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名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名人- 第4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雀大街确实地位不凡,一套四进的宅院,两万算是正常,三万有点小贵,四万有点超值,五万纯粹是杀猪,六万。。。。。。。多半是不想卖吧?这价格不是成心膈应人嘛?

    “程。。。程伯伯,六万两。。。这。。。您不是在说笑吧?”陈飞笑的有些难看,老实说,四万他倒还能接受,六万两。。。杀猪也不是这么杀的吧?何况陈飞已经知道了这套宅院的低价——两万两,你让他掏六万两来买,岂不是纯粹恶心人么?

    程咬金老神在在,看都没看陈飞一眼,自顾自往嘴里塞了一大块肉,嘎嘣嘎嘣咬的欢快。

    “怎么?嫌贵?”

    陈飞无奈的点点头,老实说,这钱对他来说确实不算什么,可是被当做冤大头的感觉并不好,所以这价格。。。确实有点高了。

    “呵呵,这是年初的时候,牛进达老匹夫找到老夫的时候老夫给他的价格。”

    陈飞。。。。。。丫的你还好意思说,这么高的价格都报的出来,良心真黑!

    “不过嘛。。。”程咬金语气一转,往陈飞身上看了一眼,似笑非笑道:“老夫在你小子身上得了不少好处,老夫也不是不识趣的人,两万两,归你了,怎么?老夫够不够意思?”

    从六万两忽然降到两万两,陈飞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依照程咬金的性质,他会一点儿便宜都不占?不会是个阴谋吧?

    见到陈飞似乎有点不相信,程咬金也有点儿不高兴了,拍了拍桌子,怒道:“小子,你那是什么表情?不相信老夫么?”

    “呃。。。没有没有,小侄绝对不敢。程伯伯。。。这宅子。。。。。。真的只要两万?没有其他的附加条件?”陈飞小心翼翼的问道。

    程咬金听了后连续抽了抽眼皮子,隐隐有爆发的趋势。“没有!老夫说了两万就是两万,你要死嫌太便宜老夫就涨到六万了,爱要不要!”

    “要!要!”陈飞连忙凑上去,讨好似的给程咬金斟上一杯酒,“小侄多谢程伯伯成全,这一杯小侄敬您!”

    “哼!”程咬金重重哼了一声,有点不甘心的说道:“你还真是运气好,老夫这套宅院本来不打算卖的,不过是看在你我两家合作的份上,老夫也卖你一个人情。”

    程咬金倒也实诚,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陈飞听后笑了,他也明白,若不是与程家合作,每年都让对方赚取那么多利润,依照程咬金的性子是绝对不会乐意松口。如今两万两银子买了他一套房子,实在是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小侄多谢程伯伯,这几日小侄就把钱准备好,到时候。。。。。。。”

    “到时候我把地契也准备好,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程咬金爽快的挥挥手,房子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陈飞心里松了一口气,心想回去也好向老爹还有两位夫人交代。说起夫人,该什么时候把燕云儿也推到呢。。。恩,一个很为难的问题,他脑子里又开始乱七八糟瞎想。

    “啪!”陈飞后脑勺挨了一个大锅贴,程咬金瞪了他一眼,怒道:“小子,瞎想什么呢!喝酒!”

    陈飞。。。。。。。“好!”

    从程咬金府上出来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陈飞喝的走路摇摇晃晃,被尹平扶上马车以后晃晃荡荡的回家去。

    回家路上一路颠簸,到了家里的时候酒也差不多被晃醒了。当他宣布房子的事情搞定的时候,立马收到了临川崇拜的目光。恩,要的就是这种满足感。就是燕云儿这小妮子似乎还是挺清冷,从她表情上看不出喜忧。

    在享受了临川“崇拜”的幸福之后,陈飞。。。。。。。又像个龟孙子似的去准备钱财。

    两万两虽然不是个小数字,但是对陈飞来说确实不算什么,陈记各个商铺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称之为“吸金”亦不为过。短短的两年时间已经为他赚取了不下二十万两银子。

    只是。。。。。。当他看到一箱一箱的银子被搬上马车的时候,是觉得莫名其妙的有些心疼,就好像。。。。。。。心头少了一块肉?

