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名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名人- 第4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也是未来的大发展方向。

    而且陈飞清楚的知道,如果一旦转型成功,那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大唐领跑其他国家”而是“甩他么好几条街”!

    随着奇工坊研发出来的一些先进农具投入运用,高产值的农作物慢慢普及,农业种植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渐渐缩小起来,与之相对的,是作坊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而且在作坊工作能得到一笔不菲的工资,农忙时回家干活,闲时打工赚外快,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大唐有朝工业社会转型的迹象,不过这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慢慢发展,顺应自然规律最好,一下子转型到工业社会会带来许多弊端,比如荒田无人耕种,会直接影响到百姓吃饭的问题。一旦发生饥荒,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陈飞新开设的作坊都降低了工资待遇,尽量让工人与农民的收入平衡,免得引发社会矛盾。

    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一个夏天的时间,大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触发这些变化的,就是我们的主人公陈飞,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他,但是“陈记”这个商标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几乎是人人皆知。

    陈飞【宝箱系统】的抽奖点也暴涨到了百万。不过他现在也没啥用,偶尔打开系统看一看,然后守护财宝似的乐呵半天。

    最令他哭笑不得是,随着陈记商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不良商贩打出了“山寨版”陈记的标识,误导许多人买了假的产品,对品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不得已,他只好正式下发了“授权证书”,有这个证书的店铺才是正宗的“陈记”,其他都是冒牌的,此举有效的避免了后续的损失,品牌形象得以保存。

    是年夏末,天气还未转秋,一支三百余人的队伍从长安城出发,带着几百马车的货物,从长安城西门走出,向北方行去。

    如此大规模的队伍,就算是热闹非凡的长安城也很少看见,不过当大家看到队伍的标志以后,少了些惊讶,换上了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

    队伍里运送的货物外面都写着一个“陈”字,还印着陈记独有的商标,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陈记的队伍,如今也只有陈记能派的出如此多人的队伍了吧?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陈记的这支队伍并非是去西域,而是北上,向着北庭都护府行去。

    “奇怪,我还以为这支队伍要出发去西域,怎么去了北方?”

    “呵呵,或许陈记想把生意做到北庭都护府去吧。”

    “那里可是个荒凉的地方,而且这段时间还不太平,陈记。。。恐怕要栽跟斗咯。”

    “呵呵,或许吧。”城门的士兵议论纷纷,目送陈记的队伍行去北方。

    这一只队伍,正如同士兵们议论的那样,确实是前往北庭都护府。陈飞足足筹备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准备好了货物,敢在入秋之前,派遣出了队伍前去北庭都护府,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三百人的队伍,真正归属陈记的人只有五十人,其他的全是朝廷派出的卫兵,一路护送他们前去北方。

    为啥朝廷要派兵护送呢?因为李世民有点等不及了,他想要加快北庭都护府的统治,所以大力支持陈飞去北庭都护府经商,特地派出士兵保护,毕竟北方,还有点不安全。

    于此同时,北方大草原上。。。。。。。。

    随着夷男可汗兵败渭水河畔被俘之后,草原上就彻底失去了自己的统治政权,现在管理他们的,正是他们曾经厌恶的唐人。

    被异族人统治的滋味是很难受的,草原上的人都是性情刚烈之人,不服统治,他们只信奉长生天与强者。

    很显然,虽然他们打仗打不过大唐,不过一直不肯承认唐人是“强者”的事实,骨子里总认为自己要强于唐人。因此一年的时间,他们的部落与大唐的军队发生了许多冲突。

    可惜的是,没有领导者将部落召集起来,加上部落的强壮男子或是被俘或是战死在渭水河畔,因此。。。部落的反抗几乎成了一边倒被虐的趋势。唐军轻轻松松的就镇压了部落的叛乱。

    可是,架不住叛乱的部落多啊!草原上大大小小有上百个部落,每个都闹腾一遍,谁吃得消?

