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名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名人- 第5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任何意外,以百济的实力,根本挡不住大唐的进攻,几天之内,连续破了五城,唐军的进攻,势如猛虎,更本无法阻挡,在攻下第六城的时候,百济国王终于派来使臣了,他们愿意归附大唐,每年进贡不菲的金银财宝,希望唐军能就此收手。

    李勣听言,冷笑数声,归附?进贡?我大唐还缺你这点钱嘛?一句话,要么彻底投降大唐,撤去你的王位,成为我大唐的地盘,要么就等着血洗你的城池吧!

    李勣不再给使臣废话的机会,带领军队赶赴下一座城池。

    使臣赶紧回报国王,百济国王一听,他是真的吓坏了。唐军太强大了,强大到他根本不敢有任何的抵抗,这才几天,唐军已经直捣他的腹地了,自己根本排不出像样的军队抵挡。如果继续抵抗下去,要不了多久,百济就会想高句丽一样,全国沦陷,到时候他这个国王……难道要跳海嘛?

    思来想去,百济国王最后还是选择了保命——他,主动退位,并且愿意率领全国归降大唐。

    李勣收到消息后,遂停止了对百济的进攻,直奔百济王都,接受了百济国王的归降。至此,百济国也不复存在,一并纳入大唐的版图中。

    现在剩下的,只有是友非友的新罗了!

    话说胡地率领的特种士兵已经潜入了新罗国内,他们化妆成遇难的老百姓,四处打听王室的消息。几天下来,他们已经几本掌握了几个王室成员的动态,就等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出手拿下他们!

    陈飞率领着五千士兵,大摇大摆的在新罗国内晃荡,他也没有什么固定的路线,反正想到哪儿走到哪儿,这让新罗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这一伙唐军到底是来干嘛的?莫非是来游玩的?

    只有新罗女王察觉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前段时间他们新罗派去进攻联军,结果被联军杀的大败而归,主将战死,士兵死伤过半。细问之下才得知,原来唐军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杀,并没有要施以援手的意思。

    从那时候起,新罗女王就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恐怕他们请来的唐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友善。

    再加上陈飞率领的唐军漫无目的的在国土上行走,隐隐给了她一点不安的感觉,似乎……有什么事要发生!

    “唐君好名誉,应该不会强攻我们。”新罗女王刚刚在心里安慰自己,就听到外面有人急冲冲的跑进来,告诉了她一个噩耗,她的堂妹,真德女王失踪了,不多久,又有人来禀报,她的侄子,金春秋也是失踪了……噩耗一个接着一个,一天之内,王室的所有成员居然都不见了!偌大的王室,似乎只剩下她一个女王,成了光杆司令!

    女王感到浑身发冷,一种无力和恐惧感袭变了她的全身。

    “唐军!”女王咬牙切齿的说出二字,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一定是唐军在背后搞的鬼!

    在距离新罗王都五十里的地方,胡地与他的特种兵压着几十个身着华丽,却深情落寞的人与陈飞汇合。

    “都在了?”

    胡地点点头:“不负所望,全在这儿了!”

    陈飞盯着这些王室成员,嘿嘿一笑,随便指了一个,让他带一封信给新罗女王。那名王室成员拿了信就匆匆忙忙的跑了。等他跑远了,陈飞才不急不缓的对身后的士兵下达命令。“走,砸门去新罗王都转转,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惊喜。”

    身后的士兵早已知道他们要做什么,顿时发出哄笑,出发前往新罗王都。

    身在王都的女王看到那名王室成员送来的信之后差点晕倒——她千想万想,想不到唐军居然会用这种方式来逼她投降!