    “哎,该用的还是得用。”陈飞转过身离开库房,尽量不让自己受到“刺激”。

    后面的两天,陈飞顺利的从程咬金那里购得了一套四进的宅院,拿到地契以后就是内部的装修。

    宅院里面原本就有一些家具,不过陈飞不是很喜欢,决定还是全部换成陈记制造的家具,于是为此又。。。翘班了两天。反正五天的奇工坊,他一天也没去,李卓也没来找他。

    最重要的是,他现在去奇工坊也没事干。农作物培育吧,第一代还在生长期,有一批老农照看就行了。

    配置火药吧。。。李世民给他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了,所以。。。可以光明正大的翘班。

    在陈飞忙活新宅院的时候,王田也已经物色好了派去北庭都护府的伙计,还有几家不错的粮仓。

    “阿飞,你这新宅院真气派!”王田来向陈飞汇报工作,顺带着也参观了一下他的新宅院,发出一声声羡慕的感叹。

    “呵呵,还可以。哎,人都安排好了?”

    王田收回羡慕的目光,笑着点点头:“安排好了,总共挑了五个负责人,其中四个都是你家的庄户,他们原本就是草原上的牧民,对那边比较了解,所以特地挑选了他们。”

    “恩,不错,有心了,哎?待遇的事情可与他们说清楚了?”

    “哈哈,这点你放心,他们听到待遇以后都是一个个眼睛发光,好多人抢着要去,最后经过筛选才挑出来了这几个人,我办事,你就放心吧。”

    “呵呵,那就好,这样,你让他们先等上五天,过五天来我府上,我教他们用羊毛做衣服的技术,让他们在当地搜集到羊毛以后,招聘当地人来做衣服,然后再派人直接卖到西域去。”

    “哦。”王田挠挠头,疑惑道:“阿飞,羊毛真的能做衣服吗?”

    “可以,过几天我做一件成品出来你就知道了。”

    “行!那我就让他们过五天。。。。。。哎?为何要过五天这么久,明天不行嘛?”

    陈飞忽然眼神变得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长叹了一口气,“因为这五天我要上班。。。。。。。”

    王田。。。。。。。。。

    (本章完)

第870章 沉淀后的爆发() 
    房子到手,陈飞终于在长安城有了家,也算是了却了他的一桩心事,正式踏入长安的权贵圈子。

    新宅处成,自然是少不了一番宴请,陈飞的人缘不错,朝中相识的大臣几乎都来为其新宅落户庆祝。

    几日之后,陈飞也带着一家子正式搬进了新的宅院,就是老爹舍不得原来的家,选择留在了永乐村。

    估计让老爹住到长安城,人生地不熟的也不习惯,陈飞也没有勉强,让老爹住在老家,天天能和乡亲们叨唠叨唠也挺好。反正永乐村也不远,经常有空就经常回去看看老爹也挺方便。

    日子往前推了几天,天气越发炎热,夏日真的到来,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一种名为“冰淇淋”的甜品在迅速的流行起来。

    几乎挂有陈记的商铺都有出售冰淇淋,而且有多种口味可以挑选,冰糖的,山楂的,牛奶的,水果的等等,好吃不贵,一口下肚,冰凉到心里,没有什么比夏天吃一口冰淇淋更冰爽的。冰淇淋几乎成了夏日最受欢迎的小吃。

    另一方面,陈飞家更是独享了一道美食:各种口味小龙虾!

    由于小龙虾刚刚投入养殖,为了保证它的生长繁殖,陈飞没有过度捕捞,甚至这道美食都没有流传出去,只是在自己家中流行。

    让陈飞感到高兴的是,辣椒也迅速的在长安城走红。其实在红辣椒正式扎根中国之前,中国的辣椒品种只有西域来的胡椒。大家也多将其当作盐一类的调味料。

    但是辣椒出现以后,大家的味蕾放佛在一夜之间被打开。尽管一边嘴里呼着气大喊受不了,一边却停不下来吃这一些辣椒做的菜,冒着大汗,扇着蒲扇,吃的不亦乐乎。

    随着陈飞一步步的推动,大唐年间的夏天终于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两年的沉淀,他之前做的很多事情终于逐渐收获了成效。