    而且一个被教训过的部落,换了个地方又继续闹腾,实在是让北庭都护府的都督头疼不已。

    好在朝廷及时下达了政令,北庭都护府的基层官员由牧民自荐担任,担任的官员可自行管理部落。

    这条政令一出,原本闹腾的部落顿时诡异的安静下去,大家都对这个条令将信将疑,且各怀心思。

    权利,果然是最蛊惑人心的东西。

    在无法反抗大唐统治的前提条件下,大唐抛出来的“果实”对许多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再接着,朝廷又下达了第二条政令,大唐将对北庭都护府开放经商,在一些地方建造城镇,牧民可以在这里交换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并且朝廷将会在城镇免费开设学堂,学堂毕业的学生可以参加科举,朝廷会给他分配官职。

    两条政令一出,草原顿时沸腾了。很简单,因为他们刚好需要这些。

    众所周知,草原的物资是很匮乏的,许多生活必须品稀缺,他们与大唐又长期处于敌对的状态,很难得到生活必需品。因此,朝廷开放经商这条政令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如果说前者是有吸引力的话,那么后者做官这一条,对牧民来说就不是吸引力了,而是“万有引力”!

    当官?自行管理部落?这无疑是让他们在部落做“土皇帝”啊!如此诱人的条件,哪个人会拒绝?

    于是牧民难得停下了闹腾,在一片诡异的氛围中,等候朝廷出的下文——具体实施细则!

    在一个月的等待后,一只三百余人的商队终于正式踏入了北庭都护府的地界,同时,他们也带来了朝廷下达的后续政令!

    (本章完)

第872章 初闻小城() 
    “族长,快要入冬了,部落的口粮。。。。。。”草原上,一支百多人的小部落刚刚扎下营地,部落的族长就听到了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

    大唐刚过盛夏,天气转秋,而大草原上的民族因为地处北方,气候已经快要进入冬天了。他们不得不往南迁移。因为再北方的草原已经快要飘雪,牛羊没有草可以吃,不得不往南寻找新鲜的草地。

    而且还要为牛马准备过冬的粮草,否则许多牛马会熬不过今年冬天。对这些小部落来说,牛马羊就是他们的全部财产,他们甚至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部落里的一个小伙忧心忡忡的向族长禀报粮草的储备情况,他的脸色非常的不好看。

    眼看着快要入冬,可是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够部落过一个冬天的粮草,若是光景不好,恐怕到时候又要宰杀一大批牛羊,这对他们来说,犹如心头上在滴血。

    草原上几乎没有粮食可以吃,他们吃的最多的就是牛羊的肉或者奶。一个部落百余人,一天的口粮最起码要两三头牛羊,一年下来,吃的牛羊上千。因此为了保证年年的口粮,一个部落往往要养数千头牛羊。

    数千头牛羊在过冬的时候草料绝对是一个大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割草不是很简单么?草原上那么多草,随便割不就好了?

    那我来说一个具体的数字,一头牛一天的的食草量大概是其体重的百分之三,也就是一只一千公斤的牛一天要吃三十斤草,换算一下,一千头牛,一百五十天的储备食物,要准备多少草料?

    足足四千五百吨!这还不算羊的食草量,你倒是随便割一个看看?

    当然,小部落不可能养那么多牛,大约百多只牛,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羊。即便如此,养羊用的草料也不是一笔小的负担,而且各个部落都在互相抢夺牧场。

    若是闯入了其他部落占下的牧场,客气一点的会和你说明情况,请你换一个地方,不客气的直接动手打起来也很正常。

    这支部落非常倒霉,一路南下,他们来晚了一步,草长得肥沃的地方都被其他部落霸占了,他们部落人少,又抢不过人家,只好不断的南下,寻找还没有被占领的牧场。

    上天无绝人之路,在他们快要走到与大唐交接地方的时候,终于被他们占领了一片还算肥沃的草地。

    可是。。。这片草地太小,难以为过冬做准备,致使部落的族长脸上泛起了深深的忧愁。

    他颤颤巍巍的取出一块羊皮毯,平铺在地上,然后跪在羊皮毯上,虔诚的向上天祷告,祈求他们能顺利的度过今年的冬天。

    草原上,能否度过冬天真的要看上天的意思。

    族长身后的小伙子也跟着跪下,与族长一起祷告。祷告结束以后,身后的小伙子有点愤愤不平道:“若是当初可汗没有南下进攻大唐就好了,这个时候可汗就应该召集部族的勇士,准备去大唐边境的小村镇抢夺粮食了,只要有了口粮,杀掉一批羊也没事!部落的日子会好过的多!”

