子监进修。”

    进国子监进修?在场的几人有些略感意外,不过又很快反应过来。有这等才学,若是属实,进国子监进修确实不算什么。

    国子监,如果放在现代的话大体就相当于英国皇家学院那样的,属于国家公办的贵族学校,不是一般人想进就进的。

    “恩。。。先不管此人才学是否属实,这首诗和这句话倒是真的不错。方才临川说要将诗表于寝宫内,我看不如将这两首诗贴于皇室,官衙,乃至告知天下人,需节约粮食,珍惜时光,莫蹉跎岁月,如何?”

    老大李世民开口了,在场的几人自然是非常默契的拱手:“陛下(父皇)英明。”

    李世民哈哈大笑,忽然,他盯住了桌案上的诗,良久不发一语。

    临川见李世民忽然愣着出神,不由但心道:“父。。。父皇?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哈哈!这首诗帮了我一个大忙啊!哈哈哈!临川,高阳,你们先回去吧,我与你长孙伯伯,房伯伯有要事相谈。”

    临川与高阳虽然不明白父皇是什么意思,但还是乖巧的行李告退。

    “是,临川(高阳)告退。”

    。。。。。。。。。。。。。。。。。。。。。。。。。。。。。。。。。。。。。。。。。。。。。

    这几天有一点奇怪!

    陈飞总感觉这几天村里氛围有点不太对,但又说不出是哪儿不对,似乎大家看他的眼神都有点怪怪的。

    什么情况?虽然我长得很帅,但是不搞基,你们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老远就盯着我嘿嘿嘿的傻笑是个什么意思?

    陈飞恶寒!而且越想越觉得菊花凉飕飕。

    去给老爹送饭的时候陈飞遇到的乡亲都是这么一副表情,这让陈飞有点蛋疼。。。不!是菊花疼。。。

    陈飞想找一个乡亲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看着他们的笑容,陈飞半天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几个五六岁的小屁孩嘻嘻哈哈大笑着从陈飞面前跑过,互相追逐打闹,玩的不亦乐乎。

    陈飞没当回事继续往前走。

    咦?他们刚才念得诗好耳熟,我是不是在哪里听到过?

    陈飞挠了挠耳朵,大脑一时之间处于短路状态。

    忽然,他一拍大腿想起来,这TM不就是他自己作得诗嘛?怎么五六岁的小孩都在念了?

    “没道理啊,这首诗应该只有郑大人,杨村长和他孙子知道了啊,就连我老爹都记不下来,是谁把这首诗传出去的?”陈飞有点懵。

    郑大人?不可能,郑大人早就回县城去了。

    杨村长?不可能,他和杨清正去县里拜访老师,一去好几天了,就没回来过。

    老爹?这个可以不用考虑。

    老爹的脑回路只有关于粮食种地这一块是通的,其他的全堵住了,陈飞在他面前念了两遍诗,他愣是没记住几个字,就甭指望他能把这首诗传出去了。

    那会是谁呢?陈飞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

    “哎呦!这不是陈家娃子嘛?来来来,快来婶子这边,今天婶子多做了个窝头,快趁热拿去吃吧。”

    陈飞还没反应过来,一个五大三粗的中年妇女就往陈飞怀里塞了一个黑不拉几的窝头。

    哈?到底什么情况?今儿到底怎么了?怎么大家都有点不正常?陈飞快憋疯了。

    额。。。更新有点慢,见谅见谅,因为手头没有存稿,所以工作忙的时候都是在公交车上打出来的,速度自然慢了一点儿。

    不过在此帽子做个保证,此书不论成绩如何必然写到完结。

    帽子不是一个喜欢半途而废的人,所以大家放心的收藏吧。

    至于更新,恩。。。保证不断更,不断更,哈哈哈

    还有,感谢支持我的朋友投给我的推荐票,谢谢你们的支持给予我的动力!谢谢!

    (PS:书评里那些莫名其妙的代码是怎么回事?点击一看显示删除,实在是有点不明白,有没有知道的朋友告诉我下?)

    (本章完)

第18章 村东槐树() 
来到唐朝十来天了,陈飞觉得他和这个世界还是有太多不和谐的地方。

    比如村民们莫名其妙的目光和笑容,比如面前这个“壮实”的中年妇女迷一样的塞给他一个窝头,还朝他露出一口黄牙……

    老实说,陈飞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留下一两滴深沉的泪水,或是照照镜子沉醉于自己帅气的容颜。

    但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一般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