    但是……她似乎也没有第二条选择。看了看因为战火破烂的王宫,她的神情说不出的落寞。到了这种地步,死命抵抗还有意义嘛?无非是让她的子民白白受罪而已。

    “千算万算,算不到今日居然会亲自引狼入室。呵呵呵呵……”她一人,瘫坐在地上,独自癫笑……

    (本章完)

第995章 新的时代() 
    次日,新罗女王当着满朝文武宣布,新罗正式归降大唐。消息一出,官员们哗然。

    这太意外了,好好的国家为啥突然就要投降大唐呢?两国也没爆发冲突啊,说起来,大唐还是盟友呢。因此当场就有许多大臣辩驳,希望女王能收回成命。

    可惜,新罗女王态度非常坚决,大臣们劝说无果,只有干着急。不过有少数的大臣猜想到了一些,女王这么做,恐怕是受到了唐军的胁迫。

    虽然他们不知道中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不过从女王如此坚决的投降大唐来看,中间的过程恐怕不是那么美妙。

    何况,他们也收到消息,大唐已经派出了一支队伍,一直在他们的国土上游荡,稍有不慎,战争恐怕就会爆发,这让这些大臣心里惶恐不安。

    一方面,他们不希望就这样投降大唐,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和大唐开战,就凭他们现在的实力,恐怕连大唐派过来的那五千士兵都打不过,更不要说和大唐的主力交战了,简直就是自取灭亡!

    在这种揣揣不安的情绪下,大臣们选择了沉默。要改变女王的命令是不可能的,外面逐渐逼近的唐军也不是开玩笑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除了沉默还能怎么样?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

    新罗归降大唐的消息很快在民间传开,新罗的子民喜忧参半。

    喜的是,一但有了大唐的庇护,他们再也不用害怕遭遇可怕的战争,忧的是,他们不知道大唐会怎么对待他们。

    在这种半喜半忧的氛围中,新罗王都迎来了唐军。

    陈飞率领军队,在王都城外接受了新罗女王的归降,答应女王优待她的子民,帮助新罗战后重建。不过女王本人以及王室成员需要前往长安,听候陛下的册封。新罗国内的官员暂且保持不变,等到大唐的任命下来了,需要遵守大唐的命令,由大唐对他们进行管理。

    新罗女王应允,正式签署协议。至此,大唐正式将新罗纳入版图,且不费一兵一卒。整个朝鲜半岛,也全是大唐的地盘。

    一个月以后,李世民颁布诏书,将原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地界设立东海道,由朝廷直接领导管理,新任官员不日将会去前去赴职。

    大唐以横扫的姿态消灭了高句丽三国,将三国纳入大唐版图,此举意义重大,让李世民高兴了好几天。归来的将士统统收到了褒奖。

    隋朝就是因为三征高句丽,最后把自己给搭进去了。而李世民能如此顺利的征服高句丽等三国,岂不是意味着他治下的大唐已经完全超越了隋朝?这对他来讲有特别的意义,必须……嗯,必须摆个庆功宴庆祝下!

    等到唐军班师回朝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征伐完高句丽三国,大唐又陷入了宁静。不过有一个国家,在见识到了大唐的强大以后,削尖了脑袋往大唐钻,一年的时间,已经派来了两拨“遣唐使”。没错,就是大唐海上的邻居,倭国。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小鬼子还是让人心里感到舒服的,他们不管见到谁,都是一副点头哈腰的奴才相,对谁都是笑脸相迎,就算你把鞋子拍在他的脸上,他也会笑嘻嘻的捡起来,重新交到你手上,关切的问候你:“刚才拍的爽不爽?我的脸有没有磕到你的手?如果不爽还可以做再拍一下,免费的哦。”

    就这态度,真的让人反感不起来,因为……打脸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陈飞最近就被一伙小鬼子缠上了。因为他的名声太响亮了,现在大唐还有谁不知道陈记的招牌?还有谁不知道陈记的许多东西都是这个大掌柜的发明出来的?所以陈飞成了小鬼子重点纠缠的对象,一天到晚蹲在他家门口,看到他出来了就点头哈腰的迎上去,做牛做马不嫌累,反正就这样跟着你,跟到你乐意和他交流为止。

    一开始陈飞觉得欺负欺负小鬼子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两三天被他们跟踪下来,心里也觉得不爽起来,于是让胡地带着人,蒙上面以后,趁着夜色把这伙小鬼子痛扁了一顿,确定他们半个月下不了床,这才扬长而去。

    他也终于清静了一点儿,不过小鬼子的事情倒是给他提了一个醒。既然小鬼子已经来大唐学习了,那么他有必要去阻止一些事情。比如遣唐使来学习先进的文化……嗯,之乎者也这些你们可以带走,兵法,器物的制造秘方这种你们就不要多想了,绝对不可以传给你们的!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来说,他太了解倭国这个变态的种族特性,就是一个翻脸不认人的阴险小人。如果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可以挑战你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咬你,并且会将之前对你的卑躬屈膝,统统讨要回来!