    图书馆的教学令许多没钱读书的孩子看到了希望,他们在图书馆内的免费课堂学到了识字的方法,对照陈飞编制的字典开始学习写字。

    按照传统的教育,没有老师的教导你很难学会一个字,但是在陈飞的这套教学体系下,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到初步学会认字只需要七天。七天以后完全可以自学剩下的字。

    当然,也只是能让他们认得这个字,如何灵活运用,如何写文章,这个。。。还是需要老师来教学的。

    即便如此,长安城的学习氛围也是空前的好,许多年纪到了二十多,三十多,甚至四五十的人也纷纷报名图书馆,想要学习认字。长安城周边的一些小村镇更是夸张,听闻长安城有一个免费教认字的地方,且真的有效果以后,大家像黄蜂似的涌到图书馆门口报名。

    几乎每一天早上图书馆门口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而且图书馆的附带产品,比如周刊,周报之类的,销量也是呈指数上增——大家都学会认字了,总得找点看得懂的东西体验一下吧?四书五经太难懂,而且租借需要交一笔押金,有点不划算,不如卖一份便宜的周刊,相对来说上面记载的东西有趣的多,又贴近生活,成了这些人主要的娱乐方式。

    甚至还能在图书馆内看到许多异族人,他们也在积极的学习大唐的文化,并且对大唐的发展由衷的发出感叹,在他们国家,更本不可能存在如此便民的东西。

    就连李世民都对陈飞创办的图书馆赞不绝口,并且和陈飞谈了谈在其他城市开设图书馆的事情。

    有了朝廷的帮助,全国各大城市风风火火的掀起了一场“图书馆”运动,几乎各大城市都在建造图书馆,并且图书馆结业后,继续深造学习的学堂也在朝廷的扶植下,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李世民的这般做法,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认可与叫好,史书上也为此记下了浓厚的一笔。

    中国的文化,从这一时期开始井喷式的发展,远超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十几年后甚至超越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辉煌年代,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文化家,政治家,诗人等等,大唐的文化令全世界都为之钦慕。史学家将其称之为“文化兴起”,作为大唐帝国在世界上正式领跑其他帝国的标志。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陈飞带来的影响远远不仅于此。两年的时间的积累,在这一段时间开始真正的发酵。

    活字印刷术与新造纸术的应用,为图书馆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文化传播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快。

    书本不再是奢侈品,它已经慢慢的平民化,正是在这一条件下,许多优秀的作品才有条件在市面上流行,并广泛的民间传播,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去。

    尤其是一些孤本,更是得益于印刷术的应用,免去了消散在历史中的悲惨命运。

    陈记的印刷作坊与造纸作坊规模不断扩大,到最后,两家作坊的面积已经可以媲美一座小城镇,可是依旧无法满足全国各地的需求,陈飞只好在其他城市周边无人的郊区开设新的作坊,以填补需求的缺口。

    并且作为一个现代人,他还具有超前的环保意识,在大规模伐木,伐竹子造纸的同时,他做了一项规定:每砍伐一棵树木,就要对应种植一棵树木幼苗。

    千百年后,人们依旧对陈飞当时的这项决定赞不绝口,将其称之为最早的环境保护者。

    另一方面,煤炭的发掘与应用,令大唐的冶铁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开始,煤炭的挖掘与应用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但好的东西总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当大家发现陈记造出来的铁器不仅速度上快五六倍,质量上更是远超同行以后,终于认识到了煤炭的好处,各个铁器行都想法设法的弄一点煤炭,回去尝试冶铁,然后。。。然后就为之疯狂了!

    煤炭,一个暴利行业就这么在陈飞手上诞生了。幸运的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去探测煤矿,而陈飞手上有一份,虽然仅仅记载了大唐中部及西北方向的煤矿分布,不过。。。这也足够他受用了!

    以上这些还不是最让陈飞感到高兴的,最让他感到兴奋的是,随着各个工坊的不断扩招,大唐居然有了一点从农业社会慢慢转型步入工业社会的迹象!

    (本章完)

第871章 必然规律()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也是未来的大发展方向。

    而且陈飞清楚的知道,如果一旦转型成功,那就不是简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