    族长听后摇摇头,叹道:“千万不要这么想,大唐的官兵不是吃素的,遇到唐军我们绝对要吃亏,到时候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个问题,现在不过是损失一些牛羊,算好了。”

    “族长,你怎么能这样想?我们怎可向孱弱的唐人低头?他们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年轻人有些不忿,脸色涨的通红。

    族长淡淡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轻声道:“可汗败了,十五万大军一个都没回来,唐人。。。比我们强。”

    “族长!”

    “好了!不要再说了!败了就是败了,我们不如唐人这是事实。十几年前,我们大败了一场,被唐军灭了国,如今,又大败了一场,唐军已经驻扎到我们领地上来了,两次大败,你还认为唐军是孱弱的嘛?不知天高地厚!如果你要去唐军那里找死,可以!别连累族人!哼!”

    年轻人气的双拳握紧,可是板钉钉的事实摆在眼前,让他无话可说。

    就在这时,几匹快马从远方急速靠近部落,眼尖一点的人已经发现了骑马的人。“族长你看,有人过来了!咦,背后插了一面旗,唐?是北庭都护府的人么?”

    族长以及族内空闲的人纷纷往人影处望去,不一会儿,背后背着一面印着“唐”字旗子的人来到了这支小部落。

    北庭都护府也成立了快一年了,牧民人都知晓这样装扮的人是属于北庭都护府的唐人。

    不过两个民族有仇,因此部落的人见到这支唐人也没有太大的好感,反而手执武器,面对唐人有几分紧张。

    “我们是北庭都护府的,有事情传达,部落的族长可在?”这支唐人的态度倒是不错,还有一段路就下马,大声的询问部落里的牧民。

    恩,大抵是因为对方都拿着武器,态度不得不好吧。

    “我就是,几位官差有何事传达?”族长从部落中走出,迎向这支唐人。

    领头的唐人向族长拱了拱手,然后交给他一卷羊皮纸。“族长,朝廷下达命令,两族之间开放经商,在此东去六十里地的山脉下,朝廷刚刚建造了一座小城镇,现在最早的一批商人已经到了,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粮食还有其他的物品,羊皮纸上是商品的种类以及对应的价格,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族长听了,连忙摊开卷起来的羊皮纸,上面用他们的语言列出了各个商品的种类以及价格。族长看到最后,呼吸都变得急促了。

    “这位官差,城镇可是在哪个方向?”族长抬起手,颇有些不平静的指着一个方向问道。

    唐人笑笑,应道:“是的,那边有处山脉,老远就能看见,城镇就在山脉脚下,很好找的。对了,听说来的商人还打算在这里办作坊,招工,如果你们。。。”

    “办什么?”族长没听懂,打断了唐人的说话。

    “哦,就是他们会在城镇里办一个做衣服的地方,如果你们会这门手艺的,可以去他们那里帮忙做衣服,按天发放口粮的。”

    “按天发放口粮?真的假的?”这在族长听来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他都有点不敢相信。

    “真的,我们不会骗你们。还有啊,部落里可有识字的人?若是有,可以去城镇那里报到,朝廷要选拔第一批官员,要求不高,识字就行,若是有符合条件的,可以去试试。”

    “好好好!多谢几位官差,老汉这就派人去看看。”

    唐人笑笑,拱手道:“那我们就不打扰了,还赶去下一个部落。族长,提醒一下,这一批商人带来的东西不多,要是想去换的就快些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