    所以为了大中华民族千百年后的民族大计,陈飞觉得有必要给这些小鬼子添点堵,如果无法阻止,那也不能让对面太顺利!

    于是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倭国人的居住处经常发生各种闹剧,整的他们是鸡犬不宁,而且官府放佛受到了什么命令,拒不管此事。

    在见识到了大唐的黑暗以后,倭国人忽然觉得大唐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国内的日子虽然穷苦,但是至少不用受气,于是他们一把鼻涕一把泪,饱含着对大唐恋恋不舍的热情……逃回国去了。

    能把以忍耐著称的小鬼子逼得回国,陈飞的功力实在是。。。。。。越来越近精湛了?

    当然,这不过茶余饭后的闲谈笑话罢了,在这个年代,倭国在大唐眼里,甚至还不如东南亚的小国家有分量。

    贞观十七年,冬天第一片雪花飘落的时候,朝堂传来了一个噩耗,以纳谏著称的名臣,魏徵病逝了。李世民深感悲痛,亲自为魏徵立碑。

    性情耿直经国之才。

    这是对这位老臣一生最直白的评价。他来自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做官不为自己,只为人民,虽然有时候直言不讳得罪了许多人,但他确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真真切切为百姓造福。

    有官如此,百姓何愁不福?天下何愁不兴?

    陈飞去了魏徵的葬礼,认真的在这位老大人的遗体前跪拜。起身踏出灵堂的时候,天空中的乌云刚好散去,一缕阳光洒在陈飞的脸上,光耀无比。

    大唐的上一辈已经老去,年轻一辈的时代,才刚刚到来!

    (本章完)

第996章 阿拉伯帝国() 
    时间如梭,岁月长歌,大唐的开国功臣们真的老了。原本年少气盛,一同打拼天下,现如今,转眼间,韶华白首,却已是阴阳两隔。

    不知道何时起,李世民已经显出了一丝老态,两鬓银丝细长,额头上也多了许多皱纹。朝中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大臣也如此,他们都已经过了最辉煌的年纪,现在的他们都已经略显老态。

    魏徵走了,秦琼也走了,这些人心中不免升起一种悲凉的情绪。

    最可怕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就算你是权倾天下的皇室贵族,一样难逃这种心里的恐惧。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略微蹒跚的走出了灵堂。次日,魏徵遗体以礼葬之。李世民亲自前去墓碑祭拜。

    虽然大唐的开国功臣们都老去了,但是这盛世才刚刚拉开帷幕。岁老矣,然志不断!

    贞观十八年,大唐在安西都护府布置重病。西突厥人对此不满,几次袭扰丝绸之路,但不敢与唐军正面交战,常常是打一阵子,抢够了东西就跑。又或者是串通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一起来大唐的地界上强抢钱粮。

    自从西突厥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权以后,他就经常跑到阿拉伯帝国的地盘上去捣乱。此时的阿拉伯帝国才刚刚崛起,并未达到横跨亚欧超级大国的程度。不知道怎么,他们居然与西突厥不打不相识,最后竟然勾搭到一起,将目光放到了丝绸之路上来往商人的口袋里。

    相比还处于野蛮社会的欧洲,丝绸之路上来往商人的财宝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吸引。

    阿拉伯人贪财,非常非常的贪财。什么阿里巴巴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说的都是那边的故事,由此可见一斑。

    原本阿拉伯帝国的国王是想着征服没落的罗马帝国。但是,自从他在丝绸之路上尝到甜头以后,迅速失去了对罗马帝国的兴趣,转而将目光放到了丝绸之路上。并且和西突厥勾结到了一起,两者狼狈为奸,串通在一起打劫丝绸之路。

    李世民为此大动肝火,却又偏偏无可奈何。因为这两个国家完全就是强盗国家,骑着马,奔跑速度奇快无比,你根本追不上他们。

    而且他们也不和你正面交战,常常几百人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